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540/R
  • 国内刊号:11-5540/R
  • 影响因子:1.3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福建
  • 语言:中文
  • 邮发:34-5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年11期文献
  • 瑞舒伐他汀钙抑制尼古丁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剖腹产孕妇的HUVEC进行培养,选择2~4代细胞进行实验(n=5).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10、100μmol/L)尼古丁进行24 h处理以及采用100 μmol/L尼古丁进行不同时间(0、6、12、24、48 h)处理,处理后细胞进行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n=5);内皮细胞首先用系列浓度(2,4,7,10 μg/L)瑞舒伐他汀钙进行预孵育12 h,然后对药物干预后细胞进行100 μmol/L尼古丁处理24 h(n=50).结果 尼古丁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诱导HUVEC中MMP-2表达:MMP-2表达随尼古丁浓度增加而升高;尼古丁诱导MMP-2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瑞舒伐他汀钙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尼古丁诱导的MMP 2的表达[mRNA水平:2、4、7、10 μg/L抑制率分别为8.6%、42.5%、66.9%、80.3%,均P<0.05;蛋白水平:2、4、7、10 μg/L抑制率分别为10.6% 、37.6% 、74.1%、88.2%,均P<0.05].结论 尼古丁是诱导HUVEC中MMP表达的重要因素;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抑制该进程,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春燕;孙倩;徐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肽的水平

    目的 研究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肽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08-2011-12,选取广州市海珠区龙凤、素社社区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随访人群共689例,根据MS的诊断标准确诊MS患者192例,其中不合并糖尿病MS患者55例为单纯MS组(n=55),从合并糖尿病MS患者137例中随机选取53例作为合并MS组(n=53),选择健康受试对象51例为对照组(n=51),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尿酸,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和C肽.结果 单纯MS组和合并MS组血清脂联素较对照组明显下降[(7.5±2.5)、(7.4±2.9)比(10.0±3.8) μg/L,P<0.05],单纯MS组与合并MS组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MS组、合并MS组血清C肽依次升高[(384.4±128.0)、(606.2±254.0)、(734.7±311.5) pmol/L,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BMI、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和C肽呈负相关;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apoB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C肽与BMI、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尿酸呈正相关(均P<0.01);与HDL-C、apoA1/B、脂联素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oA1/apoB、年龄、C肽、尿酸是脂联素水平的调节因子(均P<0.01).结论 非糖尿病M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而C肽水平升高.

    作者:张铭华;刘世明;莫沛;钟赟;田朝伟;李爱群;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巨细胞病毒编码的微小RNA-UL112与高血压的关系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编码的微小RNA(microRNA,miR)-UL112在小鼠体内表达导致其血压变化,以及对内皮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探讨miR-UL112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7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7)、低剂量(1×108 PFU/mL,低剂量组,n=7)及高剂量(1×109 PFU/mL,高剂量组,n=13)hcmv-miR-UL112,每3天测量1次血压,12 d后取血测内皮素、一氧化氮、NOS含量.结果 注射前各组之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12 d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压[(121.0±3.9)/(64.1±2.7),(112.8±3.7)/(60.1±1.7)比(106.4±1.9)/(52.5±2.4)mm Hg],内皮素浓度[(42.1±5.6)、(35.2±7.4)比(27.7±4.5)ng/L]和一氧化氮浓度[(26.1±2.9)、(24.7±4.5)比(17.9±3.7)μmol/L]均升高(均P<0.05).结论 hcmv-miR-UL112可导致血压升高,机制与其导致内皮素浓度升高有关.

