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47/R
  • 国内刊号:11-2147/R
  • 影响因子:2.69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70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连续7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期刊”称号
  • 呼吸系统疾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年11期文献
  • 不同激活剂对人富血小板血浆释放曲线的影响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释放曲线的影响.方法 抽取1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外周静脉全血36 ml,采用二次离心法自制PRP;按1000 U凝血酶溶于1 ml 10%氯化钙溶液制备血小板激活剂.按10:1的容量比将PRP与激活剂混合(凝血酶-PRP组);按10:1的容量比将PRP与10%氯化钙混合(氯化钙-PRP组);分别以新鲜全血(全血组)以及未加血小板激活剂的PRP(PRP组)为对照组,将上述4组在37℃温水中孵育0、1、8、24、72和168 h,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的TGF-β1和PDGF-AB浓度,绘制TGF-β1和PDGF-AB的释放曲线,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中TGF-β1和PDGF-AB的释放曲线.结果 (1)全血组与PRP组中TGF-β1和PDGF-AB在168 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高.PRP在与凝血酶混合后,立即形成凝胶状,TGF-β1和PDGF-AB均立即明显升高,在激活后1 h达到高峰,TGF-β1和PDGF-AB分别由(42±21)和(77±18)μg/L增至高峰(84±21)和(124±35)μg/L,随后逐渐下降,释放曲线直接而快速;而PRP与氯化钙混合后,约1 h才形成凝胶状,TGF-β1和PDGF-AB均缓慢持续增高,可在168 h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PRP组中TGF-β1和PDGF-AB的AUC0-168h均高于全血组(均P<0.05),氯化钙-PRP组中TGF-β1的AUC0-168h高于凝血酶-PRP组(Z=-2.26,P<0.05),但氯化钙-PRP组与凝血酶-PRP组中PDGF-AB的AUC0-16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2,P=0.131).结论 使用氯化钙作为激活剂时富血小板血浆中TGF-β1和PDGF-AB释放浓度较高,释放时间较长,曲线下面积大.

    作者:庄雅雯;曾奕明;陈云峰;张华平;陈晓阳;杨栋勇;吴炜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气道上皮细胞ATG5基因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5)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损伤和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气道上皮细胞clara蛋白10(CC10)启动Cre系统诱导的ATG5特异性敲除小鼠(atg5△/△)和对照小鼠(atg5+/+)分别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tg5+/+-NS组和atg5Δ/Δ-NS组)和哮喘组(atg5Δ/Δ-HDM组和atg5+/+-HDM组),用屋尘螨提取物(HDM)构建哮喘模型,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病理、哮喘相关炎症因子表达、黏液分泌以及肺组织细胞自噬、凋亡以及程序性坏死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ATG5敲除小鼠哮喘模型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171.25±41.50)和嗜酸粒细胞数量(114.54±19.61)明显高于对照未敲除小鼠组的(42.64±8.72)和(18.71±7.54)(均P<0.01),病理结果分析显示atg5△/△-HDM组小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2.00±0.45)高于atg5+/+-HDM(1.23±0.26)(P<0.01),同时atg5△/△-HDM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相关炎症因子升高以及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ATG5特异性敲除对哮喘模型中肺组织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和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和caspase-3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程序性坏死相关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RIP3的表达.结论 气道上皮细胞ATG5具有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而可能跟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有关.

