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2096-0646
  • 国内刊号:10-1346/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研究概述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在医院尤其是ICU中更是常见,是造成ICU患者死亡常见的可预防原因之一,患者可能具备多种危险因素,但由于病情严重而忽略了VTE的预防而没有积极治疗,导致发病率的升高.了解VTE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策略不但能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VTE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ICU中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有所帮助.

    作者:孙艳;戴向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性创伤,病情凶险,主要由高速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引起,易于漏诊.疑诊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彩超、CTA、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综合处理全身创伤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损伤的基础上,同时做好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条件许可时应首选腔内隔绝治疗.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朱中权;潘禹辰;卢水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射频信号在动脉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而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以预测脑卒中风险,斑块的不稳定性与斑块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基于原始射频信号的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可早期、实时、准确的测量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对临床早期评价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调脂治疗提供依据.基于原始射频信号的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能够准确识别斑块的成分,对预测斑块的破裂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为临床药物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田菊;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危急重疾病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成增长趋势.现阶段关于肺动脉栓塞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单一抗凝药物使用、外周静脉系统溶栓、局部导管接触溶栓等.虽然常规的救治方式其临床效果获到肯定,但依然存在许多救治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减容技术的推广,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进行肺动脉吸栓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肺通气情况及降低右心负荷压力,还明显降低肺动脉栓塞后遗症的发生率,现就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郑毅;李祺熠;冯培芳;蓝宇俭;叶奕辉;侯培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置入技巧提高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率的经验总结

    目的 总结有助于提高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成功率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滤器释放时位置均良好,回收钩朝向下腔静脉腔内.回收时先行造影了解滤器情况,如下腔静脉无明显血栓,抓捕器套住回收钩后回收滤器.结果 成功回收68例,2例患者因高龄未回收.回收率97.14%,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无下腔静脉破裂出血、肺栓塞并发症,取出滤器完整、无折断现象.至少随访半年,患者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良好的置入技巧保证下腔静脉滤器位置平衡,回收钩游离端正,使滤器回收更易操作,有助于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

    作者:周涛;刘翔;赵孟煜;范改燕;林雅青;林怡涔;杨燕艺;陈剑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 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单纯置管溶栓(CDT)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A组36例采用CDT治疗,B组24例采用PMT或PMT联合CDT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下肢周径差、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出血并发症、股静脉瓣膜返流情况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小腿周径差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06,P<0.01).2组溶栓期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1,P=0.511).A组和B组中分别有38.9%和41.7%的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股静脉瓣膜返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098;P=0.922).2组患者随访期间PT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900,P=0.343).结论 对于急性髂股静脉DVT的患者,CDT和PMT都是安全有效的.PMT能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

    作者:程章波;丁杭;黄烽;任飞;蓝永荣;李春平;雷云宏;蔡红;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历资料为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经手术确诊的30例APVD患者.对MSCTA原始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异位连接情况及合并的心脏畸形,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分析其MSCTA特点,并与超声心动图(TTE)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MSCTA对30例患者的异位肺静脉数目、异位肺静脉走行及汇合位置可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完全型24例,包括心上型14例,心内型8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部分型6例,包括心上型4例,心内型2例.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2例,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MSCTA与外科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0%和90.9%,TTE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0%和72.7%.对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MSCTA和TTE与手术结果均具有很高的诊断一致性.对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MSCTA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要明显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成像准确、直观,对APVD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姜微;黄兴;刘海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和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组,每组43例.比较并统计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腔内激光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腔内激光治疗组在术后明显疼痛、局部严重淤血、大腿硬条索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但在超过一年胫内侧麻木并发症方面,腔内激光治疗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安全高效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磊;宋志英;高文婷;李光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源性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造成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损伤部位及类型.方法 统计并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发生的37例医源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术中损伤及介入治疗)中,动脉损伤22例(截肢2例,动脉手术重建15例,假性动脉瘤保守治疗5例);静脉损伤15例(手术修补11例,骶前静脉丛损伤填塞止血2例,股动,静脉同时损伤至截肢2例).经治疗后,除4例患者终截肢外,其余患者愈后良好.结论 手术中的暴力操作、缺乏相应的解剖知识及血管损伤后应急措施不当是造成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发生血管损伤后应第一时间联系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及时给予正确的处理(压迫止血、修补、重建等),可大程度上减少肢体损伤,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征;高波;董永康;权成;丁富安;刘士阳;李春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感染性休克应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休克应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接诊的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泵入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泵入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脑钠肽原(NT-proBNP)、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清C反应蛋白(CPR)、血清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1(cTn1)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HR、SBP、尿量、血乳酸含量和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R、血乳酸含量均下降,SBP、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HR、血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BP、尿量和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RVEF、PVRI、CVP、RVEDVI、CI、PAWP、PC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VRI、CVP、RVEDVI、CI、PAWP水平均下降,RVEF、PCWI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PVRI、RVEDVI、CI、PAW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VEF、PCW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LVEF、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升高,NT-proBN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TNF-α、CPR、PCT、cTn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CPR、PCT、cTn1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TNF-α、CPR、PCT、cT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极佳,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及PCT、cTn1水平,减少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吕颖;李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1例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为(180±50)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30±33)min,在围手术期出现心律失常11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无死亡患者,随访3~24个月,患者心功能改善,无严重症状出现.结论 在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治疗中,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科学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患者死亡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心功能.

