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国际刊号:82-636
  • 国内刊号:1007-5062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636
  • 全年订价:37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3期文献
  • 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脑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和比较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与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b(pro-tein S-100b)的含量及脑电图(EEG)的变化,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不同疾病患者脑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分为CHD组(A组,n=20),RHD组(B组,n=20).2组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前、CPB开始后20min、CPB结束后1h和CPB后24h采取血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NSE和S-100b蛋白含量.结合患者术前与术后7d的脑电图检查,比较患者术后脑组织损伤的程度.结果:CPB开始20min2组患者血浆中S-100b均明显升高,而且一直持续到CPB后24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CHD患者S-100b升高程度较RHD患者明显.血浆NSE水平在CPB开始后20 min CHD组明显升高(P<0.01),一直持续至CPB结束后1h达到高点,以后NSE浓度逐渐下降,至CPB后24h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RHD患者在CPB开始后20minNSE升高(P<0.05),在CPB结束后1h明显高于术前,一直持续到CPB后24h仍较术前高(P<001).术后2组患者EEG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CPB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CHD患者和RHD患者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脑损伤.

    作者:王咏;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锋;刘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Sonos7500型超声心动仪,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eal-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部分结合二维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及放射检查技术引导12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10例膜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了经导管介入治疗手术.结果:22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余分流.RT-3DE对房、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相对空间毗邻关系的判定均可获得比二维超声更丰富的数据信息,可靠性强.在引导介入手术中,无需全麻,操作简便,三维实时显像表现出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年龄限制少,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放射应用剂量.术中实时测量三维距离,血流及多普勒技术的应用还受到技术制约.结论:经胸RT3DE作为无创心脏检查手段在引导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手术中有肯定价值,并可望广泛应用于其他介入治疗,但其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金梅;丁文虹;肖燕燕;张桂珍;吴邦骏;王霄芳;郑可;郑春华;耿斌;韩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病死患者肺脏病理改变及病理分期探讨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死患者肺脏病理改变,初步探讨其病理分期.方法:采用病理常规、Macchiavell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6例SARS病死患者肺组织.其中2例为尸检标本,患者病程分别为8d和15d;4例为肺穿刺组织,患者病程分别为20d、29d、33d和37d.结果:2例尸检肺组织镜下所见相似:以渗出性炎症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及增生.浆液性渗出物除见于肺泡隔外,更弥散分布于肺泡腔,透明膜较常见.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及肺泡腔内的透明膜均表达CK和EMA.4例肺穿刺组织镜下以增生性炎症为主,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Vim呈阳性,SMA、S-100、CR为阴性),胶原纤维亦增多,肺泡隔明显增厚.Macchiavell染色见肺泡上皮胞质内紫红色圆形病毒包涵体样结构.结论:SARS患者肺脏病变的病理分期可大致分为急性损伤期和增生修复期.无论渗出性改变还是增生修复改变,均明显损伤肺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治愈的SARS患者应注意随访并定期复查.

    作者:周本成;陈晓东;曹慧君;冯晓冬;田野;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3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IR)、血糖和血脂代谢等的影响.方法:13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复方降压片治疗(第1组,n=39),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联合治疗(第2组,n=51),福辛普利和吲哚帕胺联合治疗(第3组,n=48),疗程14个月.以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为IR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开始30min后胰岛素和血糖变化的比值(ΔI30/ΔG30)为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标,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变化.结果:1.3组间降压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第1组94.9%(37/39),第2组88.2%(45/51)、第3组97.9%(47/48),P>0.05].2.第1组患者治疗后ISI(治疗前后分别为50.6±11.8和57.0±15.4,P<0.05)和ΔI30/ΔG30显著提高,血糖显著下降,血脂无显著变化.3.第2组患者治疗后ISI(治疗前后分别为52.1±16.1和50.2±15.1,P>0.05)和ΔI30/ΔG30无显著变化,空腹血糖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4第3组患者治疗后ISI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54.8±15.7和47.5±12.5,P<0.05),ΔI30/ΔG30无显著变化,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结论:3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方案都能有效降低血压.复方降压片能减轻IR,改善血糖代谢;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联合治疗对IR无影响,不利于血糖和血脂代谢;福辛普利和吲哚帕胺联合治疗加重IR,恶化血糖和血脂代谢.

    作者:章建梁;秦永文;郑兴;邱健力;曹江;马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时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溶栓治疗时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0例肺栓塞患者在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24h、7d、14d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与18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E患者溶栓治疗前血小板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后24 h,PLT低于溶栓治疗前(P<0.05),而MPV、PDW高于溶栓治疗前(P<0.05或P<0.01);溶栓治疗后7~14d,PLT逐渐高于溶栓治疗前(P<0.01),MPV逐渐下降(P<0.01);而PDW无统计意义.结论:溶栓治疗时可影响血小板的变化,应注意动态观察以防出血或再栓塞的发生.

