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 国际刊号:1672-4062
  • 国内刊号:11-5019/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20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适合自己就是好

    听了三十几年的大医院糖尿病健康大课堂,让我深深地认识到糖尿病治疗中的个体化很强,因人而异.我们病友之间经常在一起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互相取经、互相借鉴.有一点心得想和糖友们分享.

    作者:赵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发生低血糖,应如何急救

    很多糖友只关注高血糖,却忽视了低血糖,糖友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以前,他为了控制血糖,费了很大功夫,终于把血糖降下来,可料想不到的是,有一次跟家人去郊游时,突然感觉心慌、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低血糖惹的祸.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加强自我血糖监测为健康保驾护航

    自我监测对于患糖尿病4年的赵大爷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确切的说,他发现糖尿病也是因为有一次去一个患有糖尿病的战友家玩,战友拿出自己的血糖仪测完血糖说也给他测一个,没想到他当时血糖达到了16mmol/L,战友说随机血糖超过11.8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建议他回家后去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如果是那就的赶紧注意了.赵大爷不敢怠慢,全面检查后,医生就明确给他扣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不过他还算发现的早,只让他服用少许的药物另加饮食运动这些生活上得干预就好.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子怎么了?

    我儿子40多岁,职业是出租车司机.一天,忽然他觉得身体不对劲,有点懒洋洋的,不愿出车.平时他积极肯干,早出晚归,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而今天却有气无力的,问他怎么回事,也只能看到他一脸的茫然.我觉得他这种精神状态不对劲,想到他身体可能进入亚健康状态了,于是催促他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出来了,是初患糖尿病,餐后血糖是13mmol/L.医生说先不要吃药,在饮食上控制就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来医院检查血糖和胰岛素功能,再看,我们照办了.

    作者:马文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简单快乐是健康的基石

    一位朋友住院后,我前去医院探望.他在交谈中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失望,面对高额的房贷、工作上的紧张压力、夫妻之间经常为生活琐事儿争吵,心力交瘁,导致身体状况日趋下降.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生病的人,他们在患病前,曾经长期沉浸于烦闷、紧张、焦躁的情绪中,或夫妻不和,或工作紧张,或人际关系麻烦多,心理压力大.所谓心理压力,就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的环境中,一时无法消除的一种被压迫的心理感受.

    作者:楚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得了糖尿病,别乱投医

    9年前,一次例行体检时,我被发现得了糖尿病.听说这种病很缠人,弄不好就有严重的后果,我心里很害怕,四处打听治疗的良方,真是有点“有病乱投医”的样子.一次,有一位病友拿出几盒花花绿绿、用胶囊装着的药,告诉我省城一家专科医院治这种病效果不错,正在电视上热播着广告,他也正吃着那家医院的药.听了他的话,我到单位请了假、取了钱,拽上老伴儿,搭上火车,就往省城跑.当时心想,只要能治好病,砸锅卖铁也要治.

    作者:荣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让我们Hold住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糖尿病患者受早春乍暖还寒的气候影响,如果再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还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继而使血糖忽高忽低,病情加重,诱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心语;胡桂敏;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常吃菠菜有益健康

    春天到了,万物苏醒.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生机.随着天气的变好,糖友们在餐桌上见到的蔬菜就越来越多了.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大量的食物纤维,进食后对控制糖尿病大有益处.蔬菜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的蔬菜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深色蔬菜含萝卜素、维生素B2多,如胡萝卜等.深色蔬菜也是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镁、铁及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所有的新鲜蔬菜都含有维生素C,各种辣椒、绿叶菜中维生素C含量都很高.各种蔬菜中都含有膳食纤维,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除了谷类,主要是从蔬菜、水果中来.了解了蔬菜对人体的好处,下面就给糖友们介绍一种蔬菜——菠菜,看它对糖友的身体有什么帮助.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莫让细胞脱水

    为什么一个人会由水灵灵的翩翩少年,到老了会变得皱纹满面,老态龙钟呢?是水.生命之树有了水的润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又是水的丢失,生命之树渐渐枯萎凋谢了.科学家们测定,胚胎时90%是水;胎儿时期水分为80%;出生后的婴幼儿水分占体重70%以上;成年人体内水为70%左右;到了老年期便下降到60%以下.就人体内而言,细胞内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的占体重的15%;血液内91 ~ 93%是水;肌肉含水75~80%;骨头含水约20%.人体正是一个充满水的“海洋”.

