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3015
  • 国内刊号:44-1581/R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8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2007年9期文献
  • 高度关注高血脂的危害——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全国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

    2007年8月26~28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体成员的会议,这些会议聚集了全国众多顶级优秀的专家,既总结过去防治心血管病的经验,同时亦讨论并建议中心今后进一步发展防治的方向.各专家均侃侃而谈,畅所欲言.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餐后1小时甘油三脂水平与心脏病风险高度相关

    如果你检查过肝功能或者查过血脂,你可能会记得这些检查都需要空腹一段时间后才抽血的.但近的一些临床研究却发现餐后一小时的甘油三脂对心脏病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研究院里的学者,都聚焦于胆固醇.但近的两个临床实验告诉我们,甘油三脂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作者:谢凡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良情绪使炎症水平升高

    一直以来,专家都相信抑郁、焦虑、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与心血管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是,科学家还没有找出不良情绪导致心血管疾病或者加速疾病进展的机制.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让我们相信,不良情绪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纽带就是慢性的炎症.而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正是慢性炎症产生的结果.

    作者:钟月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自体干细胞治疗难治性心绞痛

    继冠状窦支架之后,科学家又展开了另一项新技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心绞痛.这项技术就是植入干细胞.这是一种从患者血液提取的干细胞.当这些细胞进入心肌后,可以起到促使新血管形成、重建心肌微循环的作用.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的Douglas Losordo认为,心肌的微循环障碍促使难治性心绞痛发生.这项技术的目的就是重建心肌的微循环,使血液回到心肌组织当中,以此缓解疼痛.

    作者:李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网膜结合蛋白升高提示内脏脂肪增加

    根据脂肪的分布位置,脂肪可被分为两类: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如果说皮下脂肪很坏的话,内脏脂肪更坏.即使一个人看起来很瘦,他也可能有内脏脂肪.如果有内脏脂肪,那么他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就增加了.这时候瘦的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内脏脂肪呢?

    作者:方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父母长寿是对孩子好的馈赠

    如果你的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寿命超过了85岁,你得到遗传基因发生心血管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美国弗明翰在多年的观察中,他们发现长寿父母的子女在中年时,他们的血压、胆固醇指标都会比较好,而且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较低.父母双方都不长寿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那些父母单方都不长寿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

    作者:蒋一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亲如何避免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专家提醒,准父母可以采取4项个措施来降低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缺陷的风险.首先,准父母应该与自己的医生谈一下相关的问题.因为孕前和产前护理是很重要的.准妈妈应该检查是否有糖尿病、风疹和流行性感冒.妊娠的女性需要有风疹免疫力,如果有糖尿病还需要控制好血糖.

    作者:冉向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运动降低1型糖尿病患儿的心脏病风险

    运动早已成为心脏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必备治疗手段.但对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是否同等重要?过去因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尚少,因之其结果尚未有定论.近,研究显示,如果不是同等重要,也应该是非常重要.

    作者:邱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更多中年女性发生中风

    对于这个报告,有专家表示, 这一发现固然挑战了中风多见于男性的传统观念,但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解释这种发病率的差异.

    作者:郑煜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动脉硬化在耳、眼、舌部的蛛丝马迹

    动脉硬化是指人体的大型及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的管腔内膜沉积了不等量的脂质,特别是胆固醇,它使内膜表明凸凹不平,凸出于血管腔内,有的还伴有钙质沉淀物及纤维形成.很显然,动脉管壁内膜增厚,加上纤维化及钙质沉着,使血管也变硬了.

    作者:赵广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专家发布新的运动指南

    现代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过着静态的生活,与缺乏运动相关的一些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结肠癌、乳腺癌,也越来越多见.

    作者:陈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糖尿病使人减寿8年

    常见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它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患者能分泌足够或者部分的胰岛素,但这些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因此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另外一种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它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也表现为血糖的升高.有没有想过,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减寿8年?

