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国际刊号:1562-3122
  • 国内刊号:43-588/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世界感染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3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成瑞甘组40例、雅博司组38例、精氨酸组35例.三组病人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低蛋白饮食、补充支链氨基酸、乳果糖及护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瑞甘组加用瑞甘10~20g/d;雅博司组加用雅博司20g/d;精氨酸组加用精氨酸钠20g/d,三种药物均用7d.监测治疗前后检测血氨、AST、TBIL等指标及神志变化.结果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降低血氨、AST、TBIL和神志改善等明显优于精氨酸(P<0.05),但门冬氨酸鸟氨酸组和雅博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瑞甘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疗效确切,效果与雅博司相当,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规格合理,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继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铜绿假单胞菌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 采用K-B法分别对山东(A院)、江苏(B院)二家医院PAE菌临床分离株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lA)进行检测,并对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A院30株PAE对16种抗菌药物多药耐药;B院20株PAE对1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二家医院PAE对氯霉素均不敏感.A医院30株多药耐药PAE菌catB、cmlA基因均阴性;B医院20株泛耐药PAE菌cmlA基因阳性18株(阳性率90.0%),并经测序证实;catB基因均阴性.结论 不同医院PAE氯霉素耐药机制可不相同,氯霉素耐药率高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玉云;吴金英;范小莉;闫博;杨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促进少数民族疟疾病人就医行为干预试验

    目的 探讨促进少数民族疟疾病人就医行为的策略.方法 通过精细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识别疟疾早期症状的知识和求医意识;通过社区动员,在社区中营造发热及时求医的社会氛围;提供免费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改进经济方面的可及性.结果 知道疟疾早期症状和发热要到公共卫生机构就医户主比例较基线调查显著提高(P<0.01);使用公共卫生机构的发热病人比例从基线的56.94%(95%CI:52.55%~61.25%)增长到91.30%(74.13%~98.51%)(P<0.05);发热开始24h求医的病人比例从基线的23.03%(18.81%~27.71%)增长到86.96%(68.47%~96.57%)(P<0.01).结论 行为改变的交流策略成功地促进了疟疾病人的就医行为,与其它措施一起有效地降低了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

    作者:许建卫;吴显华;魏春;Pricha Petlueng;陶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 240)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用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的1 898份血标本,对检出阳性的时间、细菌种类和阳性率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 1 898份血标本中分离出255株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13.4%.早阳性检出时间为2h,24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72.2%,48h检出的阳性数占92.6%.假阳性率为3.1%,假阴性率为0.3%.结论 应用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提高了血培养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而且操作简便,结果 快速、准确.

    作者:乔宁;喻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6年皖南地区一起人传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目的 揭示首起人传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调查处理过程.方法 搜集疫情波及的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个案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全部病例具有高热、WBC和PLT进行性下降等粒细胞无形体病典型临床特点,实验室检验结果 也证实续发病例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首例病人潜伏期12d,续发病例潜伏期4~13d,中位数为7d.与首例病人病后有过密切接触人员感染率14.3%.与病人在危重时有过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23.1%.结论 这是一起嗜粒细胞无形体感染引起的疫情.首例病人由蜱叮咬感染,在该病人病重住院治疗期间,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导致与其密切接触者9人发生感染发病.该病病人在危重时能将体内病原体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隔离和防护.

    作者:何建刚;程周祥;吴家兵;杨小祥;李群;喻艳林;豆正东;王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水平的分析

