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 外科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年5期文献
  • 改良TFC植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目的:观察改良TFC植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的疗效.方法:应用自行改良的TFC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36例.结果:经9~14个月随访,植入椎间隙全部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改良TF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椎间固定良好,骨性融合率高.

    作者:谭远超;王建华;杨永军;张恩忠;张绍东;赵桂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鼠胸段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不同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运动功能不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大鼠急性脊髓压迫损伤模型按轻、中、重度损伤随机分组,分别应用斜板试验、Tarlov评分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三种方法评价结果均与损伤程度相关,其中BBB评分相关性高,并且体现了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每一阶段.结论:BBB评分对SCI模型运动功能评价具有明显优势,可做为今后研究的标准评分法.

    作者:傅强;侯铁胜;鲁凯伍;李明;石志才;赵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MP、Iloprost和Riluzole对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神经保护剂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胸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将受试动物分别用甲基强的松龙(MP)、Iloprost、Riluzole及以上三种药物合用联合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治疗组及损伤组中Bcl-2的表达.结果:脊髓伤后1h Bcl-2蛋白增加,伤后3h达高峰,伤后2周表达接近于正常水平.Bcl-2 mRNA的表达也有相似的变化过程.MP、Iloprost和Riluzole能增加Bcl-2蛋白表达,但对Bcl-2 mRNA的表达增加不明显.结论:作用方式不同的几种神经保护剂均能增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Bcl-2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峡;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索胸腰段椎管内骨折块对脊髓损伤的影响程度,确定脊髓受压的临界椎管狭窄率,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121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进行改良Frankel分级法脊髓功能评估和CT椎管面积测量,作统计学分析.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损伤,其截瘫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以T12高,L2低.脊髓受压的椎管占位临界值为T12 30%,T11 35%, L1 40%,L2 55%.结论:胸腰段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脊髓损伤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成茂华;郑祖根;张彩元;殷渠东;戚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与加用钢板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单间隙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单纯植骨基础上加用钢板内固定作一初步探讨.方法:对48例单间隙病变行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随访1~4年,平均2.2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单纯植骨和加用前路钢板内固定作分析比较.结果:根据JOA评分,单纯植骨组和加用钢板内固定组之间在疗效的改善方面近似,都能获得满意的融合率;在椎间高度的恢复和维持方面加用前路钢板有明显效果(P<0.05),在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加用钢板也优于单纯植骨.结论:使用前路钢板安全、可靠,在单间隙病变手术中加用前路钢板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防止植骨块的塌陷,可能利于长期手术疗效的保持.

    作者:赵剑;贾连顺;陈雄生;袁文;陈德玉;肖建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总结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1999年2月至2000年6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137例、15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间隙突出者121例,双间隙突出者16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61例.突出间隙:L3/4 21个,L4/5 69个,L5/S1 63个.突出位置:后外侧型127间隙,中央型21间隙,极外侧型5间隙.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2~18个月随访,平均7.5个月.优良率93.4%.术后椎间盘炎1例,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1例.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东生;李春海;刘尚礼;丁悦;马若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骨质疏松症正越来越受到关注.据估计,目前我国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至少有83.9百万人,2010年将达到114百万人,2025年则将有151.3百万人[1].而脊柱压缩性骨折则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每100人中间,每年约有20人发生脊柱骨折.这种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是腰背痛,其他急性并发症还包括:一过性的肠梗阻、尿潴留,严重时还会导致脊髓受压.而其长期影响则包括出现脊柱后凸、心血管症状及失眠、沮丧等精神症状.正因为如此,脊柱骨折的预防及治疗显得极为重要.

    作者:李明;曾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及康复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解决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可降低泌尿系统的并发症,控制排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目标.1 神经原性膀胱的表现脊髓损伤后,在休克期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自主性神经活动抑制,逼尿肌不能收缩而使排尿反射消失,导致尿潴留.休克期后,排尿中枢(S2~S4)及其下方损伤时,出现自律性膀胱,可有微弱的逼尿肌收缩但无排尿反射.S2~S4以上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与高级中枢分离但未受损的脊髓逐渐恢复功能,随后逼尿肌也逐渐出现反射活动,收缩逐渐增强,引起反射性排尿,但由于尿道括约肌不能协同松弛,出现逼尿肌与括约肌间歇性或持续性协同失调,使膀胱排空不全,称自动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作者:刘钦毅;杨有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骨巨细胞瘤(GCT)是骨科常见肿瘤之一,原发于脊柱者占20%,在原发肿瘤中约占10%[1].由于脊柱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加之GCT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时令临床医生难以处理.自1991~1998年,我们共手术治疗脊椎GCT 11例,总结如下.

