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6272
  • 国内刊号:11-4726/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53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白细胞计数(WBC)与梗死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211例AMI患者于入院时立即取外周血查血常规后,按急性期WBC以四分位法分为四组,分别统计比较各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测量梗死相关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并确定CK-MB与不同WBC水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CK-MB值与白细胞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7,P=0.001),各组间CK-MB水平差别显著(P<0.05),且随着WBC值的递增,管腔狭窄程度也越重.进一步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分析发现,管腔完全闭塞组的WBC显著高于非闭塞组.结论 AMI急性期WBC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大,管腔狭窄程度重.

    作者:杜菲;冯津萍;秦勤;赵炳让;路雅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脏脂肪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PCI术后变化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PCI术后变化的意义.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0例,稳定心绞痛组30例,均行冠脉造影确诊,其中52例患者行PCI术.另选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及PCI术后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于生化室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PCI术患者记录病变支数,植入支架个数及长度,大球囊扩张压力,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冠心病组visfatin和hs-CRP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visfatin与hs-CRP水平的独立相关(p<0.001),PCI术后visfatin水平高于术前(p<0.01),且与长支架长度和植入支架个数相关(p<0.05).结论:血浆visfatin的水平反应斑块的不稳定程度,其参与冠脉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PCI术后visfatin较术前升高,可能参与术后再狭窄.

    作者:纪晓玲;崔锦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 总结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LVNC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连续入选自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LVNC的患者共112例,总结其心律失常特点,并对LVNC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在112例LVNC患者中,97.3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95例(84 82%)存在ST-T改变,40例(35.71%)伴有异常Q波,18例(16.07%)合并左室高电压;窦缓/窦停11例(9.82%);一度房室阻滞23例(20.54%);二度房室阻滞4例(3.57%);三度房室阻滞9例(8.04%);5例(4.46%)合并预激综合征;25例(22.32%)伴有房颤/房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5例(31.2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 8.93%),室颤6例(5.36%,其中有3例为持续室速合并室颤).对112例LVNC患者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BMI、心衰分期和LogCr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0.853(95%CI:0 743-0 979,P=0.023)、3.833(95%CI:1.297-11.330,P=0.015)和14.107(95%CI:1.551-128.323,P=0.019).结论 心律失常是LVNC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类型较多但并无特异性,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BMI心衰分期和血清肌酐水平是LVN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高晓津;康连鸣;张健;江勇;赵世华;陆敏杰;程怀兵;罗晓亮;蒋文;吕蓉;祝捷;杨跃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脉搏波速度与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组织多普勒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及E/Ea比值.应用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bapWV及踝臂指数.结果 F/Ea≥ 15组baPWV显著高于E/Ea<15组(1844.26±347.90与1616.23±295.08,P<0.05),而踝臂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PWV与E/Ea呈显著相关(r=289,P<0.05).结论 baPWV与E/Ea显著相关,提示baPWV可作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陈改玲;黑雁;王勇;侯丕华;姜红;张虎;王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健康吸烟男性动脉弹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健康吸烟男性动脉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受试者102人,分为不吸烟组40人,低剂量吸烟组30人,高剂量吸烟组32人.吸烟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30天,不吸烟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的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功能(NMD),评估辛伐他汀对动脉的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的作用.结果 药物干预前,动脉的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及FMD,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高剂量吸烟组动脉的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得到显著改善(P<0 05);高低剂量吸烟组FMD均能得到改善(P<0.05).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药物干预前,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辛伐他汀治疗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 吸烟可以降低血管弹性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且与吸烟剂量有关.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吸烟所导致的内皮功能损伤.

    作者:刘永欣;姚文静;李丽;彭应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心力衰竭

    糖化血红蛋白A1c(haemoglobinA1c,HbA1c)能回顾性了解受测者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HbA1c已被临床视为评估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对金标准,其重要性已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达到共识. 国外已有有研究显示 HbA1c与糖尿病发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HbA1c在心衰诊治方面亦有其相应价值,本文就HbA1c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罗晓亮;高晓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p38MAPK信号通路与内皮细胞激活

    内皮细胞激活是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因素,是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前提条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p38MAPK通路在细胞应激、细胞生长、凋亡和炎症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p38MAPK信号通路及其与内皮细胞激活的相关性做一综述,旨在进一步对内皮细胞损伤引发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刘倩;石颖;殷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整合素在心肌肥大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整合素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脏的发育和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介导心肌肥大的细胞表面受体的异二聚体家族,为细胞黏附提供附着点,通过其双向信号转导通路和机械传导受体作用,调节下游信号转导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活性,调整心肌细胞骨架的重构.其中报道较多的是β1整合素及其相关的信导分子以及少量的关于 β3整合素及其信号分子的研究.

    作者:郑巧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循环MicroRNAs:心血管疾病及药物治疗新的生物标志物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具有广泛的基因调节功能的小分子RNA,与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调控以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循环miRNAs的存在及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广泛开展,循环miRNAs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药物治疗方面的关系被逐渐证实.循环miRNAs有望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价.