    目的 检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血浆和腹水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及其uPA/uPAR比值与其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硬化并发SBP病人血浆和腹水23例及正常人30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结果 ①SBP病人血浆uPA和uPAR含量水平分别为(0.63±0.29)μg/L、(0.47±0.35)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5±0.01)μg/L、(0.08±0.009)μg/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SBP病人腹水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0.68±0.35)μg/L、(0.54±0.42)μg/L,均明显高于其血浆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SBP病人血浆uPA/uPAR比值分别为(1.93±1.26)μg/L、(1.91±1.3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7)μ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其血浆和腹水之间uPA/uPAR比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SBP病人腹水中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水平高于其血浆中的水平,血浆和腹水uPA/uPAR比值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转归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詹灵凌;吕小平;李国坚;刘天盛;唐劲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7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病人78例作比较.结果 两组AP的病因情况比较,老年组占首位的为胆源性,其次为高脂血症,非老年组占首位的为酒精性,其次为胆源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老年组高达68.0%,非老年组为39.7%(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老年组24.0%,非老年组10.3%(P<0.05).两组治愈率、缓解率及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以胆源性疾病为主要病因、并发症多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尹毅霞;黄赞松;周喜汉;何守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7年芜湖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7年芜湖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 对2007年芜湖市自愿咨询检测者的人口学资料、求询原因、求询者类型、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共为1044人次提供了VCT服务,其中男性537人,女性507人,以15~34岁(867人)青壮年为主,占咨询检测总人数的83.05%;求询原因以有高危性接触史为主,占91.95%(960人);求询者类型主要是男异性接触者、男同性接触者、女异性接触者和女商业性服务人员等.检出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0.01%,感染途径为同性性接触.结论 加大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推广力度,在加强性乱人群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基础上,提高对吸毒人群、外省嫁入本地的育龄妇女、长卡司机、农民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率,及时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作者:吴忠恕;程周祥;何建刚;李笑梅;杨小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3种方法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

    目的 探讨研究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间接原位PCR技术,检测71例(均来自可疑弓形虫感染者)经病理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人组织切片中的弓形虫.结果 发现在71例中弓形虫阳性病例分别为17例(23.94%)、35例(49.30%)、41例(57.75%),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间接原位PCR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在病理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人中,部分为漏诊的弓形虫淋巴结炎病例.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间接原位PCR均能显示淋巴结组织切片中的弓形虫,但弓形虫检测结果 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间接原位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作者:卢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qacA/B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qacA/B耐消毒剂基因耐药基因存在状况,为临床提供CSN对消毒剂的潜在耐药信息.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CNS,并根据其对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分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两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acA/B基因,并对组间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38株CNS中qacA/B基因阳性13株(占34.2%),其中MRCNS35.7%,MSCNS30.0%.结论 CNS的qacA/B基因携带率较高,且MRCNS菌株与MSCNS菌株组间携带率无统计学意义.MSCNS携带qacA/B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张玉云;吴金英;范小莉;闫博;杨少虹;韩颖杰;马智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促进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调查围术期中没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手术病人的性别、年龄、手术日期,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术前是否将抗生素带入手术室、用药天数、使用药物种数等资料,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2007年1月至12月共入选1 148例,术前抗生素未带入手术室仅44例,占3.8%.不同类别切口使用抗生素种类比较:未用或仅用1种抗菌药占78.0%,二联用药占17.3%,三联及以上用药占4.6%.不同类别切口使用抗生素天数比较:抗生素使用超过3d占43.7%;抗生素使用超过7d占10.8%;抗生素使用超过10d占5.2%.没有联合用药且用药天数≤3d占50.0%.结论 提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开始深入到每个医护人员的心中,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某些科室或某些医生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然存在.

