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妊娠期间高血压(HIP)对妇女分娩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976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开滦医疗集团各医院住院分娩并且参加了2006、2008、2010、2012、2014年度体检且血清肌酐资料完整的女职工为研究对象,终符合纳入标准者4243例,根据HIP病史将研究对象分为HIP组(n=620)和非HIP (NHIP)组(n=3623).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公式(CKD-EPI)计算eGFR,并根据不同分娩后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5、5~<15和≥15年3个亚组,观察HIP组与NHIP组eGFR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IP对eGFR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6.97±8.88)年.HIP组与NHIP组eGFR>125 mL/(min·1.73 m2)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后5~15年,HIP组eGFR> 125 mL/(min· 1.73 m2)的比例为20.9%,高于NHIP组的1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分娩后5~15年,HIP组发生eGFR>125 mL/(min·1.73 m2)的风险是NHIP组的1.70倍(OR=1.70,95%CI 1.01~2.87,P<0.05).结论 HIP是妇女分娩后5~<15年eGF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梦莹;李姗姗;付珊珊;袁金环;李春慧;高阳;宁春红;陈朔华;吴寿岭;孙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社区人群中比较单日血压和3日血压测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9月在北京、浙江和河南3省市对常住居民47 955人进行高血压筛查,年龄35~75(54.2±15.3)岁.每次血压测量3遍,间隔1 min,取平均值为终血压值.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当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高血压诊断切点者定为可疑高血压.对可疑高血压患者,在随后1个月内,再进行非同日2次血压测定.3日的收缩压均≥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时确诊为高血压.比较单日血压和3日血压测量对人群高血压诊断的影响.结果 在筛查的47 955人中,明确高血压患者7344例,可疑高血压人群3221例,依据单日血压判断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2.0%.在3221例可疑高血压人群中,仅425例(13.2%)符合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3日血压临床高血压确诊率为16.2%,较单日血压诊断低5.8个百分点.通过3日血压测量确诊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比较,年龄、大量饮酒率和首日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可疑高血压患者中,调整其他因素后,老年和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者更可能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OR(95%CI)分别为4.470(1.451~13.722)(年龄65~74岁),5.358(1.577~18.203)(年龄≥75岁),3.766(2.018~7.027).高盐膳食者诊断相对风险较低[OR(95% CI)=0.331(0.161~0.679)].结论 依据单日血压测量评估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方法 的结果 .
作者:胡世云;俞蔚;丁芳;关方霞;吴兴利;杨新春;俞柳燕;宣诚;范敏华;刘庆敏;徐小玲;杨丽;严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基因DNA甲基化和环境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对福建省福清市、长乐市和南安市共872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6例和对照351人),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试剂盒检测唾液标本AT1R基因的DNA甲基化,叉生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与Delta法分析AT1R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环境因素的联合及交互作用.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偏高(OR=1.712,95% CI 1.289~2.274)和中心性肥胖(OR=1.353,95% CI 1.003~1.825)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每周饮酒≤3次(OR=0.463,95% CI 0.245~0.876)和体育锻炼(OR=0.804,95% CI 0.686~0.943)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调整人口学与环境因素后,AT1R基因DNA甲基化水平偏低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叉生分析显示,AT1R基因DNA甲基化程度与中心性肥胖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U=2.105,P=0.035),归因比=57.9%,相对超额危险度=4.86.结论 AT1R基因DNA甲基化程度与中心性肥胖对冠心病具有叠加交互作用,提示冠心病是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林杰;林谋凤;吴逸海;黄淑娜;林少炜;李煌元;曾昭楠;陈熔;张廷星;吴思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新检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临床确诊率.方法 对象选自2017年4-5月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参与者于上午空腹状态下休息5~10 min后,用电子血压计(Omron HEM-7430)测量坐位右臂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用于分析.当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 mm Hg且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物时,定为流行病学调查新检出高血压.109例新检出高血压患者于1周内到同一医院、使用同一型号血压计再次进行2次血压测定,即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高血压临床诊断的标准有两种:3日平均值符合(平均值高法)或3日血压均符合(3日均高法)上述高血压诊断标准.结果 在109例流行病学调查新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第2个和第3个随访日的收缩压明显低于流行病学调查当日的数值[(144.9±17.3)和(144.6±19.5)比(156.7±14.9)mm Hg,均P<0.05];舒张压也呈相似的结果[(84.9±10.9)和(84.0±10.4)比(89.4±10.9)mm Hg,均P<0.05].在该组人群中,3日血压均高法的高血压临床确诊率为47.7%;明显低于平均值高法的高血压临床确诊率(73.4%).结论 在109例流行病学新检出高血压患者中,采用3日均高的方法,高血压临床确诊率为47.7%;而采用平均值高的方法,高血压临床确诊率为73.4%.