    作者:肖惠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健康康吃米饭

    米饭的“欲加之罪”张先生爱吃米饭,但是三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听说米饭等谷物会使血糖升高,就没有再吃米饭.并且还把他患病的一部分原因也怪在了米饭上.但是三年后,这位张先生身材“臃肿”,并已出现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他很郁闷,为了这个病的控制,他连心爱的米饭都戒掉了,居然还让他发生并发症,真是欲哭无泪.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饮食有道游刃有“鱼”

    很多糖友喜欢吃鱼肉,老王就是一个例子.老王的老伴一周做一次鱼肉,基本上都是清蒸的,吃了以后,血糖也会控制得很好.鱼肉的蛋白质含量比猪肉的含量要高,而脂肪含量却不高.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很高.所以鱼肉被很多的糖友所喜爱.鱼肉对人体健康的好处1.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鱼肉含有人体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而猪肉的蛋白质含量仅4%左右,氨基酸也有十余种.鱼肉还富含维生素A、B1、B2、D和E,矿物质如钙、磷、钾等含量也很丰富.鱼肉的消化速度很快,在人的胃中只需2~3小时,而牛肉等畜禽肉却长达5小时以上;此外,人体对鱼肉的吸收率也比其它肉类的吸收率要高.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于“菜中之王”

    白菜是很多糖友都很喜爱的蔬菜,因为它营养丰富,除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外,尚含丰富的维生素,其维生素C、核黄素的含量比苹果、梨分别高5倍、4倍;微量元素锌高于肉类,并含有能抑制亚硝酸胺吸收的钼.其中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用于坏血病、牙龈出血、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白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可增强肠胃的蠕动,减少粪便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帮助消化和排泄,从而减轻肝、肾的负担,防止多种胃病的发生.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江南人参——荸荠

    每次过年过节刘阿姨都会自己做肉丸子,以前还特别爱油炸丸子,家里人也都说她做的特别香.但三年前查出有糖尿病后,刘阿姨开始注意饮食的科学性,更注重健康了,油炸这种做菜方法,就很少用了.但是过节时,肉丸子还是要做的,丸子汤、蒸丸子、红烧丸子她也同样变着花样的做,还有一样不变的是,她还是同样喜欢在肉丸子里加入荸荠.肉丸里加入切碎的荸荠,不仅口感更清甜、咬起来更脆嫩,还能相应的减少肉类的摄入,刘阿姨觉着这是一举多得.况且荸荠这种食物不仅口感好,对身体也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刘阿姨不仅在做丸子时放荸荠,平时也会买来当水果吃,生吃熟吃她觉得都挺好吃,不仅吃得舒心,同样也吃得放心.荸荠纵然有千般好处,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荸荠也是一种水果,含糖量并不算低,吃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量.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缘何反复发生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使机体的防御功能显著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比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尤其是老龄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势必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造成糖尿病的恶化.自胰岛素问世以来,感染导致的糖尿病高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血糖未获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仍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急剧进展.

    作者:于棉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孕期请准妈妈们“步步惊心”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大家会想到穿越大剧《步步惊心》,其实这里的“步步惊心”而是提醒糖尿病妈妈们在孕期,不要为了担心胎儿营养是否不良私自增加每日总摄入量,更不能因行动不便,而减少运动量或不运动等等.这是因为糖尿病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很可能会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

    作者:王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糖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

    有的患者餐前血糖控制不理想,有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而有的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这些患者总爱问一个问题:我的血糖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有的患者是没有把糖尿病当一回事,而有的患者小心翼翼的控制血糖.但是为什么血糖总是降不下来呢?专家指出,这个问题较复杂,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饮食、运动、气候季节、情绪及用药等多个方面,稍不疏忽,就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需注意的是,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雨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早在公元前400前就有记载,当时的称呼为“消渴症”,患病率并无明显记载.而如今,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位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居第三.不可否认的是糖尿病的患病率正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上升着,而中老年人体质逐渐下降,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因此,中老年人预防糖尿病的工作显得非常突出,可谓任重而道远.

    作者:罗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莫名腹痛,别大意

    血糖高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当身体出现些蛛丝马迹,千万别大意,如无名腹痛.二十多岁的王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平常血糖控制较理想,春节前由于工作忙加班,彻底扰乱了规律的生活习惯,想起降糖药就吃药,忘了就不吃,饭也是如此,饥一顿饱一顿的,身体渐渐消瘦、全身疲乏,也没有在意,并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出现莫名腹痛,经检查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张先生经过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纠正酮症酸中毒后腹痛得到缓解.