    作者:杨丽红;王明山;谢海啸;谢于鹏;王良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的诊断及手术指征的选择.方法:手术矫正22例,其中三尖瓣环缩16例,三尖瓣置换2例,三尖瓣前后交界切开及单纯三尖瓣环缩各2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畸形矫正应根据其病理解剖类型选择,三尖瓣隔、后瓣下移<2.5cm,前瓣发育好行三尖瓣环缩;下移>2.5cm,前瓣发育好,行房化心室折叠加三尖瓣环缩,前瓣发育差应行三尖瓣置换.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李鲁;唐明达;顾洪斌;王锡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将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运用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记录2组的大P波间期(Pmax),小P波间期(Pmin)及P波离散度(Pd)Pd=Pmax-Pmin;运用超声心动图记录2组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Pd[(55±11)vs(29±8)ms],Pmax[(116±9)vs(105±9)ms],Pmin[(61±12)vs(75±10)ms]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P波离散度可作为心房心电不稳定性及心房颤动易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手段.

    作者:王龙华;周玉杰;周美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常伴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增加了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总结本组麻醉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5~84岁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术前多脏器功能检查,伴随疾病的治疗,麻醉用药选择,心血管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的选择,为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的治疗提供经验.结果:65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经抢救在体外循环下行搭桥成功.术后7d内死亡4例;肺部感染3例,并行气管切开;脑栓塞2例;全组无麻醉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患者全身生理干扰轻,术后恢复快、费用低,为高龄冠心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任发成;李书闻;迟慧;卿恩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血浆B型尿钠肽浓度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BNP)浓度.方法:对149例未正规抗心力衰竭患者测定BNP并根据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3种类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右室收缩功能不全,比较3种类型心力衰竭时的BNP值.结果:48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BNP值(115±80)pg/ml,62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516±445)pg/ml,39例右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345±184)pg/ml,3组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心力衰竭BNP值增高程度不同,以左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增高为明显,右室收缩功能不全次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低,结合其他临床资料,BNP浓度有助于心力衰竭类型的判断.

    作者:韦铁民;曾春来;陈礼平;陈群英;赵瑞英;吕干新;吕玲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海棉状血管瘤的治疗

    海棉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血管科的常见疾病.系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表现为血管组织的延伸和扩张,形成海棉窦状腔隙.海棉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躯干和面颈为多见,内脏器官如:肝、胃肠道、肺和骨骼等亦可发生或被累及.海棉状血管瘤可发生于单一组织;亦可以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累及多层、多种组织;还可呈丛状沿肌间隔生长,又称葡萄状血管瘤(angioma racemosum).海棉状血管瘤还可构成多种综合征,如:Maffuccis 综合征,lue rubber bleb nevus 综合征,asabach-Merritt 综合征等.国外有报道海棉状血管瘤有自然衰退者,但国内未见类似报道.海棉状血管瘤常随年龄增大,病变部位可以有明显的肿胀和不适感,合并瘤内血栓形成者局部疼痛剧烈,由于其影响功能和外观,多需要进行治疗.

    作者:寇镭;吴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指已诊断为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为2/100万,是一少见病.PPH常见于青中年女性,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极高,明确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为2~3年[1].近几年,由于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努力探索,作者对这种疾病过程的理解有所提高.现对PPH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冬梅;刘林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鼠左室肥厚心肌PPARα信号通路失活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左室肥厚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PPARα信号通路失活与左室肥厚心肌能量底物转换的关系.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周、4周和8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2周左室已出现肥厚,伴有PPARα mRNA表达下调;术后8周PPARα蛋白水平开始下调:随着肥厚程度的增加,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蓄积增加,左室心肌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性下调.结论:病理性肥厚心肌PPARα活性下调与能量底物的利用变化相一致,预示PPARα信号通路是病理性心室重塑防治新策略的一个有效靶点.

    作者:胡琴;李隆贵;吴立荣;方颖;刘兴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行性的探讨

    目的:有研究表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入心肌后可向心肌细胞方向转化.我们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实验组每周给阿霉素注射2mg/kg,共8周,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第8周时取兔自身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第10周培养细胞行DAPI(6-diamidino-2-phenylindone)标记,并植入自身心肌组织,超声心动图监测心功能状况.结果: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2周可见移植局部心肌组织中有移植的细胞存活,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移植局部心肌损伤情况要轻于病理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也明显少于病理模型组.超声心动图示移植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由(2.1±0.51)cm/s提高至(3.8±0.47)cm/s(P<0.05),但整体心功能未见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有良好的前景,但在细胞的体外处理、移植细胞的方式、数量、及其作用机理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周诚;杨辰垣;肖诗亮;费洪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inine)和NG-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兔髂动脉血管成形后的内膜增殖的影响,探讨一氧化氮(NO)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后,均行右侧髂动脉球囊成形,然后随机分为3组,A组:手术对照组(共8只).B组:L-arginine治疗组(共8只),损伤当日即给予左旋精氨酸(500mg·kg-1·d-1),共14d,C组:L-NNA治疗组(共8只),损伤当日即给予L-NNA(3mg·kg-1·d-1),共14d.结果:病理学观察示:A组及C组髂动脉内膜显著增生,B组髂动脉内膜增生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较L-NNA组横断面积增大,而L-arginine组横断面积缩小,3组管腔面积有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组、C组的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B组,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精氨酸对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血管内膜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管腔面积显著扩大.揭示NO可能抑制了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K506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实验观察FK506对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入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前12h及1h分别以生理盐水(4mL/kg)灌胃,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胰腺炎组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80mg/kg);FK组实验前12h及1h分别以FK506(4mL/kg)灌胃.观察24h存活率,血清TNF-α水平,肺湿重/干重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胰腺炎组24h大鼠存活率50%,FK组100%,FK组肺湿重/干重比值和显微镜下病理损伤程度较未预防组明显减轻,血清TNF-α水平也降低.结论:FK506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了肺损伤.

