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单克隆抗体激活的补体可以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溶解或增强ADCC作用.然而肿瘤细胞表面通常有高水平表达的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mCRP)使其免受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近期研究表明,阻断或克服肿瘤细胞的mCRP可显著提高单抗免疫治疗的疗效.另外,单抗辅以β-葡聚糖可以使iC3b沉积在肿瘤细胞表面并激活补体受体3(CR3)从而介导CR3依赖性细胞毒作用.这些都已成为现有单抗作用机制的有益补充.
作者:苏轶男;张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对抗细胞内氧化应激、调整氧化还原平衡、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机体细胞免疫等途径,对皮肤、视网膜、肺脏、肝脏、小肠、肾脏、造血系统等多种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辐射损伤防治药物.
作者:张再重;王瑜;王烈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自从1990年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被发现后,其各种生物学功能被陆续地阐明.研究表明,PPARs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对梗阻性黄疸肝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问题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许海波;巩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面瘫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相关学者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很多治疗面瘫的新方法、新理论,应用这些方法可使面瘫患者表情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动力性肌肉游离移植重建表情肌功能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肌肉采用不同的方法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效果不同,不同的肌肉采用相同的方法游离移植治疗面瘫亦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需要对肌肉、面神经供支、手术方式三者综合考虑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方法.
作者:沈俊;许扬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直径<5 mm的小淋巴结的检出和转移状况不重视.而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对小淋巴结漏检的可能性极大.多个研究表明:小淋巴结中不仅存在转移,且其占阳性淋巴结总数的50%以上.小淋巴结的检出精确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利于术后正确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上应改进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方法,提高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作者:王一刻;丁克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个常见且潜在生命危险的临床症状.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有效的内镜止血方法及抑酸药物的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药物联合内镜的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在很多医疗单位内镜治疗已被广泛采用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而手术治疗,作为控制出血的彻底的方法,多在上述治疗方法失败后采用.选择手术治疗或是重复内镜治疗可基于病人的并发症和溃疡的性质决定.
作者:余汁;陈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机体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常常会并发应激性溃疡,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甚至出现溃疡性出血,加重病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深入了解烧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阐明烧伤与应激性溃疡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的应激性溃疡发生,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庹晓晔;柴家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有症状和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而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是近10余年新出现的技术.其微创的特点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言,无疑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有高度手术风险的患者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是好的选择.文章分别阐述两种手术的特点,提出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佳选择及当前面临的焦点问题.
作者:吴鸣;倪绍忠;时开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国内供体池越来越紧缺,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成为急症肝移植的选择之一.文献报道儿童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效果好于成人.而ABO血型不相容儿童肝移植的免疫治疗发展,也反映了免疫治疗的发展.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为了减少过度免疫抑制带来的副作用,人们提出了更多更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使得跨血型屏障的急症儿童肝移植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胆固醇通过分布于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膜的Niemann-Pick C1样蛋白1摄取,ATP结合盒G5、G8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摄取过程.进入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大多数被乙酰辅酶A,胆固醇转乙酰基酶2酯化,随后通过组装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另一部分胆固醇则以未酯化形式直接进入血循环形成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这些过程受核受体--肝脏X受体的调控.年龄、性别、黏膜屏障和小肠传输速度也影响胆固醇的吸收.
作者:姜翀弋;韩天权;张圣道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兴起并且技术日趋成熟.其微创、术后快速恢复及确切的短中期效果等优点使其成为继传统开腹手术和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第三种治疗方法.目前腹主动脉瘤的腔镜治疗可分为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手术、腹腔镜辅助腹主动脉瘤手术、助腹主动脉瘤手术、机器人辅助腹主动脉瘤手术、腔镜联合经皮腔内治疗等.
作者:田剑峰;朱越锋;沈来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症状、体征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博爱医院2003~2005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表现,单纯型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老年患者阑尾炎及腹膜外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各具特点.结论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样,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仍是阑尾炎诊断首先要抓住的要点,老年人及腹膜外位阑尾炎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外科医生应从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入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余微波;谷俊朝;高飞;刘文国;岳军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2例.比较皮下引流管接持续高负压吸引组(A组)与持续低负压引流组(B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160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220~350 ml,平均270 ml.35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21.8%.同时伴皮瓣坏死5例.B组152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160~250 ml,平均180 ml.17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11.2%.皮瓣坏死3例.B组与A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接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高峰;谷俊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隆乳术后乳房肿块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14例隆乳术后出现乳房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为凝胶性假瘤,4例为纤维腺瘤,2例为乳癌.4例行穿刺抽液,8例行肿块切除,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结论 影像学检查方式以X线与MRI同时进行为好,手术方式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对乳房的外形影响少为佳.