    作者:心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生让我住院,该不该住?

    细心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到医院看病时,会看到有些患者因糖尿病住院.治疗糖尿病需要住院吗?河北的李大叔就有这样的疑问.李大叔是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总是忽高忽低,医生建议住院,而李大叔认为,身体没有强烈的不适感,就是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住院治疗吗?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认为,只有发生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或有严重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时,才需要住院治疗,因为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专家指出,对于症状严重、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的患者,应该选择住院治疗,并接受系统的观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选择在门诊检查,院外治疗.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要取决于病情.生活中很多患者往往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有以下情况应选择住院治疗,千万不要盲目自诊自医,很可能会因小失大,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作者:丫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糖尿病的中医辩证和治疗

    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前没有糖尿病问题,但在怀孕后,有程度不等的血糖升高现象.通常女性在孕期24周后,进行产检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就可以验出是否有血糖过高.妊娠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怀孕当中一些荷尔蒙发生了改变.在妊娠的早期,胰脏胰岛细胞变大;此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降低了空腹血糖.然而随着至妊娠中期及后段期,胎盘分泌人类胎盘生乳素增加,肾上腺皮质素、妊娠素,以及游离脂肪酸增加,因此,会出现胰岛素的阻抗性,增加肝脏葡萄糖新生作用以及周边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一旦胰岛素分泌未能代偿,就可能导致妊娠性糖耐受不良,形成妊娠性糖尿病.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与水

    相信糖友参加过各种糖尿病教育讲座,我们也经常举办此类讲座,内容多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重点都在降糖达标、药物应用指导以及糖尿病饮食.近来就有糖友问到如何喝水的问题.乍一看这个是个小儿科问题,可仔细一想,要回答好还真是不易.

    作者:王智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进入21世纪全新的科技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积极地面对生活

    生活其实很简单,有勇气后退就行了;生活其实很简单,胜利时保持安静就行了;生活其实很简单,把缺陷转化成动力就行了;生活其实很简单,不要被成功模式束缚就行了;生活其实很简单,在艰苦的环境中选择坚强就行了.对于糖友们来说,积极的面对生活,乐观的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他今年不到40岁,可是患有糖尿病已经10年了.在这十年中,他说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虽然得病初期彷徨过、悲伤过;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他学会了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现在想起从得病到现在的点点滴滴,他说那些事就像刚刚发生过的,记忆犹新.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生的味道

    人生是什么味道?其中滋味每个人的感悟都不同,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收获.经历过生离死别、经历过虚拟幻想、经历过青春年少、有过辛苦奋斗、听过海誓山盟、有过疾病的困扰、与烟酒做过知己;把自己变成了好多种的角色,而多年后木以成舟,才发觉自己喜欢什么,在乎什么,等待的是什么.这就是人生的味道,虽然很短但也丰富.无论幸福甜蜜还是痛苦伤心都是财富!付出了不一定收到预计的回报,但是拥有过就是收获.五味齐全才是人生!他是个患病5年的糖友,自从查出糖尿病后,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虽然查出了糖尿病,虽然这个疾病要伴随自己一辈子,他说:“只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不会被糖尿病所打倒.”确实,他也用自己真实的体验来证明着,证明自己比那些没有疾病的人过得更好,更健康.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追求完美的仁心医者——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李红专访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李教授从小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在她眼里老师是崇高的职业,对医生的向往是在下乡时的一件事后.李教授下乡是在贵州知青农场,当时条件不好,一次一个同学生病,她陪着去乡卫生院看病,晚上其他同学都回农场了,李教授留下来陪同学输液.但由于太累,李教授趴着就睡着了,被不知名毒虫叮咬了下眼睑,后来整个左面颊及眼周都肿得很严重,并形成了脓肿,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她被转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当时她只有17岁.在住院期间,一个女教授的一次查房,让李教授一生难忘.当时,很多年轻医生看到她的情况后,都在叹惜(惋惜这个漂亮的女孩子有可能要破相了……).但女教授看到她的情况后,却安慰她,要她不用担心不要害怕,他们一定会好好给她治疗,手术尽可能做到不影响她的容貌,让她放心.后来手术果然很成功,半年后就很难看出眼睑处做过手术.这个女教授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开始崇拜起医生这个职业.

