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住院期间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 WAZ)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3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EUGR)诊断标准,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计算及观察不同组别小胎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WAZ值变化。结果 EUGR早产儿122例,发生率为40.7%。两组早产儿的WAZ值均为负值,EUGR组的WAZ值随周龄增加而降低。EUGR组在出生时(-0.83±0.37;-0.25±0.39)、生后第1周(-1.16±0.35;-0.54±0.43)、生后第2周(-1.14±0.35;-0.46±0.46)、生后第3周(-1.21±0.34;-0.58±0.39)、生后第4周(-1.35±0.41;-0.65±0.42)、出院时(-1.68±0.38;-0.52±0.44) WAZ值均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10.72,11.00,11.47,10.72,8.91,14.42;均P =0.000)。结论 EUGR早产儿住院期间的WAZ值较同参照人群均值水平的差距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大,关注WAZ值的动态变化,对早发现EUGR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文英;武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Turner综合征( TS)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为女性一条X染色体缺失或者结构异常所致,活产女婴发病率为1/2000~1/2500,典型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和第二性征缺乏[1]。 TS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畸形、糖脂代谢异常等,其骨质疏松和骨折、缺血性心肌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卒中的风险增加[2]。
作者:张梦奇;阳洪波;潘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资料收集分析17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基本信息以及体质量指数( BMI)、血糖、血脂检测水平,并与81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研究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吸烟、饮酒、病程、心电图(ECG)、脑电地形图(BEAM)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FBG[(4.43±0.98)mmol/L]、TC[(3.88±0.82)mmol/L]、HDL?C[(1.21±0.34)mmol/L)]与对照组[FBG(5.38±0.50)mmol/L,TC(4.16±0.63)mmol/L,HDL?C(1.41±0.2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3.93,12.49,29.09;P <0.05);研究组不同性别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同病程组、不同年龄组患者组内比较,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8.37,0.27;P<0.05);首发患者与对照组比较,FBG、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9,2.84,4.38;P<0.05);将代谢性心血管因素SBP、DBP、BMI、FBG、TG、TC、HDL?C与性别、年龄、地域、职业、婚姻、病程、发病形式、饮酒、吸烟、ECG、BEAM进行相关分析发现,BMI与发病形式、吸烟正相关(r =0.082,0.104, P<0.05);SBP与发病形式正相关(r=0.082, P<0.05);DBP与发病形式、ECG呈正相关(r=0.049,0.069, P<0.05);FBG与年龄、婚姻、总病程、吸烟呈负相关,(r =-0.056,-0.050,-0.126,-0.054, P<0.05);TG与年龄、婚姻成正相关(r =0.056,0.055, P<0.05),与地域、吸烟负相关(r =-0.053,-0.062, P<0.05);总TC与吸烟负相关(r =-0.054, P<0.05);HDL?C与饮酒呈负相关(r =-0.051, 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FBG、TC、HDL?C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较普通人群更突出,与区域、吸烟、饮酒、婚姻、病程相关,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引起代谢危险因素突出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敏;邓克文;谷伟;谭利军;白雪阳;郝聪;白明玉;赵希友;杨多;李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酷似免疫性脑炎的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 MELAS)综合征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改变的诊断学特征,总结诊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酷似免疫性脑炎的MELAS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曾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眼球阵挛、步态不稳等相似症状分别于3,6个月前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免疫性脑炎两次住院,经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出院。现以相同症状加重并出现视物不清、行走困难再次入院。检查脑脊液常规及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抗体阴性,脑电图显示右侧枕部、后颞部大量散发-阵发性棘波/棘慢复合波、尖波/尖慢复合波,可波及右侧顶部;头颅磁共振( MRI)表现多样,可累及皮质和髓质,以灰质为主,表现为脑回明显肿胀,脑沟变窄、变浅,DWI呈弥散受限高信号,晚期脑组织可出现局部软化、脑萎缩改变,病灶可反复出现,基因检测A3243G位点突变,终确诊为MELAS综合征。结论临床症状酷似免疫性脑炎的患儿,遇有病情不稳、症状反复出现,应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或确诊是否为MELAS综合征。
