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动态杂志

骨科动态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天津医院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骨科动态杂志   2015年4期文献
  • 异位骨化:基础理论与临床相关

    异位骨化常见于关节置换术术后、脊髓损伤、外伤性脑损伤、爆炸伤、肘关节和髋臼骨折以及热损伤等情况.由于细胞介导的相互作用、周围组织氧分压、pH值、微量营养素和机械刺激使祖细胞转换为成骨前体细胞,导致异位骨化的发生.放射治疗和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是预防异位骨化的重要方法.精心设计的手术切除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未来的治疗策略集中在对促进异位骨化的局部因子以及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

    作者:Kavitha Ranganathan;Shawn Loder;Shailesh Agarwal;Victor W.Wong;Jonathan Forsberg;Thomas A.Davis;Stewart Wang;Aaron W.James;Benjamin Levi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肢体软骨母细胞瘤一项多心回顾性研究

    背景: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骨源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本研究目的是回顾总结大宗肢体软骨母细胞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多中心199例肢体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影像学图像、组织学发现及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145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18.0岁.常累及的骨骼是胫骨近端55例(27.6%),股骨近端52例(26.1%),股骨远端38例(19.1%).就诊前,73.4%(146/199)患者表现疼痛.疼痛等症状出现到确诊的平均间隔时间是8.7个月.就诊时,25.7%病例生长板开放,22.2%生长板将要闭合,52.1%生长板已闭合.126例患者获得至少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62.1个月(范围,24~190个月).初次治疗方法,病灶刮除术119例(94.4%),瘤段切除术七例(5.6%).病灶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0%,瘤段切除术后复发率为0%.肿瘤位于肱骨近端是仅有与复发显著相关的因素(p=0.001).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近端,多见于男性.在这组病例中,复发常见于肱骨近端.研究结果提示病灶刮除和植骨可以提供良好的局部控制和满意的功能结果.证据等级:治疗性研究Ⅳ级.关于证据等级的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作者:Hairong Xu;Dylan Nugent;Hector L.Monforte;Odion T.Binitie;Yi Ding;G.Douglas Letson;David Cheong;Xiaohui Niu;韩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肥胖症对人工全踝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

    背景: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肥胖的患者在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和感染的几率略高,但是在术后功能的改善方面没有区别.我们比较了肥胖和正常体重终末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全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了39例肥胖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30 kg/m2和48例正常体重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 30kg/m2),在全踝关节置换术后分别对其进行了平均3.76年和3.92年的随访.在术前及术后两年以上收集疗效评分[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AOS)和简表36(SF-36)].采用手写图表的方法收集并发症和翻修数据.使用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这两个队列有相似人口统计学特征.肥胖组39例患者,其中10例(26%)属病态肥胖(身体质量指数>40kg/m2);非肥胖组48例.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平均身体质量指数(及标准差)各为36.28±5.43 kg/m2和25.84±3.00 kg/m2.肥胖组术前SF-36评分生理部分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1).在手术之后,肥胖和非肥胖患者在AOS疼痛、AOS功能障碍及SF-36评分生理部分方面均有着显著的改善(p<0.001),且这些评分的改变在各组间都相似.在两组间的SF-36评分心理部分没有明显的改变(p=0.30).两组间在并发症和翻修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尽管肥胖患者在术前功能障碍更严重,但是对于肥胖与非肥胖患者,全踝关节置换术均可显著地改善两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也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包括肥胖者在内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全踝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可靠的治疗方法.证据等级:预后性研究Ⅲ级.关于证据等级的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作者:Maryse Bouchard;Amit Amin;Ellie Pinsker;Ryan Khan;Erisa Deda;Timothy R.Daniels;杨茂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日、再住院以及翻修的因素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背景:住院时间的延长、再人院以及翻修手术将增加诸如肩关节置换术等择期骨科手术的费用.了解与之相关的因素将帮助术者和医疗中心制定策略来将它们的发生率降至低水平并能够更好的控制相关的费用.方法:我们分析了1998~2011年纽约州规划与研究合作中心所收集的共17311位初次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信息,以明确与术后住院日延长、90天内再入院以及翻修手术相关的因素.结果:三个不良结果的相关因素各不相同,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因素包括女性、高龄、医疗补助保险、合并症、因骨折而行关节置换术以及住院患者太多而手术医生太少.与再入院相关的因素有高龄、合并症.90天内再入院的常见诊断依次为水和电解质紊乱(28%)、急性肺部疾病(21%)、心律失常(20%)、心力衰竭(15%)、急性心梗(10%)以及尿路感染(10%).与翻修手术相关的因素有年轻患者、骨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翻修术的常见原因依次为,原因不明的和力学相关的假体并发症(60%)、肩关节疼痛(18%)、人工关节脱位(12%)、假体松动(10%)、假体断裂(8%)、肩袖撕裂(7%)以及感染(7%).结论:一小部分能够轻易确定的因素(性别、年龄、种族、保险类型、合并症、病因以及医院的接诊能力)显著地与住院日延长、再人院和翻修手术相关.对这些相关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能够作为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且更好的控制与这三个不良结果相关的医疗费用的依据.证据等级:回顾性研究Ⅲ级.关于证据等级的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作者:Frederick A.Matsen Ⅲ;Ning Li;Huizhong Gao;Shaoqing Yuan;Stacy M.Russ;Paul D.Sampson;张敬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肩关节僵硬患者伴发的肩袖损伤一项379例前瞻性研究

