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11
  • 国内刊号:11-9292/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6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2011年3期文献
  • 含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凝胶肺内应用的免疫效应研究

    目的 观察含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凝胶在肺部介入应用后产生的局部及全身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60只日本长耳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第1组为对照组,气管插管至末梢支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 ml;第2组为单纯凝胶组,肺部注入卡波姆凝胶3 ml;第3、4、5组为微卡凝胶组,分别注入含3.75、7.50、9.37 mg/L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的卡波姆凝胶3 ml.持续观察4周,期间检测首次注入后与处死解剖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γ干扰素含量.结果 处死解剖前第4、5组外周血CD3+百分比[(55.8±9.7)%、(54.5±11.8)%]高于第1组[(43.1±3.0)%](P值均<0.05);第4、5组外周血CD4+百分比[(44.1±5.8)%、(43.3±6.2)%]高于第1组[(33.5±3.1)%](P值均<0.05);第3、4、5组外周血CD8+百分比[(21.3±3.3)%、(21.1±4.5)%、(20.5±4.1)%]低于第1组[(28.2±1.7)%](P值均<0.05).第4、5组检测微卡凝胶注入侧肺组织研磨混浆内γ-干扰素水平为阳性.结论 以健康日本长耳兔为模型局部免疫刺激可以引起全身免疫应答反应.

    作者:杨楠;张广宇;黎立;史迎昌;李洪敏;王巍;陈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吸烟时间大鼠气道上皮细胞4-羟基壬烯醛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吸烟时间对大鼠气道上皮细胞4-羟基王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所致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氧化应激和气道重甥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短期吸烟组和长期吸烟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榆测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4-HNE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短期吸烟组(0.204±0.017)和长期吸烟组(0.264±0.022)4-HNE表达均较对照组(0.174±0.017)增高(P值均<0.05),长期吸烟组较短期吸烟组表达升高(P<0.05).短期吸烟组(0.199±0.021)和长期吸烟组(0.247±0.025)TGF-β1表达均较对照组(0.175±0.018)增高(P值均<0.05),长期吸烟组较短期吸烟组表达升高(P<0.05).TGF-β1和4-HNE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35,P<0.01).结论 吸烟可以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4-HNE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随吸烟时间的增加表达水平增加.

    作者:郭虹霞;许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白介素17、白介素6在香烟烟雾诱导大鼠气道炎症模型中的变化

    目的 观察香烟烟雾暴露大鼠气道炎症模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7(IL-17)、IL-6的变化,以探讨其可能在气道炎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2周正常对照组(C1组)、24周正常对照组(C2组)、12周香烟烟雾暴露组(S1组)、24周香烟烟雾暴露组(S2组),每组10只.烟熏法复制大鼠气道炎症的动物模型.收集BALF行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IL-17、IL-6的浓度.结果 ①与C1、C2组相比,S1、S2组BALF中细胞总数,各类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S2组增高尤其明显.②与C1、C2组比较,S1、S2组m清和BALF中IL-17浓度升高(P<0.05),与S1组相比,S2组IL-17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1组比较,S1组血清IL-6浓度未见明显升高(P>0.05),但BALF中升高明显(P<0.05),与C2组比较,S2组血清和BALF中IL-6浓度均升高(P<0.05),与S1组比较,S2组血清与BALF中IL-6浓度也明显升高(P<0.05).③香烟烟雾暴露组外周血IL-17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463,P=0.040),而BALF中IL-17与IL-6水平无明显相关(r=0.269,P=0.252),且与BALF细胞涂片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均无相关性.结论 香娴烟雾暴露致使大鼠气道炎症模型血清和BALF中IL-17、IL-6水平增高,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作者:蒙菁菁;钟小宁;何志义;白晶;张建全;黄秋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及控制现状的再调查