作者:梁英武;辛顺宝;冯青;满宜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急性阑尾炎腹部检体诊断特点。方法将手术证实的43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分为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对各组检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各自特点。结果新生儿组3例(0.70%)以腹胀、精神差、肠鸣音改变等为主,婴幼儿组31例(7.19%)以叩痛、减速带试验阳性、反跳痛等为主,学龄前组162例(37.59%)以叩痛、反跳痛、肠鸣音改变等为主,学龄期组235例(54.52%)以叩痛、减速带试验阳性、反跳痛等为主。结论各年龄段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腹部检体诊断特点不相同,细致、准确的检体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雷学锋;柳良好;刘丹丹;鲍俏;张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伴微浸润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SBTM)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0例卵巢SBTM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卵巢SBTM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年龄范围22~68岁;10例卵巢SBTM的上皮细胞均呈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其中8例形成乳头结构,2例可见微乳头结构,肿瘤间质内均出现单个细胞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簇,细胞质呈嗜酸性,10例卵巢SBTM肿瘤细胞均CK7和CAM5.2弥漫阳性,CA125和WT1部分肿瘤细胞阳性。结论卵巢SBTM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微浸润病变较小时,诊断时容易漏诊;由于有复发可能,建议密切随访。
作者:李道胜;班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验、基因检测、影像学特征、骨髓穿刺特征和病理学特征。结果木村病患者白细胞计数11.65×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3.12×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35.6%;红细胞沉降率32 mm/h;C反应蛋白20 mg/L;颈部淋巴结超声示左颈部可探及数个淋巴结,呈串珠样,皮质增厚,紧邻血管;胸腹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和红系增生为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嗜酸性细胞偏高。颈部淋巴结切除术中见颈前及外侧区多枚肿大淋巴结呈串珠样分布,部分融合成团,质韧,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淋巴组织大量增生,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滤泡间小血管管壁增厚伴玻璃样变性,弥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示:滤泡间区、滤泡散在的CD3和CD20(+)、生发中心80%Ki?67(+)、滤泡树突网CD21(+)、生发中心Bcl?2(-)。结论木村病是一种大量淋巴组织增生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血清IgE增高的慢性免疫性疾病。诊断需综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王飞龙;卢兆桐;路威;李传海;莫修鑫;杨帆;张承正;李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 HR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HRCT胸部平扫的COPD合并PH 20例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资料。所有检查中均行肺功能检查( PFT),测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 FEV1%)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 FEV1/FVC)。测得基于HRCT的%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 mm2和5~10 mm2分别为%CSA<5和%CSA5~10)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OPD合并PH组与对照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OPD合并PH组%CSA与 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合并PH组和对照组的%CSA<5分别为(1.04±0.20)%、(0.8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7, P <0.01)。上述两组的%CSA5~10分别为(0.53±0.13)%、(0.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1, P<0.01)。 COPD合并PH组的FEV1%和FEV1/FVC分别为(32.40±11.31)%、(44.10±18.30)%。 COPD合并PH组的%CSA<5与FEV1%和FEV1/FVC无相关性( r值分别为-0.136和-0.149,均P>0.05)。 COPD合并PH组的%CSA5~10与FEV1%和FEV1/FVC无相关性( r值分别为-0.084和-0.072,均P>0.05)。结论 COPD合并PH患者的%CSA<5 mm2和%CSA5~10 mm2较正常升高,可作为一种反映COPD合并PH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胡燕霞;柳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如诊断治疗及时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率低是造成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1]。对于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很重要,选择手术时机同样重要。笔者发现布鲁氏杆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火兰;崔倩卫;刘仲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既往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症状存在特异的脑结构网络损害、脑功能网络紊乱、脑血流和脑神经代谢物紊乱,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对言语性幻听症状神经病理机制的理解。然而,言语性幻听症状相关的特异性脑影像学表征是否随时间或病程进展而演变?脑影像学表征(脑网络、脑血流)的发展轨迹呈何特征?治疗结局不同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不同的基线特异性脑影像学表征,哪些特异的基线脑影像学表征能够预测疗效结局,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这些问题尚需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因此,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从多角度纵向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症状的脑影像学指标演变轨迹及其与疗效结局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阐释上述问题。
