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分析个体化护理联合远程照护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配患者,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管理方法 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联合远程照护管理,比较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围产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妊娠结束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高症、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感染、早产、胎儿畸形、胎儿生长迟缓、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联合远程照护能有效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推广采纳.
作者:陈月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5)和干预组(n=2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所有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效果优良.
作者:胡华清;陈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护理满意度评分(83.42±2.52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护理满意度评分(96.53±2.42分),该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促进疾病的痊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石雪松;顾兵;迟欲欣;唐涵;张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孕期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围生期保健护理)与干预组(系统化孕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产妇的FBG、2 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孕产妇的FB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早产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6.67%(P=0.008);干预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0.00%,对照组为36.67%(P=0.000):干预组的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为(399.57±97.89)min,对照组为(567.57±95.76)min(P=0.011):干预组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5.00%(P=0.014).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辅助于系统化孕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孕产妇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蒋姣君;徐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施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该院神经外科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综合组(n=40),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患者护理后HAMD、HAMA评分、空腹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施行综合性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友彬;吴雪清;王丽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等长抗阻力运动联合心理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等长抗阻力运动联合心理护理,对2组患者血糖情况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巨大儿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长抗阻力运动联合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也能改善母婴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小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运用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和分析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命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2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有提高,且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也有降低,但实验组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率为94.55%(52/55),自我管理能力能力的良好率81.82%(45/55),疾病知识掌握良好率76.36%(42/5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100.00%,对照组的分别为87.27%(48/55)、52.73%(29/55)、45.45%(25/55)、92.73%(51/55).结论 在糖尿病的护理管理中运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病情,改善了医患关系,这是一种常规化、制度化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机率.方法 2016年10-12月对该院收治的61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数据资料用频数统计的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引发低血糖的原因,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61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饮食、运动及用药不合理,疾病知识缺乏等有关,由于处置及时,61例低血糖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加强运动、药物等知识的指导,实时监测血糖值的变化,避免空腹运动,对老年人和病程长者可适当放宽血糖监控范围,能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徐厚贤;谭佰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该文主要讲述了协同护理这种护理方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运用协同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选取传统的护理方法 进行护理.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SAS和SDS进行评价和测量.结果 对护理方法 变换前的治疗依从性作比较,发现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方法 变换为协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都较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变换护理方法 之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协同护理的护理方法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方法 变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其他各种不良情绪.
作者:陈艳;陈慧;高丽娟;甘琳;翁惠卿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2015年2月-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38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多样性护理,对2组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2组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2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多样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突出,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邢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消化性溃疡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80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和溃疡面愈合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正常饮食、按时用药和溃疡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更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云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并发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肿瘤专科护理,观察组在肿瘤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应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施相应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更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有效加强肿瘤患者营养摄取,给顺利完成化疗治疗提供营养支持,从而有效降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模拟体验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见习140名同学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名,实验组采取妊娠糖尿病模拟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方式.对比2组成绩及综合能力.结果 实验组学生成绩、教学满意度、学生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的护理教学中,妊娠糖尿病模拟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产科护理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赵婷;郭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系统健康教育后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规范情况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注射胰岛素治疗,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比分析教育前后胰岛素注射的规范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更换针头排尽空气、定期换注射位、注射完成后针头停留10 s以上、正确消毒皮肤、混匀胰岛素、正确保存胰岛素等得到显著改善,与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教育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均得到显著改善,优于教育前(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规范胰岛素注射治疗,提供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年糖尿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所有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统计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血糖监测及护理的效果优良.
作者:张艳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加用心理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情况以及满意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评分(42.23±3.82)分、用药规律评分(42.81±3.73)分、自我管理评分(42.11±3.82)分、运动情况评分(42.20±3.73)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31±0.52)%、空腹血糖水平(6.53±0.73)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9.64±1.69)mmol/L、满意度(94.0%)都明显优于乙组患者[(36.23±2.85)分、(36.11±2.91)分、(36.03±2.82)分、(36.70±2.92)分、(7.91±0.62)%、(9.67±1.12)mmol/L、(13.45±1.33)mmol/L、(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血糖情况,并提高满意程度,应推广使用.