    作者:施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果糖可使血脂升高

    葡萄糖、果糖,是能量物质,用于帮助运动员快速恢复体力的功能饮料.也都是常用的甜味剂,用于食品和饮料的调味.都是甜的,有差别吗?有的.水果中的糖大部分是果糖,它的甜度是葡萄糖的1.8倍,其风味更佳,所以也更受欢迎.近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果糖比葡萄糖更伤害血管.

    作者:陈兴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在运动时需要服用硝酸甘油吗?

    有位患者已经买了几年的处方药硝酸甘油,但是他很少用到它.但是只要他在走平板时感觉有任何胸闷,他都会停下来服药吃一片硝酸甘油,然后再接着运动就不会有胸闷感了.这项试验唯一的缺陷就是有短暂轻微的头痛.几年前,一位医生曾经在自己的专栏上写道,为了继续保持运动而服用硝酸甘油是非常滑稽可笑的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唐新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养只小狗,陪你走走

    养宠物可以增进健康.宠物不仅是好伙伴,还能给人安全感.你可以养猫、养狗、养小鸟、养豚鼠,甚至养猪.不过,近的资料分析指出,养狗比起养其他宠物,对健康有更多的好处.

    作者:邹贵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刘对体检的忧虑

    明天就要体检了,可千万别像上次一样,再查出个什么毛病来.尽管已经是深夜了,可老刘依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情绪很不安宁.

    作者:贡小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风湿热的饮食防治

    风湿热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简称:甲链菌)感染人体后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上可见发热、游走性关节炎、或伴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舞蹈病,其中危害大的是风湿性心脏炎的后遗症-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作者:魏文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天伦高血压治疗仪的6个为什么——对话王承恩教授

    天伦高血压治疗仪能够生成人体所需的生物气波,通过特定穴位将V形气波稳定地、连续不断地传递到中枢神经,对失调的高级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和平衡,从而消除障碍,恢复其对血管舒缩神经的正常调控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逐步调整血压至正常范围.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激光血疗法对血液流变和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激光心脑血管治疗介绍

    近年来,应用激光体表照射血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中老年性疾病,疗效较为显著,许多学者对低强度弱激光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综合目前大量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预测糖尿病风险的工具

    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工具,始于著名的弗明翰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在这个研究中,诞生了第一个心脏病风险评估工具--弗明翰评分问卷,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的意义在于,当一个人还没有出现心脏病时,我们可以预测他患心脏病的风险,从而给高风险人群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沿用至今,而且随着学术的进展不断的更新.

    作者:余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必须积极进行『调脂』治疗(上)

    一、为什么必须重视防治血脂异常?近年来,以冠心病和脑梗塞为主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研究表明这跟人群血脂水平上升速度密切相关,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和脑梗塞)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朱致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关于冠心病(下)

    如何治疗冠心病?当前,冠心病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药物、介入和搭桥手术四种方法.后两种治疗方法统称为心肌血运重建术.应该说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和并存疾病在内的综合性药物治疗应该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对于某些学者提出介入治疗应该是某些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的看法,本人提出过质疑(参阅心血管网).

    作者:徐南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血压的常见错误认识

    对于高血压的有些错误认识和错误概念,需要纠正和澄清.因为它可干扰个别高血压患者的适当治疗.常有的错误认识和概念如下:

    作者:刘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更多证据显示文迪雅增加心衰风险

    近,有更多的证据显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文迪雅(Avandia,化学名罗格列酮)和艾可拓(Acto,化学名匹格列酮)增加患者心功能衰竭的风险,而且其危险性比想象中的要显著.

    作者:徐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美国专家认为文迪雅应该继续沿用

    自2007年5月份开始,关于糖尿病药物文迪雅的纷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作者:陶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大的危害在于它可以导致多种致残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可以影响周围神经,表现为四肢的感觉异常;也可以影响植物神经,临床表现为头晕、低血压、大量出汗、心率失常、胃肠道不适;也可表现为局部神经的功能失调,表现为视力模糊、面部肌肉无力等.