作者:张津津;曲鸿儒;高艳杰;马晓雷;崔明伟;徐庆迎;刘艳艳;禚传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TI?RADS)分类的甲状腺结节进一步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95例387个常规超声TI?RADS分类的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后甲状腺结节的微循环灌注特征和应用SonoLiver CAP软件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各定量参数分析,综合进行两次TI?RADS分类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常规超声TI?RADS、超声造影后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常规超声TI?RADS、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295例387个常规超声TI?RADS分类2~5类的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82例121个、良性213例266个。常规超声TI?RADS分类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63.64%(77/121)、特异度73.87%(229/310)、准确度79.07%(306/387)、阳性预测值45.83%(77/168)、阴性预测值83.88%(229/273),而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85.95%(104/121)、特异度92.93%(263/283)、准确度94.83%(263/387)、阳性预测值83.87%(104/124)、阴性预测值93.93%(263/280),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TI?RADS分类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4.38,7.31,7.45,3.13;P<0.05)。常规超声TI?RADS、超声造影后二次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34。二次TI?RADS分类评估后甲状腺结节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1 cm实性结节早期快速不均匀增强伴灌注缺损区,<1 cm实性结节呈不均匀低增强;实性结节良性组增强模式表现为均匀高或等增强以及结节周边环状高增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6,12.54;P<0.05);良恶性组间在增强水平、增强边界、始退特点、相对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平均强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8,17.91,47.25,8.92,3.37,4.05;P<0.05);而增强范围、平均强度、峰值强度在良恶性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7,0.95,0.88;P >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常规超声TI?RADS分类的甲状腺结节可以做进一步良恶性鉴别,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吕志红;俞磊;韩鄂辉;柯建梅;洪玮;胡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为下肢肌肉内孤立性病变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表现为左下肢关节外孤立性病变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左下肢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血液、生化、免疫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超声及血流多普勒检查示左侧大腿根部实性占位,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左大腿根部实性占位,下肢磁共振检查示肌间肉瘤病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示局部氟化脱氧葡萄糖异常浓聚。手术行包膜外正常组织内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检查结合术中病灶生长方式明确为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结论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可以表现为肢端孤立的关节外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极易因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及内部结构而倾向于恶性结果,完整的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可以对该类病变进行治疗并明确病因。
作者:王泽;孟德华;徐沁同;张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冠状静脉窦畸形引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冠状静脉窦畸形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因阵发性室上速入院的患者,在腔内电生理检查术中,冠状静脉窦电极均难以到位,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延迟显像,结果示1例患者冠状静脉窦通过垂直静脉汇入右上腔静脉,另外1例则分别通过垂直静脉和心小静脉回流,终汇入右心房。床旁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冠状静脉窦开口处闭塞,胸骨上窝切面提示冠状静脉窦血液通过垂直静脉向上走行,经右上腔静脉终汇入右心房。2例患者均为左侧旁路所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通过变换射频电极位置,射频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前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心血管结构性异常,超声心动图在冠状静脉窦畸形引流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文霞;孔令秋;伍洲;许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特征及新疗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并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C臂机引导下于L5峡部裂断端处注射金葡素治疗L5峡部裂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疾病转归。结果患者X线片表现为L5椎间孔后上壁不连续,出现明显裂隙,形成典型“项圈征”;CT扫描表现为L5双侧峡部骨质不连续,呈裂隙状,其边缘增生硬化凹凸不平呈锯齿状改变,形成典型“裂隙征”与“碎裂征”;L5双侧峡部裂诊断明确,采用C臂机引导下于L5峡部裂断端处注射金葡素治疗。随访12个月,患者症状、体征较术前改善显著且断端获得骨性愈合。结论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因此深入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掌握诊断要点,对准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尤为重要;另外,C臂机引导下于腰椎峡部裂断端处注射金葡素疗法独到新颖、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丰凡翔;雷孝勇;胡海;徐祖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颞叶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健康组、癫痫组和槲皮素干预组(40 mg/kg),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法建立颞叶癫痫模型。 