    作者:杨曦艳;陈牧雷;赵文淑;蔡军;杨新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糖耐量绝经后女性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绝经后女性β细胞功能与雌激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关系.方法 绝经后妇女123人.糖耐量正常(NGT) 38人,糖耐量受损(IGT)51例,2型糖尿病(T2DM)34例.采用ELISA法测定t-PA、PAI-1,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雌二醇、孕酮、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 DM组雌二醇较NGT、IGT组低[(35.46±6.46)比(40.26±1.98)、(37.92±4.95) nmol/L],FSH、LH高于NGT组[(41.66±8.77)比(35.21±7.89)U/L,(32.12±7.76)比(27.46±7.06)U/L,均P<0.05].T2 DM组纤维蛋白原(№)、PAI-1高于NGT组,t-PA低于NGT组[(3.97±0.68)比(3.49±0.91)g/L、(49.7±18.9)比(37.2±13.8)μg/L,(10.21±5.21)比(13.98±6.87)μg/L,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雌二醇和HOMA-B是血浆PAI-1、t-P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β细胞功能与纤溶功能低下相关.

    作者:颜晓芳;严孙杰;杨立勇;刘东晖;张松菁;赵淑好;吴佩文;黄凌宁;易如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及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 检测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分析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01-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血糖异常患者96例,分为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糖尿病组)3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36例(合并症组)和糖耐量受损组(IGT组)30例,并与门诊体检健康者33人(对照组)比较.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葡萄糖、胰岛素、脂联素、SOD、丙二醛,并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服糖后2h血糖(2hPG);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基础及反应性充血后的血管内径,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T组、糖尿病组、合并症组EDF[(10.46±4.54)%、(7.59±3.29)%、(5.17±2.11)%比(13.08±4.90)%]、SOD[(88.26±5.23)、(77.92±4.95)、(68.05±5.88)比(102.52±4.30)mU/L]、脂联素[(10.08±2.09)、(7.89±2.01)、(5.79±1.56)比(12.05±2.21)mg/L]明显降低,而丙二醛明显升高[(5.00±0.38)、(5.35±0.44)、(6.02±0.24)比(4.08±0.13)nmol/L].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脂联素是影响EDF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47、0.362,均P<0.01).HOMA-IR和SOD是影响脂联素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98、0.166,均P<0.01).结论 HOMA-IR和脂联素与EDF的损害密切相关.脂联素可作为糖尿病内皮功能损伤的预测因子.

    作者:张松菁;严孙杰;杨立勇;潘时中;刘新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06-2012-07以“高血压查因”收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房的患者(n=180),根据是否患有RH,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RH组(n=88)与非RH(NON-RH)组(n=92),查晨起卧位PAC及肾素,计算醛固酮肾素比值,并据该比值将RH组分为高醛固酮(H-ALD)组(n=51){比值≥555 (pmol/L)/[μg/(L·h)],同时PAC≥416 pmol/L}和正常醛固酮(N-ALD)组(n=37).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睡眠呼吸监测,探讨RH组与NON-RH组、H-ALD组与N-ALD组的OSAHS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结果 RH组OSAHS及高醛固酮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NON-RH组(分别79.6%比50.0%,58.0%比5.4%,均P<0.01),且RH组OSAHS程度重于NON-RH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24.02±15.86)比(16.43±14.35)次/h,P<0.01].H-ALD组OSAHS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N-ALD组[患病率:88.2%比67.6%,P<0.05;AHI:(28.91±14.57)比(17.28±10.13)次/h,P<0.01].相关分析显示,RH组PAC与AHI呈正相关(r=0.564,P<0.01),而NON-RH组PAC与AHI无相关(r=0.036,P=0.763).H-ALD组的PAC与AHI呈正相关(r=0.687,P<0.01);N-ALD组的PAC与AHI无相关(r=0.109,P=0.2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RH组及H-ALD组中,卧位PAC是AHI的影响因素(分别t=8.714,5.738;均P<0.01).结论 醛固酮水平较高的RH患者醛固酮升高可加重OSAHS的程度.

    作者:杨丽睿;孙腾;张慧敏;卞瑾;邹玉宝;关婷;蒋雄京;惠汝太;郑德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对全因和心血管病因死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对全因和心血管病因死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06-07-2007-10开滦集团健康查体的职工95 429人(男性76 109人,女性19 320人),年龄18.0~98.0(51.5±12.5)岁,随访观察死亡情况;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死亡风险比及95% CI.结果 在平均4.02年的随访期间,死亡1843例(心血管病因死亡597例).有5~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者占9.0%,其中有7个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者占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个数的增加,全因和心血管病因死亡呈下降趋势.以有≤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为参照,有≥5个理想健康行为与因素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因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31%及42%(分别校正后OR 0.69,95% CI 0.55~0.86,OR 0.58,95% CI 0.39~0.86).结论 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个数的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因死亡呈下降趋势.