    作者:韩璐璐;刘红;李一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兔子模型,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u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etic Peptide,rhBNP)对兔子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实验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rhBNP组(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测定心肌酶学(血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醛激酶CK)、超氧化物酶(supemxie dismutase,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以及治疗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P,hs-CRP,hs-CRP)水平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兔子的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及MP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AST、LDH、CK- MB均显著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免子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及MP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AST、LDH、CK活性明显降低(P<0.05 或P<0.01); C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较为明显(P<0.05).结论 AMI再灌注后静脉应用rhBNP对缺血梗死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作为又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艳;于海初;王其新;郭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室上速射频消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增高未能动员单个核细胞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射频消融后有无干细胞动员及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实施射频消融的PSVT患者20例.采集射频消融前及其后第1天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7+单个核细胞,CXCR4+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单个核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β/黑素瘤生长剌激因子(GR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紧张素1(ANG1)、cTnT及CK-MB等.结果 PSVT患者射频消融后cTnT及CK-MB显著增高(0.01±0.047 ng/mlvs 0.195±0.038 ng/ml,P<1.001,12.5±3.75u/l vs15.40±1.03u/l,P=0.016).MMP-9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23.265±3.922ng/mlvs35.082±5.435ng/ml,P<0.001),其余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变化.cTnT(R=0.544,P=0.013)及CK-MB(R=0.519,P=0.019)与CD133+CD34+单个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但外周血无CD117+单个核细胞、CXCR4+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单个核细胞动员.结论 PSVT患者射频消融导致心肌损伤及MMP-9显著增高,但损伤程度尚不足以动员CD117+单个核细胞、CXCR4+草个核细胞CD133+CD34+单个核细胞.

    作者:沈运丽;黄浙勇;钱菊英;周京敏;孙爱军;葛均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M-DiI标记在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示踪研究

    目的 探讨CM-Dil标记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体外体内示踪作用.方法 CM-Dil标记纯后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标记率及荧光情况,观察CM-Dil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小鼠心梗模型心肌内注射标记后的卫星细胞,于移植后1、3、7、14,21、28天取出心脏行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存活分化情况.结果 CM-Dil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效率达(93.3±0.95)%,3代后仍保持红色荧光,对细胞增殖及分化无明显影响.标记细胞移植1无后即可见细胞团聚,3天后细胞排列整齐,4周后仍可见移植细胞.结论 CM-Dil细胞标记液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安全简单,并可示踪移植后细胞的存活分化情况.

    作者:朱铠;过常发;王春生;赖颢;徐德明;夏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的荟萃分析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K469E与冠心病关联的OR值,结合95%CI作为每个研究结果的研究效应测定指标.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对于东亚人群,共纳入病例1181例,对照1 347例,基因型(KK+KE)/EE合并OR=1.99(95%CI:1.32-3.00,P<0.05);对于高加索人群,共纳入病例1 480例,对照1 182例,基因型(KK+KE)/EE合并OR=1.20 (95% CI:0.56-2.59,P<0.05).结论 K469E是东亚人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而与高加索人冠心病的发生无关联.

    作者:王玉瑶;宋卫华;陈敬洲;张伟丽;张禅那;孙凯;惠汝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apo E-/-小鼠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脂喂养的apo E-/-小鼠心肌肥厚及氧化应激分子的影响.方法 5周龄雄性apo E-/-小鼠和C57小鼠,分为野生型组(Wild)、apo E-/-小鼠组(Apo E)及apoE-/-小鼠+辛伐他汀组(Apo E-S),予以高脂喂养.8周龄开始分别给药,干预3周后测量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LVAW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心脏体重比(HW/BW)、左室横截面面积(LVCSA)和心肌心房钠尿肽(ANP)蛋白表达等心肌肥厚参数及心肌ROS水平、p22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Apo E组LVAWd、LVPWd、HW/BW、LVCSA、ANP、ROS、p22phox及p47phox水平均明显高于Wild组(p<0.05),而Apo E-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ApoE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改善高脂饮食条件下apo E-/-小鼠心肌肥厚.

    作者:刘明;虞莹;曹全;张磊;贾剑国;姜红;邹云增;葛均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实验犬房间隔造口手术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实验犬房间隔造口,比较其优缺点,选择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造口支架植入实验提供方法学保障.方法 共8只实验犬,其中2只采用透视引导下经股静脉穿刺介入性房间隔造口法(简称介入法),2只采用外科开胸阻断上下腔静脉直视下房间隔穿刺造口法(外科直视法),4只采用外科开胸经食管超声引导下非阻断循环下经右房穿剌房间隔造口法(简称非阻断超声引导法),分别建立房间隔造口模型,比较三种造口方法的技术成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技术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等指标.结果 2只采用介入法的实验犬,一只因造口位置偏移导致造口支架植入右心房耳部,一只术中因房间隔穿刺针定位固定困难而放弃介入法,改为外科直视法造口成功;2只采用外科直视法的实验犬,一只术中因心律失常死亡,一只术后12h死于心衰,由介入法改外科直视法的实验犬造口成功,并存活2周以上;4只采用非阻断超声引导法的实验犬均造口成功,全部存活至两周以上.结论 非阻断超声引导法造口技术难度适中,技术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对动物创伤小,技术成功率及动物存活率高,是较为理想的实验犬房间隔造口模型的建立方法.

    作者:胡海波;罗勤;徐仲英;蒋世良;段福建;罗富良;孟亮;田毅;袁卫民;唐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伴长QT综合征发作尖端扭转性室速一例

    患者男性63岁,因突发晕厥急诊入院,发病时在外院颅脑MRI示:空泡蝶鞍,ECG示:长QT伴尖端扭转型室速,给与胺碘酮静脉用药后终止室速,后转入笔者医院,期间无明显诱发因素再发两次.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示:QT570-640ms窦性心动过缓,交界区逸搏心律;腺垂体功能低下.有植入ICD的绝对适应征,因患者个人因素给予植入DDD起搏器,并合用心得安调节心室率在60-70次/min,随访半年无再发.该个案临床过程表现为空泡蝶鞍综合征ESS并垂体功能低减后出现TDP,无其它引发因素,类似报道罕见,我们认为二者可能相关,具体是否存在关联或者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医学证明.

    作者:韩贤珍;张竞涛;安雅莉;谭慧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