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踝指数及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 不伴高血脂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7,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疗程均为3月.入选前所有患者经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至少4周.观察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血压、血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3月末时,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月后总胆固醇、LDL-C较基础值分别降低(1.7±1.0)和(0.7±0.4) mmol/L,与对照组[(-0.10±0.06)、(-0.06±0.03)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3月后CAVI值降低0.58±0.12,踝臂指数值升高0.18±0.10,与对照组(0.12±0.10、-0.06±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CAVI及踝臂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VI与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踝臂指数与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改善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
作者:贾芳;黄锐;郑侨克;杜乃立;罗浩;孙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BMI正常的内蒙古通辽市的居民178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信息,按照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n=583)和血压正常组(n=1201),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并进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检测.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炎症标志物水平与血压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高血压组的AngⅡ、hsCRP、sICAM-1、sE-selectin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52.0(40.8,85.9)比47.0(39.3,65.8)ng/L,6.7(4.4,13.7)比5.3(3.5,9.2) mg/L,(334.3±98.0)比(320.1±95.4)μg/L,18.5(15.0,24.4)比17.9(14.1,23.4)μg/L,均P<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随AngⅡ和hsCRP水平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ngⅡ,hsCRP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至1.005,1.018倍.结论 在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AngⅡ、hsCRP水平与血压以及高血压相关联.
作者:高昕;鞠忠;汪桂艳;王艾丽;佟伟军;刘彦斌;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背景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强预测因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标志物.中心动脉压(CBP)较外周动脉压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加密切相关.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CBP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CBP与颈动脉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血压者75人为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97例,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CBP及其反射波;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IM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中心动脉收缩压(CSP)[(146.6±8.5)比(107.2±6.7)mm Hg]、中心动脉舒张压(CDP)[(91.1±10.3)比(69.2±5.7)mm Hg]、中心动脉脉压(CPP)[(67.8±7.3)比(38.4±7.3)mm Hg]、中心动脉平均动脉压(CMAP)[(113.6±9.2)比(83.1±6.2)mm Hg]、中心动脉收缩末压(CESP)[(131.2±9.9)比(94.5±5.1)mm Hg]、中心动脉增强压(AUG)[(18.0±8.7)比(9.5±4.2)mm Hg]、第一峰值血压与小血压之差(P1 Height)[(52.4±10.3)比(27.2±8.5)]、增强指数[(34.6±4.9)比(25.2±7.3)%]、颈动脉IMT[(1.14±0.51)比(0.74±0.61)mm]均明显增高(P<0.01).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外周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后,多元线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CSP、CPP、体质量指数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330,0.247,0.185,0.205;均P<0.05).进一步校正体质量指数和血脂水平,CSP、CPP仍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260,0.167;P值分别为0.003,0.04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CBP和增强指数和动脉硬化相关,CSP和CPP是影响动脉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尚文;路方红;赵颖馨;刘振东;王舒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入选EH住院患者404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非缺血性脑卒中组(n=230)与缺血性脑卒中组(n=174).对两组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斑块发生率(66.7%比52.2%,P=0.003)及软斑块比例(40.5%比27.5%,P<0.05)均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OR=1.77,95% CI1.18~2.66).结论 EH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斑块发生率,特别是软斑块发生率高于EH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EH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月娴;杨月榕;王世红;林金秀;蔡文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来评价高血压局部心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正常健康志愿者3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32例.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系统分别测量左心室短轴3个水平(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收缩期及舒张期内膜速度(Ven)、外膜速度(Vep)、速度差(△V)及室壁厚度(D),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Ven- Vep)/D,将两组3个水平各相应节段测得的MVG进行对比分析,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正常组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应变率(SR),并与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得的相应节段MVG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VH组于左心室短轴切面3个水平发生心肌肥厚的室间隔节段其收缩、舒张期的MVG低于正常组(P<0.05),而无肥厚的下壁其收缩、舒张期的MVG也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技术相关性良好.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能用于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的变化,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在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时就可出现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异常.
作者:陈斌;郭薇;胡扬;王春;欧密;叶振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从社区体检中心筛查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进行血生化指标及尿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测定,根据检查结果分为MAU阳性组(n=141)及MAU阴性组(n=389).结果 MAU阳性组年龄较大,男性及吸烟比例居多,收缩压、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脉压差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MAU阴性组(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体质量指数是MA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体质量指数是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MAU发生的独立危 险因素.
