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CN10-1346/R;ISSN 2096-0646)于2015年7月创刊,本刊系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反映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研究以及探索其学术前沿的杂志,主要介绍当前血管外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国内外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和新成果,努力为血管外科学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栏、综述、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告、流行病学、短篇报告、个例报告、经验交流等。
撰稿要求如下: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要求数据可靠、观点明确、文字简练。
2. 来稿须语句通顺,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综述、论著、讲座一般不超过5000 字,短篇报告1500 字以内,请注意配图比例,尽量不要超过2 幅图/千字。论著需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英文摘要尚应包括英文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并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宜选自《MeSH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3. 文中计量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 统计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5. 缩略词使用要符合规范,文中首次出现时要标明中文全称(英文全称,缩略词)。
6. 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已发表的近五年主要文献。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文内引用处右上角以[ ]号
(角注)注明序号。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写法如下:①期刊:序号.作者(. 西文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在后)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②专著与图书: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③译文:先列原文作者,再写题目或书名,后列译者姓名,其后项目同期刊、专著顺序。
7. 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中国作者姓名的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氏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基金项目置于第1 页底部脚注处第1 行,第2 行标通信作者有关信息,通信作者只列一位。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和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称之间应以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写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Dept of Breast cancer, 307 Hospital,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ine
Sciences, Beijing 100071, China
作者简介写法: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职务,主要从事工作及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6009)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guljun@163.com
【作者简介】xxx,女,xx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临床研究。
8. 投稿内容必须符合本刊宗旨。稿件格式应符合本刊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数字必须准确可靠。文稿目标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不超过3级。
9. 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作者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10. 来稿请投: xgwkzz@163.com,投稿后接到回执的作者请提供单位介绍信,并注明论文真实性,不涉及署名争议,不涉及泄露国家机密,无一稿两投。综述性文章请提供审校者推荐信,以保障文章的学术质量和新鲜度。基金文章需提供相关的基金证明材料。
12. 本刊收到稿件后,1 周内发出回执。介绍信及相关证明材料齐全后,2 个月内反馈审稿意见。作者如有问题可通过邮箱(xgwkzz@163.com)和电话(010-69155971)与编辑部联系。决定录用之稿件进入刊登程序,需要修改之稿件将于稿件修回日起重新进入审稿流程。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排列紊乱和肥大在血管病中十分常见,炎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了研究炎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神经传递的作用,笔者在二代测序后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对经LPS处理的A7r5细胞和经PBS处理的A7r5细胞的基因经二代测序测序,重复三次.差异基因表达集通过R框架下的NOISeq软件包取得.随后,通过DAVID数据库获得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来推断其潜在功能.蛋白富集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这些蛋白与ADRA1D或CACNA1S有关,这一结果通过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STRING和PPI网络得到.相较于对照组LPS组中共计2038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包括1094个基因上调、944个基因下调.富集分析提示NADH中NDUFV2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包括氧化磷酸化、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亨廷顿舞蹈症.而且,NDUFV2在差异基因PPI网络的通路富集分析中也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在通过PPI网络分析ADRA1D、CACNA1S和差异基因与之的相互关系中,PHB、OXTR、CRMP1和DPYSL2都和ADRA1D、CACNA1S交互作用.目前研究提示NDUFV2、PHB、OXTR、CRMP1和DPYSL2可能是炎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神经传导的作用中的关键基因.
作者:田众一;邓颖;汤敬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2组均给予基础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溶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远期深静脉通畅状况和瓣膜功能.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6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短、尿激酶总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保存率低,而治疗前后患肢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导管接触溶栓比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的效果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用量,减少溶栓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存在瓣膜功能保存率低的缺点.
