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损伤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是一个常见的风险.尽管有些解剖学研究已经描述了此神经近端在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和腹股沟韧带附近的走行,然而对于LFCN远端在大腿近端部位的走行的研究却不够充分.本次尸体解剖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此神经的分支类型,尤其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予以特别关注.方法:本次试验从18具尸体(10具配对、8具未配对)标本中切取了28个半骨盆标本.LFCN的近端定位在腹股沟韧带处,远端一直观察至大腿近端的区域.并记录下神经分布的方式以及其与髂前上棘和髋关节前侧入路神经界面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LFCN存在3个不同的分支类型:缝匠肌型(占标本数36%),其特征为前方有一主要分支沿缝匠肌外侧缘走行,不伴有或仅伴有后方一细小分支;后方型(占32%),其特征为后方有一主要分支;扇型,其特征为神经延伸出多个粗细一致的分支.在50%的标本中,LFCN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分为≥2个分支.62%的LFCN分支在髂前上棘内侧穿行进入大腿近端,而27%在髂前上棘上方,11%在髂前上棘外侧.LFCN始终在皮下脂肪组织的深层内走行.结论:大约有1/3的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开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LFCN的分支损伤.为了保护LFCN的前方分支,皮肤切口应尽量靠近外侧.而LFCN的后方分支在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中于大腿近端部位容易损伤,此时神经穿行在皮下组织的深层.
作者:Diana Rudin;Mirjana Manestar;Oliver Ullrich;Johannes Erhardt;Karl Grob;冯维嘉;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近年来关节液的生物标记物被采用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工具,但是它们的效用尚存在争议.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有关α-防御素免疫测定和白细胞酯酶试纸测试对于诊断PJI的准确性的证据,并与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SIS)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方法:为鉴定α-防御素和白细胞酯酶对PJI的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完成了本系统评价.用适当的研究索引,检索了从初到2015年5月30日的文献,包括了MEDLINE and Embase on Ovid,ACM,ADS,arXiv,CERN DS,CrossRef DOI,DBLP,Espacenet,Google Scholar,Gutenberg,HighWire,IEEE Xplore,INSPIRE,JSTOR,OAlster,Open Con-tent,Pubget,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以及未发表文献和灰色文献.研究分类与数据析取由2位审核人独立的进行操作.数据析取允许每个试验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构建,并行敏感度与特异度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共11项.α-防御素(6项)对诊断PJI的汇总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95% CI,0.82~1.00)和0.96(95%CI,0.89~0.99),α-防御素与PJ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95% CI,0.98~1.00).白细胞酯酶(5项)对诊断PJI的汇总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1 (95% CI,0.49~0.95)和0.97(95% CI,0.82~0.99),白细胞酯酶与PJI的AUC为0.97 (95% CI,0.95~0.98).研究表明2项诊断性测试具有重大的异质性.结论:2项测试对PJI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由于研究数量有限,且2者之间的费用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独立研究.
作者:M.C.Wyatt;A.D.Beswick;S.K.Kunutsor;M.J.Wilson;M.R.Whitehouse;A.W.Blom;郑秋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可能导致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故THA中使用氨甲环酸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比较单侧初次THA术后患者失血量、输血概率等指标,旨在评价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给药对比单剂静脉给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150例患者被分配至3个组别:联合给药组(15 mg/kg TXA静脉给药联合1g/1OOmLTXA局部给药),静脉给药组(15 mg/kg TXA,静脉给药)与安慰剂组.主要观测指标包括失血量(总体、术中、引流失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改变,静脉输液体量)以及输血指标(输血及输血总量).次要观测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Harris髋关节评分、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给药组总失血量为35.49±343.50 mL,与静脉给药(1002.62±366.85 mL)及安慰剂组(1221.11±386.25 mL)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给药组较静脉及安慰机组具有更低的输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单位、8单位和19单位;P< 0.05).3组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联合局部使用氨甲环酸有效降低初次THA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然而,此种方法是否增加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性仍需更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研究证实.