作者:周永兰;骆秉铨;赵雨灯;任淑红;唐华;袁成;周召峰;葛力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急性心力衰竭(AHF)的预后价值.方法 2008-04-12-2011-04-25,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招募符合人选标准的AHF患者372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Cys C等指标后进行随访,随访时主要记录死亡和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等预后指标.研究对象按血清Cys C水平由低到高分为4组[Q1(≤1.06 mg/L,n=94)、Q2 (1.07~1.48 mg/L,n=94)、Q3 (1.49~1.85 mg/L,n=92)、Q4(≥1.86mg/L,n=92)],根据随访结果,评价血清Cys C对AHF的预后价值.结果 随访的中位数为389 d,病死率为25.5%,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率为34.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血清Cys C水平的升高,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的风险逐步增加.经Cox回归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Q2、Q3、Q4相对于Q1,死亡的危险比分别为1.88、2.42、3.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的危险比分别为1.57、2.50、3.06(P<0.01).结论 血清Cys C升高是AHF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AHF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危险分层的指标.
作者:欧阳维富;江稳强;黄美群;叶联珍;陈敏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06-2008-12门诊和病房住院受试者495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374例,年龄40~79(65.7±10.0)岁,分为对照组(n=113)、EH组(n=199)、T2DM(n=73)及EH+T2DM(n=110),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如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分析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差值百分比(ΔSBP%、ΔDBP%)及靶器官损害的差异.结果 ①EH+ 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EH组[(1.08±0.30)比(1.20±0.31)mmol/L],三酰甘油高于EH组[(2.00±1.33)比(1.56±0.88)mmol/L,均P<0.01].②EH+T2DM组24hSBP[(141.2±12.5)比(138.2±12.7)mm Hg,P<0.05]、nSBP[(137.5±9.7)比(131.5±11.4)mm Hg,P<0.01]均高于EH组,而24hDBP[(76.1±9.3)比(79.6±9.1)mm Hg]、dDBP[(77.4±9.8)比(81.0±9.2)mm Hg]低于EH组(均P<0.01);EH+ T2DM组ΔSBP%、ΔDBP%值与对照组、T2DM组及E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组ΔSBP%、ΔDBP%值均低于对照组,EH组ΔSBP%低于T2DM组.③EH+T2DM组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各组40.0%比31.5%、22.1%、8.8%,P<0.01].④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6,95% CI 1.079~1.195,P=0.001)、疾病种类(OR=1.662,95% CI 1.138~2.428,P=0.009)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ΔSBP% (OR=0.927,95% CI 0.877~0.979,P=0.007)是靶器官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EH合并T2DM明显加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靶器官功能损害.
作者:许耀;罗裕;武英彪;王亮;刘燕;梁雨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背景 大量研究证实β1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有益,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健康人及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一些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体外分别和健康人及ACS患者外周血孵化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4+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RT-PCR法测定单个核细胞TLR4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 艾司洛尔下调了健康人及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蛋白及mRNA、IL-6、IL-18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健康人及ACS患者可抑制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
作者:郑美丽;曲鹏;宁淑娥;宗大飞;隋政;张兴;王虹艳;丁彦春;高阳;高兰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008-04-2009-10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老年人60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例(A组),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例(B组),老年科住院患者根据肝脏二维B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为NAFLD患者94例,其中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C组),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32例(D组).测定血脂、肝功、肾功、血糖、胰岛素浓度、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与B组比较,C组的体质量指数[(31.6±5.0)比(25.4±3.2)kg/m2]、腰臀比值(0.93±0.06比0.81±0.07)、空腹血糖[(6.3±1.6)比(5.2±0.5)mmol/L]、胰岛素浓度[(17.8±9.5)比(7.5±4.0)U/L]、三酰甘油[(1.6±0.6)比(0.8±0.3)mmol/L]、高敏C反应蛋白[(14.2±2.9)比(3.3±1.6)mg/L]、胰岛素抵抗指数[(4.06±1.35)比(2.01±1.1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水平(均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水平相似;老年NAFLD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经多变量Logistic分析发现,老年NAFLD和原发性高血压呈相关性(OR 1.471,95% CI 1.195~1.821,P<0.05).结论 老年NAFLD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赵宇;杨莉莉;尹璐;康晓新;白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阿罗洛尔对大鼠主动脉舒张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法检测16周大鼠胸主动脉环对阿替洛尔,阿罗洛尔和氨氯地平的舒张反应.用离体血管张力法比较经阿罗洛尔或安慰剂灌胃8周后的大鼠主动脉(n=8)对乙酰胆碱的反应程度.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胶原情况.结果 阿罗洛尔对苯肾上腺素(PHE)预收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胸主动脉环均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罗洛尔对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能力与氨氯地平相似,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阿替洛尔对胸主动脉无舒张作用.对阿罗洛尔灌胃8周的SHR组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明显强于未治疗的SHR组[(56.0±6.0)%比(27.1±6.7)%],面主动脉管壁胶原沉积量少于未治疗的SHR组[(12.8±2.3)%比(25.5±2.0)%].结论 阿罗洛尔对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且能改善SHR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减少胶原沉积.
