目的:探讨99Tc?甲氧异腈(MIBI)显像在鼻部原发NK/T细胞淋巴瘤疗效预测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点。方法对诊断明确的58例鼻部原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完全缓解( CR)、部分缓解( PR)为疗效较佳组,稳定状态( SD)、病情进展( PD)为疗效欠佳组。疗效较佳组31例,疗效欠佳组27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CT)扫描显示原发灶部位,鼻面部多处侵犯10例、鼻腔部28例、鼻咽部20例。所有患者于放化疗前后分别行99 Tc?MIBI SPECT/CT显像,计算每例患者断层扫描时病灶部位/头皮组织放射性( T/N)比值。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结果58例患者中,99Tc?MIBI SPECT/CT显像明确诊断4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4.5%;58例患者治疗前原发灶T/N值为(3.9±1.9),治疗后为(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14, P =0.017);治疗前疗效较佳组T/N值(4.0±2.8)高于疗效欠佳组(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07, P =0.025);疗效较佳组患者治疗前T/N值(4.0±2.8)高于治疗后(1.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29, P =0.003)。治疗后鼻面部多处侵犯组患者T/N值(2.7±1.1)高于鼻腔组、鼻咽组(1.4±0.6、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15,4.39;P =0.035,0.032);T/N值变化率(0.13±0.21)低于鼻腔组、鼻咽组(0.51±0.25、0.4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6.27,4.96;P =0.048,0.033);鼻腔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N值比较,治疗后(1.4±0.6)低于治疗前(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97, P =0.017);鼻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N值比较,治疗后(1.6±0.7)低于治疗前(3.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08, P=0.028);鼻面部多处侵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N值比较,治疗后(2.7±1.1)低于治疗前(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6.78, P =0.07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99 Tc?MIBI作为一种功能性显像,可以提高病情诊断能力,及时进行疗效预测,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高建英;党娜;程楠;徐文贵;霍力;崔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验室温湿度对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Ab)标准品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艾德康全自动酶免仪( ELISA 1100型),恒温24℃、不同相对湿度(%RH)(30%RH、40%RH,50%RH、60%RH、70%RH、80%RH、90%RH)条件下及湿度50%RH、不同温度(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条件下,分别对HCV?Ab标准品进行测定。结果在排除湿度影响的情况,在温度16℃~36℃条件下进行实验显示,HCV?Ab的S/CO值(分别为3.93±0.09,4.43±0.15,5.16±0.11,6.00±0.17,6.43±0.12,7.43±0.10,7.84±0.15,7.97±0.47,8.24±0.29,8.64±0.61,9.24±0.4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620.08, P =0.000),且标准品S/CO值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HCV?Ab标准品的ELISA结果与温度呈正相关( r =0.97)。36℃和38℃之间S/CO值(9.24±0.43,9.29±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52, P >0.05),而38℃和40℃之间的S/CO值(9.29±0.30,8.65±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17, P<0.05)。而在排除温度影响的情况,不同湿度(30%RH、40%RH,50%RH、60%RH、70%RH、80%RH、90%RH)间S/CO值结果(分别为7.20±0.18,7.09±0.32,5.83±0.27,5.38±0.24,3.91±0.28,3.27±0.49,3.04±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85.64, P =0.000),且标准品S/CO值随着湿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HCV?Ab标准品ELISA结果与湿度呈负相关( r=-0.98)。结论不同的温湿度对高通量ELISA检测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尽量选择温度不超过36℃和湿度较低的环境进行高通量的ELISA测定,综合考虑推荐全自动酶免仪工作温度范围控制在18℃~25℃之间,湿度控制在35%RH~50%RH之间。