    作者:戚常春;刘妍;陈朔华;张彩凤;杨慧;姚涛;刘星;刘小雪;韩红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分别与汉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相关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30岁的1773名汉族女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结果 经多因素调整后,尿酸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或高血压的危险呈正相关.当微量白蛋白尿者和使用降压药物者被排除后,与尿酸低分位者相比,其余分位者患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95%CI)分别为1.23(0.90~1.69),1.54(1.11~2.13),2.25(1.59~3.20)].多因素调整后,与正常血压者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中血压较高者(130~139/85~89 mm Hg)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OR为1.85(95% CI 1.16~2.93).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和使用降压药物者被排除后,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依然存在(趋势性P<0.01).结论 在中国汉族女性中,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分别与正常高值血压独立相关.

    作者:刘君;王珂;彭浩;张秋;晁湘琴;徐燕英;马亚娜;张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血浆肾素活性、血压及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压、动脉弹性的关系以及血浆肾素活性(PRA)在此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531例的血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浆25(OH)D浓度及PRA,按血浆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25(OH)D缺乏组[25(OH)D≤20 μg/L,n=184]、25(OH)D不足组(20~<30 μg/L,n=306)和25(OH)D充足组[25(OH)D≥30 μg/L,n=41],比较3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25(OH)D和收缩压、脉压、baPWV、PRA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R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25(OH)D缺乏者占34.7%,不足者占57.6%,25(OH)D充足者占7.7%;女性25(OH)D均值低于男性[(21.93±4.95)比(22.82±4.81)μg/L,P<0.05].女性矿下工作者中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低于矿上工作者(2.8%比12.5%).高血压患者血浆25(OH)D水平与收缩压、脉压及baPWV无明显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浆25(OH)D水平与PRA呈负相关(r=-0.27,P<0.01).此种相关性在青年中更明显(r=-0.30,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25(OH)D和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与PRA密切相关(P<0.01).结论 开滦煤矿高血压患者中25(OH)D缺乏及不足现象十分普遍,矿下工作者中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低于矿上工作者;25(OH)D水平与PRA呈负相关,此种相关性在青年中更明显.

    作者:贾瑶;孙宁玲;高竞生;刘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浆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和3甲氧基肾上腺素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血浆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和3甲氧基肾上腺素(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5-03-2012-06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并比较嗜铬细胞瘤(n=67)和非嗜铬细胞瘤患者(n=101)以及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NMN、M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NMN和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0.001)和(0.789±0.073);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NMN[(2331.546±1475.966)比(49.796±35.701)ng/L]和MN水平[(521.504±813.693)比(36.784±24.063)ng/L]高于非嗜铬细胞瘤患者(均P<0.01);血浆NMN在234.460 ng/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血浆MN在93.705 ng/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7%和100%.2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后NMN[(81.780±53.087)比(2790.001±1451.237)ng/L]和MN[(35.986±23.344)比(496.810±764.574) ng/L]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 测定血浆NMN和MN水平可做为筛查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酶联免疫方法测定NMN、MN简单有效.

    作者:赵海鹰;王浩;崔淑娴;王勇;赵秋平;赫连曼;蒋玲;朱贺变;郑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分析

    在高血压等常见的复杂性疾病中,往往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因单个基因致病作用较小,对其研究受到限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各种遗传疾病相关基因陆续定位,单核苷酸图谱的构建,使人们对疾病可以进行准确的基因诊断.对高血压等遗传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也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遗传特征,合理地进行诊断、预防和对症下药,以个体化治疗取得好的诊疗效果[1].