作者:周吴刚;张珂;陈栋睿;汪新文;吴永杰;朱鼎良;高平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在肾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的作用.方法 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8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心率,术后8周检测动脉环不带血管外周脂肪组织的裸血管环[F(-)]和保留血管外周脂肪组织的血管环[F(+)]对苯肾上腺素(PHE)及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免疫组化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光镜下观察PVAT中脂肪细胞和血管结构,并计算脂肪细胞的体积、胸主动脉中层壁厚(MT)、血管内径(LD)及MT/LD.结果 假手术组和RH组中带有脂肪的与无脂肪的胸主动脉比较,前者对PHE的收缩反应下降(P<0.05),而假手术组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在浓度为10-5 mol/L和10-4 mol/L上,F(+)和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舒张反应性较F(-)高;RH组只有在10-4 mol/L浓度上,F(+)较F(-)舒张反应性高(P<0.05).RH组的血管NOS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PVAT中脂肪细胞形态与大小、两组的动脉结构无明显区别.结论 PVAT对血管舒缩有调节功能;在RH组PVAT这种调节作用减弱;PVAT可能成为干预高血压的新靶点.
作者:史吉莹;刘唐威;陈蒙华;谢露;黎静;杨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原因未明的肺血管阻力的进行性增高伴有肺血管重构为特征的心肺综合征.目前对于PAH的内科治疗主要的策略是应用血管扩张剂,包括钙拮抗剂,前列环素及其衍生物,一氧化氮,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也有一定作用,近年来还有人试图使用他汀改善肺动脉的血管重建.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AH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扩张肺动脉,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但抑制和逆转肺血管重构的作用有限.
作者:谢镇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主要来源,是中枢调控心血管活动的重要部位之一.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RVLM接受并整合外周压力、化学等感受器以及中枢孤束核(nucleus of thesolitarytract,NTS)等核团的传入信息并将其传至交感节前神经元,在维持交感静息张力、中介各种心血管反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1].RVLM局部血管紧张素浓度升高或RVLM前交感神经元对血管紧张素敏感性的改变可能介导高血压发病[2].
作者:李宏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G235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ACE基因G2350A多态性与EH关系的相关文献,用荟萃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终纳入荟萃分析的共有4篇研究,其中EH有1679例,对照有1374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在任何模型下,G2350A多态性与EH无关.人群分层分析发现,在穆斯林人群中,G2350A多态性在共显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能够增加EH的发病风险.结论 ACE基因G2350A多态性G等位基因在穆斯林人群中是EH的危险因素,对汉族人群的EH无影响.