作者:郭少敏;杨庆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患115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予以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率、治疗配合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观察组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够提高施护效率,保障血糖控制效果,充分体现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范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长期卧床糖尿病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法 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长期卧床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和C组50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口腔护理,给予C组患者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对比3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C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相比于A组、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应用于长期卧床糖尿病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中可降低吸入性发生率,且还能够使疗效、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廖雨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于治疗后第21天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和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检测值.结果 观察组第21天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1天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预防作用.
作者:钟红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抓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联合健康教育与饮食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酸中毒纠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5.1±1.04)、(6.2±0.97)、(6.9±1.42)d,对照组分别为(6.5±1.63)、(8.1±1.34)、(9.3±1.75)d,对比组间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27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3.3%(42/45),对照组,21例非常满意,16例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2%(37/4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联合饮食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爱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诊治的54例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7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循证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糖尿病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黄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护理方法 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7例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4例、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为16.9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15%、对照组为83.02%(P<0.05).结论 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可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池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方法 根据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在该院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的80例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并将全部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其中40例患者给予其使用的护理模式为循证护理并纳入观察组,而另40例患者则是采用常规护理并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与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护理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汪丽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儿4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与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与临床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合糖尿病的患儿的急救与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范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62例糖尿病患者展开临床对照研究,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血糖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水平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满意度分布和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应用在实践中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水平,还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陈洪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116例糖尿病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调查患儿的临床指标(血糖水平、血糖恢复正常值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热、低血糖、血脂异常、酮症酸中毒).结果 予以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水平下降显著,血糖恢复正常值时间减少明显: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6.90%,4/58)较对照组(17.24%,10/58)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良好,缩短了患儿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应积极用于临床.
作者:王自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方法 ,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的54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照组,另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血液透析过程中接受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作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体温升高、凝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5.8%、9.6%、3.8%、1.9%明显低于对照组23.1%、32.7%、26.9%、19.2%、13.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是十分必要的,该干预方法 对血液透析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预防作用,除此之外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旭;姜小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与糖尿病合并症患者在接受同步放疗化疗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该院接收的进行同步放疗化疗治疗宫颈癌与糖尿病合并症患者92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在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的良好率是93.48%,而对照组是67.39%,2组血糖控制情况有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 对宫颈癌与糖尿病合并症患者进行同步放疗化疗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许传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5例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干预组(n=92)与参照组(n=93).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的方式会直接影响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且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缓解.
作者:姜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足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3例,给予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乙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PSQI评分比乙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1.40%与95.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感,且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效果为显著.推广使用的价值较高.
作者:赵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包括强化的饮食管理、合理的运动计划、健康教育、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等,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血糖、血脂等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12周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之前有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症状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君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浅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将12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2%,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到糖尿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病患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树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视为观察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宣传教育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满意程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经护理过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依从性,还能降低血糖指标,满意程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品管圈管理在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数字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占45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以及品管圈管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结果 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28.89%(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采用品管圈管理干预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改善其血糖水平,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敏;郭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具体预防保健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6年1-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行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加施综合性预防保健,比较2组患者的保健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加强应用综合性预防保健方法 ,可促进疾病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杜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知信行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知信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33±0.72)mmol/L、(9.77±1.29)mmol/L及(5.82±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3±1.41)mmol/L、(10.98±2.11)mmol/L及(6.93±1.94)%(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5%(P<0.05).结论 知信行护理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琴;徐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2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93.9%(46/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糖达标率65.3%(32/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95.9%(47/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5/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住院患者中,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而且能够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奥瑞姆(Orme)自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取该科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奥瑞姆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血糖监测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监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其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增高(P<0.05),而护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各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奥瑞姆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加强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作者:谢锦銮;李华聪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合并症为依据进行分组,53例糖尿病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53例非糖尿病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水平等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偏瘫发生概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两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语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好转率明显比参照组低,病死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性脑出血患者相比,糖尿病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且致残率及病死率更高,预后效果更差,因此临床中应对血糖进行积极控制,避免脑出血的出现.