作者:董海新;金呈强;赵元明;张健;孙晶;余维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丝氨酸蛋白酶8( PRSS8)在胃炎、食管炎和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炎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的血清样本,其中食管炎患者血清样本20例,食管癌患者血清样本6例,胃炎患者血清样本60例,正常血清样本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的方法测定各组中PRSS8的表达水平,并将食管炎患者组、食管癌患者组和胃炎患者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各组血清PRSS8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3.24, P<0.01)。食管炎患者组PRSS8表达水平[(4.58±1.67)μg/L]高于正常组[(3.52±1.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 =2.59, P<0.05);食管癌患者组PRSS8表达水平[(5.05±0.57)μg/L]高于正常组[(3.52±1.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 =2.54, P<0.05);食管癌患者组PRSS8表达水平[(5.05±0.57)μg/L]高于食管炎患者组[(4.58±1.67)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 =0.83, P>0.05);胃炎患者组PRSS8表达水平[(5.39±1.04)μg/L]高于正常组[(3.52±1.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SD?t =6.22, P<0.05)。结论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炎患者血清中PRSS8表达水平均增高,提示血清中的PRSS8可能与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凯;赵卫星;鲍永华;杨万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例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5岁、46岁。2例病例均因其他疾病切除末端回肠及回盲部时,偶然发现末端回肠多发息肉样隆起,直径0.1 cm~0.5 cm。镜下见回肠黏膜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并形成息肉样小结节,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明显增大,围绕生发中心的套区境界清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部分呈滤泡样增生的淋巴细胞CD20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yclin D1,生发中心细胞不表达Bcl?2。结论成人淋巴样息肉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上易于同部分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及部分辅助方法。
作者:邵庆华;杨涓;张帆;郑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方法将3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 n=77)、B组(70~79岁, n=109)和C组(≥80岁, n =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 A组、B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A组(74.85±11.11)mmHg,B组(71.88±10.52) mmHg]均高于C组[(68.80±9.06) mmHg](1 mmHg=0.133 kPa)( F =9.95, P<0.05);A组、B组、C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6.63%、87.16%和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 P<0.05);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 hDBP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随增龄变化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作者:徐新献;姚武位;周婧;田绿;窦娟;潘怡;韩根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寨卡病毒( ZIKV)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Zika丛林的恒河猴中被发现,是一种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虫媒病毒。2007年在雅蒲岛暴发 ZIKV 感染疫情,在此之前只在人群中零星发生。ZIKV感染于2015年在巴西大规模暴发流行,随后疫情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ZIKV感染的临床症状类似于登革热症状,而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目前,该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常用的方法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迄今,尚未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蚊虫叮咬。截至2016年2月25日,我国有5例ZIKV感染输入性病例,笔者对ZIKV的流行和诊治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作者:孙慧;贾凤菊;黄炳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角膜云翳( corneal nebula):角膜的浅层混浊,是指角膜疾病愈合后形成的浅层瘢痕性混浊,厚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的虹膜纹理,荧光素染色病灶表面无着色。见封3图1。
作者:李传宝;许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爆炸事故发生后,肺脏作为易受累的靶器官之一,是临床爆炸冲击伤诊治的重点。既往对肺脏冲击伤诊治措施主要依据伤员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血气分析数据,在改善通气、限制性补液、预防空气栓塞、感染并发症及必要的外科对症治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爆炸物种类、形式、当量、理化性质以及爆炸场的复杂空间分布更趋多样,肺爆炸冲击伤伤情特点、诊治措施以及预后转归等呈现更多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为此,基于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的“4P”医学模式,从转化医学视角辨析肺爆炸冲击伤的伤情发生和变迁规律,探究肺爆炸冲击伤理论成果在肺爆炸冲击伤精准治疗中的可行性,尝试从既往以定性为主的常规诊治转化至以量化评估的个体化精准诊治,旨在为探索肺爆炸冲击伤精准救治范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庄茁;柳占立;王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国内近十五年爆炸事故冲击伤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迁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国内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近15年174起爆炸事件的发生原因、致伤规律以及伤亡特点,探究基于爆炸冲击伤防、诊、治的防御爆炸、减轻损伤、康复身心的一体化策略。