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因术前有明显脱水、消瘦、营养不良,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术前术后饮食护理显得重要.对本组82例食管癌患者,通过协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使患者恢复了正常营养状况.主要做法是术前要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别给予不同性质食物,或以静脉营养、空肠造瘘管饮食、输血等,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术后要做好饮食护理,以及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蒋桂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难治性支气管-肺感染是指临床上针对感染虽已采用了通常有效的措施,但仍不能取得显著疗效和理想的结果.本文中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灌洗治疗22例,均取得较好效果.因患本病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卧床时间长、抵抗力差,护理更显重要.灌洗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物品和抢救的准备.由于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术中给予流量吸氧外,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和氧分压情况.由于及时有效的护理,本组病例灌洗局部及注药治疗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常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神经失调是其病理基础[1].目前临床上介入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球囊导管扩张术、贲门肉毒素注射术和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
作者:封蜀娟;李建萍;庄海花;姚银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87例乙状窦后径路面神经减压梳理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手术室护士在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开展整体护理,术前手术护士与患者亲切的交流,术前对特殊器械进行准备、调试,术日再进一步检查,营造安全和谐的手术环境,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合适体位,术中配合默契,动态观察生命体征是手术配合质量提高的关键.
作者:卫皎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212例住院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大剂量化疗取得较好疗效,避免了因外周静脉条件差造成化疗药物外渗,减轻了护士输入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时的紧张心理,杜绝了因化疗造成的静脉炎.结论:化疗早期行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病人痛苦,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导管阻塞的关键.
作者:张红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护理中,为减少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成角畸形、折端分离等不良现象,对本院1999年以来53例(2~17岁)采用保守治疗的小儿经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方法是皮牵引13例,骨牵引18例,牵引+小夹板固定22例.护理体会是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愉快接受治疗;饮食护理方面根据骨折前期、中期、后期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富粗纤维、含钙丰富和滋补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牵引治疗过程中保持有效牵引、注意体位、重量、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神经受压、针孔感染、胶布处皮肤过敏等情况.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和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侯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产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甚则致残,且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做好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术后早期做好下肢肿胀的观察和护理,对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治疗就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卧床病人应定时复检体位、做好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等预防性护理.要善于识别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与体征,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在DVT发生之前的亚临床阶段将其阻断,防患于未然.
作者:项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使能正常完成透析,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针对发生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如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收缩不良、血透过程中进食、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等,采取使用高钠透析液、低温透析、改用碳酸盐透析、确定合适的干体重、用EPO改善贫血、加强营养、改用生物相容性比较好的透析膜等一系列预防措施,并加强监测,合理控制血液透析中进食,加强健康宣教,合理使用降压药以及在发生低血压时及时处理.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65%下降至12%),可以继续血液透析率达98%.
作者:王健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方法对150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证候、舌苔、脉象,辨证为心血瘀阻型66例、心气亏虚型45例、心肾阴虚型14例,并实施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患者经术前、术后的中西医治疗、护理,均顺利配合完成手术,平均住院29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减少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嘉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124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筛查.结果92%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失眠,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患者为主(96%).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心脏介入术后失眠有进一步了解,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刘少玲;洪蝶玟;李薇;罗燕华;刘志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房积血体位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64例前房积血患者按前房积血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取左右交替侧卧位,对照组34例取半坐卧位,观察两组患者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1、2、3级前房积血平均吸收时间短1.8,2.7,1.6 d,患者感觉舒适,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右交替侧卧位是前房积血较理想的卧位.
作者:李桂宝;曾间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207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2.20%,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24.38%),社会因素(13.39%),骨盆狭窄(12.38%),相对头盆不称(7.13%),臀位(6.36%),产程异常(5.78%).结论由于剖宫产率明显升高,所以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地合理地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吴丽霞;杨越波;李毅;邹玲;关北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观察法对10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10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0例出现膀胱痉挛.其主要原因有:(1)病人的心理状况,占85.0%;(2)术后出血使引流管堵塞、引流管折叠、扭曲、固定不妥当,占71.7%;(3)导管刺激,占25.0%;(4)冲洗液的温度、速度,占15.0%;(5)腹压增高,占10.0%;(6)膀胱及尿道感染,占1.7%.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管道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关键.
作者:何杏勤;卢惠明;罗利平;陆少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有效的消毒质量监测分不开.医院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的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经晓杰;杨湛;黄建强;熊辛;刘红艳;茆尤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将不断增多,使医务人员,特别是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暴露或感染HIV等传染病的机会不断增多,潜在威胁大,为了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性暴露,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HIV及其他经血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
作者:黄步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SARS的流行给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敲响了警钟.当前,部分传染病潜伏期症状表现不明显,相关有效的诊断试验和特异性治疗及传播链等方面还未完全为人类所掌握,加之有些医院感染的防护和隔离设备不完善,则增加了疾病的传播危险.