作者:Zeng Yi;Shen Bin;Yang Jing;Zhou Zongke;Kang Pengde;Pei Fuxing;汪龙;胡懿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髋臼翻修术的结果受到骨缺损程度的严重影响.虽然有时骨缺损会妨碍半球假体在正确的解剖位置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或者有血供宿主骨较少而妨碍生物固定,大部分髋臼翻修都可以使用非水泥半球形髋臼假体.巨大的髋臼骨缺损往往需要植骨或者高孔隙率的垫块,髋臼骨缺损超过一半是使用cage的主要适应证之一.臼杯-重建笼(cup-cage)重建是基于将移植骨填充骨缺损,而后将高孑隙率的金属半球形假体通过多个螺钉来桥接不连续的骨盆,再使用钛制cage跨越坐骨和髂骨,从而降低半球形假体上的应力.除了在处理骨盆不连续性时可以获得应用,cup-cage复合体也能用于没有骨盆不连续的情况,因为半球形、高孑隙率金属假体也可以恢复一定的骨量.当在有血供的宿主骨量不足以稳定半球行假体时,可以使用高孔隙率的金属垫块来处理骨缺损.cage也一样可以保护这些垫块来促进骨长入.
作者:Tatu J.M(a)kinen;Paul Kuzyk;Oleg A.Safir;David Backstein;Allan E.Gross;李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Hylan G-F 20)或是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本次临床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单次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和曲安奈德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面的区别.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化、双盲临床试验.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纳入试验.他们被随机化分组,接受单次关节腔内注射6 ml透明质酸或是6 ml曲安奈德混合液(1 ml 40 mg曲安奈德和5 ml 1%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混合液).试验主要结果包括治疗6个月时的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99例患者参与并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以及评估者均被屏蔽.多元回归模型被用来评估2组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治疗后第6个月随访时,2个治疗组在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以及活动范围增加等方面没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组间主要结果差异的平均值如下:VAS疼痛评分3分(95%CI,-6~11分);改良WOMAC评分0(95%CI,-8~6分);膝关节屈曲角度-1°(95%CI,-5°~2°),膝关节伸直角度0°(95%CI,-0.5°~0.5°).然而,曲安奈德组在治疗后24小时~1周时,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透明质酸组.2组24小时的VAS评分的平均差值为12分(95%CI,5 ~ 20分;P=0.002),2组在1周时的VAS评分的平均差值为9分(95%CI,1~15分;P=0.018).在治疗后2周,曲安奈德组同样能够获得更佳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改良WOMAC评分差异为6分(95%CI,0.7~12分;P=0.03).在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改善(P< 0.0001).结论:与透明质酸治疗组比较,曲安奈德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内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疼痛缓解,在治疗后2周内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膝关节功能改善;在第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拥有相同程度的疼痛缓解、膝关节功能改善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
作者:Nattapol Tammachote;Supakit Kanitnate;Thanasak Yakumpor;Phonthakorn Panichkul;陆鸣;尹宗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此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将微创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全膝置换与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作对比研究,所有入组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术后随访.方法:97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0膝)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微创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收集术前及术后的资料:术前膝关节正位片,术后第6周、1年、2年以及5年行KOOS评分、OKS评分、KSS评分、SF-12评分,术后1天、1年、5年的膝关节正位片,术后2年的CT等.结果:与传统入路组相比,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皮肤切口平均减小了2.5 cm(P< 0.001),手术时间平均延长6分钟(P<0.05).传统入路组有8例行髌旁韧带松解,而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只有1例(P<0.01).同时,股内侧肌入路组有3例术中并发症,包括:2例股骨外侧髁骨折和1例髌韧带部分撕裂.股内侧肌入路组有7例患者术后出现了水泡,这些患者的股骨髁均较大,其中4例为肥胖男性.就胫骨侧假体位置而言,术后CT显示:股内侧肌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相比仅在后倾角上存在差异,其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术后第6周、1年、2年以及5年的KOOS评分、OKS评分、KSS评分、SF-12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康复期及中期的随访中发现: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和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及影像学评估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小切口股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的优点片面.因为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水泡的发生率均较传统入路高,因此,我们不提倡在肥胖和健壮男性患者中行此术式.
