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224
  • 国内刊号:11-9324/R
  • 影响因子:0.33
  • 创刊:201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结直肠癌患者饮食结构特征及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饮食结构差异.方法 采用饮食频次调查表收集40例肠癌患者和72例正常人群饮食信息,根据饮食成分表各食物营养成分,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能量摄入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Z=-2.836,P=0.00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Z=-2.065,P=0.018;Z=-2.368,P=0.039).此外,微量元素中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以及维生素E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经过年龄和性别校正后,不同水平脂肪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具有相关性(Wald=9.658,P=0.02).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饮食结构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以高能量、高蛋白和高脂肪为特点,而关于脂肪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则需要更大样本量研究.

    作者:高仁元;吴磊;黄林生;潘成;尹明明;李豪;孔程;沈蓉蓉;张鹏;秦环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便秘组和健康对照组共计20人,留取新鲜粪便样本,冰块运送至实验室并存放于-80度冰箱.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V4区鉴定菌群.结果 发现两组人群的菌群丰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便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肠道细菌组成在门和属水平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便秘患者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显著增加(Z=-3.10,P<0.05),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著降低(Z=-2.42,P<0.05),在属水平发现20个菌属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probacillus(Z=-2.10,P<0.05)、Hungatella(Z=-2.31,P<0.05)、Holdemanella(Z=-2.32,P<0.05)、Anaerostipes(Z=-3.78,P<0.01)、Bacteroidales_S24-7_group_norank(Z=-2.15,P<0.05)、Bacteroides(Z=-3.78,P<0.01)、Blautia(Z=-3.78,P<0.05)、Collinsella(Z=-3.02,P<0.05)、Dorea(Z=-2.95,P<0.05)、[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Z=-2.70,P<0.05)、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Z=-3.10,P<0.05)、Ruminococcaceae_uncultured(Z=-2.50,P<0.05)、Parabacteroides(Z=-2.87,P<0.05)菌属在便秘患者的肠道中丰度明显增多,而Megasphaera(Z=-2.31,P<0.05)、Paraprevotella(Z=-2.94,P<0.05)、Prevotella_2(Z=-3.10,P<0.05)、Prevotella_9(Z=-3.68,P<0.01)、Enterococcus(Z=-2.27,P<0.05)、Catenibacterium(Z=-2.48,P<0.05)、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Z=-2.50,P<0.05)菌属在健康对照组的肠道中丰度明显增多.结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的菌群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新策略.

    作者:黄林生;高仁元;严雪冰;祝琦;潘成;尹明明;李豪;孔程;张鹏;沈通一;秦环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并经超声内镜确诊为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且具有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超声内镜和病理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研究的差异.结果 130例患者中进行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患者101例,超声内镜诊断的消化道叶源性肿瘤有平滑肌瘤、间质瘤以及脂肪瘤,96例患者的超声内镜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得到的结果一致;病灶多位于食道和胃部;超声内镜的灵敏度、特异度、估计准确率较高,其中超声内镜对脂肪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vs 85.00%,82.61%vs 95.24%,68.18%vs 72.00%,100.00%vs 96.29%.结论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

    作者:聂胜利;王蓓蓓;张庆芳;吴军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比较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CT表现和位置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8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临床和CT资料,按病灶部位分为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肠壁增厚形式、平扫CT值、增强CT值、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区比例、肠周浸润程度、肠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差异.结果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两组在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t=5.066、3.903,P<0.05)、肠壁增厚形式(χ2=15.398,P<0.05)、肠周浸润程度(χ2=9.954,P=0.007)、强化程度(χ2=9.641,P=0.008)、增强后低密度区比例(χ2=12.946,P=0.002)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发病年龄、平扫CT值、增强CT值、性别比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0.0108、1.494,χ2=0.148、0.391、0.910,P>0.05).结论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相对左半结肠黏液腺癌,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病变肠壁范围更广、厚度更大、肠周浸润程度更重,CT增强后强化程度较低且低密度区比例更高.