    作者:马英君;马景昆;郭全义;张彩莲;宋翠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Z-plate钛钢板在脊柱结核中应用的近期效果观察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1年1月采用Z-plate钛钢板对5例脊柱胸段、胸腰段结核的患者进行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同期前路椎体内固定,术后经2个月~1年随访,病变稳定,钛板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已融合3例,2例因时间尚短仍在观察中,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3~60岁,平均29岁.病变部位T6~T7 1例,T9~T10 1例,T12~L1 2例,L3 1例.2例胸椎病变患者表现为胸背部疼痛,阵发性刺痛,夜间加剧,并向肋间放射至胸前,伴午后低热.其中1例CT示左侧胸腔积液.3例胸腰段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腹胀、偶尔有下肢放射痛,其中2例有午后低热.查体主要为相应节段棘突叩痛、椎旁压痛,血沉平均为79mm/h.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脊髓受压症状.MRI示病变椎体局灶性骨代谢异常.

    作者:宋建榕;刘文革;李建东;陈奋勇;林家俊;王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及病理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中青年多见,青少年少见,我们收治的18岁以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就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资料来自诸暨市红十字医院和诸暨市人民医院1990~1999年期间经手术治疗的19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8岁以内25例(占1.26%),男19例,女6例.年龄12~18岁.其中学生22例(88%).发病前有外伤史19例(76%),多为运动中损伤、摔伤及搬重物时损伤.病程1周~2年半,平均5.3个月.临床表现: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7例(68%),双侧下肢痛8例(32%),并有麻木、无力.查体:腰肌紧张、僵硬、压痛明显17例(68%);脊柱代偿性侧凸14例(5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2例(88%),其中双侧阳性3例,单侧阳性19例,合并交叉阳性4例,直腿抬高在30°内出现阳性10例;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痛觉下降9例;肌力下降8例;膝或踝反射改变6例.

    作者:赵伟儿;倪桂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腰椎骨折的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貂

    我院自1998年8月~2000年8月,应用USA-Plate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0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1~64岁,平均42.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坠落伤2例.爆裂型骨折9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脱位型1例.损伤节段:T12 3例,L1 6例,L2 1例.手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4例,D级2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减压植骨、跨节段椎体间内固定.

    作者:章银灿;方伟松;石高才;赵建根;张跃进;卢焕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例报告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好发于上胸髓及下颈髓.我院收治6例SCD患者,其中3例MRI检查有异常,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66岁.因双手麻木、无力、行走时有踏棉花感2个月入院.查体:智力及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Ⅳ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准.四肢长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T5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弱,关节位置觉差.

    作者:孙晓培;申敬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我院于1993年7月~1997年7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颈椎管肿瘤19例,就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8例.年龄4~68岁,平均39.3岁.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20d~6年,平均2年1个月.其中1个月以内2例,1个月~1年8例,1~2年3例,2年以上6例.主要表现为枕颈部、颈肩部疼痛或不适,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首发症状根性痛者6例,四肢感觉、运动障碍者13例,其中上行性神经损害表现6例,下行性神经损害表现7例.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综合征)6例,肛门、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7例,可以触及颈部包块2例.入院时,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4例,D级10例,E级2例.

    作者:王健;于锡欣;张佐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比较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对其治疗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就12例迟发性感染的治疗经验总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自1997年1月~2000年8月,我们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A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10例,腰椎滑脱R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2岁.窦道发生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的时间为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窦道出现后距第二次手术的时间为20d~2个月,平均1个月.

    作者:李晶;吕国华;康意军;李启贤;王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寰枢椎畸形并不稳的治疗(附73例分析)

    目的:探讨寰枢椎畸形并不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73例因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导致上颈椎不稳患者分别施行保守及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52例.结果:保守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其中14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无加重,另7例因症状加重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至10年,效果均满意.结论:对于有症状的寰枢椎畸形并不稳患者可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复位、减压及重建稳定性是治疗之原则.

    作者:高忠礼;李英普;朱庆三;袁绍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片、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了分析,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术,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术后2周疗效评价,优1例,良4例,可4例,差3例,有效率75%.结论:早期手术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龙坡;陶志宇;王晓;卜振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RF系统复位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体滑脱

    目的:总结应用RF与BAK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7例腰椎体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例、Ⅱ度10例、Ⅲ度4例.均为峡部裂性滑脱,伴有神经症状,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后路减压、RF-Ⅱ系统复位、BAK椎间融合、椎板回植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得到复位,并得到较高的融合率(17例中16例融合),神经症状消失.平均随访14个月(6~18个月),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RF-Ⅱ系统可使椎体完全复位,增加了融合面积,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功能,同时解除神经的受压;BAK椎间融合可达到较高的融合率,椎板回植达到脊柱后部结构的完整性.