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定位航行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试剂盒测定大鼠海马组织总抗氧化能力( T?AOC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平台象限潜伏期时间、停留时间、海马组织各酶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P<0.05,进一步用小差值显著法( LSD)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第3,4,5天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时间分别为,癫痫组(41.4±1.8)s、(41.7±1.9)s、(40.6±2.1)s,健康组(29.5±1.2)s、(22.8±0.4)s、(18.3±1.4)s,槲皮素干预组(31.7±2.6)s、(31.1±1.4)s、(30.2±1.5)s,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3.49,162.49,98.01;P<0.05);各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分别为,癫痫组(32.5±5.9)s,健康组(54.3±6.1)s,槲皮素干预组(45.8±5.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7.58, P<0.05)。槲皮素干预组大鼠海马组织T?AOC、SOD、CAT和GSH?Px水平均高于癫痫组[(5.5±1.4)U/mg,(3.3±1.1)U/mg;(58.7±13.9)U/mg,(35.3±12.4)U/mg;(15.3±4.6)U/mg,(10.2±4.2)U/mg;(38.7±11.6)U/mg,(23.9±10.3)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9.21,205.37,20.06,92.97;均P<0.05)。抗氧化关键基因Nr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癫痫组(0.25±0.11),健康组(1.00±0.13),槲皮素干预组(0.8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74.74, P<0.05)。 BDNF mRNA相对表达量,癫痫组(1.82±0.22),健康组(1.00±0.18),而槲皮素干预组(1.2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3.34, P<0.05)。结论槲皮素干预可提高癫痫大鼠学习认知能力,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可能是槲皮素减轻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张军臣;张冉;张广宁;赵万巨;孔庆霞;侯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年载文信息情况。方法以《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年电子版及纸质导读版刊出的所有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专题研究”重点号、载文量、载文栏目、载文刊出形式、第一作者地区机构分布、载文基金论文等指标,并与2014年指标进行对比。结果2015年共发刊4期,电子版(光盘版、网络版)共305页,纸质导读本256页。全年共75篇,每期高载文20篇,少15篇,平均每期18.75篇;共刊发4个“专题研究”重点号,共59篇稿件,占全年发稿量的78.67%;刊出141页,占55.08%。电子版平均每篇4.07页,纸质导读本平均每篇3.41页。电子版篇密度为0.25,信息密度为3.93;纸质导读本篇密度0.29,信息密度为4.69。全年论著共57篇,占76.00%;短篇12篇,占16.00%;综述2篇,占4.00%;其他4篇,占5.33%。2015年第一作者分布在1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27篇,占36.00%;广东11篇,占14.67%;上海7篇,占9.33%;江苏、北京各4篇,分别占5.33%;其他地区分布较少。第一作者机构中高等院校为60篇,占80.00%,县区级医院仅占1.33%。基金论文共56篇,基金论文比为74.67%,国家级、省部级、厅局地市级基金论文分别为16、27、21篇。多数为合作撰写,作者人数1~12人;作者为同一单位的54篇,占72.00%。出版时滞为10~337d,各期引文量平均范围11.42~27.00条。结论《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年载文信息丰富,刊出形式以论著为主,基金论文比较高;作者队伍分布较广泛,以高等院校为主。与2014年对比发现第一作者的地域分布明显扩大、论著类发稿量增加、基金论文比略有降低,其他各项指标变化不大。
作者:戚厚兴;崔芬;孙大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内外二级预防指南均建议通过严格控制血压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近年来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广泛应用,血压变异性(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于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迄今为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佳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以及晨峰血压与卒中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笔者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BPV的概念及分类、BPV的判断标准、病理性BPV的临床意义、BPV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不同降压药物对BPV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逯蕊;赵丽丽;韩元福;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颗粒状角膜基质营养不良( granular dystrophy ):是一种遗传性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双眼对称性发展,发病时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可不伴随其他症状。裂隙灯检查可见前弹力层下灰白点状混浊,合成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混浊颗粒,形态各异,逐步向角膜基质深层发展,病灶之间角膜完全正常透明。见封3图1。
作者:李传宝;许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人类迎来了医学的大数据、大诊断时代。人体诊断信息的采集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通信平台的迅速发展共同促进了诊断学信息采集新格局的形成。同时这对诊断学教育结构的调整及诊断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张丽敏;吕虹;张国军;康熙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