作者:董建星;林金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体质指数和血糖的相关性,并分析患者增重和膳食营养摄入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指导孕期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各组患者进行OGTT实验,并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统计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活动时间,并对BMI和OGTT,孕期增重和能量营养摄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空腹情况下,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与低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1 h下,超重组和肥胖组与低体重组和正常组均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低体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 h后,肥胖组与其他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总能力营养摄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活动时间相比,发现低体重组比其他3组的活动时间长(P<0.05),通过对BMI和OGT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BMI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且患者的增重情况与营养能量摄入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与孕前增重,膳食营养不均有关,在孕期应当加强孕妇的营养指导,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张健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小儿糖尿病患儿应用营养饮食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儿,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营养饮食干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患儿成长情况、营养指标、优良率、血糖水平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HbA1c(7.12±1.52)%、2 hPG(8.13±1.02)mmol/L、FPG(5.23±0.85)mmol/L、优良率(98.00%)、PA(253.69±15.23)mg/L、Ca(2.85±1.08)mmol/L、ALB(40.86±5.82)g/L、Hb(137.85±16.98)g/L、头围(48.85±8.53)cm、体重(13.85±3.22)kg、身高(92.85±15.32)cm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实施营养饮食干预,能够维持机体营养平衡,改善血糖水平值.
作者:黄艳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年初来该院就诊的100名健康的孕妇为对照组,同时选择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之间巨大儿的发生率、剖宫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婴儿低血糖的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巨大儿、 剖宫产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率分别为36%、55%、15%,而对照组相应的数据为8%、17%、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巨大儿、剖宫产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率分别为20%、36%、10%,而观察1组相应的数据为52%、74%、2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应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有效的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出现,保证母婴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景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62例,根据血糖控制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血糖控制理想者为研究组(81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为对照组(81例).记录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及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中,妊高症发生率为2.47%、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23%、酮症酸中毒发生率为1.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8%、11.11%、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3、5.222、6.242,P<0.05).研究组产妇血糖控制结果 理想,其剖宫产率仅为5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9,P<0.05).两组新生儿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中,早产发生率为7.41%、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70%、巨大儿发生率为4.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6%、16.05%、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5、5.617、5.962,P<0.05).结论 血糖控制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血糖控制理想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更少,可有效减少对母婴的近远期危害,预后质量更高,并且剖宫产率更低,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王庭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急诊手术中糖尿病患者的麻醉方式、麻醉过程以及麻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将麻醉水平进行提升.方法 将2011年1月-2016年1月进行急诊手术的50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急诊手术之前,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稳定和控制,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的类型、血糖情况以及手术的时间来对患者实施不同的麻醉处理,手术初始阶段以5%葡萄糖加RI静脉滴注,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血糖测试.手术后,结合手术中对患者血糖的测试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药品的用量.后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急诊室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效果.结果 在急诊手术中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率为98%,采取全麻的效果率为65%.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耐乐品药物组的麻醉效果明显比布比卡因药物组的麻醉效果好.结论 在急诊手术中,选用耐乐品药物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不仅能够在手术之前良好的控制糖尿病血糖情况,还能够在手术之后结合手术过程中的血糖情况控制胰岛素药物的用量,因此,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宋汉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榆林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榆林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500例T2DM住院患者,男262例,女238例,进行汉密度抑郁量表评定.采集BMI、病程、文化程度等,计算抑郁的患病率,筛选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2型糖尿病患抑郁者1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14例.2型糖尿病抑郁的患病率为36.8%.进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性别、病程.结论 性别、病程是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继高;张彦利;李桢;曹静雯;张效科;鱼天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医师治疗尿路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128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结果 ,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患者抗菌药使用种类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4例患者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率30.1%: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50.5%).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使用频率高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喹诺酮类:用药频度前6名的药物中,药物利用度>1的有1个,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多样,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提示在抗感染治疗领域需尽可能行细菌培养,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刘佳;陈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血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按孕妇孕期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n=78例)、未达标组(n=36例)、选择同期健康产妇分娩新生儿(n=60)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入住NICU率.