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心语;胡桂敏;罗春燕
不管多忙,都不要忘记给爱人打个电话;不管多累,都要在回家之后给爱人一个拥抱;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烦恼,都应该给爱人一个微笑……心中有爱,我们就应该大声说出来,就应该做出来,用行动和语言标的心中那份温暖和幸福.爱情不仅是实际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它还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它需要应对和承诺,需要证实和鼓励.爱情的表达可以是深夜花园中的吟唱,可以是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因为这些都意味着承诺和责任,意味着接受和渴望.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肺结核的流行现状结核病是一种历史悠久、危害严重的慢性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全球有1/3(约20亿人)的人口感染结核菌,有2000万结核病现症患者,每年新发结核患者达800~1000万,每年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现已成为头号传染病杀手.鉴于结核病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严重威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日”,旨在唤起全球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很多糖友都会用运动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有些糖友只知道运动,而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运动.糖友老吴,自从查出糖尿病后,大夫建议他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运动.他每天竟然要慢跑100分钟,结果过度的运动导致他经常发生低血糖.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每天运动40分钟,控糖效果很好.所以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让糖友控制好血糖.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糖友小王,自从发现糖尿病后,他完全改变了以前的饮食习惯,开始从饮食和运动上控制血糖.但是过了几个月他发现自己出现了便秘的情况,没发现糖尿病的时候他没有出现过便秘,这让他很担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便秘.很多糖友都会像小王那样出现便秘,而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胃植物神经受损,使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便秘不但使病人痛苦,还会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病人情绪,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如果病人有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或严重的冠心病,便秘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而突然失明,或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必须积极地治疗便秘.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有许多糖友认为,用胰岛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很危险,而服口服药这种风险就小得多.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始终固执地采用口服药治疗,而拒绝使用胰岛素.但这对1型糖友就比较不公平了,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选择权利,确诊后就注定与注射胰岛素相伴.那如何避免因为胰岛素剂量而导致的低血糖,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很多糖友喜欢吃鱼肉,老王就是一个例子.老王的老伴一周做一次鱼肉,基本上都是清蒸的,吃了以后,血糖也会控制得很好.鱼肉的蛋白质含量比猪肉的含量要高,而脂肪含量却不高.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很高.所以鱼肉被很多的糖友所喜爱.鱼肉对人体健康的好处1.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鱼肉含有人体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而猪肉的蛋白质含量仅4%左右,氨基酸也有十余种.鱼肉还富含维生素A、B1、B2、D和E,矿物质如钙、磷、钾等含量也很丰富.鱼肉的消化速度很快,在人的胃中只需2~3小时,而牛肉等畜禽肉却长达5小时以上;此外,人体对鱼肉的吸收率也比其它肉类的吸收率要高.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很多糖友只关注高血糖,却忽视了低血糖,糖友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以前,他为了控制血糖,费了很大功夫,终于把血糖降下来,可料想不到的是,有一次跟家人去郊游时,突然感觉心慌、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低血糖惹的祸.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孟大爷祖籍山东,尽管年青时就来到北京,在北京已经定居将近五十年了,但一说话,还是一嘴山东的口音,乡音难改,孟大爷也不想改.退休后不久,孟大爷就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时不时回山东老家的他,在患病后就被家人要求回老家一定要有人陪同.儿女工作忙,孟大爷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为了让他们安心,回老家的次数也就少了.因为无事可做,孟大爷经常与老伴一起在离家不远的广场上放风筝.饮食上老伴给他控制得很好,加上自己几乎每天的放风筝运动,孟大爷的血糖倒是一直还算平稳.要说起孟大爷与风筝的感情,那可真是勾起了他想说的话题.孟大爷生在“风筝之都”潍坊,那里的风筝文化可谓悠远深厚.光是他的故乡,孟大爷就说起来停不住嘴.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细心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到医院看病时,会看到有些患者因糖尿病住院.治疗糖尿病需要住院吗?河北的李大叔就有这样的疑问.李大叔是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总是忽高忽低,医生建议住院,而李大叔认为,身体没有强烈的不适感,就是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住院治疗吗?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认为,只有发生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或有严重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时,才需要住院治疗,因为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专家指出,对于症状严重、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的患者,应该选择住院治疗,并接受系统的观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选择在门诊检查,院外治疗.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要取决于病情.生活中很多患者往往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有以下情况应选择住院治疗,千万不要盲目自诊自医,很可能会因小失大,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作者:丫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大家会想到穿越大剧《步步惊心》,其实这里的“步步惊心”而是提醒糖尿病妈妈们在孕期,不要为了担心胎儿营养是否不良私自增加每日总摄入量,更不能因行动不便,而减少运动量或不运动等等.这是因为糖尿病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很可能会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
作者:王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听了三十几年的大医院糖尿病健康大课堂,让我深深地认识到糖尿病治疗中的个体化很强,因人而异.我们病友之间经常在一起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互相取经、互相借鉴.有一点心得想和糖友们分享.