    作者:秦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甜蜜生活别忘关爱口腔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如果能注意口腔保健,80岁完全可以有20颗牙.牙不是老掉的,而是由于牙病“病掉”的.但是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不尽如人意,相对而言,糖尿病患者的口腔问题更多、更严重.许多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病率增高.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三届牙科预防保健研究会将糖尿病与牙周疾病列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有些牙周脓肿反复发作的患者,经检查发现了糖尿病;而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牙周炎者,控制糖尿病后,牙周病获得好转.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女性如何进行有效肌肉锻炼

    力量练习——在女性的一生当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个过程更多是通过“肌肉”的变化来体现的.女性的肌肉的状态,从出生到死亡,不光是说你有劲没劲,还是维持着女性特殊生理平衡的基础.而这个特殊的平衡是我们过去所不认识的.所以,你不要认为你肌肉少,你就会很好.如果你肌肉不足够,你到40多岁以后,出现一些问题就非常大.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士,当频繁的通过无规律的节食来减肥时,会使体内肌肉大幅度下降,不但没有让你“美”起来,反而会导致你的健康“千疮百孔”,到40岁以后各种的健康问题会让你疲于应对.而要保持良好的肌肉水平,只能通过运动或者劳动这样的体力付出,而现代社会,劳动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运动这个途径了.

    作者:赵之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友您还“便秘”吗?

    糖友小王,自从发现糖尿病后,他完全改变了以前的饮食习惯,开始从饮食和运动上控制血糖.但是过了几个月他发现自己出现了便秘的情况,没发现糖尿病的时候他没有出现过便秘,这让他很担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便秘.很多糖友都会像小王那样出现便秘,而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胃植物神经受损,使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便秘不但使病人痛苦,还会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病人情绪,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如果病人有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或严重的冠心病,便秘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而突然失明,或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必须积极地治疗便秘.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生

    在我庆祝完11岁生日之后的某一天,我第一次拿起注射器,第一次把针头对着我自己,第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那是我第一次给自己注射胰岛素,令我感到无奈的是,这并不是后一次,此后我还得一直这么做下去.从那时起,每一天我都要将针头剌入皮肤,每一天我都要计算饮食中的卡路里,每一天都要监测血糖,每一天都要坚持运动……命运好像并不在乎我是不是乐意,就这样为我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回想起来,那时就像是我的一次重生.但在当时,我却并不这么想.

    作者:Rebecca Willi;易罗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请不要让自己“心”灰意冷

    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衣着不在时尚,贵在舒适合体;膳食不在丰富,贵在营养均衡;居室不在大小,贵在整洁舒畅;养生不在刻意,贵在顺其自然;锻炼不在夏冬,贵在持之以恒;作息不在早晚,贵在规律养成;情趣不在雅俗,贵在童心;朋友不在多少,贵在求一知己.好的心态能让人生活的快乐,也能让人积极地面对一切事情.心理因素在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伟大的爱

    父爱是诗,那里有许多内涵;父爱是山,为我们挡风遮雨;父爱是风,吹散我们的忧愁……父爱是伟大的.他的爱,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暧昧的语气;没有能撒娇的胳臂.有的只是那淡淡的话语,默默的关心……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是伟大的.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爱你不离不弃

    不管多忙,都不要忘记给爱人打个电话;不管多累,都要在回家之后给爱人一个拥抱;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烦恼,都应该给爱人一个微笑……心中有爱,我们就应该大声说出来,就应该做出来,用行动和语言标的心中那份温暖和幸福.爱情不仅是实际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它还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它需要应对和承诺,需要证实和鼓励.爱情的表达可以是深夜花园中的吟唱,可以是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因为这些都意味着承诺和责任,意味着接受和渴望.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做好充足准备让运动有备而行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这是糖友爱开的玩笑,大家旨在以这句话来形容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性.运动历来与饮食并驾齐驱,是治疗糖尿病的两个基础.很多糖友都有经验,运动需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更需小心注意,它并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随心所欲.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需要很多细心的准备,当准备的非常充分时,运动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控制病情的良好效果.这些准备其实很简单,三步曲便可轻松搞定.