作者:杨小辉;张武学;帅维;陈海滨;周伟;鲍慧慧;晏雪敏;苏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2年福建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医疗结果 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所收集的2006和2011年2年福建省AMI患者的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 h内)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 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无氯吡格雷禁忌证患者490例,年龄中位数为58.4岁,女性130例,占26.5%.2006年和2011年,住院早期氯吡格雷使用率分别为19.5%和80.5% (P<0.01),2006年再灌注策略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倾向早期使用氯吡格雷(P<0.01),无再灌注策略患者倾向早期不用氯吡格雷(P<0.01),而溶栓对氯吡格雷的使用无影响.2011年女性患者倾向于早期不用氯吡格雷(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接受直接PCI患者更倾向于早期使用氯吡格雷(OR=11.52,95%CI1.70~77.93),而有缺血性脑卒中及年龄分组中65~74岁组的患者倾向于早期不使用氯吡格雷(OR=0.47,95% CI 0.24~0.92;OR=0.38,95% CI 0.19~0.76),2011年女性患者倾向于早期不使用氯吡格雷(OR=0.04,95% CI 0.19~0.91).结论 2011年福建省AMI患者药物治疗中氯吡咯雷使用率较2006年提高,老年,女性及无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使用率仍较低.
作者:刘春霞;陈祖医;林静;林绍成;严丽丽;金乐梅;苏友福;陈花;林清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mtDNA) A3243G突变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特征,及其与mtDNA突变负荷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7年初筛的mtDNA A3243G突变阳性的20例糖尿病患者及20例mtDNA A3243G突变阴性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直接测序进一步确认致病性突变.收集这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对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和(或)尿沉渣组织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计算突变负荷(即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结果 经测序确认为mtDNA A3243G突变阳性的糖尿病患者20例,其中9例为单纯糖尿病,11例合并线粒体脑肌病.mtDNAA3243G突变阳性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17.81±2.07)比(25.23±4.01)kg/m2,(7.56±2.18)%比(9.58±2.50)%;均P<0.01],血乳酸高于对照组[(3.60±1.97)比(1.72±0.40) mmol/L,P<0.05].单纯糖尿病患者的突变负荷、舒张压、血乳酸水平低于糖尿病合并脑肌病患者[(15.03±6.03)%比(55.84±14.67)%,(69.6±9.7)比(78.0±7.5)mm Hg,(1.94±0.25)比(4.49±1.91) mmol/L,均P<0.05],年龄、BMI高于糖尿病合并脑肌病组[(51.2±15.6)比(32.6±10.0)岁,(19.0±2.1)比(16.8±1.5)kg/m2,均P<0.05].同时对6例患者的尿液和血液进行mtDNA A3243G突变定量检测,发现尿液的突变负荷大于血液中的突变负荷.结论 mtDNA A3243G突变单纯糖尿病患者突变负荷低于糖尿病合并脑肌病/肌病患者.对于BMI<20 kg/m2、血乳酸偏高的母系遗传糖尿病患者,很有必要进行mtDNA突变检测,尿沉渣组织更适合可用于mtDNA诊断.