作者:赵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衣着不在时尚,贵在舒适合体;膳食不在丰富,贵在营养均衡;居室不在大小,贵在整洁舒畅;养生不在刻意,贵在顺其自然;锻炼不在夏冬,贵在持之以恒;作息不在早晚,贵在规律养成;情趣不在雅俗,贵在童心;朋友不在多少,贵在求一知己.好的心态能让人生活的快乐,也能让人积极地面对一切事情.心理因素在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前没有糖尿病问题,但在怀孕后,有程度不等的血糖升高现象.通常女性在孕期24周后,进行产检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就可以验出是否有血糖过高.妊娠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怀孕当中一些荷尔蒙发生了改变.在妊娠的早期,胰脏胰岛细胞变大;此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降低了空腹血糖.然而随着至妊娠中期及后段期,胎盘分泌人类胎盘生乳素增加,肾上腺皮质素、妊娠素,以及游离脂肪酸增加,因此,会出现胰岛素的阻抗性,增加肝脏葡萄糖新生作用以及周边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一旦胰岛素分泌未能代偿,就可能导致妊娠性糖耐受不良,形成妊娠性糖尿病.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什么一个人会由水灵灵的翩翩少年,到老了会变得皱纹满面,老态龙钟呢?是水.生命之树有了水的润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又是水的丢失,生命之树渐渐枯萎凋谢了.科学家们测定,胚胎时90%是水;胎儿时期水分为80%;出生后的婴幼儿水分占体重70%以上;成年人体内水为70%左右;到了老年期便下降到60%以下.就人体内而言,细胞内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的占体重的15%;血液内91 ~ 93%是水;肌肉含水75~80%;骨头含水约20%.人体正是一个充满水的“海洋”.
作者:肖惠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说起1型的糖友大的共性就是胰岛素治疗了,1型糖友怎么吃其实并没有与2型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讲就是也还要严格控制饮食,不要以为打了胰岛素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加上1型糖友多半发病年龄小,兼顾孩子成长中的营养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要做到这样却也并不简单.吃多了怕血糖升高,吃少了又怕营养不良,怎么样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或者让这两样都能兼顾并非易事.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进入21世纪全新的科技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一位朋友住院后,我前去医院探望.他在交谈中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失望,面对高额的房贷、工作上的紧张压力、夫妻之间经常为生活琐事儿争吵,心力交瘁,导致身体状况日趋下降.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生病的人,他们在患病前,曾经长期沉浸于烦闷、紧张、焦躁的情绪中,或夫妻不和,或工作紧张,或人际关系麻烦多,心理压力大.所谓心理压力,就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的环境中,一时无法消除的一种被压迫的心理感受.
作者:楚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儿童糖尿病饮食治疗特点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属于1型糖尿病,常须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且血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缺乏严格监督的情况下,饮食控制很可能成为一种形式.还有,儿童好动,如不注意及时调整饮食-运动-胰岛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多端,极易发生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既要控制好糖尿病又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活动所需.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如果能注意口腔保健,80岁完全可以有20颗牙.牙不是老掉的,而是由于牙病“病掉”的.但是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不尽如人意,相对而言,糖尿病患者的口腔问题更多、更严重.许多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病率增高.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三届牙科预防保健研究会将糖尿病与牙周疾病列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有些牙周脓肿反复发作的患者,经检查发现了糖尿病;而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牙周炎者,控制糖尿病后,牙周病获得好转.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儿子40多岁,职业是出租车司机.一天,忽然他觉得身体不对劲,有点懒洋洋的,不愿出车.平时他积极肯干,早出晚归,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而今天却有气无力的,问他怎么回事,也只能看到他一脸的茫然.我觉得他这种精神状态不对劲,想到他身体可能进入亚健康状态了,于是催促他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出来了,是初患糖尿病,餐后血糖是13mmol/L.医生说先不要吃药,在饮食上控制就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来医院检查血糖和胰岛素功能,再看,我们照办了.
作者:马文品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