    作者:武宁;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磁共振3D血管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临床疑诊为颈动脉狭窄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先行2D-TOF-MRA检查,后行3D CE-MRA检查,之后1周内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仪器采用GE Signa HD1.5T MR扫描仪.部分患者采用矢状和(或)冠状预饱和技术,并利用用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图像资料.以DSA结果为参考,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对颈动脉狭窄显示的准确率.结果 3D CE-MRA检查可较好的显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50例患者(100支)中,3D CE-MRA共诊断轻度狭窄48支,中度狭窄34支,重度狭窄4支,未见闭塞;与DSA结果比较,3D CE-MRA阳性检出率82.0%(82/100)与DSA阳性检出率81.0%(81/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3D CE-MRA排除了4例2D-TOF-MR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病例,5例2D-TOF-MRA显示为正常的病例,经3D CE-MRA检查显示为轻度颈动脉狭窄.结论 3D CE-MRA图像质量精良,能清晰显示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注药后的延迟时间、扫描序列及操作者的技巧性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

    作者:刘海博;黄兴;姜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油田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3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扫描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重组,结合原始图像分析AD的DSCT血管成像特点.结果 所选患者均被证实为AD,其中经手术证实21例,经DSA证实13例.34例患者D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主干及其属支显示清晰,对真假腔及内膜片形态、范围的显示准确直观.DSCT血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0%(34/34),其中包括Dabakey分型Ⅰ型15例(占44.1%),Ⅱ型11例(占32.4%),Ⅲ型8例(占23.5%).结论 相对其他影像检查方法,DS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及图像直观等优点.结合MIP、CPR及VR等重组图像,可为临床诊断AD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支持.

    作者:郭英瑜;张其宇;孙博涵;于清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龙岩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经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其中采用常规诊断方法的5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心血管超声诊断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并观察实验组患者的心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2.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291);实验组患者心血管超声诊断结果可知,右心室Tei指数偏高检出13例,左心室Tei指数偏高检出43例,右心房左右内径偏高检出32例,左心房左右径偏高检出21例,主肺动脉内径偏高检出16例,右肺动脉内径偏高检出27例.结论 相较于常规诊断方法,心血管超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荐应用.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研究

    目的 给予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探讨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根据自愿参与原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河北省泊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抗凝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舒血宁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包括足背动脉管径(左侧、右侧)、股动脉管径(左侧、右侧)、腘动脉管径(左侧、右侧)、血糖水平、HbAlc水平,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生理症状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睡眠状况评分、心理症状评分﹝(90.12±8.23)分、(91.30±7.51)分、(96.25±8.80)分、(91.22±9.0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在改善患者足背动脉管径、股动脉管径、腘动脉管径、血糖水平及HbAlc水平的同时,还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应当在临床中积极推广运用.

    作者:范立荣;左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主动脉壁内血肿78例临床分析及研究

    目的 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做好疾病类型的分型,并结合其病情、个人意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保守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2例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自行停止服用降压药物,于出院3个月后活动时突然死亡;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患者共16例,其中1例为首次住院后选择保守治疗,出院后规律服药,但2个月后再发胸痛,复查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病变进展为典型的Stanford B型夹层,再次入院行腔内隔绝术,接受介入治疗的16例患者,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无支架移位、内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情况;2例患者接受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经保守治疗后5个月再发胸痛,主动脉病变进展为Stanford A型夹层.结论 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主动脉疾病,在做好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病变分型、合并症发生情况、临床表现、高危影响因素及患者的意愿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晓斌;谢鹏;强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硬化脾切除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脾切除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吉林油田总医院62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37例行脾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5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血栓形成分为PVT组和非PVT组,结合其他文献回顾分析PVT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 本次研究共62例患者,术后51例未出现PVT,11例出现PVT,发病率为17.7%(11/62).2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及血小板指标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VT组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增宽,术后门静脉流速明显下降,与非PVT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需行脾脏切除,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为PVT形成的高危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警惕.

    作者:沙明金;于治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腹主动脉瘤发生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大庆总医院70例AAA患者和140例门诊健康人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A.通过检测血浆Hcy水平来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根据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缺血性脑病调整变量.AAA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伴有Hcy升高的AAA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OR=2.78,95%CI(1.90,4.37),P=0.015〕.结论 Hcy水平与AAA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控制患者Hcy水平可有效减少AAA的发病率.

    作者:鹿玲;鹿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究同期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价值

    目的 探究同期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兴安盟人民医院颈动脉狭窄45例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期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随后采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处理计算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再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CO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治疗后45例患者无死亡,其中1例出现再狭窄,占2.22%,1例出现过渡灌注综合征,占2.22%,经相应治疗后,均已好转;经治疗后COS评分(13.45±1.68)分、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6.32±1.42)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住院时间为(12.56±2.45)d,住院费用为(6.85±1.45)万元.结论 对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患者同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显著.

    作者:周智勇;李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纯导管溶栓与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单纯导管溶栓与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将183例急性DVT患者分为2组,A组95例单纯导管溶栓(CDT)治疗,B组88例先吸栓再CDT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A组手术耗时较短(P<0.05);A组相较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溶栓时间较短,尿激酶用量较少;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联合吸栓治疗DVT安全有效,具有手术花费少,治疗时间短,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手术耗时较长,出血量较多等缺点.

    作者:李嘉宏;曾仲衍;黄敏捷;练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