    作者:赵青川;窦春青;窦科峰;陶开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治疗体会

    作者对1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治疗进行分析,以探讨主动脉瓣上狭窄的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特点,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资料总结我院1990年3月至2000年6月收治1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58岁,平均23.8岁.因活动后气短,乏力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根据升主动脉的形态分三型:Ⅰ型膜样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Ⅱ型壶腹样主动脉瓣上狭窄6例,Ⅲ型条索样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其中壶腹样主动脉瓣上狭窄有2例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条索样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均有特殊面容、前额宽、眼距宽、唇厚及发音低下,诊断为Willion's seurum综合征.

    作者:黄信生;顾承雄;王盛宇;廖金文;杨俊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右心房黏液瘤4例报告

    198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右心房黏液瘤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19~70岁,平均33.3岁,病程2个月~10年.术前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闷3例;长期低热、盗汗2例;肝大、腹水、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2例;贫血、血沉增快3例;胸痛、咯血1例;1例因体位改变症状变化显著;3例三尖瓣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及舒张期杂音;仅1例有典型的肿瘤扑落音;1例有明显栓塞史,X线胸片及CT扫描证实肺多发栓塞;X线心脏摄片显示心胸比率0.50~0.63;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2例;1例心电图示ST-T段压低;4例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均可探及右房内云团状肿块回声,密度不均,3例可探及明显瘤蒂,肿块随心动周期往返于房室瓣口;2例合并轻至中度的三尖瓣返流.

    作者:师桃;许锁春;耿希刚;李兆志;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右胸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

    1996年至今,作者经右胸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8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5岁~14岁,平均8.5岁;体重11 kg~52 kg,其中《30 kg 42例,》30 kg 16例.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体位:右侧60~90度卧位,胸部垫高5 cm~10 cm,右上肢屈曲抬高悬吊在头架上;手术切口:均为弧形切口,体重《30 kg,经右侧腋中线第二肋间至右侧腋前线第五肋间,由第四肋间紧贴第五肋进胸骨上缘进胸;体重》30 kg,由右侧腋中线第三肋间至右锁骨中线,由第四肋间紧贴第五肋进胸骨上缘进胸.

    作者:解水本;张载高;贝亚军;赵哲;胡尔滨;姜相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的比较分析

    近年来,切口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及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的手术入路受到医患的欢迎.以常规正中胸部切口为对照,我们随机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对照分析其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情况.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徐克劲;董逸飞;李庆新;宿华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内胆管淤积型肝结核并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例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干咳、乏力、纳差1个月于2002年4月20日入院.患者3月20日无诱因出现乏力,干咳,纳差,体重减轻,伴发热,体温高达39.8℃,以午后明显,夜间盗汗.在外院行B超检查示:肝脏弥漫性肿大;肝功示:ALT106 U/L,AST 71 U/L,GGT160 U/L,TB25.30 μmol/L,B15.1 mol/L,B10.2 μmol/L;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抗炎、保肝等处理,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及皮肤黄染.

    作者:潘云虎;陈艺坛;王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受教育水平和吸烟状况均匹配的116对脑卒中患者和未患脑卒中的来自自然人群的对象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结果:1.Hcy与脑卒中关系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组Hcy的几何均数为14.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μmol/L(P<0.05).脑卒中组高Hcy的患病率为4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家族史、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后,高Hcy血症的OR值为3.7(95%CI:1.4~10.1),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作者:贾妍娜;王薇;张茁;刘静;刘飒;钱怡宁;刘悦;赵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种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方法:采用香烟染毒和细菌内毒素(LPS)气管注入的复合方法,模仿人类COPD发病的慢性过程,制造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结果:COPD模型肺组织平均肺泡面积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OD值明显减少(P<0.01).COPD模型组吸气阻力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肺顺应性(CLd)及第0.3s用力呼气量(FEV0.3)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0.3/FVC%)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有通气阻塞现象(P<0.01).结论:本组大鼠COPD模型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肺功能均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改变基本一致.

    作者:金焱;庞宝森;武维屏;冯淬灵;任传云;牛淑洁;黄秀霞;崔巍;阮英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爱心脏(一)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发病人群愈来愈年轻.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和活动密切相关;不论是慢性病情还是急性发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预防或延缓的,因此加强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学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肺血管病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键词在论著中的标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定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计量单位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