作者:经晓杰;黄建强;石瑜;熊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方法,把目标激励、奖罚激励、信任关怀激励、榜样激励四种方式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结果既实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论护理管理者要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把整个护理队伍的精神激活,只有善于合理、有效的应用激励方法,才能达到管理的佳效果.
作者:梁桂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差错是指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差错,其会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综合性医院供应室在遇到大规模的急性突发传染病时,应正确实施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制订严格的消毒隔离流程及防护措施.我院在收治SARS患者期间,供应室工作坚持2个保证,即保证SARS病房回收物品进入供应室污染区消毒,处理及时、快捷,符合灭菌要求;保证供应室内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不受污染.以上2个保证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起着重要作用,是控制医院内感染和安全防护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质量控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好质量控制,经过几年的实践体会到,必须抓住3点:(1)护理小组成员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条件;(2)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进行质控;(3)质控小组应发挥的职能作用.
作者:石英;郑红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人本原理其根本思想是在诸多管理活动中以人为中心,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本原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人本原理也日益引起重视.排班时,如何尊重护士的权益,理解护士的需要,关心护士的生活,调节好护士的身心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和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阚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不断出现一些贵重的新药,此类药剂量小,价格昂贵,若在注射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损失药液,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病人摄取药量不足,延误病情.
作者:王群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教学是教学医院的基本任务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整体护理的深化,需要一支教育层次高、品德优秀的护理队伍,同时,她们还需具备技术精湛、素质良好的临床带教水平.我病区近年来一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在护理人员年龄较轻、工作经验较少、学历相对不高等条件下,怎样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本病区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则是本病区一直在摸索的课题.现将初步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陆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患者因口中所含糖分较高,所以易于感染.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遭到损害时,很难迅速愈合,有时小伤口也可引起组织坏死,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作者:戚云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绞窄性肠梗阻是在肠梗阻的同时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导致全身生理性紊乱[1].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较少见,发生率约0.03%[2],我科于2004年8月发生一例剖宫产术术程顺利,而术后并发绞窄性肠梗阻的产妇,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少璇;伍允娆;冯丹;陈必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硫化氢(H2S)为无色,带臭鸡蛋样气味的气体,多见于污水池、下水道、人工沼泽等.H2S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
作者:庄丽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科于2002年11月10日收治一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患者,经结合中医中药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现将有关治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常见的子宫良性肌瘤[1].按肌瘤生长部位不同分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粘膜下肌瘤[2],但巨大型子宫峡部肌瘤(肌瘤重达8kg)较为罕见.
作者:郭素芳;苏琼芬;保莉;后丽亚;方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由异常体循环动脉向没有功能的胚胎性囊性肺组织供血的一组病变.
作者:朱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慢性伤口所占比例增多.但喉癌伴糖尿病患者放疗后行全喉切除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发生咽瘘,4年中曾行3次修补术,均失败,这样的病例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并探讨咽瘘患者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胡正琴;袁雁;陆春霞;贾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以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护士为人的一生全过程护理、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人性化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论述,阐明提高素质的途径.结果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技术的护士,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能提高整体素质.结论在21世纪,护士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改变.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她们从课堂走进病房,以实习护士身份加入到护士队伍行列时,种种心理活动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环境的改变,各种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还比较突然.
作者:林春秋;郑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血液透析(以下称:血透)患者需要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每周2~3次透析,每次4~5 h),因疾病的折磨,环境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的调节等,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反应,同时也会引起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变,产生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可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治疗的配合,甚至影响病情的预后.因此,探讨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效果,给予血透患者良好、恰当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的接触、观察、分析、交谈,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施之不同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方振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简称VP)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多年来,如何提高VP技术的成功率,并使其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一直是护理界研究的课题.
作者:陈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社会发展和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生活水平大的差异,出现了一个经济条件低于均值的弱势群体--慈善患者.慈善患者生活拮据、健康意识差、患病率高、合并症多,甚至合并先天缺陷,由于经济困难,他们的家庭关系通常是脆弱的.
作者:邬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复合伤是指两类以上武器或两种以上杀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伤[1].复合伤不同于多发伤和多处伤,它伤势重,并发症多,病(伤)死率较高,严重的爆炸复合伤伤员常死于致伤现场,且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在平时和战时均可发生[2].
作者:李艳菊;杨茜;冯晓丽;王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法建立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监查依从性问卷、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研究对象是方便抽样83名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癌高危人群.结果83名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癌高危人群中,仅25人知道需要定期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其中23人有进行定期检查.35人从未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建议定期检查,11人认为不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结论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癌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希望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对健康教育调查证明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建议是影响肝癌高危人群预防肝癌、定期检查的重要因素.
作者:文朝阳;陈秀云;梁卫萍;何凤英;王雪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