作者:胡传华;谢文彪;刘国文;黄笛鸣;王佑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颈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运用美蓝染色法对疑为CN0 PTC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术中冰冻证实为乳头状腺癌(PTC)的42例患者常规行改良颈廓清术(MRND),观察对照SLN术中冰冻与术后颈清淋巴结病理的淋巴转移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有40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95%,术中冰冻SLN发现16例淋巴结转移,并得到术后病理证实,有2例SLN假阴性,淋巴结隐匿转移率为45%.Ⅳ区SLN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区,与MRND术后总体淋巴结转移情况相符,淋巴结转移与肿块大小有一定关系.结论 美蓝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预测CN0PTC颈淋巴转移情况,对CN0DTC患者常规行选择性淋巴清扫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作者:张福民;刘垚;李永春;张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在腰椎不稳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对52 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单纯性应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凸角度以及应力位片椎体间角度活动域,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症状进行评定,同时观察融合率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8个月.融合率100%,融合节段椎间隙前凸角度5.3±1.2°,动力位片术前椎间活动域:19.2°±1.4°,术后椎间活动域:4.3°±0.5°(P<0.01).全部患者未发生融合器脱出、塌陷、移位等并发症,按照ODI评分疗效判定法,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0.1%及93.5%.结论 使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好、且无须辅助后路椎弓钉固定即可达到即时的腰椎稳定性.重建了椎间隙的前凸,保持了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恩志;郭东明;蔡维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 年9 月~2006 年5 月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8 例,Tile B1 型12 例、B2 型9 例、C1 型2 例、C2 型3 例、C3 型2 例.结果 27 例经6~26 个月随访,根据骨折复位情况、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按Matta 评定标准,本组总优良率96 %.结论 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毅;许纬洲;孙以华;魏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现代乳房再造的目的是为了矫正乳腺癌局部治疗后所造成的乳房及胸壁的畸形,给病人以形体及心理的双重治疗.病人的病情及局部处理手段直接影响到再造的时间、方式的选择,从一开始,整形外科医生要成为乳腺癌治疗队伍中的一员,要与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肿瘤放射科医生、病理专家、护士及心理学医生等其他队伍成员密切合作[1].
作者:穆兰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乳腺癌在临床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证据,然而大部分病人在取得病理依据时,病程已进展到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乳腺癌早期筛查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乳腺癌早期筛查主要采用影像学手段和细胞学检查.
作者:何广思;李俊;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对影像学发现的乳腺疾病,特别是可疑恶性病变,为明确病变的性质,以往需行乳腺手术活检,而这些病变中有70%~90%为良性,可不必手术活检.X线立体定位下乳腺穿刺活检解决了这一难题,其损伤小,又能达到病理学诊断目的,目前主要取材方法有细针穿刺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和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stereotactic neeedle core biopsy,SCNB).
作者:葛玲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988年Teboul首次报告用硬性乳管镜(mammary duct endoscopy,简称mammoscopy)观察了乳管内病变,1989年难波清首先报告用石英纤维内窥镜对乳头内的乳管腔进行了观察,但至1991年冈崎亮成功开发出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系统才使乳管镜的临床应用得以推广.
作者:王颀;陈中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病人,男性,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见封三彩图1).
作者:黄和平;徐洪波;霍前伦;洪志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如何治疗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保乳手术自1924年产生以来,经过不断的研究、完善,现已成为欧美国家患者首选的术式.我国起步较晚,各家医院开展情况的各不相同,对保乳手术的有关问题还缺乏统一认识,现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白庆阳;谷俊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皮下积液处理不好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还可能影响到病人的进一步治疗,给病人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
作者:马榕;张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0%~60%[1] ,国内报道为51%~71%[2] .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并使术后放、化疗的时间推后,延误了病人的治疗[3].
作者:白庆阳;谷俊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又称英捷尔法勒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凝胶状聚合物,由聚丙烯酰胺和注射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作为软组织填充物,1994年由乌克兰卫生部正式批准进入市场,1997年引入我国,1998年国产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正式投放市场,由于操作简单、不开刀、短期效果好,该产品曾一度被视为良好的组织填充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大量并发症.
作者:辛敏强;穆兰花;栾杰;穆大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