结果 新生儿血糖水平未达标组高于达标组及对照组(P<0.05),达标组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未达标组高于达标组及对照组(P<0.05),达标组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未达标组高于达标组及对照组(P<0.05),达标组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未达标组低于达标组及对照组(P<0.05),达标组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入组NICU率未达标组高于达标组及对照组(P<0.05),达标组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期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改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维护新生儿糖代谢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作者:刘青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5月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月之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均是PFNA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了相应的血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0.38±1.28)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29±2.7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张峰;高云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接受个体化饮食治疗后,其妊娠结局受到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方法 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 ,将该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个体化的饮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展开统计与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等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产科并发症(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等)及胎儿/新生儿不良反应(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巨大儿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GDM患者展开个体化饮食治疗,可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充分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态,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及生命质量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9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糖尿病合并晚期肺癌组42例、晚期肺癌组67例,均予GP方案化疗,化疗2周期后予评估疗效及予FACT-L4.0量表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及生命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糖尿病合并晚期肺癌组的化疗有效率与晚期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晚期肺癌组在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肺部相关症状及生命质量总分模块中平均分值均低于晚期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其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作者:吴燕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经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①对大肠癌患者中存在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情况进行对比:②合并糖尿病对肿瘤病理分期影响.方法 ①收集2011年1-9月在该院住院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172例,男88例,女84例,年龄15~88岁.大肠癌的诊断通过电子结肠镜下活检病理以及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确诊.全部患者进行血糖、血脂等各项生化指标化验,其中包括空腹血糖(FPG),血脂检查包含了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②统计分析:用t检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大肠癌血糖及血脂代谢情况的影响,采用x2检验对比有DM组与无DM组的大肠癌肿瘤恶性程度、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后合并感染的区别.结果 ①糖脂情况:CRC患者中,DM组比无DM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高: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患者比无DM组患者低(P<0.05).②术后感染、术后并发症:有糖尿病患者和无糖尿病患者对比手术后发生感染以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直肠癌分期:CRC患者中,存在糖尿病患者病理分期晚期所占比例比有糖尿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于大肠癌患者中血糖、血脂的代谢情况,有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代谢紊乱:糖尿病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相关.
作者:陈秀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差异,以探寻气腹压力高低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2月该科收治的84例糖尿病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一组术中将腹压维持在1.6 kPa水平,命名为标准腹压组(SP组,42例),另一组术中将腹压维持在1.3 kPa水平,命名为低腹压组(LP组,42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4、72 h肝功能,对其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SP组在1、24 h明显高于LP组(P<0.0),两组在术后72 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糖尿病胆囊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会有一过性肝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与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压力高低有一定关系,气腹压越低,肝功能损伤程度越小.
作者:翟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近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术式将患者分为内固定组(n=30)和置换组(n=30),对所有内固定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所有置换组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状况.结果 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低,置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优良.
作者:朱祖巍;李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综合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合并肺炎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方法 ,56例)与对照组(应用必漱平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方法 ,56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退热、咳嗽咯痰、肺部啰音消失)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表)评分等参数指标.结果 ①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54/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44/56),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患者退热、咳嗽咯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效果显著.
作者:魏小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31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沙格列汀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FBG、2 hPBG、HbA1c及血清C肽等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FBG、2 hPBG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于会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糖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治疗组血压、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 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荣;张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加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选择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分为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其中常规组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疗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糖治疗:治疗前,比较两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亮;杨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用药方式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联合组(n=4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对所有联合组患者采取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及认知功能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良.
作者:周光宁;陈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血塞通注射液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对象,依据患者就诊顺序,分为2组,即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B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B组,20例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7%(44/48),A组,15例基本治愈,13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9.1%(38/48),组间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B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联合血塞通注射液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且疗效显著.