    作者:叶古祥;王良穗;施咪娜;杨文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黏膜真菌感染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胃黏膜真菌感染的病理组织学形态以探讨真菌感染对胃病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3 652例胃镜活检组织作Gram染色以查找真菌,按菌丝形态特点识别菌种.对其中的243例胃癌AB/PAS染色,Lauren分型.结果 共检出53例真菌,其中胃溃疡13例(24.5%)、恶性肿瘤(胃癌38例,B细胞性淋巴瘤2例)40例(75.5%),P<0.05,全胃分布.真菌在肠型与弥漫型胃癌的感染率分别为18.4%(32/174)、8.7%(6/69),P>0.05;淋巴瘤感染率为50.0%(2/4).结论 胃黏膜受损、肿瘤及菌群失调可能是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真菌作为外环境因素对胃癌形成过程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盛友华;凤敏华;杨袁梅;吴瑜梅;姚立军;计为明;徐永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7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07年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Vitek-32及ATB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进行MRS、HLAR、PRSP和ESBLs的检测.结果 2007年共分离到8 2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 836株,占58.7%;革兰阳性菌2 364株,占28.7%;真菌1 038株,占12.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1.0%和32.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在1.1%~39.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0%.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9.2%和81.6%,未分离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HLAR肠球菌和VRE的检出率分别为63.5%和5.3%,PRSP的检出率为14.6%.真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对其余4种抗真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明显升高,因此应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流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春平;乔宁;喻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硬化病人的饮食指导及护理

    不同原因的肝病(如病毒性、酒精性、胆汁淤积性、血吸虫病性等)反复发作、得不到休息、治疗不及时、病因持续存在、饮食不当等终可导致肝硬化[1].肝硬化病人一旦出现腹水,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对病情的控制、预防并发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4].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收治60例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加以总结.

    作者:闵卫红;胡玉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威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疗效.方法 86例慢乙肝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等保肝治疗,疗程60d,观察肝功能复常情况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肝效果明显.

    作者:林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护人员感染HBV危险性及防护

    医护人员属于职业性易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暴露含HBV血液及体液已经是常见的全球性安全问题,他们是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的对象,是乙肝免疫的重点对象.需要提高其防护HBV感染和传播的知识和认识水平,加强自我保护和损伤/暴露后的及时正确处理,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作者:陈仕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bDNA定量检测HIV-1RNA的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总结分析影响bNDA(核酸分支信号放大技术)检测质量的检测前、检测中及检测后的各种因素,提高检测质量.检测前要做好技术培训、仪器准备,要保持检测方法 、样本种类的一致性.检测中必须根据bNDA试验特点及试剂的特殊性规范操作.检测后要注意分析试验成立的各个条件,所有条件在控时方可发出检测报告.

    作者:杨绍敏;张米;李健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革兰阳性杆菌的感染及治疗对策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及免疫制剂广泛使用,加之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伴随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革兰阳性杆菌感染致病的概率有所增加.而目前临床并未对革兰阳性杆菌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革兰阳性杆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为此就革兰阳性杆菌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红斑丹毒丝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炭疽杆菌以及诺卡氏菌的感染、检测方法 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喻华;保勇;黄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诊疗指南(试行)解读

    本文就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一阐述.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右下包裹性脓胸误诊为肝结核1例

    1 病例报告男性,20a.反复右上腹痛10mo余就诊.病人自诉,于2006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畏寒、发热(T<39℃),持续右上腹钝痛,外院B超示肝脏近膈肌处见54mm× 41mm密度不均肿块,PPD试验1:2000强阳性,血清结核抗体阳性,诊断肝结核.

    作者:孙嵘;胡国萍;丁慧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烟曲霉菌、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1例

    1 病例报告男,65a.咳嗽,浓痰带血,低热3d,2006年7月17日来院就疹.自诉数天前搬弄整理潮湿霉变木材后感疲劳乏力,d2出现症状.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2型糖尿病史.入院时BP150/88mmHg,P86次/min,R22次/min,T38℃.

    作者:黄建荣;陈德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Maraviroc和Raltegravir:两种新型的抗HIV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新近批准的抗HIV药物:Maraviroc和Raltegravir是与之前的抗艾滋病药物靶点完全不同的新型药物,从而对于产生耐药性的HIV感染的病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对两个药物的基本信息、作用原理、基本临床数据、毒副反应、市场等信息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德克;蔺红伟;肖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HIV/AIDS病人的口腔病损及其临床护理

    HIV感染和艾滋病病人相关的口腔病变往往是该病早和唯一的临床体征.现将口腔病损的发生及原因、口腔病损的表现、治疗、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严佳;陆艳;王小玲;张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