作者:王茂生;何飞;孙德云;张雪松;任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股动脉入路是目前颈动脉支架术常用的入路,但是在主动脉弓异常、动脉明显扭曲等情况下经股动脉入路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导致手术不成功,而胸主动脉夹层、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及腹股沟区感染等同样不适于应用股动脉入路。本文介绍颈动脉支架术的一些特殊入路,主要包括颈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肱动脉入路、左侧心室入路、颞动脉入路及尺动脉入路等。这些入路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各自有其适应证,可以在临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目前颈动脉介入器材主要参照股动脉入路为标准设计,限制了其他入路CAS的发展。随着介入治疗器械及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这些问题将逐渐解决。
作者:王迁;唐锋;胡畅;龙安妮;李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规范逆阶使用镇痛药物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静息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0例ASO静息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使用规范逆阶镇痛方案;对照组使用常用镇痛方案。观察2组患者静息痛强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焦虑程度、住院时间、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逆阶镇痛组在静息痛和焦虑程度、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常用镇痛方案组。结论逆阶镇痛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用镇痛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齐加新;马丹风;姜芙蓉;孔祥骞;徐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凝血指标的关系,探讨烟雾状超声显像对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脑卒中患者54例为观察组,同期收住本院非脑卒中患者54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双侧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观察组根据超声检查有无DVT形成分为烟雾样超声显像伴DVT组、烟雾样超声显像无DVT组.观察并记录三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静脉烟雾样回声出现率70.37%(3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1%(6/54)(P<0.05).观察组中有32例伴有同侧或双侧DVT,与对照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雾样超声显像伴DVT组、烟雾样超声显像无DVT组、对照组三组间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烟雾样超声显像伴DVT的患者凝血指标高于烟雾样超声显像无DVT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烟雾样超声显像无DVT的患者TT、P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雾状超声显像可反映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情况,可作为静脉高凝状态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玲;池飞燕;刘雪梅;肖优芳;郭逸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锥形设计支架在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108例应用锥形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和6个月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狭窄率(82.50%±12.38%),均预扩后植入支架,其中后扩张率11.32%,总体技术成功率100%.锥形支架术中发生低血压、低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并发症56例(低心率26例,低血压49例);术后发生低血压、低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并发症37例(低心率16例,低血压23例).术后并发症:高灌注8例(7.41%),穿刺口血肿3例(2.78%),无围手术期卒中、心肌梗死(MI)及死亡发生.术后30 d小卒中发生率1例(0.93%),术后6月总卒中发生率4例(3.70%),同侧卒中发生率2例(1.85%),非同侧卒中发生率2例(1.85%),无MI及死亡发生.结论 锥形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确切,并发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林;韩剑锋;袁兴运;刘建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例雷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踝肱指数、冷水刺激试验、临床症状、血管通畅程度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保持良好,均无复发,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治疗雷诺综合征既可达到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中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新喜;田野;罗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采用改良的小切口直视缝合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与传统压迫止血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后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205例,男性128例,女性77例,平均年龄为(70.56±11.30)岁。根据止血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局部小切口直视下缝合动脉穿刺点105例,传统压迫止血100例。结果局部小切口直视下缝合动脉105例患者,术后可立即下地活动,无需压迫及制动,而且无1例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穿刺点出血2例,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运用改良的小切口直视下股动脉穿刺点缝合止血方法,不仅有效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比传统手术修补方法简便、创伤小。对高龄、血管局部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术后长时间压迫止血的患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卓;霍靖;韩冬梅;杜建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4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行手背和前臂表浅静脉穿刺化疗.比较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常规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炎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丹;王慧敏;李晓红;袁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龙岩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经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其中采用常规诊断方法的5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心血管超声诊断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并观察实验组患者的心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2.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291);实验组患者心血管超声诊断结果可知,右心室Tei指数偏高检出13例,左心室Tei指数偏高检出43例,右心房左右内径偏高检出32例,左心房左右径偏高检出21例,主肺动脉内径偏高检出16例,右肺动脉内径偏高检出27例.结论 相较于常规诊断方法,心血管超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荐应用.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9月中旬在投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请问一下,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急急,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昨天联系了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