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医学的本质和目的决定的.文章着重从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观的树立、学习生涯的科学规划、政治敏感性的培养教育、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节日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在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
作者:王建敏;张国君;张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规定和要求,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专科特点细化神经科培养方案,注重医学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有效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培养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能力;终实现培养出能够胜任新形势下医学服务高素质的神经内科医师.
作者:黄小钦;樊春秋;俞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72名,根据随机化原则被分为试验组38名(接受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和对照组34名(接受传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两组学员在心内科培训时间2个月,培训结束后通过分析客观和主观考核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员在基础理论知识[(46.3±3.1)分比(41.7±2.9)分]、病例分析[(47.7±2.1)分比(40.2±3.4)分]和技能操作[(46.8±2.7)分比(39.6±4.9)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在激发学习兴趣(81.6% 比8.8%)、提高独立思考能力(92.1% 比2.9%)、提高学习能力(89.5% 比5.9%)、提高病例分析能力(84.2% 比8.8%)和提高临床操作技能(81.6% 比8.8%)的认同感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
作者:艾民;乔玉花;颜昌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桥梁和基础,也是提高临床医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以培养具有高尚医德、高超医技和系统临床思维能力的外科医师为宗旨,承担着住院医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在胃肠外科培训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经验.
作者:彭春伟;熊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深入推进医改工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作为医疗托管机构,通过委派管理者到需要托管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达到帮助其提升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目的.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所托管的3所不同级别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患者调查,得出较托管之前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的结论.但患者在病情诊断和治疗解释、候诊时间、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疗设施、就诊环境等方面仍存有不够满意之处,并希望通过继续探索托管形式、深化分级诊疗、改善医疗设施、优化就医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医改工作,科学有效地实现分级诊疗提供依据和经验.
作者:寇瑾妍;金倩莹;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综合排名)得分、指标体系和相应数据中,选取前100的北京市属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科技影响力发展现状,为市属医院提升科技影响力提出策略性建议.方法 通过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京市属医院的投入、产出、影响力及科研效率,并与在京央属医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进入2017年全国影响力前100强医院中,北京市属三级医院有8家,其近年来整体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但与在京央属医院相比,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高影响因子论著、科研效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 需要综合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影响力等多个指标来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提高科研效率,加大对纵向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储备,提高论文质量和专利产出,以期提升市属医院的科技影响力.
作者:李晓峰;梁立荣;彭晓霞;潘苏彦;潘军华;郭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生心脏急救培训情况与相关法律意识情况,探讨北京高校开展心脏急救培训的对策.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共调查京内高校共10所高校882名大学生.结果 被调研非医学类大学生参加心脏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急救证书197人,占22.3%;医学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急救证书83人,占医学生的35.5%.89.6% 的学生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相关培训.仅有18名(2%)的学生了解关于保护急救员的详细法律条款,而97.3% 的学生都支持制定保护急救员的法律法规.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心脏急救培训情况与相关法律条款认知情况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心脏急救培训普及化、规范化,大量增加AED等急救设备在公共场所的配备数量,加快保护急救员的立法进程等措施和对策才能促进急救知识传播,继而才能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危急时刻自救、互救的主力军和中坚群体.
作者:贺礼兵;熊俊岚;邢琪琛;白敬怡;吴雅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采用Nature公布的2014、2015、2016年生命科学学科的自然指数作为数据来源,分别整理统计42所高校的论文计数指标、分数计数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3年中国高校生命科学学科的科研产出情况,并对如何促进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提高机构科研贡献提出了建议.
作者:王婷;郭振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线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对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影响深远.首都医科大学《金匮要略》在线课程具有历史积淀深厚、临床资源丰富、科研提升教学、师生互动效果佳等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挥老师的教学潜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多学科相互协同,才能大限度地发挥在线课程的作用.
作者:张秋霞;高彦彬;邹大威;宗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非在编职工工作在公立医院各个岗位,已经成为医院用工的主要形式,并且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聘用非在编职工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会作为医院党政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可在关注和关心非在编职工归属感、职业生涯规划、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在增强广大非在编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自豪感,提高其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以及在稳定职工队伍、创建和谐医疗环境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金龙;李莹;马征;张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人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医院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颠覆,要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精细化,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掘人才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北京天坛医院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为出发点努力推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并结合论述介绍了EHR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应用情况,探讨科学地构建北京天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医院的人事资源管理水平.
作者:张华;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属医院编制管理现状和问题.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市属三甲综合医院人事处专家进行访谈.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形成一级主题6个,二级主题6个,涵盖了编制规模情况、编制管理的依托政策、对编制管理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内容.结论 基于在政府的主导下的集约型和开放型两种编制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为实现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作者:班志森;孙凯洁;罗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通过对2014-2016年北京地区精神科住院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数据收集和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案的全面性、科学性进行验证;为今后建立规范的考核模式提供可借鉴依据.同时,对住院医师培训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作者:陈群;于靖;王鹏翀;王长虹;李占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模式的教学概念和教学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新旧教学模式,将以问题、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在儿童皮肤病学的基础和临床教学中.结果 创新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临床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 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活动,可切实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地推动儿童皮肤病学教学工作.
作者:张斌;马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外科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执行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研究生导师38名和在读研究生43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导师与研究生认为外科研究生的各项能力均处于中上水平;大部分导师与研究生认为科研训练对临床的帮助大或帮助较大,但是60% 的研究生没有接受过科研训练;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大部分导师认为新模式弱化了对研究生的专科培养.结论 在新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较高,但是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新的培养模式下,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减少,导师的监管力度下降;研究生培养呈现大外科化的趋势,没有设置时间让大部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充分的本专业训练和答辩前的准备.
作者:樊笑琪;孙剑;张琦;邢念增;牛亦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了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2015-2017学年的信息发布情况,以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证实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结合毕业生的需求提供有效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点分散、无法集中组织就业指导的问题;今后应不断丰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的内容及形式,侧重于京外地区单位和基层单位的信息发布,增强信息的覆盖面,为毕业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就业指导.
作者:陶莹;张蕊杰;薛然;李学谨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