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674-2591
  • 国内刊号:11-5685/R
  • 影响因子:1.16
  • 创刊:200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3种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以3种用药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年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经骨质疏松筛查T值<-2.0的9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1)中成药组(A组):补骨脂颗粒(20 g,Bid口服)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改用仙灵骨葆(3#,2次/d口服)单药连续使用9个月;(2)西药组(B组):依降钙素(10 U,2次/周肌注)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联合应用福善美(70 mg,1次/周,口服)和阿法迪三(0.5μg,1次/d),口服)持续使用9个月;(3)中西药联合治疗组(C组):中成药组+西药组联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与全髋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density,BMD).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L<,1>、L<,3>、L<,4>、L<,2-4>、股骨颈、髋全部的BMD下降,股骨颈BMD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2>、粗隆的BMD治疗后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后L<,1>、L<,2>、L<,3>、L<,4>、L<,2-4>、股骨颈、粗隆、髋全部的BMD均上升,其中L<,1>、L<,2>、L<,2-4>、粗隆的BMD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除L<,1>外,L<,2>、L<,3>、L<,4>、L<,2-4>、股骨颈、粗隆、髋全部的BMD均上升,其中<,3>、粗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BMD变化值(治疗后-治疗前)比较:L<,2-4>、股骨颈BMD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股骨颈BMD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组治疗老年T值<-2.0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骨密度.中西药联合应用时中药可能干扰西药的疗效.

    作者:马俊岭;史历;阳晓东;侯钦午;郭海英;黄淑贤;张燕;贺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核素骨显像在骨纤维结构不良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总结骨纤维结构不良(FD)的核素骨显像特征,并与原发性骨肿瘤、肿瘤骨转移以及Paget's病等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门诊或者病房收治的27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FD患者均接受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99>Tcm-MDP骨显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年龄9~75岁的2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23.15±18.01)岁,其中31岁以下者占55.56%.X线表现为病灶部位呈毛玻璃样变、丝瓜瓤及囊性膨胀性改变等.核素骨显像表现为特征性放射性浓聚,浓聚影与受累骨横径一致,骨形不增大,且多局限于身体一侧.结论 大多数FD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核素骨显像在F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鹿存芝;肖文金;章振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健康成年男性身体成分对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男性身体成份对骨密度(BMD)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257名健康男性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L<,1-4>)、髋部和全身BMD及身体成份-全身脂肪量(FM)和全身瘦组织量(LM),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FM是决定体重指数(BMI)的主要因素(R<'2>=0.675,LM: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52,P=0.000;FM:标准偏回归系数β=0.692,P=0.000);年龄、BMI、FM、LM和FM占体重百分比(FM%)均与股骨颈、全髋、L<,1-4>和全身BMD呈显著正相关(P<0.01).躯干部脂肪组织量占体重百分比(TKFM%)只与L<,1-4>BMD有相关性(P=0.01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M是决定股骨颈(R<'2>=0.264,β=0.211,P=0.001)和全身BMD(R<'2>=0.227,β=0.160,P=0.016)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控制年龄的基础上,分别控制FM和LM后,BMI与股骨颈、全髋、L<,1-4>和全身BMD的偏相关分析结果一致,但在BMI的回归模型中FM是BMI的主要决定因子,因FM的β是LM的2倍多,LM与所测部位BMD的相关性要强于FM.结论 LM是与全身和股骨颈BMD独立相关的主要因素.

    作者:游志清;万勇;金小岚;程莹;郎红梅;郭蔚;邢军;艾智华;付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肥胖男性体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成年肥胖男性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取89名20~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25名)、超重组(31名)和肥胖组(33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BMD及体成分测定.结果 肥胖组受试者总体脂肪质量、总体肌肉质量和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BMD与总体脂肪质量(r=0.296)、总体肌肉质量(r=0.392)、上肢脂肪质量(r=0.355)、大腿脂肪质量(r=0.334)和躯干脂肪质量(r=0.256)均呈正相关(P<0.05).BMD与躯干/总体脂肪(r=-0.197,P=0.068)呈负相关趋势.以BMD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肌肉质量(β=0.005,P=0.000)和躯干/总体脂肪(β=-0.399,P=0.010)被引入方程.结论 成年肥胖男性BMD高于非肥胖男性.肥胖者BMD增加与肌肉质量关系更为密切.建议成年肥胖男性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作者:马春明;陆强;王锐;焦俊凤;刘波;尹福在;秦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微损伤及其修复