    作者:王绍斌;吴银芳;陈志华;李雯;沈华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肌钙蛋白I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两种血清心脏标志物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R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的成人非高危APE患者96例,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45~71岁,平均(61±14)岁.根据心脏超声表现有无RVD分为RVD组和非RVD组,RVD组61例,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47~71岁,平均(63±15)岁;非RVD组35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5~69岁,平均(60±14)岁.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血清肌钙蛋白Ⅰ、NT-proBNP的水平差异,分析二者对RV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VD组肌酐清除率[96.4(77.5,99.6)ml/min]低于非RVD组[101.7(95.1,106.5)ml/min,P=0.021];RVD组患者NT-proBNP[2300(1056,3396)ng/L]和肌钙蛋白Ⅰ[0.13(0.09,0.25)μg/L]明显高于非RVD组[188(61,535)ng/L,0.00(0.00,0.02)μg/L,均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升高100 ng/L的OR值为1.199,95%CI:1.117~1.287;肌钙蛋白Ⅰ升高0.01μg/L的OR值为1.164,95%CI:1.079~1.256;肌酐清除率的OR值为0.968,95%CI:0.938~0.998,均与RVD呈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升高100 ng/L的OR值为1.155,95%CI:1.074~1.241;肌钙蛋白Ⅰ升高0.01μg/L的OR值为1.079,95%CI:1.001~1.151,和RVD独立相关.NT-proBNP、肌钙蛋白Ⅰ及二者联合诊断RV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CI:0.841~0.976)、0.896(95%CI:0.826~0.966)和0.925(95%CI:0.862~0.988).NT-proBNP的佳诊断界值为503.5 ng/L,敏感度85.7%,特异度75.4%,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90.2%;肌钙蛋白Ⅰ的佳诊断界值为0.05μg/L,敏感度80.0%,特异度86.9%,阳性预测值77.8%,阴性预测值88.3%.二者联合预测回归模型的佳诊断概率界值为0.779,敏感度65.7%,特异度96.7%,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83.1%.结论 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对非高危APE患者RV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意义需要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实验方法等综合评价,二者联合评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菲菲;龚娟妮;姜尧;邝土光;杨媛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口服联合经胸壁超声导入利福平后胸腔积液中利福平浓度的变化

    目的 测定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口服联合经胸壁超声导入利福平后胸腔积液中利福平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二科结核病区住院治疗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6~65岁,平均(36±16)岁.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口服异烟肼0.3~0.4 g/d、利福平0.45~0.60 g/d、乙胺丁醇0.75 g/d及吡嗪酰胺1.0~1.5 g/d抗结核治疗5 d后,经胸壁超声导入利福平3 ml;在超声导入利福平后0、0.5、1、2、4和8 h时分别抽取5 ml胸腔积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导入前后胸腔积液中利福平浓度的变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纯口服药物5 d后,胸腔积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为(2.2±1.1)μg/ml.导入药物后0.5、1、2、4及8 h的利福平浓度分别为(2.7±1.1)、(3.0±1.4)、(3.2±1.2)、(2.8±1.2)和(1.3±1.1)μg/ml,并维持5 h左右.结论 经胸壁超声导入利福平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与口服药物联合可延长胸腔积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有利于利福平发挥杀菌作用.

    作者:刘权贤;郭定涛;陈玲;欧水平;黄璐;闫鸿;郑小翠;翁春晓;张建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重及肥胖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超重及肥胖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37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159例,其中男70例,女89例,年龄23~93岁,平均(69±14)岁;超重组143例,其中男70例,女73例,年龄17~89岁,平均(67±12)岁;肥胖组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6~93岁,平均(66±15)岁.分析比较三组间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比例及基础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胸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均P<0.05).肥胖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均P<0.05),而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采用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超重和肥胖组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恶性肿瘤(OR=3.716,95%CI:1.733~7.972,P=0.001)和高危PTE(OR值为13.815,95%CI:4.093~46.624,P<0.001)是PTE死亡的预测因素,而抗凝治疗(OR值为0.155,95%CI:0.056~0.428,P<0.001)、体重指数≥24 kg/m2(OR值为0.142,95%CI:0.045~0.446,P=0.001)、体重指数≥28 kg/m2(OR值为0.272,95%CI:0.085~0.872,P=0.029)是生存的预测因素.结论 超重及肥胖的PTE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比例与正常体重者无明显差异,肥胖患者尿酸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体重者,超重及肥胖的肺栓塞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乔力松;许小毛;杨鹤;方保民;谭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液体活检技术对肺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肿瘤组织可释放自身部分物质,如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循环肿瘤 RNA(circulating RNA, ctRNA)和外泌体等到血液中,其中某些物质也可存在于脑脊液、胸腔积液和尿液等细胞外液体中.通常将通过检测以上物质进行肿瘤监控的技术称为液体活检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组织活检,该技术无创、实时、动态,且能够反映受检者全身肿瘤的负荷状况,在精准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宁舫;杨逸;陈实富;白春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纤维化型肺结节病的研究进展

    结节病是一种系统性、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肺脏是结节病常见的受累部位,约20%的肺结节病患者表现为纤维化型肺结节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病死率较高,是影响肺结节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综述如下.