作者:吴晓晖;朱健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高血压不同临床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并研究比索洛尔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07-10-2010-12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根据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组(A组,n=34)、单纯收缩性心力衰竭组(B组,n=38)和混合性心力衰竭组(有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C组,n=40),并以无心力衰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服用比索洛尔,各组又分为基础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早搏,分别计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不同分组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结果 治疗前震荡斜率:C组(4.67±1.78)<B组(8.76±1.83)<A组(15.81±1.68)<对照组(18.64±2.85)ms/RR,震荡初始:C组(0.98±0.86)%>B组(0.58±0.74)%>A组(0.45±0.62)%>对照组(0.35±0.56)%,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中基础治疗组和比索洛尔组震荡初始值均明显降低,震荡斜率值均明显升高(P<0.01);协方差分析显示,校正治疗前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的影响后,比索洛尔治疗较基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B组和C组的震荡初始值(F=12.36,F=9.81,均P<0.01),升高震荡斜率值(F=8.89,F=16.59,均P<0.01),而在A组和对照组,比索洛尔治疗和基础治疗对震荡初始及震荡斜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震荡减弱,混合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较舒张性心力衰竭更为明显,比索洛尔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混合性心力衰竭和单纯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
作者:何喜民;李天发;林云;钟江华;曾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09年,美国高血压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ASH)写作组将高血压病定义为: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1](ASH“定义”),原文是“Hypertension is a progressive CV syndrome arising from complex and interrelated etiologies”.所谓定义,乃对疾病本质科学、全面和如实的概括,也是所谓理念的反映[2].事关全局,不可等闲视之.
作者:赵光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的形成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高血压有其一定的特点.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其高血压的特点可代表我国高血压的特点.1 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很低据2011年5月在北京隆重推出的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新指南》)报道,2002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且每年还要新增1000万,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和6.1%.若再加上“正常高值血压”,其数字更为惊人.
作者:何秉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关于两者共有疾病的治疗.初步研究表明,在校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后,早发抑郁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明显升高,这种情况甚至出现在未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中.抑郁症使身体健康个体的冠状动脉疾病发生风险升高了1.5~2.0倍.此外,CVD患者,如心肌缺血、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也升高,且一旦发生抑郁症,其心血管风险则进一步升高.在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对治疗抵抗的抑郁症患者(一种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心血管风险更高.
作者:Bertram Pitt;Patricia JD.;Eur Heart J.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女性,52岁,发现血压高9月,高达25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乏力、夜尿多、心悸、大汗,予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降压,血压控制不佳,波动于190/114 mm Hg左右,心率120次/min左右,近3月体质量减轻十几千克,上楼困难,在某医院查CT示:双侧肾上腺内肢、外肢和体部较粗,肾上腺增生可能性大,脾静脉水平下腔静脉内后方类圆形软组织影;全身生长抑素受体核显像未见异常.肾素卧位>12.0(参考值<0.78)μg/(L·h),立位>120(<6.56)μg/(L·h).
作者:吴剑敏;徐国焱;谢良地;吴可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常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许多这类患者有潜在的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试验和系统性分析显示,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J].该发现可能导致更普遍地应用非选择性NSAID作为治疗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替代手段.
作者:Bavry AA;Khaliq A;Gong Y;Handberg EM;Cooper-Dehoff RM;Pepine CJ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新版指南)的颁布是近期高血压学界的一件大事,这部历时2年余,经过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与编写的指南为中国高血压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也反映了高血压研究领域层出不穷的新证据.新版指南中的高血压药物治疗部分无疑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多关注,对5大类降压药物合理应用的探讨仍在持续进行中.自1981年全球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药物问世至今,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愈加广泛,证据也愈加丰富.新版指南对ACEI这一拥有30年历史的“老药”给予怎样的评价,如何看待该药在中国高血压管理中的地位呢?本文不妨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性,54岁,因阵发性胸痛、胸闷1h入院.入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无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30年(约20支/d).饮酒史30年(饮白酒,约250 g/d).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56次/min,心律规整,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入院时心电图示V1~V3ST段抬高>0.1 mV,T波双向(图1).第2天和第3天下午均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闷,每次持续10~15 min.
作者:杨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尤其是作为一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诸如心力衰竭、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病等的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得到临床医患的充分肯定,并已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基本药物与常规用药.
作者:孙忠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团队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诊断治疗研究中心(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和高血压研究室)成立于1997年,2003年12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和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高血压病研究所.2007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诊断治疗研究中心”.2009-04被认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图1).本中心长期从事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医疗、基础研究和人群防治工作.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有效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NC 7)报告中指出:收缩压每降2~5 mm Hg(1 mmHg=0.133 kPa):脑卒中的发生降低35%~40%、死亡降低6%~14%,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20%~25%、死亡降低4%~9%,心力衰竭的发生下降>50%,总死亡降低3%~7%.血压降到多少合适?
作者:孙宁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