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静态平衡功能(跌到风险)的影响.方法静态平衡功能测试提示跌倒中高风险161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治疗.A组81例,骨化三醇0.25μg/d,B组80例,骨化三醇0.5μg/d;所有患者在接受骨化三醇治疗的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600 mg和维生素D 125 IU.疗效评价包括:跌倒风险指数;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 (25 hydroxy vitamin D, 250HD)、甲状旁腺素、肾功能;尿钙;泌尿系统超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终随访人数分别为A组73例(90%),B组74例(93%).经3个月骨化三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测试提示,跌倒风险指数均有所降低,较干预前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 = 2.37,P =0.050; B组t = 2.06,P =0.0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跌倒风险指数进一步下降,B组人群跌倒风险降低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1,P=0.030).所有患者研究期间肾功能正常,未见血清25OHD水平显著变化,无高钙血症、高尿钙症及泌尿系统新结石发生.结论骨化三醇干预可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骨化三醇0.5 μ&/d较0.25μg/d对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跌到风险效果更明显.
作者:林华;朱秀芬;Brian Lin;陈新;刘畅畅;范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中手握力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 OSTA)指数组合确定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瑞金医院313名年龄20~85岁的女性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询问饮酒及吸烟史、疾病史、生活史和骨折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握力和身体脂肪含量并计算OSTA指数.测定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绝经后女性握力与Ll-4 BMD (r = 0.329, P = 0.000)、L2-4 BMD (r=0.329, P=0.000)、股骨颈 BMD (r = 0.313,P=0.000)和全髋 BMD (r = 0.343, P= 0.000)呈正相关,且不受年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显示握力筛查骨量减少/OP阈值为22.8 kg (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56.1%,曲线下面积=0.674),握力联合 OSTA指数≤-1筛查骨量减少/OP的阈值为20.45 kg (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31%,曲线下面积=0.810).结论握力与OSTA指数结合使用可能成为反映骨丟失和女性骨量减少及OP的筛查方法.
作者:宣言;赵琳;刘冬梅;孙立昊;赵红燕;刘建民;陶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维生素D缺乏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17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主要工业城市空气严重污染,造成儿童佝偻病严重暴发流行,患病儿童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和骨骼畸形,人们逐渐发现阳光照射、汞弧灯照射和鱼肝油可以治疗佝偻病,进而认识了维生素D的存在,通过阳光照射、紫外光照射食物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的推广,在发达工业国家曾基本消灭佝偻病.近年来,由于对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的过分担心,以及维生素D推荐剂量的减少,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流行.近些年研究表明,维生素D作用广泛,作为一种激素原,参与2 000多种基因的表达,长期慢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包括肿瘤的发生、感染和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对众多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志伟;王鸥;邢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和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明确认识到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更是因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成为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或)不足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状态的评估和缺乏诊断标准,以及导致其缺乏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做一阐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有所裨益.
作者:岳华;张克勤;章振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佝偻病与骨软化症是骨骼矿化障碍疾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发病常与维生素D缺乏、代谢和作用异常相关.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佝偻病主要的病因,维生素D代谢异常及受体异常也可导致其他类型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治疗需根据不同病因,选择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条件允许可酌情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指导治疗.
作者:姜艳;夏维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CKD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D缺乏是CKD-MB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合理应用活性维生素D (包括骨化三醇或其他维生素D类似物),使血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素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维持在理想范围,可有效防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管钙化、肾性骨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等,改善CKD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袁群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维生素D对钙稳态和骨骼健康起重要调节作用.此外,维生素D通过与其广泛分布于全身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大量横断面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跌倒、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然而补充维生素D对这些代谢异常或疾病的影响仍未取得一致的结果和结论.本综述对维生素D的骨外作用做一全面的介绍.
作者:刘建民;侯建明;朱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活性维生素D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肝、肾功能逐渐衰退,伴有肌少症和/或神经功能损害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妊娠/哺乳相关的OP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患者,均可适当补充.活性维生素D联合钙剂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骨软化症的首选治疗方案,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患者预防和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措施之一.活性维生素D治疗窗相对狭窄,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安全性指标,如血钙磷、尿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等.
作者:卢春燕;陈德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维持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hydroxyvitamin D, 250HD)在充足水平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防治维生素D缺乏的目标、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措施等角度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管理.
作者:袁凌青;吴文;金小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患病率显著上升、危害严重的骨骼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负钙平衡、骨丢失加快、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跌倒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广泛存在,建议在OP防治工作中,重视评估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给予患者合理的、个体化的维生素D治疗.
作者:裴育;董进;李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l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素D的经典作用为促进肠道钙和磷的吸收和肾小管内钙的重吸收,还通过直接调节骨骼代谢,以维持血液循环中的钙磷稳态.非经典作用包括对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增生、分化和功能的调节.
作者:谢忠建;程群;丁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报告1例无典型骨损害表现,而以全身骨骼广泛网格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成人戈谢病.本文同时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戈谢病的骨骼受累表现,以及戈谢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间的相关性.
作者:王志敏;张惠箴;杨庆城;章振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别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以免疫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它能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引起感染者各种组织器官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终导致死亡.中国自1985年发现第 1例AIDS患者以来,AIDS已从局部流行进入广泛的快速增长期[1-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病,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作者:王曦;何美庆;柯亭羽;李孔龙;潘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骼健康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影响骨骼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钙和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主要营养素,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否对骨健康有益提出不同的观点.鉴于此,我们对钙、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OP的关系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指南推荐和中国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钙和维生素D营养与骨质疏松症工作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