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动态杂志

骨科动态杂志

(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天津医院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天津医院
出版地方:
期刊标签: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
发行周期:

骨科动态杂志简介

  骨科动态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骨科动态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骨科动态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骨科动态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骨科动态》(季刊)创刊于2005年,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骨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骨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骨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骨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骨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的骨科学术交流。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

骨科动态杂志投稿要求

骨科动态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骨科动态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

  11、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2、本站并非骨科动态杂志社和骨科动态编辑部官方网站

  13、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骨科动态杂志社编辑部联系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骨科动态杂志影响因子
骨科动态杂志发文量
骨科动态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指总伸肌劈开入路与经Kocher间隙入路显露肘关节外侧的客观对比分析

    背景:Kocher入路是治疗桡骨头骨折常使用的手术入路,然而指总伸肌劈开入路(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s,EDC)更容易显露桡骨头的前半部分—该部分为桡骨头骨折为常见的部分.本尸体研究将对两种手术入路显露的骨和关节面积进行比较.方法:在新鲜冰冻尸体上肢上分别进行四种入路操作:EDC劈开入路六例、改良Kocher间隙入路六例、延长的EDC劈开入路六例和延长的改良Kocher入路四例.使用毛边对每种手术入路中所能显示的骨性和关节面积进行标记,除去骨表面的软组织后再使用平面扫描系统重建三维数据模型,毛边内的面积即为手术入路所能显示的部分,可通过面积计算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EDC劈开入路可以100%地显示桡骨头的前方部分,而改良Kocher入路仅能显示68%(P< 0.05).延长Kocher入路和延长EDC劈开入路对肱骨远端、肱骨小头、桡骨小头和冠状突的显示效果相仿.结论:结果显示,EDC劈开入路能够更容易显露桡骨小头前方,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尺外侧副韧带的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临床相关性:经Kocher间隙入路是尺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佳手术入路,但在不合并尺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情况下,EDC劈开入路因显露范围较广,更便于对桡骨小头的固定.

    作者:William Desloges;Hakim Louati;Steven R.Papp;Jwhitcomb Pollock;王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骨水泥型Spotorno系统(CLS)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中期效果

    背景:除设计者报道的结果外,非骨水泥型Spotorno (CLS)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的中期效果目前尚没有其他报道.通过10~17年的随访,对该系统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回顾性分析影响临床及影像学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我们对102例应用CLS系统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至少10年的跟踪随访.手术指征包括骨关节炎(n=90)、类风湿性关节炎(n=8)和股骨头坏死(n=4).定期记录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聚乙烯磨损和影像学情况.对以上患者(术后10年内因臼杯无菌性松动而行早期翻修手术的患者为病例组,未行早期臼杯翻修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生存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评估.结果:共有14例行翻修手术,其中9例为无菌性臼杯松动.将任何原因导致翻修手术作为研究终点,患者10年的KaplanMeier生存率为92.2%(95%置信区间,86.9~97.5),15年的生存率为78.4%(95%置信区间,63.9~92.9).将无菌性臼杯松动而行翻修手术作为研究终点,患者的15年生存率为81.6%(95%置信区间,66.7~96.5).将无菌性股骨柄松动而行翻修手术作为研究终点,患者的15年生存率为99.0%(95%置信区间,97.0~100.0).末次随访时,聚乙烯平均磨损1.92 mm(范围,0.6~4.3 mm).病例组的聚乙烯磨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每年0.31 mm,对照组每年0.16 mm,p<0.001).引起磨损率显著差异的原因包括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每年轻10岁,磨损增加0.3 mm,p=0.001)、较大的股骨头假体(32mm的头较28mm的头磨损多0.53 mm,p< 0.0001).男性在Merle d'Aubigné-Postel终评分中为-0.66分(p=0.07).结论: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CLS系统尤其是其股骨柄的优势,使其使用的效果可与目前其他疗效可靠的非骨水泥系统相媲美.但是,术后第2个10年中臼杯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是影响该系统远期生存率的主要问题.临床效果欠佳以及较高的假体翻修率与较高的聚乙烯磨损率、男性、手术时年龄较小和32 mm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有关.

    作者:丁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在功能性负重活动中腰椎节段性旋转的临床研究

    背景:在生理条件下,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腰椎运动功能研究少见报道.既往我们评价了应用双重透视结合MRI系统研究在体腰椎运动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组与无症状及无椎间盘退变的正常人的不正常椎体活动的数量差异,以了解前者的机械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本研究包括10例受试者.所有患者经临床及放射学检查确诊在L4-5和L5S1节段有椎间盘源性腰痛.运用联合成像技术,重建屈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过程.根据终板上的局部参照系统,计算从L2~S1各个节段上下椎体间的相对运动,并测定初始旋转、配对平移和旋转的活动度.结果:在所有三个运动测量结果中,L3-4节段的活动度大.L3-4节段的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明显大于L2-3节段(p<0.05).在所有运动测量结果中,L5S1节段活动度小;该节段的活动度明显小于L3-4节段(p<0.05).腰椎间盘退变组L3-4节段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明显大于正常组.退变组在L4-5节段的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正常组;然而,两组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相近.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L3-4节段的活动度大,且大于正常人,提示椎间融合前相邻上节段已形成过度活动.L5-S1节段活动度小,表明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中,应限制该节段的活动.