    作者:李珊;黄慧;徐作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睡眠呻吟:睡眠呼吸障碍老成员的新认识

    睡眠呻吟(catathrenia)又称夜间呻吟,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特殊现象,其特征是睡眠时呼气相延长,并发出单调、类似呻吟的声音[1].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ICSD-3)将睡眠呻吟作为一种独立的睡眠呼吸障碍症状或正常变异事件纳入睡眠呼吸障碍中[2].睡眠呻吟典型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表现为呼吸徐缓的呼吸模式,类似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包括深吸气后呼气相的延长,在呼气期间产生呻吟或呻吟声,通常持续2~49 s,随后是短暂的深吸气和呼气[3-4].睡眠呻吟的本质尚不明确,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发生的睡眠时相,以及如何分类等意见尚不一致.本文旨在结合既往文献和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指导临床更好地认识该疾病.

    作者:莫冉冉;李慧婷;李明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金属支架的探索性研究——动物实验失败经验总结与分析

    目前临床使用的金属气管支架存在较多并发症,如何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具备可取出、不移位、并发症少等特点,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是目前呼吸介入领域面临的一个课题.本研究对目前临床常使用的两种金属支架——金属裸支架和金属覆膜支架分别进行改进,并对改进的4种金属支架的相关性能、并发症及失败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王婷;张杰;王娟;裴迎华;邱小建;王玉玲;牛津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气管镜下介入操作中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调查

    气管镜检查和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操作是否会引起慢性职业损伤,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医务人员在长期气管镜操作中的慢性损伤情况.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到煤炭总医院进修学习的医护人员以及煤炭总医院呼吸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气管镜操作时间年限和既往史.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永平;王洪武;周云芝;高鸿;张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短期强化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是世界范围的高负担的疾病之一[1].据估计至203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七位,全球致死原因的第3位[2-4].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慢阻肺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萎缩和运动耐力下降[6],这三者呈现恶性循环,呼吸困难时患者的活动减少,长期活动减少会导致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和运动耐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表现为渐进性的活动受限.

    作者:齐亚飞;郑则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治疗结节病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目前,糖皮质激素(激素)是结节病治疗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对于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有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需要考虑替代用药.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羟基氯喹、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乙酮可可碱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抑制剂均可用于结节病的二线替代治疗[1-2].其中以甲氨蝶呤应用为广泛,但甲氨蝶呤治疗结节病的适应证、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以及是否需要补充叶酸等均缺乏系统研究结果和国际规范.为此,世界结节病及其他肉芽肿性疾病联盟(world association for sarcoidosis and other granulomatous disorders, WASOG)组织全球结节病专家结合近期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了甲氨蝶呤治疗结节病的国际专家共识[3].本共识对指导甲氨蝶呤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共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解读如下,供国内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张倩;黄慧;李珊;方楚玲;徐作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尼达尼布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背景 尼达尼布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药物,而西地那非可能对弥散功能明显下降重症IPF患者可能有效:可能改善这类患者的氧饱和度、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故开展尼达尼布联合西地那非治疗重症IPF患者的临床研究,以明确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为期24周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筛选≥40岁、DLCO≤35%预计值的IPF患者入组.随机分为口服尼达尼布(150 mg,2次/d)联合西地那非(20 mg,3次/d)组、口服尼达尼布(150 mg,2次/d)联合安慰剂组.主要终点是12周时SGRQ评分较基线水平的差异,次要终点包括呼吸困难评分(UCSD-SOBQ评分)、EQ-5D评分、肺功能(FVC及DLCO等)以及安全性.

    作者:孙宇新;黄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本刊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第20届世界支气管镜和介入呼吸病学大会简介

    2018年第20届世界支气管镜和介入呼吸病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bronchology and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 2018,WCBIP 2018)于2018年6月13—16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的Mayo Clinic召开.大会共5个会场,设54个专题,36个口头报告.针对目前呼吸介入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大会邀请了不同专业的专家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阐述,并采用现场提问投票的方式与听众互动,讨论深入热烈,内容精彩纷呈.我国医生在会议上也有多篇论文被采用,向全球学者报告了我国近年来在介入呼吸病学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笔者在现场就感兴趣的几个专题进行了聆听,现将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供读者参考.

    作者:王婷;张杰;邱小建;裴迎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