作者:赵吉波;刘宏斌;房艳宇;张晨昕;朱丽娟;康明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接受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另30例患者接受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A),余下30例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B),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3组患者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相比单独使用西格列汀或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指标,帮助患者取得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胰岛素泵短期强化疗法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研讨.方法 随机将该院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胰岛素泵进行短期强化疗法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在临床疗效中起显著作用.
作者:王鲁奎;孙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白蛋白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122例,给予相应治疗,分别于干预后1、2、3周检测患者血清中ALB、PA水平,同时评估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采用溴甲酚氯法检测ALB,免疫比浊法检测PA.结果 干预后1周有效者18例,无效者104例:第2周有效者40例,无效者82例:第3周有效者85例,无效者37例.干预前及干预后1、2、3周老年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ALB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相比,干预后2、3周PA显著上升(P<0.05).结论 检测老年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ALB、PA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治疗疗效.
作者:赵元勋;郑燕青;张加勤;洪国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对血糖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并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终末期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血糖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透析期间对血糖以及血压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清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依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患者,B组为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0.75%、3.77%,较B组的49.06%、18.8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加强血糖监测,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有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明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加以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都得到显著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加以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发现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明显,突显其应用价值.
作者:薛美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5年10月-2017年4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41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41例,定义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循环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肌氨酸氧化酶法、脲酶一谷氨酸脱氢酶法,利用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对比3组研究对象上述4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 和检测结果 阳性例数.结果 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 阳性例数多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 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的发展态势,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区别,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或对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翠琼;黄桂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5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足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部护理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何孔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该社区中300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相关要求为实践指导,针对性为社区30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后,300例患者病情控制率较管理前的44.67%、50.33%提高至72.00%、75.00%:且管理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管理前有明显增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患者病情控制意义重大,可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疾病的认知程度与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实践价值.
作者:陈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社区选取80例接受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仅接受常规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及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1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糖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血糖的控制与降低,有利于控制病情,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谭艳玫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诺和灵N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该院门诊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诺和灵N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以及血糖波动情况,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FPG、2 hPB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糖波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波动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灵N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有利于降糖过程中控制血糖平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静怡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中药灌肠联合益气利湿降浊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随机分配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总例数为32例,给予该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的总例数为33例,给予该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灌肠联合益气利湿降浊汤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相关指标与肾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研究组低,研究组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红细胞比容、蛋白尿及血白蛋白比对照组优,研究组肾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灌肠联合益气利湿降浊汤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还能降低血脂与血黏度,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庆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药理作用及疗效分析.方法 探讨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观察组7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8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然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脑苷肌肽注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雪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正元芸生滴丸治疗的疗效.方法 经数字随机原则将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选取186例(35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析2组,93例(173眼)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93例(178眼)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正元芸生滴丸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视网膜改变、自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正元芸生滴丸治疗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关小康;王淑霞;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P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该校护理教学改革提供经验.方法 选择该院2014级护理本科班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和结课考试进行学生反馈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在该组调查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结课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多媒体授课形式的对照组(P<0.01).结论 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本科护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促进该校PBL改革进程.