    作者:苏琼华;郭海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唐山地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指纹

    目的 研究唐山地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指纹纹型分布是否有差异.方法 随机抽样选择河北唐山居民作为正常对照组(n=180),经唐山市工人医院高血压门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n=224).油墨法采集研究对象的指纹并对纹型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弓形纹(A)和箕形纹(L)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96指(4.3%)比48指(2.7%),1261指(56.3%)比835指(46.4%);均P<0.01],斗形纹(W)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3指(39.4%)比917指(50.9%),P<0.01].弓形纹和桡箕纹(Lr)多见于食指,尺箕纹(Lu)多见于小指,斗形纹多见于环指.高血压患者双手十指同纹型的频率为13.84%,对应手指纹型组合频率为:L/L(39.9%)>W/W(27.1%)>L/W(23.4%)>A/L(4.6%)>A/A(1.4%)>A/W(1.2%).高血压患者对应手指指纹同型组合频率低于对照组(68.5%比80.2%,P<0.01).结论 指纹纹型分布与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指纹对称性较正常人差.

    作者:李卫红;张红梅;信佳言;张岸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高血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5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择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常规输液组(常规组,n=30)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目标组,n=30).常规组根据《米勒麻醉学》术中行常规液体治疗管理.目标组术中行GDFT,管理目标是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下每次以200 mL的6%羟乙基淀粉15 min内输入,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控制在8%~13%.观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To)、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 h(T6)时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实验室指标,记录术中出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目标组术中静脉输液量明显减少[(2732±488)比(3135±346) mL,P<0.05],但是胶体液量增多[(1235±360)比(760±280)mL,P<0.05],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低血压事件的发生例数也更少,术毕及术后24 h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明显升高,术毕及术后12h内维持较低的血清乳酸(Lac)浓度,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首次排气时间更早[(3.6±1.4)比(4.3±1.9)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8±1.9)比(12.2±2.4)d,P<0.05];两组死亡率及肠吻合口瘘等重大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FT可以稳定老年高血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珍;曾凯;朱小峰;梁敏;高友光;蔡宏达;林财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运动试验在高血压诊治中的意义

    运动试验是较为成熟而常用的检查方法,无创、廉价、可重复、可随访.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方面的应用较为普遍;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还很不普遍,值得复习其临床意义.1 运动试验对评估正常高值血压的意义正常高值血压很可能进展为高血压,已知其进展率与年龄和静息时的血压相关.美国首都华盛顿退伍军人医院对2303名正常高值血压男性作运动试验[1],评估运动耐量与发展为高血压的关联,随访中位数为7.8(9.2±6.1)年.发现正常高值血压者的高血压进展率为34.4/1000人年;运动耐量是高血压进展率独立而强有力的预测指标.体质差、运动耐量低者比体质佳、运动耐量高者更易进展为高血压.

    作者:何秉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3欧洲高血压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简介

    2013-06-15,欧洲高血压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H/ESC)发布了新的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简称2013版指南).该指南在2003、2007版指南及2009再评述内容基础上,综合了近年来的新进展,不仅对上述指南进行更新升级,也通过新的证据强化以往指南建议.在引用的735篇参考文献中,2009-2013年文献311篇.现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作一概述.

    作者:张辉;卢新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病例138:中年女性月经期频发心绞痛、晕厥1例

    患者,女,44岁,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3月,加重17h”入院.3月前月经期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闷痛,手掌大小,伴心悸、气短,无放射痛,无反酸、呃逆、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咳痰,持续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在经期,均发生于夜间或晨起,与活动无关,曾伴晕厥1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1)段(右冠状动脉)30%~50%狭窄,(6)段(前降支)50%~60%狭窄(图1),考虑冠状动脉痉挛,给予“阿司匹林0.1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培哚普利4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晚,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50 mg,1次/d,地尔硫卓30 mg,2次/d,地尔硫卓缓释胶囊90 mg,1次/晚”口服.经以上治疗后当月月经期胸痛未再发作.但停用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地尔硫卓、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半月后于次月月经期再次出现胸痛,部位、性质同前,且伴晕厥2次.平素心电图仅见T波低平,而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广泛导联ST段压低0.2~0.6 mV,aVR导联ST段抬高0.3mV,胸痛缓解时可见ST段改变明显改善(图2).