    作者:江一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给镇痛药开黄灯(下)

    向上爬如果这些药都没有效果,下一步就是采用其它的Nsaids.美国心脏协会镇痛药指南的第一作者Dr,Elliot Antmen建议首先尝试萘普生.基于我们现在所有的证据,看起来萘普生对心脏是中性的,既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副作用.Antmen是哈佛附属伯明翰妇女医院冠脉疾病治疗中心的主管.然后就是布洛芬.再接下来是双氯芬酸,但需要注意的是,双氯芬酸对COX-2的抑制比较强.

    作者:彭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口服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自测血糖吗?

    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必要在家自己检测血糖,因为需要根据血糖的变化来决定胰岛素的剂量.但不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在家自己测血糖吗?有人认为在家检测血糖可以让患者知晓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认真对待自己的病情,有助于调整治疗用药,终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

    作者:汪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低碳水化合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新的研究表明,用含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的食物部分替代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水平.对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有益.

    作者:陈林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血压的纽带——寰椎

    通常我们所说的脊背上有一排长长的骨,是26块脊椎骨一块一块排在一起的.有听说过,细微地矫正颈椎的偏移可以逐渐降低血压吗?当然,我们讨论的是第一颈椎的整齐问题.

    作者:张佳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可以自行停用降高血压药物吗?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高血压病人,他们经过服用一段时间的高血压药物之后,血压也控制好了,就以为高血压已经治好了可以不再服药.事实上,我们需要经常根据自身服药和血压的情况来调整药量.

    作者:李瑞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偏头痛与心脏病相关

    偏头痛可引起搏动性或者阵发性的极度头痛、恶心、对声音和光敏感等症状.来自哈佛附属布莱翰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提示,心脏病相关因素的名单又增加一员:偏头痛.这是一个持续15年、涵盖20万男性志愿者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患者偏头痛的男性比没有偏头痛的男性更容易患心脏病.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2007年5月份的<内科学档案>.支持了研究人员已往的一些类同发现:在女性群体中,偏头痛与心脏病相关.

    作者:梁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雌激素可能预防女性冠脉钙化

    有人说,没有永恒的真理.科学有时候就会善变,用于缓解女性经绝期不适症状的雌激素便是染上了善变这种特性.雌激素,全称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激素替代疗法.在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逐渐的减少.

    作者:许安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治疗心血管疾病可延缓老年性痴呆症的进展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对阿尔茨海默氏病所知甚少.它的病因尚不清楚,更遑论治疗的方法.阿尔茨海默氏病,也叫老年性痴呆症,以大脑认知功能逐渐衰退为特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和运动功能衰退、不认得熟悉的人和事物.

    作者:沈世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脉压相差较大时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有位80岁老伯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每年都做体检一直血压、血脂、血糖都很正常,但是今年做体检的时候,突然被检查出有高血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者:麦少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健康习惯见效快

    几乎个个都知道,健康饮食、经常运动、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对健康有好处.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习惯能给你多大的好处.你也可能不清楚这些好处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作者:黄敏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柴油机废气对血管可构成损害

    目前国内的汽车大部分用汽油引擎,但仍有一些交通工具沿用柴油引擎,例如公共汽车、长途运输汽车、建筑农业设备等等.近年来有资料显示,交通工具带来的空气污染对心血管健康存在威胁.近,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更发现了柴油机废气损害人体血管的生化过程.

    作者:盛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含糖饮料加重肥胖流行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幼龄儿童经常喝含糖的软饮料会导致超重肥胖.他们对1900多名2-4岁的孩子进行了调查随访,发现有些小孩有餐间或者睡前喝含糖饮料的习惯.这些小孩发生超重肥胖的几率增加了一倍.

    作者:李上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更多实例不利于反式脂肪的应用

    现在有很多餐厅都用人造黄油来烤焙食物和煎炸食物,人造黄油里含有人工反式脂肪,这种制作食物对心脏和血管都是有害的.

    作者:秦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膳食铜可能有助于治疗心脏肥大

    在平时的膳食里,铜是一种甚少被提及、很容易被忽略的营养素.但也有人坚信铜的营养价值,甚至相信铜对健康的心脏非常重要.

    作者:徐剑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