作者:由长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浅谈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从该单位组建的自我管理小组中随机抽取已确诊并定期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评价2组病患治疗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含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锻炼、血糖自检及随访等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5.00%,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还能较好的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了,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浅谈药物并饮食(运动)控制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该门诊于2016年7-12月间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该研究对象,将92例病患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与药物并饮食(运动)控制治疗,经6个月的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病患的血糖变化及治疗效果并作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病患的各血糖指标虽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有71.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药物并饮食(运动)控制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预后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巩维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彩超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5例和非糖尿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非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75.56%)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35例(77.78%)出现动脉斑块,有33例(73.33%)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8.89%)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12例(26.67%)出现动脉斑块,有8例(17.78%)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者闭塞,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以及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为(35.12±3.27)cm/s、血流量为(27.84±9.18)mL/min: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为(44.58±3.93)cm/s、血流量为(45.67±10.34)mL/min,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与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彩超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专研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观察前列地尔序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行前瞻性分组研究,对照组31例,给予缬沙坦用药,实验组31例,给予前列地尔序贯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4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25/3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序贯对DN可短期内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减少肾功能损伤,遏制DN恶化,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方法 收取该院10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并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4例患儿实施常规胰岛素剂量治疗),观察组(54例患儿实施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将2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后的酮体转阴时间(18.15±8.20)h、血糖下降速度(5.15±2.7)mmol/h、餐后2 h血糖(8.01±1.05)mmol/L、空腹血糖(7.01±1.12)mmol/L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后的症状完全消失时间(5.29±1.18)d、住院时间(15.23±1.27)d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中,显效患儿有50例、有效患儿有2例、无效患儿有2例、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实施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能促进患儿较快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卓美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在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27例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的患者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7名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小儿做为健康组.检测患儿肺炎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检测健康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比.结果 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 分别为(0.27±0.12)、(0.21±0.09)ng/mL,均高于健康组的(0.03±0.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虽则小儿肺炎伴糖尿病患儿的病程发展而变化,在临床工作中可为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董静;赵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65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有27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再选择一组由同龄正常人组成正常组作为对比.比较3组人群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统计其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sICAM-1水平为(339.3±17.4)μg/L,sVCAM-1水平为(843.1±38.6)μg/L,MCP-1水平为(146.8±22.7)pg/mL,TNF-α水平为(60.3±8.3)ng/mL,其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为25.93%(7/27),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29.63%(8/27),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8.52%(5/27),以上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炎症因子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指标较高,且与心脑血管病变有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谢范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自2016年9月该院门诊糖尿病高危人群64例(A组)及来该院体检健康者64名(B组)进行FPG及HbA1c测定,比较两者的筛检率及相关性.结果 A组FPG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B组:FPG筛检阳性率为28.12%(18/64):糖化血红蛋白筛检阳性率为40.62%(26/64):A组FPG浓度与HbA1c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于糖尿病患者筛查,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的表现出近一段时间的机体的血糖水平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的筛检,且操作简便,应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作者:陈敏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U-mAlb)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4年6月-2016年8月为时间范围,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例组)和7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HbA1c含量,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U-mAlb含量,比较两组HbAlc和U-mAlb水平.同时,根据病例组患者HbA1c不同等级分为高值组、中值组和低值组,检测HbAlc和U-mAlb含量,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HbA1c和U-m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值组HbAlc和U-mAlb水平高于中值组及低值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HbA1c与U-mAlb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HbAlc与U-mAlb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小英;叶加建;江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Hcy与炎症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到该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另外,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6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Hcy与hs-CRP、ACR,对比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A组与B组Hcy、hs-CRP、A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Hcy、hs-CRP、ACR水平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Hcy高水平,增加了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同时,Hcy水平与hs-CRP、ACR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胱抑素C和炎症因子在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T2DM+N)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的差异,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影响因素并研究其预测价值.结果 T2DM+N组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T2DM组2型糖尿病患者(P<0.05).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绘制ROC并将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分别组合分析,其中胱抑素C+hs-CRP+TNF-α+IL-6组合指标预测价值大.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时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显著升高,胱抑素C+hs-CRP+TNF-α+IL-6在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中的价值高.
作者:罗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妊娠早期血清25-(OH)D浓度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探讨25(OH)D能否预测GDM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早孕的妇女(4~12周)为研究对象,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确诊GDM 36例(GDM组),血糖正常者3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5(OH)D、HOMA-β、HOMA-IR,以及分析25(OH)D浓度与OGTT血糖值的关系.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TT试验中,服糖后1 h及2 h血糖异常组的25(OH)D浓度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空腹血糖值异常组与正常组25(OH)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妊娠早期血清25-(OH)D浓度低于正常孕妇,胰岛素抵抗较正常孕妇明显,孕妇妊娠早期25(OH)D与OGTT服糖后血糖值相关,妊娠早期血清25(OH)D对GDM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刘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为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同时长时间下肢血管病变可导致患者长期饱受病痛折磨,以及整个家庭饱受经济压力.该次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于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原因、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现状和疗效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出科学性、系统性建议方案,同时为不断推动医疗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郑舒;牛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