    作者:李振辉;吴琳;张治平;高德培;王关顺;张大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杂肠癌临床诊治策略之浅见

    基于我国大肠癌高发的态势和众多局部晚期及复发肠癌病例的挑战,界定复杂肠癌的概念,有利于探索规范化结合个体化的多学科治疗策略.优化针对这类复杂肠癌的临床诊治策略,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普遍性的原则供同道讨论,以期引发对大肠癌这一疾病的整体把握的思考,包括:平衡原则、动态原则、多维度评价体系、目标导向、慢病全程管理理念、MDT机制、如何看待指南等.提升对大肠癌这一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对病情的全程把控,才能实现当代医学模式下的肿瘤规范化、合理、适度、个体化的治疗.复杂肠癌治疗的理念充满哲学与医学思想的交融,既有方法论,也有辩证法,既有对生存的追求,也渗透着人文的关爱.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术前营养评估

    相比于非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术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而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术前的营养状态.但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应该建立在对病人术前营养评估的基础上,笔者就此对术前营养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卢召;郑朝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的新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优化的围手术期的先进理念,包含一系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的措施,统称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理念在国内外迅速兴起并在多种疾病围手术期广泛开展应用研究,但目前ERAS的普及率仍很低,这可能与外科医师和患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不足有关.本文将对ERAS理念的的进展做一综述,并将深入分析ERAS理念在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前景及意义,为ERAS在结直肠肿瘤外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为ERAS的完善以及使更多结直肠肿瘤患者受益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庆民;范东;吕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镜相关技术在肛肠外科治疗中的新应用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相关器械的研发,内镜治疗的领域越来越广,除了在胃肠病学领域中发挥作用,其在肛肠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丰富了治疗手段,符合现代微创、快速恢复的外科理念.因此,我们将内镜相关技术在肛肠病领域中的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作者:吴炯;王振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ST手术治疗痔病临床观察与体会

    目的 总结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肛肠科60例痔病患者,施行TST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60例痔病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术后1月时治愈56例(93%),好转4例(7%).平均住院时间7.9 d;术后无一例发生尿潴留(留置导尿);术后未发生需要缝扎止血的病例,所有病例术后疼痛轻微.结论 在治疗以非环状的出血、脱出性内痔为主的痔病时,注意术中操作细节,TST手术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卫军;季利江;翁立平;曹建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联合双套管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9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患者,对其预防性放置双套管,并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联合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结果 进行总结.结果97例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1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经肠内营养联合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后全部治愈.结论 实施双套管引流及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促进漏口愈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早期使用.

    作者:赵海剑;平洪;王健;张晓雨;杨金云;左洪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51例炉甘石洗剂用于低位保肛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炉甘石洗剂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术后肛周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1例老年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排便后给与常规清洁,保持肛周皮肤干燥;观察组51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外用炉甘石洗剂,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81,P<0.05).结论 炉甘石洗剂在老年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患者肛周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吴殿文;法焕卿;张学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对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诊治的肠癌患者104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80,10.469;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饮食、精神、睡眠以及心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92,3.846,4.367,4.369;P值均<0.05);观察组脱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3.85%(2/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14/52)、30.77%(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166,13.168;P值均<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15%(50/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6).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肠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脱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阳;周阿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发肠癌多学科诊治一例报道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且肠癌术后复发概率高达50%以上,随着多学科团队(MDT)治疗模式的普及,以及MDT讨论下的局部复发肠癌再手术的开展,使得结直肠癌患者在得到佳治疗的同时,显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此例直肠癌患者自初次手术至今已达11.5年,尽管终患者仍出现疾病进展,但在MDT多学科诊治模式下,经历了8次手术,3次化疗,2次放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本文就此例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予以总结和分享.

    作者:陈红旗;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生要交几个朋友

    医生的职业是风险职业,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交几个好朋友.医生交朋友要有选择.交朋友不是刻意.交朋友的基础是信任.只有自己做的好,才能结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生态制剂在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屏障,减少术后感染,改善围手术期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等作用,对疾病的治疗进程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该加强围手术期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建立循证基础.

    作者:沈通一;秦环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左半结肠癌梗阻外科治疗策略演变

    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外由于结直肠癌病程较长、瘤体较大导致约10~30%的结直肠癌患者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其中绝大部分患者梗阻部位位于左半结肠或直肠.然而,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式仍存在分歧,本文将回顾左半结肠癌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左半结肠癌梗阻的治疗策略演变.

    作者:黄陈;章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叶世会教授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