    作者:殷艳蓉;任洁;田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否作为启动多效复方固定制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指标?

    多效复方固定制剂(polypill)是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固定复方片剂,其优点是能够同时降胆固醇、降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脑卒中风险.印度多效固定复方制剂研究(the Indian polycap study,TIPS)显示,polypill能降低62%的CVD和42%的脑卒中发生风险[1].伊朗多效固定复方制剂研究(the poly-Iran trial)显示,和安慰剂组相比,polypill降低收缩压5 mm Hg(1 mm Hg=0.133 k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0.46 mmol/L,相当于降低34%的CVD和21%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2].改善生活和寿命项目研究(programme to improve life and longevity pilot,PILL)纳入5年Framingham心血管病发生风险至少为7.5%的中高危患者,结果显示polypill可降低收缩压9.9 mm Hg、LDL-C 0.8 mmol/L,相当于可降低60%的CVD和62%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3].虽然目前的研究均显示polypill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但polypill自从使用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争议.

    作者:Bittencourt MC;Blaha MJ;Blankstein R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肥胖性高血压,证据确凿吗?

    林甲宜(安徽省九成医院心内科,安徽安庆 246220)高血压是常见的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近总人口的1/4,而肥胖人群中患高血压已超过50%.Framingham 研究中心调查指出,超过理想体质量20%的人高血压发生率为体质量正常人群的10倍.WHO报告:西方人群中肥胖性高血压的比例为30%~65%,体质量每增加10 kg,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升高(2~3)/(1~3)mm Hg(1 mm Hg=0.133 kPa),60%的肥胖者11~15年后可发展为高血压.总之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现在仅根据肥胖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就将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归入原发性高血压范畴,似不合理.由于肥胖引起的高血压者存在多种内分泌急速失调和心排出量增加等血流动力学的特殊变化,早就有学者建议把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列为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近有学者提出“肥胖性高血压”的命名,不无道理.近期研究显示血压只是高血压相关疾病链中一个重要环节,许多代谢异常如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等均可通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脂肪组织不仅储存能量,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释放瘦素、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异常分泌可损害内皮功能,使血管平滑肌增生移行和泡沫细胞形成,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升高.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适合非透析依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处理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对患者的危害一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二是介导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发展.高血压与CKD关系密切,互为因果,二者又都促进CVD的发生发展.无论是何种病因,何种阶段,血压控制是CKD基本的治疗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inhibitors,RASI),主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可以降压,此外可以同时减少蛋白尿,延缓CKD和CVD的发生发展,在非透析依赖CKD患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金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欧洲肥胖研究学会和欧洲高血压学会关于肥胖与难治性高血压的共识简介

    肥胖与高血压并存时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而其如何治疗尚存争议.现有的高血压指南并未推荐系统治疗方案.2012年9月,欧洲肥胖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EASO)和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共同发布了肥胖与难治性高血压的专家共识.由于我国肥胖人群急速增多,且易合并高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部分为难治性高血压,需要联合用药使血压达标.该共识为我国肥胖合并高血压的诊治提供参考,现对其主要内容作一简介.

    作者:秦晓毅;卢新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病例报告与文献回顾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炎症性动脉壁结构疾病,常累及肾动脉,占60%~75%,可引起动脉狭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1-2].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检查的进展和普及,FMD的血管病变被发现的机会越来越大,但FMD是罕见病,误诊、误治的情况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本文汇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治的肾动脉FMD精彩病例,结合文献回顾,对该病累及肾动脉的诊治作一全面阐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董徽;蒋雄京;彭猛;邹玉宝;关婷;张慧敏;吴海英;宋雷;周宪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远程监护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实现血压控制达标是高血压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是必需的,两者都应该在高血压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需要调整药物时减少惰性.本文将就远程血压监护技术在优化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方面的研究作一述评.

    作者:Aldo J.Peixoto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现状和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与部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相当,其中,冠心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67.1%.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高,冠心病的患病率也随之显著上升[1].冠心病的处理包括基础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如经皮介入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综合措施.在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是重要的基础用药.然而,由于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参差不齐,其临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很不理想.

    作者:张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