    骨微损伤是指继发于骨疲劳的骨显微结构的改变,骨微损伤可能引起骨的机械特性和材料特性的改变.很多实验证明骨的周期性和疲劳性负重可以引起骨微损伤以及微损伤的聚积.另外,某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微损伤的聚积和修复也有一定的作用.作者从骨微损伤的分类、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修复机理、骨微损伤的聚积与骨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骨微损伤的影响等方面探究骨微损伤.

    作者:王瑞;曹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破坏及骨赘形成为主要特点.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的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超华;朱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铁调素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目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仅部分有效.近年的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与雌激素缺乏有关外,还可能与铁过载有关.铁调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主要调节体内铁的平衡.铁调素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降低铁水平,因而具有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价值.

    作者:李光飞;徐又佳;李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骨质疏松症和骨性关节炎是骨骼肌肉常见的2种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这2种疾病均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丁悦;官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与骨质疏松症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因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临床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近研究结果提示,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的同时,可提高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本文综述了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致骨丢失的相关证据和增加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可能病理机制,并探讨其临床防治策略.

    作者:盛辉;李文君;盛春君;秦岭;王洪复;曲伸;吴国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alpain及抑制剂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目的 探讨Calpain及其抑制剂Calpastatin能否抑制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eceptor activator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的小鼠破骨细胞分化.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在诱导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ANKL(0、20、50、70、100ng/mL),并另设抑制剂组加入RANKL 50ng/mL和Calpastatin50 nmol/L,共同诱导分化6 d至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第2天应用荧光定量分析试剂盒分析各组Calpain活性,并在第6天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和骨凹陷分析方法(pitformation assay)比较各组破骨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Calpain活性随RANKL剂量的增加而递增(P<0.05),其活性分别与TRAP阳性细胞数和骨凹陷面积呈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pastatin抑制剂组与单纯RANKL 50ng/mL诱导组相比,TRAP阳性细胞数和骨凹陷面积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lpain是小鼠RAW264.7细胞中RANK 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使用Calpastatin抑制Calpain活性可以有效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Calpain可能成为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质破坏的新型治疗靶点.

    作者:徐嘉莹;刘薇;黄宇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的联合治疗与序贯治疗

    联合和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为了追求更大疗效的一种选择,本文检索分析近45年来发表的此类临床研究结果.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两种抗骨吸收联合治疗有降低骨折发生率的叠加作用(如双膦酸盐加ERT或雷洛昔芬,雌激素加降钙素),仅观察到联合治疗可以降低骨转换和增加骨密度的结果.联合甲状腺激素(PTH)同抗骨吸收药物,随着药物的不同对骨密度的效果各异.在停止使用促进骨形成剂PTH后序贯使用双膦酸盐、雷洛昔芬或锶盐,可以防止因停用PYH后的骨丢失,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严重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选择.

    作者:夏维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贵阳市城区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贵阳市健康成年人骨质疏松现状,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 应用美国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 217名20~75岁贵阳市城区居民腰椎正位(L<,1-4>、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受试者生活习惯及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结果 (1)贵阳市城区健康成年男性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峰值(PBM)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组,而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5~39年龄组,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4岁年龄组;(2)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L<,1-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15.0%和3.0%,女性L<,1-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7.3%和8.6%;男性L<,1-4>和股骨颈骨量减少的患病率分别38.8%和27.8%,女性L<,1-4>和股骨颈骨量减少的患病率分别为26.7%和27.9%;(3)贵阳市居民男性、女性骨质疏松症知晓率分别为16.0%和22.1%,诊断率仅为1.4%.结论 目前贵阳市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而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宣教,规范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

    作者:刘柳;张巧;彭年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维生素D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近年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重视,如何规范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2011年Michael F.Holick等多名专家联合制定了关于评价、治疗及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于2011年6月6日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tism,JCEM).

    作者:夏维波;李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