结果爆炸事件覆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爆炸物成份复杂,类别多样,主要有化学品、粉尘、手机、燃气、临时爆炸装置、瓦斯、烟花爆竹、油料、锅炉以及其他少见爆炸物等,其中化学品、粉尘和手机位居爆炸原因的前3位。174起爆炸事件中,累积伤亡人数7062人,受伤人数4313人,死亡人数2749人。平均每起爆炸事件伤亡数为:受伤数24.79人/起,死亡数15.80人/起,伤亡数40.59人/起。化学品(33起,79%)、粉尘(21起,78%)和燃气(20起,91%)爆炸位居暴露人员发生受伤事故数的前3位。化学品、粉尘和瓦斯爆炸伤亡人数位居前3位(2714人/7062人,1268人/7062人和1215人/7062人),对应平均每起伤亡人数分别为67.00人、46.96人和93.46人,对应伤亡率分别为88%,81%和100%。结论针对国内爆炸冲击伤的流行病学特点,需要针对新情况按照个体化诊治思路,形成爆炸冲击伤专家共识,建立符合国情的爆炸冲击伤救治流程,多学科整合形成应急救治小组,并基于个体化救治需求拓展诊治新设备和新措施。
作者: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柳占立;庄茁;王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和平时期,由于爆破作业、恐怖袭击以及易爆危险品失控性爆炸,可造成严重的爆炸伤亡事故。回顾近十年来,严重爆炸事故在国内呈逐渐增多趋势,而爆炸冲击伤作为现场人员致死、致残的主要致伤原因,虽已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但针对爆炸冲击伤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诊治水平的渐进提升方面,对于爆炸冲击伤的防护研究虽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数据,但在防护材料、防护装备以及防护策略的理论跟进和深度挖掘上亟待加强。笔者从冲击伤诊治角度反思了对冲击伤防护措施的现实需求,并结合冲击伤防护材料与装备研发现状,探讨了非战争性爆炸防护策略的精准性和适配性。这对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尚无法杜绝爆炸事故发生条件下,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柳占立;庄茁;黄献聪;马天;王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2015年8月12日,中国天津港发生化学危险品特大爆炸事故,历经1个月的院内诊治,73.6%(587/798)伤员康复出院。本次特大爆炸事故教训惨痛,对我国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的诊治有重大警示效应。通过调研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可以发现爆炸冲击伤,伤因复杂、伤情多变;爆炸冲击伤非传统外轻内重模式,而是内外皆重、外伤不能掩盖内伤;由于大爆炸冲击伤伤员构成复杂、诊治难度较大;大爆炸冲击伤躯体外伤可治,精神创伤难愈。在诊治模式上,亟待加强爆炸冲击伤诊治集束化与规范化体系。总之,源头控制是关键,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社会复杂矛盾决定了爆炸事故难于避免,预警诊断要占得先机,对远期的精神创伤须提到社会疾病的高度。唯有全社会实现稳定规范化支撑体系,才能在灾难面前实现政府和民众的和谐与共赢。
作者: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柳占立;庄茁;王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分析我国现有院前急救管理办法、院前急救现实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消防部队现场医疗救助的优势,以观察消防现场医疗救助对于院前急救的弥合作用,并提出未来我国院前急救发展前景。应充分利用消防部队的各种优势,把消防的现场医疗急救有机融合到院前急救体系中,并赋予相应的法律权限和职责,能够显著提高我国院前急救水平,缓解急救矛盾,以提高城市应急能力,增加城市安全感。在我国现有院前急救体制下,应充分利用医疗系统以外的社会急救力量,消防部队作为我国现役的一支社会综合救援力量,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够突破现有急救瓶颈,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使我国院前急救逐渐与国际接轨。
作者:韩雨;陈向芳;林炜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爆炸冲击伤在现代战争、民用爆破及恐怖袭击中的发生比例日益增加,肺脏作为爆炸冲击伤的敏感靶器官之一,在冲击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原发肺冲击伤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肺冲击伤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目前可以通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来进行诊断与评估,笔者就目前爆炸致急性肺损伤检测的主要生化标志物进行综述,为爆炸冲击伤发展过程的动态观测提供依据。
作者:陈魁君;王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长期存在,意外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并渐呈增多趋势。爆炸冲击伤伤情特点也表现出新的规律和伤情转归特点。为此,本文立足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诊治情况,回顾了爆炸冲击伤类别与伤情特点,分析爆炸冲击伤伤情与距离的内在联系,并对爆炸冲击伤复合因素在伤情诊治中的权重予以探讨。旨在结合爆炸冲击伤循证医学证据与经验评估,尝试实现爆炸冲击伤精准评估与个体化诊治的可能性,并从爆炸冲击伤诊治角度对防护策略提出新的需求,为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借鉴和启示。
作者:杨策;蒋建新;杜娟;王海燕;高洁;柳占立;庄茁;王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创伤性颅脑损伤( bTBI)是战场上常见的损伤,大多数患者是轻度的颅脑创伤( mTBI)。常规的临床影像技术如CT不能检测出mTBI的脑部变化,并且这类损伤的功能意义目前还有争议,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出脑组织的细微异常,因此在mTBI的诊断中起非常中的作用。笔者主要综述爆炸冲击波所致mTBI诊断的相关进展。