    作者:Peter G.Passias;Shaobai Wang;Michal Kozanek;Qun Xia;Weishi Li;Brian Grottkau;Kirkham B.Wood;Guoan Li;刘尚礼;陈燕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通过患者体位摆放改善股骨弹性髓内钉手术时复位的准确度

    目前,弹性髓内钉被认为是适龄儿童股骨骨折的标准治疗手段.由于采用闭合复位技术,复位不良特别是旋转对位欠佳时有报道.我们介绍一个标准手术台上新型患者手术体位以利于股骨弹性髓内钉手术时更好地控制旋转.

    作者:Raimonda Valaikaite;Davide Salvo;Dimitri Ceroni;刘俊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坚强内固定改善骨发育不良儿童C1-C2不稳脊柱融合疗效

    背景:在骨发育不良患者中上颈椎不稳很常见,由于其小而脆弱的骨性结构,手术治疗困难.本研究讨论骨发育不良伴上颈椎不稳的患者行脊柱融合术,我们对比以下两组患者的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无内固定或仅有钢丝固定组和(2)行坚强内固定颈椎融合组.我们同时描述骨发育不良伴上颈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数据.方法:本多中心研究纳入28例骨发育不良的患者,所有患者与2000年至2011年间由于C1-C2不稳,行手术治疗,随访至少两年.14例患者末行内固定或者仅使用钛缆或者钢丝(非坚强内固定组),14例患者行钉(或椎板钩)棒内固定治疗(坚强内同定组).所有患者行自体骨移植,20例(12例非坚强固定组和八例坚强固定组)患者术后使用头环背心外固定支具制动.结果:14例患者行C1-C2融合,14例患者行环枕融合.11例(39%)行脊髓减压术.非坚强固定组(患者,6/14例)骨不连发生率明显高于坚强固定组(患者,O/14;P=0.0057);并发症方面,包括骨不融合,非坚强固定组共九例,坚强固定组共一例.但是非坚强固定组中出现两例椎动脉出血,发生于试图使用坚强内固定过程中(随后予以单纯钢丝内固定).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七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五例术后表现出部分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上肢分数明显好转(P=0.047).结论:非坚强固定行C1-C2不稳融合术,术后骨不连发生率相对较高,即使术后使用了头环背心外固定治具,而基于钉棒系统的坚强固定明显提高融合率.

    作者:Ilkka Helenius;Haemish Crawford;Paul D.Sponseller;Thierry Odent;Robert M.Bernstein;Anthony A.Stans;Daniel Hedequist;Jonathan H.Phillips;许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腔镜前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手术技术

    背景:胸腔镜前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访2年的疗效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其随访5年的结果.方法:本研究包括41例接受胸腔镜前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患者,这些患者均在规定时间间隔随访.前瞻性收集并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测量、临床畸形测量、肺功能、椎体间融合评价、SRS-24评分及术前、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前、术后2年、5年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另外,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失随访的患者术后2年的影像学测量、肺功能、SRS-24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1例患者中的25例(61%)有长达5年的随访故被纳入分析.2年和5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后显示:主胸弯Cobb角矫正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6%±11%和52%±14%),平均总肺容量占预计值的比例及平均SRS-24总分值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5%±14%和91%±10%;4.2±0.4和4.1±0.7).随访5年时,固定融合的155个节段中有151个节段(97%)影像学检查证实椎体间获得融合.术后未发生感染和相关的神经并发症.3例内固定失败的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翻修.结论:胸腔镜前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的5年随访疗效和文献报道的开放前路和后路矫形手术的疗效相当.在2年和5年随访时,影像学观察、肺功能和临床测量结果稳定.胸腔镜前路矫形内固定是一种可行的、能替代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手段.但在获得更小的肌肉切开和手术瘢痕外观改善的同时必须考虑假关节的风险、置入物的并发症和进行翻修手术的可能性.

    作者:Peter O.Newton;Vidyadhar V.Upasani;Juliano Lhamby;Valerie L.Ugfinow;Jeff B.Pawelek;Tracey P.Bastrom;邱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术后功能锻炼的系统性综述