作者:Hennie Verburg;Nina M.C.Mathijssen;Dieu-Donné Niesten;Jan A.N.Verhaar;Peter Pilot;姜亚飞;桑伟林;马金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能够预测患者术后功能情况可以提高患者术前咨询的价值.本研究旨在评价亚洲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良好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调取2006年到2010年间患者的注册信息.使用牛津膝关节评分(OKS)、健康调查简表的躯体健康总评(SF-36PCS)来评价结果.在初步分析中,当评分提高大于或等于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时,则认定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其中OKS的MCID是5分,PCS的MCID是10分.在敏感性分析中,良好疗效被认定为OKS< 30分,PCS> 50分.我们使用临床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分析5年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共获得3062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资料(平均年龄66.4岁;79.5%为女性).分别有85%和83%的患者在OKS评分系统和SF-36 PCS评分系统中获得良好疗效.我们发现年龄和手术前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是有效的预测指标.当使用MCID评价疗效时,更小的年龄和更低的术前KSS评分预示5年后可以获得良好疗效.当使用绝对标准(针对OKS和PCS的阈值进行术后评分)来评价疗效时,更高的术前KSS评分提示5年后可以良好疗效.此外还发现BMI、术前关节屈曲角度、SF-36心理健康总分(MCS)得分、力学对线、受教育水平、种族、手术侧别、合并症、麻醉方式和植入物种类不是有效的预测指标.结论:根据MCID标准,亚洲骨关节炎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并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受益.基于以上发现,我们相信术前KSS得分更低的高龄患者,膝关节得到改善的可能性大,但是与得分较高的患者相比,获得到与他们一样的功能效果的可能性较低.
作者:Hamid Rahmatullah Bin Abd Razak;Chuen-Seng Tan;Yongqiang Jerry Delphi Chen;Hee-Nee Pang;Keng-Jin Darren Tay;Pak-Lin Chin;Shi-Lu Chia;Ngai-Nung Lo;Seng-Jin Yeo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背景:手术量多的医生所做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R)的临床结果较好,但是手术量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具体关系尚不明确.这一现象是否归功于患者的选择或是医生手术技术,也尚不清楚.是否手术例数多的医生所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临床结果也较好,尚不确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量化医生手术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析英格兰和威尔士关节登记系统的459 280例患者信息,其中TKR 422 149例,UKR 37 131例.医生手术量与临床结果之间关系使用图表表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表示.比较较多手术量、中等手术量和较少手术量医生的患者选择;并比较较多手术量、中等手术量和较少手术量医生的UKR和TKR的假体生存率.结果:手术量对TKR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明显高于UKR.UKR的翻修率在年手术量≥10例时显著下降,在年手术量30例时到达平台期.年手术量< 10例的医生UKR假体生存率为87.9%(95%CI,86.9% ~ 88.8%),而年手术量>30例的医生UKR的假体生存率为92.4%(95% CI,90.9%~93.6%).TKR分析结果提示随着年手术量的增加,假体翻修率呈线性下降趋势(HR=0.99,95%CI,0.98~0.99,年手术量每增加5例).年手术量较少的医生趋向于选择较为年轻和健康的患者进行手术,趋向于选择翻修手术解决假体松动和疼痛.比较行UKR和TKR的患者发现,较多手术量医生的UKR的8年生存率与TKR相近(翻修术HR=1.10,95% CI,0.99~1.22,TKR生存率稍高).结论:本研究证实手术量对UKR生存率的重要作用,手术量对TKR生存率也起到重要作用.虽然这一结果复杂,不能完全用关节登记系统的参数所解释,但是较少手术量医生的患者选择与翻修手术的适应证也许是一个因素.本研究的配对分析结果发现,较多手术量医生的UKR可以达到与TKR相近的假体翻修率.
作者:Alexander D.Liddle;Hemant Pandit;Andrew Judge;David W.Murray;马建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关于膝关节骨关节炎外科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这个临床实践指南已经被北美关节镜协会(AANS)和骨科军医学会(SOMOS)所认可.这份简短的AAOS临床实践指南总结包含了一系列建立在有效证据支持基础上的推荐意见和证据分级.包含有每一个建议如何发展形成以及完整证据报告的指南全文请参见http://www.aaos.org/Quality/Clinical_Practice_Guidelines/Clinical_Practice_Guidelines/.
作者:Brian McGrory;David Jevsevar;Kristy Weber;Kevin G.Shea;John A.Lynott;Kevin J.Bozic;John C.Richmond;William Shaffer;Charles Moore Davis III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