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首都医科大学ESI学科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学科潜力值的方法,预测首都医科大学未来有潜力进入ESI的学科,详细分析比较有潜力的4个学科,其发文年代、期刊、作者贡献、合作以及竞争机构情况,后提出对于学校发展潜力学科的建议.
作者:刘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高校智库是我国当前智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医学院校的智库建设既有其必要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发挥研究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同时主动向媒体推介研究成果,通过建设医学院校的社科研究智库,大力推进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真正增强医学院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王晶;邵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育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重要任务.医德修养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医德课程建设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课程结构相对失衡、教学内容主观性太强,内容、目标定位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文章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例介绍了在推进医德修养课程建设中,有效整合首都医科大学丰富的临床资源,推进课程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效做法及思考体会.
作者:王建敏;王香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考试直接影响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结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临床实践、知识积累和临床带教几方面入手,总结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刘薇;原晶;苏志燕;张雪莲;杨金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针对目前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留学生特点、中医课教材缺陷、师资力量、授课方法入手分析,找出相关症结所在,探讨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具体改革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留学生产生对中医学的兴趣,从而热爱中医,传播中医,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者:李康宁;樊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基于学校HOPE教育教学理念和I-CARE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自2012年起,南京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改革,在不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改革试点班中单独增设PBL课程,随后于2015年在临床医学专业所有学生中开设双向整合案例(PBL)课程.PBL案例作为PBL课程的主要媒介,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基础,在双向整合理念的基础上,学校已探索出适合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PBL案例撰写模式和经验.
作者:张怀平;武渊;刘晓蓉;唐少文;喻荣彬;高兴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日益重要.为完善基于HOPE理念、I-CARE模式的高水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医科大学将创建一个与培养目标要求高度契合,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评价与监控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和反馈机制,力求持续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茜;黄睿彦;张怀平;喻荣彬;高兴亚;王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南京医科大学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临床医学实习中期教学检查为抓手,不断推进临床实践教学及管理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不断丰富临床实践教学内涵,探索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新模式.
作者:黄华;孙茂才;赵妍双;王宁;高兴亚;王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验诊断学》微课教学辅助平台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专业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实验诊断学》教学时,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学,实验组采用讲授法结合微课教学,以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完成教学工作后,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讲授法结合微课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实验诊断学》学习效果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加以推广.
作者:王云娟;徐秋月;郭翀;单斌;段勇;刘子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组学、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开启了精准医学的领域.与传统医学模式相比,精准医学具有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优势,然而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对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索精准医疗模式下,如何培养研究生处理临床诊疗相关大数据的能力,进而建立研究生的精准医疗意识和思维方式,提高精准医疗的诊疗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朴春梅;刘婷婷;郑帅;刘燕;金明;杜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我们创立了研究生培养PCI(计划+个性、协作+交流、传承+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对培养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研究生在文章发表、课题申报及优秀毕业论文、国内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科研素质、人文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且该模式在医学院校值得推广.
作者:黄莺;马翔;马依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肾内科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知识、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医学研究生.本文对肾内科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肾内科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刁宗礼;刘文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