作者:林晓贞;蔡斌;沈喜妹;王庭俊;谢良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且接受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的诊室血压达标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根据24hABPM是否达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高血压已控制(CH)组和MUCH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UCH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有合格诊室血压及24hABPM数据的1815例患者中,诊室血压达标者482例(26.6%).48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6岁,含男性363例(77.7%),其中CH组131例,占27.2%;MUCH组351例,占72.8%.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高体质量指数(BMI)和高诊室舒张压是影响MUCH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2.00(1.09~3.67)、2.54(1.50~4.29)和1.08(1.03~1.12).结论 约3/4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24hABPM不达标.高BMI、高诊室舒张压、吸烟是影响MUCH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秋云;张亚静;李昊轩;李晶;宋永健;袁金环;刘盈池;迟玉玉;高竞生;陈朔华;吴寿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据计,超过98%的人类基因组被转录为非编码RNA[1],非编码RNA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调控作用,在高血压等遗传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尤为突出[2].已知大多数与高血压关联的遗传基因致病位点位于非编码区.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的诸多过程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从基因水平探求高血压发病的内在机制,寻找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研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机制和探索治疗的靶点提供了新思路[3-4].本文就lncRNA在EH及其并发症中的表达特点、作用靶点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邵琳琳;姜月华;杨传华;姜凌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递增,其死亡率位居首位,高于肿瘤等其他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1].心血管病是可受表观遗传调控的复杂疾病.新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3],某些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假基因(pseudogene)及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等转录物具有相同的微小RNA (microRNA,miRNA)应答元件(miRNA response elements,MREs),通过竞争结合miRNA发挥相互调控作用,这种存在竞争关系的RNA称为竞争内源性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本文拟根据不同ceRNA分类,对其在心血管病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机制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研究ceRNA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曾昭楠;黄淑娜;林杰;孙义;李煌元;林少炜;吴思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麻醉前不同禁饮流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胃肠外科拟在全麻下行结直肠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2~4 h口服5%葡萄糖300 mL组(A组)和术前禁饮时间≥4h组(B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和3 d认知功能.于术前,术后1 d和3 d抽血检测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损害,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MMSE评分高于B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B组(27.8%比48.0%,均P<0.01).A组患者术后1和3d血糖、FINS和HOMA-IR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 术前2~4 h口服5%葡萄糖300 mL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刘臻;曾凯;林献忠;林财珠;蔡宏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现状,为今后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抽取6个县区年龄≥18岁居民4789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结果 云南省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0.3%,标化率为18.3%;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2%、40.8%、15.7%.城市患病率和治疗率均高于农村(均P<0.05),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组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不同(均P<0.05).高血压知晓者中未采取措施率、仅采用药物治疗率、仅采用非药物治疗率和综合治疗率分别为10.0%、26.5%、6.8%和56.5%.综合治疗率城市高于农村(P<0.01),并与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少数民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于汉族(45.1%比53.9%,34.3%比43.6%,11.8%比17.5%),吸烟率和饮酒率均高于汉族(35.8%比30.3%,32.5%比18.1%);6个少数民族总体患病率为16.1%,标化患病率以傣族高(18.5%),纳西族低(7.1%);标化后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以纳西族高;少数民族高血压知晓者未采取治疗措施比例远高于汉族居民(14.2%比8.5%),其中以拉祜族高(44.4%);综合治疗率以傣族高(65.6%),拉祜族低(11.2%).结论 云南省高血压患病率自2002-2012年有增加的趋势,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尤其是地处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
作者:韩兴孟;张强;刘志涛;李娟娟;余思洋;赵世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清晨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家庭血压监测明确有清晨高血压的1~2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B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早晨服药,疗程5周,治疗前后监测家庭血压及诊室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药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以及家庭自测清晨血压和睡前血压(P<0.05).A组的血压达标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室血压达标率:70.0%比66.7%,清晨血压达标率:73.3%比76.7%,睡前血压达标率:76.7%比80.0%;均P>0.05);但治疗后A组家庭自测清晨收缩压变异性降低[(5.9±2.2)比(8.2±2.5) mm Hg,P<0.05],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3.1)比(7.9±2.9) mm Hg,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及家庭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清晨收缩压变异性方面更为优越.
作者:李爱娜;许锦鸿;陈芳;苏津自;林金秀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纳入2017年7-9月天津市5家医院管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00例,有效例数490例,观察组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n=247),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 mg/d,n=243),根据血压控制情况,2周内调整用药,直至佳剂量,共12周.分别于第0、2、8、12周测定血压,基线和第8周化验血、尿等常规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果有心率异常,检查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P=0.59),而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减少.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使用例数234例,使用率94.74%.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确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更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作者:骆元正;贾秀丽;李瑞文;袁小粤;边波;马华;张兰;宋晶杰;张原;李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1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的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建国以来,我国有过4次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总体看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1959年我国年龄>1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1%,1979年为7.7%,1991年为13.6%,2002年达到18.8%.依据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到25.2%.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也随之增加,2002年估计为1.6亿;2006年估计为2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估计有2.7亿[1].十二五期间纳入全国年龄≥18岁成年人451 755人的高血压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2%,估计高血压患者为2.445亿例[2].