作者: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李冠桦;李兵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电功率谱分析在波尔山羊爆炸性颅脑冲击伤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试验动物为波尔山羊,共15只。采用没有破片的TNT炸药来致伤试验波尔山羊,根据试验波尔山羊脑组织病理结果将试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未致伤的健康波尔山羊;有损伤组:致伤且病理显示有脑损伤的试验波尔山羊;无损伤组:致伤且病理显示无脑损伤的试验波尔山羊。记录试验动物伤前和伤后3h的脑电图,并对比1~30 Hz频段的脑电功率谱变化。计算δ、θ、α、β四个频率的功率值和(δ+θ)/(α+β)值。结果损伤组试验波尔山羊的脑电功率谱在3 Hz、4 Hz、5 Hz、6 Hz四个频率的功率值分别为(6.55±2.82)μV、(4.71±0.93)μV、(3.47±0.76)μV和(2.82±0.54)μV,对照组四个频率的功率值分别为(3.20±0.58)μV、(3.16±0.40)μV、(2.61±0.34)μV和(2.15±0.10)μ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0.031,0.009,0.049和0.026)。对照组的δ频段功率值为(3.20±0.99)μV,θ频段功率值为(2.27±0.64)μV,(δ+θ)/(α+β)值为(1.35±0.46)μV;损伤组的δ频段功率值为(9.81±1.06)μV,θ频段功率值为(4.97±1.41)μV,(δ+θ)/(α+β)值为(3.19±0.74)μ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5,0.048和0.024)。无损伤组δ频段功率值为(3.01±0.93)μV,θ频段功率值为(2.31±0.80)μV,(δ+θ)/(α+β)值为(1.47±0.32)μ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4,0.940和0.566)。结论脑电功率谱分析可以作为现场试验脑损伤评估的一种灵活方便准确的方法。
作者:李冠桦;王建民;李兵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冲击伤是在冲击波作用下,机体所发生的各种损伤。战争冲突、意外伤害是冲击伤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然而,在社会安全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区域性矛盾和局部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爆炸事故渐增且呈多样化趋势,并在伤情和转归方面表现出与战时冲击伤不尽相同的新特点。为此,深入了解人类对爆炸冲击伤认识的历史变迁,洞悉其精准诊治原则,对于突破冲击伤研究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切实提升我国冲击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恐怖袭击是战争以外的个人或组织出于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而采取的特殊暴力行为,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是常见的类型。笔者阐述了城市爆恐事件致伤特点和医学救援面临的挑战,详细回顾了波士顿爆炸案医学救援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对城市爆恐事件的思路:(1)积极推进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2)加快创伤救治中心建设;(3)如实战般开展灾难应急医学演练;(4)做好重大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保障;(5)总结不足持续改进应急医学救援。
作者:张连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爆炸事件越来越频繁,以无临床指征和影像学表现为特点的失能性脑损伤患者是主要群体,但一直缺乏关注。笔者基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脑病,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失能性脑损伤的伤情特点、诊断、措施以及特殊环境下爆炸伤的救治难点和新诊治前景。强调早诊治、早防护以及及时地心理干预,为诊治和防护爆炸冲击伤后亲历者的脑损伤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高洁;王永堂;刘媛;王莉;伍亚民;赖西南;蒋建新;杨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多发生在使用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7d内使用乙醇及乙醇制品者。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抗生素,华法林、异烟肼、格列齐特等药物也有发生。现报告双硫仑样反应伴急性心肌损伤一例。
作者:刘会;杨龙;田野;夏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中,合并皮肤病变的占10%~25%[1],主要包括结节性红斑、溢脓性皮肤角化病、银屑病等,皮疹与关节及病情活动无明显关联。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作为一种慢性系统性炎性疾病,除了侵犯关节外,还常常伴有皮肤、黏膜等脏器受累,但强直性脊柱炎皮肤受累的文献报道罕见[1?2]。现报告强直性脊柱炎伴毛发红糠疹一例。
作者:孙闵;侯春凤;李树杰;赵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济宁医学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专业学术性电子期刊(配有纸质版导读)。本刊编委会专家群德高望重,阵容强大,云集了诊断学领域高水平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担任名誉总编。《诊断学大辞典》、《汉英诊断学大辞典》主编,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杨志寅教授担任总编辑。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樊代明院士及多位诊断学领域的资深教授担任本刊顾问。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以学术质量为中心,贯彻“大诊断”的理念,全面、系统、迅速、准确地反映我国诊断学领域各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进展、研究成果,以及诊断设备、仪器、试剂研制和应用的重要消息等。本刊读者、作者对象为与诊断学相关学科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诊断仪器、试剂和诊断教具的研发者及医学院校的师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