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224
  • 国内刊号:11-9324/R
  • 影响因子:0.33
  • 创刊:201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2年1期文献
  •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的直肠癌根治术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经人体自然通路对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3至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8例,高位直肠癌4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61.18±7.5)岁.操作如下: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切断,夹闭,切断左结肠和乙状结肠动静脉Ⅰ~Ⅲ分支,保留边缘动脉弓,用腔镜下切割缝合器在肿瘤近端预切断处切断、闭合肠管,经肛门在肿瘤远端预切断处缝闭直肠,在缝闭处下缘切断肠管.扩肛到5~6 cm直径大小,用标本袋保护,经肛门取出标本.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并行荷包缝合,置入抵钉座、结扎.远端直肠(肛管)用肛门直肠扩张器显露,经肛门荷包缝合直肠残端,腹腔镜下完成经肛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结果 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3±85) min,平均失血量为87ml.下切缘为2~5 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吻合口漏1例,无盆腔感染、肠梗阻、腹腔以及盆腔出血、吻合口出血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标本评估:全直肠系膜完全切除12例,环周切缘阴性12例,下切缘均为阴性,R0切除12例;平均淋巴结个数为(16.7±4.6)个,阳性淋巴结数为(4.6±1.8)个;高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及黏液腺癌4例;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7例.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完成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同时在技术上是安全和可行的,可避免另加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

    作者:韩方海;华立新;詹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NK/T及Treg细胞比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激活细胞及免疫抑制细胞比例变化.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38例健康人外周血NK/T细胞及Treg细胞流式分析结果,并跟踪本中心140例常见肿瘤患者(结直肠癌31例、胃癌21例、乳腺癌27例、肺癌61例),发病前后、化疗疗程中外周血中的NK/T细胞及Treg细胞比例.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95%±8.96%)、(4.25%±2.59%),P<0.05,NK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8.56% ±9.19%)、(12.37% ±6.24%),P<0.01.因统计病例数目有限,对69例肿瘤患者化疗的后续随访中发现,随着化疗进程,NK细胞以及Treg的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结直肠癌及胃癌中,Treg细胞比例可见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人,在化疗过程中NK细胞比例以及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化疗前水平.随着本研究的继续深入,可能进一步证实Treg细胞在肿瘤中富集,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是通过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可能.

    作者:沈彦伟;高旭霞;李晶晶;谭纯文;袁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mi-1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Bmi-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临床意义及在卵巢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的44例患者病理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i-1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肠黏膜及原发灶中肠源性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或者x2检验.结果 Bmi-1在直肠癌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分别为65.9%、15.9%,x2=22.752,P<0.01).Bmi-1在原发灶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x2 =5.116,P=0.024;x2 =4.856.P=0.028;x2 =5.495,P=0.019),而卵巢转移灶中的Bmi-1未见异常表达.Bmi-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Bmi-1低表达者(13.16个月,16.87个月,t=-2.524,P=0.012).结论 Bmi-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高表达表明Bmi-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Bmi-1与伴有卵巢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结直肠癌预后重要相关因子.

    作者:李景文;王锡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

    本文简要回顾了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组成和发展史.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机器人手术系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安全.机器人手术系统优点:三维图像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手术操作便利性等;机器人手术的不足:力反馈缺失,手术时间延长等.

    作者:许剑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8至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变化历程解读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对于规范结直肠癌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每年均要进行更新,关注这些变化往往意味关注肠癌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抑或疑点.为此,本文回顾2008至2012年指南更新的重点,回首肠癌诊治进步的点滴历程,希望能发现些许启迪,以飨同道.

    作者:王锡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系统和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经济发展,饮食习惯趋向于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变化,CRC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大约每年增加4%,特别是结肠癌发生率迅速上升至第五位,而上海女性结肠癌发生率为恶性肿瘤的第2位.Dukes A、B、C及D期CRC的5年生存率大约为90%、65%、30%及20%,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等.淋巴结转移是CRC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发生率为40%~ 50%,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有关.文献报道T1至T4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约为10.0% 、19.2%、40.3%及45.0%;直肠癌为23.1%、19.1%、50.3%及54.7%.高中分化腺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3.1%,低分化、未分化组为64.4%.CRC患者一旦出现淋巴结转移,其预后明显不良(5年生存率自65%~90%降为30%).血行转移常见的部位是肝、肺,其次为肾上腺、卵巢、脑、肾、皮肤及脾脏等.在CRC患者初次就诊时,30%~ 60%患者存在局部和(或)远处转移灶.CRC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是CRC手术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是指CRC手术后原发肿瘤部位或手术野发现与原肿瘤病理相同的病灶,可伴有远处转移.常见的复发部位有吻合口、盆腔器官、会阴部、骨性骨盆及、淋巴结等,复发率为5%~45%,多出现在术后2~3年,未经治疗的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8个月,总体效果差强人意[1].

    作者:王天宝;石汉平;韩方海;董文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直肠癌造口术的护理对策

    直肠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50%~60%的患者需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1-2].肠造口术是结肠、直肠手术的一种重要术式,虽然,随着低位吻合术的进步,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明显提高,但仍有许多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和习惯,不能随意控便,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让造口患者的生活同正常人一样有尊严、有质量,本文对国内外直肠癌患者行造口术术后护理的文章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李莎莎;王立平;李佳英;李佳莹;夏淑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3’端非编码区结合,抑制靶miRNAs翻译或直接使其降解,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促癌或抑癌基因的角色,可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结直肠癌是一类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肠道肿瘤.本文对mi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诊断、治疗及耐药性等新研究进展予以阐述.

    作者:杨宝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人文关怀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探讨

    现代医学已经成为囊括了生命探索、疾病防治、健康维护、卫生政策制定等科学项目的综合体系.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医学技术提供的保健服务的同时,却日益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产生困惑,并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复兴医学人文关怀传统,成为医学界逐渐增强的主流声音.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医患矛盾激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明显增加.只有把人文关怀作为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才能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各种医患矛盾.

    作者:尹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学科协作治疗T4bNxM0期结肠癌一例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9岁.主诉:结肠癌胃空肠吻合术、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后1个月.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结肠癌于其他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结肠肝曲、约12 cm×15 cm×12cm大小,侵犯十二指肠、胰头、胆囊和肝脏,肿瘤向后侵犯较重,局部固定,未予切除肿瘤,为预防梗阻,行胃空场吻合术,回肠-横结肠吻合术.现患者有右上腹疼痛不适,伴乏力黑便.术前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腺癌.上腹CT提示上腹巨大肿物,考虑来源于结肠,与十二指肠、胰头、胆囊和肝脏关系密切.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可触及约手拳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欠佳,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未发现异常.

    作者:刘正;陈瑛罡;王轶慧;李强;汤庆超;郁雷;马天翼;王贵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结肠癌一例

    患儿男,11岁,阵发性腹痛3个月,加重1周入院.曾于2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人我院前1周,腹痛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就诊我院时,已1周未进食,无排气、排便.查体:体温37.6℃,脉搏110次/min,消瘦,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未触及肿物,叩诊呈鼓音,肠鸣音亢进.CT示:结肠脾曲占位性病变.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结肠脾曲近降结肠有一肿物,占据整个肠腔,侵及浆膜层,诊断为结肠脾曲癌伴完全性结肠梗阻.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近端结肠造单腔瘘,术后恢复良好.病理:低分化腺癌,未见淋巴结转移.

    作者:陈洪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