作者:苏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治疗方法主要为生活方式调整及药物治疗[1].近年来,运动疗法的降压效果得到国际的共识和关注.运动治疗E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运动疗法和抗阻运动疗法.相比于有氧运动疗法,抗阻运动疗法因其临床证据较为有限以及降压机制研究相对匮乏,虽被提倡但多作为有氧运动疗法的辅助方案.现根据查找文献对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治疗EH的降压机制进行总结,比较这两种运动方式降压机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为运动疗法的降压机制提供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童成成;贺常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患者,男性,60岁,以“高血压6年,心悸4d”为主诉入当地医院.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高血压,高血压为180/88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近2年来一直服用美托洛尔25 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30~140/70 mm Hg,波动不大.近1周血压控制不佳,高时164/86 mm Hg,因此到当地医院复诊.当时的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心率为68次/min.接诊医生更换了降压治疗方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12.5)mg,1次/d.但患者次日开始感心悸,再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压126/76 mm Hg,但心率114次/min.因为血压控制良好,接诊医生没有更换治疗方案,嘱密切观察.近2d因心悸症状加重而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院)就医.患者否认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亦无情绪激动和心理应激.无烟酒嗜好.
作者:唐敏;苏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陈孝莉(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安庆246220)自从台式水银柱血压计问世122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肱动脉测量血压.通常认为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 pressure,CAP)一致.然而,200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指出:CAP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降压药不同,对CAP影响也不同,这是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CAP是重要脏器血液灌注的根本,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一些大型研究,如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传输性动脉功能性评估研究(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conduit artery function evaluation,ASCOT-CAFE)强调,CA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具有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此外,美国由2662例患者参与,平均随访3~4年的Strong Heart研究显示,在校正了各种危险因素之后,CAP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优于外周肱动脉血压.
作者:迟相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77岁,汉族,男性.因“胸闷、乏力不适1 d”于2017年4月8日入院.患者约22:00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乏力不适,胸闷表现为右侧胸腔的闷胀不适,四肢乏力明显,无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无胸痛、心悸、气促,无畏寒、发热、大汗,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休息后症状不能缓解.遂来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我院)就诊,急诊查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243.5(280~310)、钠115.2、氯78.03、钾3.43、钙2.2 mmol/L,心电图:窦性心率、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胸部CT平扫:左肺上叶尖后段结节、左肺上叶尖后段及双肺下叶炎性病变(图1~3),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凝血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低血钠症”,急诊予“浓氯化钠针30 mL(10%氯化钠)+生理盐水250 mL”补钠治疗,症状稍好转,复测电解质:钠113.9、氯84.10、钾3.19、钙2.06 mmol/L.为进一步诊治,拟“低血钠症”收住入院.
作者:曾伟芳;陈童恩;许兆军;江隆福;叶红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门诊接诊一位58岁女性,为转诊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患者曾在外院住院,主诉为头晕6年,伴左胸痛2年.门诊询问胸痛特征为:左下胸点状、针刺样痛,瞬间好转,夜间明显,白天上4~5楼无发作,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门诊体格检查无特殊.外院住院期间检查心肌激酶同工酶(creatinine kinase MB,CK-MB) 60 U/L,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为0.01 μg/L,心电图提示广泛导联T波低平,ST段无特殊.住院输液治疗(不详)后症状好转.出院诊断:脑供血不足;不稳定型心绞痛?建议转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江隆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non-dihydropyridine calcium antagonists,NDHP-CCB)作为临床常见的降压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L型钙通道而引起血管扩张,主要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两种药物.长期应用对血钾无影响,可增加肾排钠,不引起水钠潴留,其本身还有轻度利尿作用,对血脂、血糖及电解质影响小[1].此外,NDHP-CCB还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钙通道有选择性,减慢心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除扩张血管作用,其对心脏负性频率、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较为明显,临床上主要用于抗心律失常(如维拉帕米)、抗心绞痛(如地尔硫)等,其禁忌证为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力衰竭.
作者:蔡晓琪;谢良地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