    背景:特发性粘连性关节炎被定义为病因不明的伴有严重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度丢失的冻结肩.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大样本的研究,根据肩关节活动度丢失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来阐明肩袖损伤在肩关节僵硬中的发生率.方法:379例肩关节僵硬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者超声成像来诊断肩袖损伤;排除标准包括:创伤、糖尿病或者影像学畸形者.所有病例根据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分为三组:组一为严重组,指严重的全范围被动关节活动度丢失者(前屈≤100°,外旋≤10°,内旋头向上移不能超过L5水平以上),共89例;组二为严重的非全范围关节活动受限者,共111例;组三为轻度至中度关节活动受限者,共179例.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影像学证明51%患者肩袖完整,35%全层撕裂,15%部分撕裂.在组一中,91%患者肩袖完整,9%患者部分撕裂,该组中未发现全层撕裂患者.在组二和组三中,肩袖完整者分别为44%和35%,部分撕裂分别为17%和16%,全层撕裂分别为39%和50%.结论:尽管部分病例存在肩袖部分撕裂,但严重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度丢失的肩关节僵硬与肩袖的全层撕裂不相关,首诊的伴有严重的肩关节全范围关节活动度丢失的病例可能是特发性粘连性关节炎,无需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作者:Yusuke Ueda;Hiroyuki Sugaya;Norimasa Takahash;Keisuke Matsuki;Nobuaki Kawai;Morihito Tokai;Kazutomo Onishi;Shota Hoshika;顾海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长期口服抗生素抑制治疗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可增加无感染生存率

    背景:长期口服抗生素抑制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作为一种补救治疗措施的临床价值尚不踢确.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长期口服抗生素和未口服抗生素但行聚乙烯衬垫更换清创灌洗术或行二期翻修术后的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进行假体无感染生存率的比较.方法:我们回顾了本机构从1996年到2010年所有行更换聚乙烯衬垫清刨灌洗术和二期翻修术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病例.共625例患者行655例翻修术,其中92例患者接受长期口服抗生素治疗至少六个月,被纳入本研究.这部分患者与未长期口服抗生素的患者行匹配队列研究,进行比较.结果:假体无感染五年生存率抗生素抑制组为68.5%[95%可信区间(CI),59.2%~79.3%],非抑制组[风险比(HR)=0.63,p=0.08]为41.1%(95%CI,34.9%~48.5%).根据术式和感染病原体分层,行更换聚乙烯衬垫清创灌洗术的患者抗生素抑制组(64.7%)较非抑制组(30.4%,p< 0.0001)五年生存率更高,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抗生素抑制组(57.4%)较非抑制组(40.1%,p< 0.0001)五年生存率更高.结论:长期口服抗生素抑制治疗可以提高假体周围感染术后的假体无感染生存率,行更换聚乙烯衬垫清创灌洗术及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受益大.论据等级:治疗性研究Ⅲ级.关于证据等级的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作者:Marcelo B.P.Siqueira;Anas Saleh;Alison K.Klika;Colin O'Rourke;Steven Schmitt;Carlos A.Higuera;Wael K.Barsoum;李锡;张治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体血回输在髋与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背景:自体血回输常用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对同种异体红细胞(RBC)输血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对自体血回输降低THA与TKA输血量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并检验目前的试验是否会改变过去的Meta分析得出的结论.方法:检索自2013年1月起,MEDLINE中关于评价THA和TKA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本调查共纳入43篇文献(5631例患者).总体而言,白体血回输能够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暴露率,THA中[风险比(RR)=0.66;95%可信区间(CI),0.51~0.85)]TKA中(RR=0.51;95%CI,0.39~0.68).然而,2010年到2012年间发表的试验结果显示,在偏倚风险更低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对于THA(RR=0.82;95%C1,0.66~1.02)和TKA(RR=0.91;95%CI,0.63~1.31)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近年来输血治疗的方案可能已有所改变.结论:纵观所有试验,在THA和TKA中,自体血回输对降低同种异体输血的暴露率和输血量有统计学意义.但在2010年到2012年间发表的试验中,自体血回输对降低暴露率及输血量无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别极有可能由输血方案的变化造成.证据等级:治疗性研究Ⅰ级.关于证据等级的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作者:Letivan Bodegom-Vos;Veronique M.Voorn;Cynthia So-Osman;Thea P.Vliet Vlieland;Albert Dahan;Ankie W.Koopman-van Gemert;Stephan B.Vehmeijer;Rob G.Nelissen;Perla J.Marang-vande Mheen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创伤骨科新进展

    本文为过去12个月发表的与骨科创伤相关的、具价值的研究作了概述.文中介绍了这些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锁骨骨折◆通过运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管理数据库,在135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病例中总结出术后再手术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相关因素.(▲)24.6%的患者至少接受再一次手术,常见的术式是内固定物取出术(18.8%;女性风险高,比值比为1.7).在这些患者中,因为骨不连、深部感染和畸形愈合再手术的分别占2.6%、2.6%和1.1%.骨不连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性别(比值比为2.2)和高合并症得分(比值比为2.2).

    作者:William M.Ricci;James C.Black;Christopher M.McAndrew;Michael J.Gardner;孙大辉;祁宝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脊柱外科新进展

    颈椎治疗新进展微创内镜下减压颈椎后路微创内镜下减压是一种侵袭小化的手术,该手术使用了管状牵开器和内镜和(或)显微镜.与传统入路相比,这种手术造成的肌肉创伤较小.掌握该手术需要大量训练,学习曲线陡峭.手术适应症与传统颈椎后路椎间孔开大手术类似,包括后外侧间盘突出和椎间孔狭窄.术后一年的疗效与标准椎间孔开扩大术和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相当.硬膜撕裂发生率为1~4%,比传统椎间孔开扩大术要高.实施这种微创椎间孔开大术的意义有待进一步验证,因为目前看来其临床的效果尚不显著.

    作者:Keith H.Bridwell;Paul A.Anderson;Scott D.Boden;Han JoKim;Alexander Vaccaro;Jeffrey C.Wang;朱海涛;朱悦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