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11
  • 国内刊号:11-9292/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6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2013年6期文献
  •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方法 采取医师与患者面对面的问卷形式对我院2013年1月至4月门诊哮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共完成问卷100份,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49.5±15.0)岁,哮喘病程为0.25~60年,哮喘患者主要症状:发作性喘息78例(78.0%)、胸闷63例(63.0%)、咳嗽58例(58.0%).经常有感冒症状患者36例(36.0%),近4周出现哮喘症状患者62例(62.0%),近三个月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1例(51.0%),来本院就诊的前1年内曾因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急诊室就诊的患者17例(17.0%),曾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15例(15.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89例(89.0%),家庭年收入7万元以上者45例(45.9%),享有各种社会保障的患者87例(87.0%).在职患者64例其中有19例(29.7%)曾因哮喘请假误工,学生6例其中有2例(33.3%)因哮喘影响正常上学.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平均(18.3±4.1)分,6例(6.0%)为完全控制,35例(35.0%)为良好控制,59例(59.0%)为未控制.79例(79.0%)就诊前4周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结论 我院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较之前亚太地区以及国内调查结果有所改善,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为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专科医生需注意哮喘患者咳嗽症状的控制,且需教导患者避免感冒;患者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提高哮喘控制率.

    作者:马婷;刘彦良;甘玉英;崔学范;黄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0年与2010年包头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相关因素的调查比较

    目的 通过对2000年与2010年包头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儿童哮喘患病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两次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均为包头市0~14岁儿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相同.2000年调查应用sas/pc统计软件,由中国预防科学院统计室对资料进行双录入.本次调查使用Epi Info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及比对.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2000年调查总样本量为10 915例,诊断哮喘患儿96例,患病率为0.88%(95%CI 0.72%~1.04%);2010年调查总样本量为11 323例,诊断哮喘患儿127例,患病率为1.12%(95%CI 0.93%~1.31%);②两次调查中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儿童哮喘首次发病年龄近60%在3岁以前,85%在7岁以前;④既往诊断正确率2010年为65.35%(83/127),与2000年的51.04%(49/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68.6%(9 605/13 9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方面2010年与2000年比较抗生素、中药及全身激素使用率明显下降,吸入激素使用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0年患者峰流速仪使用率5.3%,较全国的14.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头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诊断及治疗水平较前有较大提高,但在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亟待改进.

    作者:王鑫;张亚京;宁立华;马春艳;张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刺槐素对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 建立小鼠Th17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培养方法并探索刺槐素(Acacetin)对Th17细胞的分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索.方法 分离、纯化BABL/C小鼠脾脏CD4+ CD62L+ T细胞,用转化生长因子-β、IL-6、IL-23等促进CD4+ CD62L+ 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培养的Th17细胞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Acacetin 1 μM组、Acacetin 10 μM组、Acacetin 30 μM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7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7A mRNA及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 该培养方法可使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cacetin 1 μM组、Acacetin 10 μM组、Acacetin 30 μM组的Th17细胞的比例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值均<0.05).IL-17A蛋白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值均<0.05),IL-17A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以Acacetin(30 μM)组明显(P<0.01).结论 Acacetin在体外可以抑制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并抑制IL-17A mRNA和IL-17A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孤儿受体ROR-γt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菲菲;查王健;吴桢珍;刘亚南;杨光宇;朱雯;黄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分析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过程中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肺功能测定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并测定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激发检测表现为阳性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该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对其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其中73例(60.8%)患者检测结果表现为阳性,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后,59例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确诊为CVA.结论 在CVA各项诊断方法中,肺功能测定易于掌握,操作简单,检测费用相对低廉,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有效检出CVA,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裴文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评估

    目的 在综合医院呼吸科病房和门诊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进行自评和辅助询问评估心理特征.方法 对确诊为哮喘并反复发作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应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S,14项)按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方法,由病区工作人员采用交谈和观察辅助问答方法进行.按量表评分评级初步筛选健康、焦虑和或抑郁患者.拟入选本研究300例,其中心理组200例.结果 有效病例168例,100例有抑郁状况,阳性率59.17%;29例为焦虑状况,阳性率17.16%.哮喘患者的焦虑程度受各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年龄、每次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患者的抑郁程度受各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年龄、住院次数.而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哮喘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程度受各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年龄、每次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及早心理评估,介入临床治疗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发生,对哮喘规范防治有益.

    作者:周俐;李俐;丘梅青;谢少波;梁少敏;刘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表型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病率高,所产生的经济负担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哮喘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治疗手段不多,临床疗效差.本文对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表型与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吉宁飞;黄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其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是气道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本文介绍了肥大细胞的来源、分型以及活化后释放的介质种类.重点综述了肥大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种类、作用以及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艳;黄克武;孙英;王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环境的污染,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日趋增多.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不仅能减少发作缓解症状,而且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SIT目前主要有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两种方式.自SIT提出至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大量荟萃分析证明了SI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此外,SIT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改进.

    作者:古丽;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气道重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的刺激、STIM 1/Orai1介导的Ca2+内流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阐明这些因素将为发现新的防治或逆转气道结构变化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作者:张丽丽;吴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伴随气道结构的改变,如上皮下纤维化、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层增厚导致的气道重塑.这些病理改变导致中-重度的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哮喘也是一种免疫紊乱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主要认为哮喘伴随着Th1/Th2细胞的平衡失调.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广泛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继糖皮质激素后一种新型的哮喘治疗方法.

    作者:张星星;朱天怡;白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pac:新的支气管哮喘治疗靶分子

    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是早阐明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cAMP参与调控人类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代谢、钙调控、学习和记忆、细胞生长与分化、凋亡及炎症等.一直以来,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被认为是cAMP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惟一靶分子.近研究发现Epac蛋白,一种新的cAMP靶分子,可以单独或与PKA协同实现cAMP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阐述Epac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探索支气管哮喘新的治疗标靶提供有益的线索.

    作者:韩曙光;赵弘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期哮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妊娠期哮喘是哮喘管理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哮喘反复发作对妊娠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对母亲和婴儿造成生命威胁.对于妊娠期合并哮喘的患者,早期就应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状态,因而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哮喘和妊娠间的相互影响及了解该病的防治策略.

    作者:陈晓蛟;朱慕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文中标注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文中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码,以升序排列,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1]10.视具体情况,将序号连同方括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标注[2].

    作者:李静;刘扬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