    背景:膝关节外伤性脱位导致的多发韧带损伤并不常见,相关研究也较少.由于缺乏前瞻性数据资料,所以对于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本篇综述旨在对比早期、延期和分期手术的结果以及各种康复方案的疗效.方法:收集检索24篇回顾性研究,共计396个膝关节,侧重于严重多发韧带损伤的外科治疗.韧带损伤包括前、后十字韧带和(或)内单侧或内外双侧副韧带.数据采集后,按照手术时间(早期、延期和分期)将患者分组.同时我们也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术后制动进行对比.结果:同延期治疗相比,早期(急性期)治疗与膝关节残留的前向不稳定相关(比值比,2.58;95%置信区间,1.2~5.8;p=0.018).另外,接受早期治疗的患者,术后屈膝功能受限比例明显多于延期治疗(比值比,5.18;95%置信区间1.5~17.5;p=0.004).分期治疗结果为非常好和好的比例高(79%;95%置信区间,62.2%~89.3%).与延期治疗相比,治疗关节僵直,早期治疗(17%;95%置信区间,13.0%~22.4%;p<0.001)和分期治疗(15%;95%置信区间,7.60%~28.2%;p=0.001)均与延期治疗[0%(0,21);95%置信区间,0.0%~5.1%)显著相关.早期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关节不稳定无关.虽然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增加关节活动度,但是不能降低推拿和关节松解的比例.结论:本综述有关文献提出在关节稳定性方面,对严重膝关节多发性韧带损伤行延期修复重建手术可以获得与早期或急性期进行手术相同的效果.早期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比制动获得更好的效果.早期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分期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主观疗效和较好的关节活动度,但其关节活动受限仍需要另加治疗.对于早期手术的患者,积极的康复治疗有助于避免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William R.Mook;Mark D.Miller;David R.Diduch;JayHertel;Yaw Boachie-Adjei;Joseph M.Hart;韦祎;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跟腱断裂加强缝合与非加强缝合的比较13年以上随访的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结果

    背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平均随访时间14年,简单的端修复与筋膜瓣加强修复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对比研究.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6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简单端端修复和加强修复组;2组患者术后给予支具,允许主动跖屈活动.55例患者(非加强修复组28例和加强修复组27例)进行了≥13年的随访,并进行评估.评估措施包括Leppilahti跟腱评分,等速跖屈强度(在踝关节每隔10°活动范围内,大峰值扭矩和工作位移缺失),跟腱伸长率和RAND-36项健康调查表.

    作者:Juuso Heikkinen;Iikka Lantto;Tapio Flinkkil(a);Pasi Ohtonen;Ari Pajala;Pertti Siira;Juhana Leppilahti;郭常军;徐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七年高交联聚乙烯的磨损一项采用立体放射测量分析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高交联聚乙烯是目前的常用方法.髋关节模拟实验和术后早期的测量表明,高交联聚乙烯的磨损率明显低于传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但支持长期使用高交联聚乙烯的数据资料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立体放射测量对高交联聚乙烯和传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以比较其稳态磨损的中期情况.方法:54例患者随机采用传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臼内衬(Zimmer)或高交联聚乙烯臼内衬(Longevity; Zi mmer)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所有患者均采用水泥型、抛光、无领、锥形股骨假体(CPT;Zimmer)以及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Trilogy;Zimmer).术后至少7年时,对股骨头陷入髋臼的程度进行三维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对术后1年内缓慢出现的蠕变,采用线性回归计算其稳态磨损.结果:术后至少7年时,高交联聚乙烯组的股骨头平均陷透程度(0.33 mm; 95%可信区间,±0.10 mm)明显低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组(0.55 mm; 95%可信区间,±0.10 mm)(p=0.005).高交联聚乙烯的平均稳态磨损为0.005 mm/年(95%可信区间,±0.015 mm/年),而传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则为0.037mm/年(95%可信区间,±0.019 mm/年)(p=0.007).高交联聚乙烯组无一例磨损率超过每年0.1 mm的骨溶解阈值,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组则有9%.结论:研究表明高交联聚乙烯的稳态磨损率明显低于传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这是否意味着高交联聚乙烯能改善临床效果并提高假体寿命,尚需长期随访.

    作者:松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体血回输在髋与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背景:自体血回输常用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对同种异体红细胞(RBC)输血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对自体血回输降低THA与TKA输血量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并检验目前的试验是否会改变过去的Meta分析得出的结论.方法:检索自2013年1月起,MEDLINE中关于评价THA和TKA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本调查共纳入43篇文献(5631例患者).总体而言,白体血回输能够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暴露率,THA中[风险比(RR)=0.66;95%可信区间(CI),0.51~0.85)]TKA中(RR=0.51;95%CI,0.39~0.68).然而,2010年到2012年间发表的试验结果显示,在偏倚风险更低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对于THA(RR=0.82;95%C1,0.66~1.02)和TKA(RR=0.91;95%CI,0.63~1.31)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近年来输血治疗的方案可能已有所改变.结论:纵观所有试验,在THA和TKA中,自体血回输对降低同种异体输血的暴露率和输血量有统计学意义.但在2010年到2012年间发表的试验中,自体血回输对降低暴露率及输血量无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别极有可能由输血方案的变化造成.证据等级:治疗性研究Ⅰ级.关于证据等级的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作者:Letivan Bodegom-Vos;Veronique M.Voorn;Cynthia So-Osman;Thea P.Vliet Vlieland;Albert Dahan;Ankie W.Koopman-van Gemert;Stephan B.Vehmeijer;Rob G.Nelissen;Perla J.Marang-vande Mheen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骨科动态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迷途风雨** 的反馈:

骨科动态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骨科动态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骨科动态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骨科动态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小鲸** 的反馈:

骨科动态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