    目的 了解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治疗及控制现状.方法 以面对面问卷形式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呼吸内科门诊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同类调查结果与我们1999年的报道相比较.结果 患者过去一年内急性发作时口服或使用气雾剂后缓解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在哮喘发作间期,日常生活完全不受限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在用药种类上,64.2%的患者使用含ICS类药物,其中的53.2%患者使用ICS+LABA,规律使用ICS患者为37.2%,使用全身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或其他治疗的患者均有所减少;在用药方式上,单纯吸入治疗患者由0.0%增加至24.8%(P<0.01),同时主要口服治疗患者明显减少(P<0.01).哮喘急性发作需要住院的患者为20.0%,需要院外输液治疗或急诊的患者为33.9%,与我们既往的情况比较无显著改善(P>0.05);在急性发作期,85.2%的患者活动受限;39.1%的患者因哮喘误工误学,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显示完全控制为4.4%,良好控制为30.7%,平均值(16.9士5.2)分.结论 我院门诊哮喘患者治疗及控制情况较前有所改善,但如何实现科学的长期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治疗患者的比例,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仍然是哮喘防治丁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者:程晓明;黄赞胜;张彦琦;王斌;马千里;张巧;林科雄;王长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气道功能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的气道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SPF级豚鼠60只,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哮喘组,病毒感染组按病毒感染后天数分为6、12、28和42 d四个组,每组10只.通过滴鼻方法接种RSV.Buxco肺功能仪测定咳嗽反射敏感性(CRS)及气道反应性(AR).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辣椒素受体亚型1(VRl)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VRl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蛋白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6、12、28、42 d组豚鼠CRS[(8.00±3.86)、(8.70±6.20)、(7.60±4.40)和(6.70±3.71)CCnt]均较正常对照组[(2.50±1.43)CCnt]升高(P值均<0.05),并在12 d组达到高峰(P<0.01).感染后12 d组豚鼠AR对2个高浓度乙酰甲胆碱刺激结果为(1069±156)%和(1 846±28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1).感染后6、12和28 d组VRl的mRNA水平分别为1.57±0.43、1.61±0.47和1.68±0.56,均较正常对照组(1.00±0.34)升高(P值均<0.05),而以28 d组为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8 d组VRl蛋白表达增强(P<0.05);而感染后12 d组PGP-9.5表达增强(P<0.05).结论 CRS增高伴随一定程度的AR增高是RSV引起咳嗽的特点,感染引起VRl和PGP-9.5的时空变化可能与病毒感染性咳嗽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叶新民;钟南山;刘春丽;陈如冲;赵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凝血酶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活性氧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分泌的改变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PDGF-AB)分泌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凝血酶刺激指数生长期的BEP2D细胞,通过检测氧化型氢化乙啶及二氯荧光素荧光强度测定活性氧簇含量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BEP2D细胞分泌PDGF-AB的变化.结果 随着凝血酶浓度增加,反应体系中活性氧明显升高,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凝血酶处理组BEP2D细胞上清液中PDGF-AB含量较对照组上清液显著升高[(770.33+24.29)ng/L vs(117.42±10.85)ng/L,P<0.01].凝血酶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反应关系.10 U/ml凝血酶刺激48 h后BEP2D细胞分泌PDGF-AB量大[(817.63+22.53)ng/L].结论 凝血酶既可以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导致基因毒性,又可以通过刺激BEP2D细胞分泌PDGF-AB发挥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

    作者:曹守冬;肖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典型哮喘的关系

    目的 分析成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展为哮喘的情况.探讨CVA进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lO年1月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就诊的cVA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咳嗽时相、咳嗽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过敏史、随访情况等.并行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检测、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等检查.所有入选患者年龄≥18岁、符合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CVA的诊断标准.同时给予规律吸人中等剂量的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吸入激素,至少治疗8周.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若患者出现胸闷、喘息等典型哮喘症状或出现哮鸣音则确认其进展为哮喘,分为单纯CVA组和发展为典型哮喘组(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 91例CVA患者咳嗽时相以夜间或清晨为主的发生率为74.7%,伴变应性鼻炎病史的比例为46.2%;咳嗽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烟雾63.5%、冷空气51.4%、上呼吸道感染47.3%、灰尘37.8%、咽喉发痒36.5%;CVA患者有74.7%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比例>2.5%.58例患者平均随访4.2(1~8.5)年,其中8例患者(8/58,13.8%)进展为典型哮喘,单纯CVA组患者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显著长于哮喘组[12(20)周vs 6(4)周,P<0.05],8例哮喘组患者中仅1例规律吸人激素12周以上,而其他50例单纯CVA患者中有33例规律吸入激素大于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V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痰EOS%、外周血EOS%、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主要以夜间或清晨咳嗽为临床特征,并有近一半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长期规范吸人激素治疗可减少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

    作者:席寅;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王法霞;林玲;许丹媛;杨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征及诊断初步研究

    目的 深入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反应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提高对CVA的诊治水平.方法 2009年10月到2010年8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门诊及涪陵中心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咳嗽,并且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拟诊为CVA的患者,记录其咳嗽的临床特点、伴随症状和咽部体征.并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50/100μg,2次/d吸入,1~2周后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价疗效和确定诊断,结果共46例患者入选本试验,41例完成随访研究.CVA患者大多数有夜间咳嗽(87.9%)和咽部瘙痒等症状(87.9%),近半数患者咳嗽剧烈,干咳患者仅占39.0%,45.5%合并鼻炎或鼻窦炎.治疗有效率为80.5%(33/41).治疗无效组与有效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夜间咳嗽情况和咽部阳性症状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无效组患者伴随的胃病或反流症状,清喉和咽部体征有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的趋势.结论 夜间咳嗽和咽部瘙痒等是大多数CVA具有的症状特点,气道反应性测定和抗哮喘治疗反应是确诊CVA的主要依据.对抗哮喘治疗无效的患者,还需要深入研究影响疗效的原因,不宜简单地排除CVA诊断.

    作者:黄赞胜;马千里;廖秀清;王斌;龙舟;程晓明;王长征;张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Notch信号通路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Notc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尤其在外周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近来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还参与诱发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和促进气道黏液细胞增生.本文就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崇蕾;李昌崇;张维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β-抑制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β-抑制蛋白属于抑制蛋白家族,包括β-抑制蛋白1和β-抑制蛋白2.β-抑制蛋白是众所周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的负性调节蛋白,但同时作为支架蛋白和连接蛋白,参与受体在胞内的信号转导,并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基因转录,与一些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β-抑制蛋白可作为一个新的靶标,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刘毅;向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TSLP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基因参与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由上皮细胞产生的白介素7样细胞冈子,与靶细胞TSLP受体相互作用,激活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并诱导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性Th2免疫应答,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TSLP还可通过调节核因子κB,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多数家系聚集、孪生和大的遗传队列研究均证明,哮喘存在遗传易感性.靶向TSLP有望为今后哮喘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前景.

    作者:王文璐;李红岩;汪凤凤;苗伟伟;黄茂;何韶衡;殷凯生;周林福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