    作者:罗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快乐打乒乓,运动健身放第一

    运动的重要性2011年12月我国体育总局出版的《运动健身指南》指出,运动锻炼具有很多健身效果:它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呼吸功能,控制与降低体重,增强抗疾病的能力,改善血脂,调节血压.特别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能增强肌肉的代谢调节功能.因为肌肉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脂肪酸和葡萄糖,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即降低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友运动要科学

    很多糖友都会用运动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有些糖友只知道运动,而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运动.糖友老吴,自从查出糖尿病后,大夫建议他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运动.他每天竟然要慢跑100分钟,结果过度的运动导致他经常发生低血糖.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每天运动40分钟,控糖效果很好.所以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让糖友控制好血糖.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肺结核:一对危险的组合

    肺结核的流行现状结核病是一种历史悠久、危害严重的慢性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全球有1/3(约20亿人)的人口感染结核菌,有2000万结核病现症患者,每年新发结核患者达800~1000万,每年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现已成为头号传染病杀手.鉴于结核病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严重威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日”,旨在唤起全球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接受胰岛素屏蔽低血糖

    有许多糖友认为,用胰岛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很危险,而服口服药这种风险就小得多.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始终固执地采用口服药治疗,而拒绝使用胰岛素.但这对1型糖友就比较不公平了,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选择权利,确诊后就注定与注射胰岛素相伴.那如何避免因为胰岛素剂量而导致的低血糖,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型糖友怎么吃?

    说起1型的糖友大的共性就是胰岛素治疗了,1型糖友怎么吃其实并没有与2型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讲就是也还要严格控制饮食,不要以为打了胰岛素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加上1型糖友多半发病年龄小,兼顾孩子成长中的营养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要做到这样却也并不简单.吃多了怕血糖升高,吃少了又怕营养不良,怎么样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或者让这两样都能兼顾并非易事.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的饮食控制与运动

    我10岁时确诊1型糖尿病,至今整整六年.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饮食和运动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值得研究的话题,饮食和运动的不同搭配,会使血糖有不同的波动.长期平稳控制血糖,就像打一个漂亮的胜仗,需要合理地饮食、运动以及正确的胰岛素方案.这里我重点想说说我的日常饮食控制与运动.

    作者:婷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放飞风筝放飞心情

    孟大爷祖籍山东,尽管年青时就来到北京,在北京已经定居将近五十年了,但一说话,还是一嘴山东的口音,乡音难改,孟大爷也不想改.退休后不久,孟大爷就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时不时回山东老家的他,在患病后就被家人要求回老家一定要有人陪同.儿女工作忙,孟大爷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为了让他们安心,回老家的次数也就少了.因为无事可做,孟大爷经常与老伴一起在离家不远的广场上放风筝.饮食上老伴给他控制得很好,加上自己几乎每天的放风筝运动,孟大爷的血糖倒是一直还算平稳.要说起孟大爷与风筝的感情,那可真是勾起了他想说的话题.孟大爷生在“风筝之都”潍坊,那里的风筝文化可谓悠远深厚.光是他的故乡,孟大爷就说起来停不住嘴.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装饰出一份温暖心情

    今年过年我是在一个喜庆温馨的环境下度过的,让我这个年过得也是相当的欢喜,不过欢喜的这个温馨喜庆的环境是我自己亲手打造的.这其实并不难,只是得费点心思.从去年被确诊为糖尿病后,老公就不再让我出去工作,既然做了家庭主妇,那我就好好地履行下自己的职责,把家里也好好的布置下.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我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虽然这个年已经过了,可以后节日假日或者举办什么活动时,或许能用得上呢1.自己动手粉刷房子.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我一开始时就非常想做,颜色就换浅粉色,既温馨又干净.我有个朋友就是,每年都会亲自动手把家里的墙壁重新粉刷一遍,每年都换一个颜色.但我后并没有刷房子,一来是这项工程太巨大,二来也怕自己身体吃不消,再有什么意外就得不偿失了.

    作者:筱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马为什么会变成骆驼

    题目很奇怪吧.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荒诞,不合常理逻辑,近乎于恶搞,但是反应出来的事却让人深思.文章只是列举了马变成骆驼的几种可能:1.一匹马任劳任怨,默默无言地工作.一天日落时,他驮着很重的东西,向太阳落下的地方走去.他觉得他走不动了,可是他还是坚持.由于他实在是力不从心了,就想站在原地休息一会儿,哪怕只是一小会儿,可谁知道这一休息他就再也走不动了——身上的东西又卸不下来.他哪里知道,他现在承受的已经是他所能承受的大限额了.倒霉的事情发生了,这时,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了一只羽毛刚好落在了这匹马的背上,就把这匹马给压垮了.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和老年人,如何应对饮食?

    儿童糖尿病饮食治疗特点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属于1型糖尿病,常须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且血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缺乏严格监督的情况下,饮食控制很可能成为一种形式.还有,儿童好动,如不注意及时调整饮食-运动-胰岛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多端,极易发生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既要控制好糖尿病又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活动所需.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