    作者:闫传柱;段向东;肖珍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9例,术前行MRI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均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其中3例有尿流动力学改变,手术方法为椎管扩大探查、拴系松解术.结果:术后随访2年,9例患儿中3例发生大小便失禁,MRI示脊髓圆锥于原位粘连,尿流动力学检查示逼尿肌压增加,膀胱顺应性下降,其余6例预后良好,尿流动力学表现正常,未进一步行MRI检查.结论:显性脊柱裂患儿应常规行MRI检查,脊髓脊膜膨出要行椎管探查、拴系松解术,不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导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小兵;李金良;陈雨历;孙大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腰腿痛患者造影术后疼痛变化的观察及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腰腿患者造影后腰腿痛症状的变化,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方法:使用伊索显(Isovist)造影剂对219名腰腿痛患者进行腰椎管造影检查,详细记录造影后腰腿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造影后有34例发生腰腿痛症状变化,占15.53%.其中疼痛加重24例(10.96%),减轻10例(4.57%).症状变化发生和持续时间不等,多数患者在几天内恢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造影后无一例出现疼痛症状变化.结论:腰腿痛患者在造影后出现疼痛症状的变化可能和造影剂与脑脊液的生化条件不符,破坏了局部环境有关.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红;周秀琴;吴闻文;侯树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柱结核诊治不当的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诊治不当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本院收治的12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并对其诊治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延误和误诊7例(占5.6%),规范抗痨治疗85例中结核复发3例(3.52%);不规范抗痨治疗40例中结核复发5例(12.5%).手术方法不当5例,占手术例数13.1%(5/38),术后护理不当2例,占5.2%(2/38).结论:脊柱结核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及护理方法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治,加强规范的抗痨治疗工作,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护理.

    作者:曾志远;潘文誉;曾荣东;施建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再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各种原因手术失败而再手术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以减少失误,提高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分析其再手术原因.初次手术单纯椎板减压4例,Luque手术8例,棘突钢板固定3例,斯氏针钢丝固定1例,Dick手术2例,Steffee手术2例.同时行椎板减压19例.3例行后路融合.针对不同失败原因采用不同再手术方式.结果: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为椎管前方压迫未解除,后凸畸形未纠正,骨折脱位未复位,内固定松动,椎管内残留骨块;17例患者初次手术未行植骨融合.再手术15例获得平均3年7个月随访.9例再手术后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4例轻度腰背痛,5例中重度腰背痛.5例后凸Cobb角大于20°.结论:正确选用内固定器械及手术方式,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有明确影像证据椎管受压者,减压对不全瘫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纠正后凸畸形对减少腰背痛发生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有意义.

    作者:彭新生;李佛保;陈立言;杨忠汉;万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第五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纪要

    1 概况第五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暨2001(银川)国际脊柱脊髓损伤研讨会于2001年8月18日至22日在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主办,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来自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区的同道及海外来宾共400余人.宁夏自治区副主席、银川市卫生局局长、宁夏医学院院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简短、热情的欢迎辞及贺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互联网脊柱外科信息动态

    1 2002年国际脊柱外科学术会议信息(1)国际腰椎学会2002年年会将于2002年5月14~18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举行,论文截稿时间为2001年11月15日.详情参见www.issls.org,电子邮件:Shirley.Fitzgerald@swchsc.on.ca.(2)2002年欧洲脊柱年会将于2002年9月11-14日在法国那特斯举行,联系方法:E-mail:norbert.passuti@chu-nantes.fr;网站:www.eurospine.org.(3)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年会将于2002 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征文截稿日期为2002年3月1日.联系方法:E-mail: kassing@spine.org,网站:www.spine.org.

    作者:海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第68届年会(脊柱外科部分)介绍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第68届年会于2001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作者就这次会议中脊柱外科部分的交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1 脊柱畸形Betz等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采用一种放射学评分方法比较了前路(98例)与后路(122例)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疗效,结果两组畸形矫正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前路融合的范围显然要小于后路融合:前路融合组中有74%融合范围未超过L1,而后路融合组中融合范围未超过L1者只有37%.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胸锁关节行上胸椎前路手术

    上胸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前入路手术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作者采用经胸锁关节进行上胸椎椎体手术3例,感到显露充分,安全、方便,治疗效果满意.1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右肩部垫起.沿切口线局部注射副肾素盐水,自右锁骨中点沿锁骨经胸锁关节向下做一弧形切口,长约16cm(图1).逐层切开,剥离锁骨骨膜于中点切断右侧锁骨,离断右胸锁关节(图2).

    作者:蒋化龙;刘海鹰;姜保国;张方青;苗振林;邢德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改良式经胸骨前路病灶清除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

    颈胸段脊柱结核并截瘫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仅占脊柱结核的1.2%[1].但由于颈胸段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病灶暴露困难,手术有一定的难度,治疗效果较差.作者于1993年6月~1999年10月采用改良式经胸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并截瘫3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信效堂;宫照燕;矫晓昆;郭志勇;谷娜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奋发图强,走向世界--写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创刊十周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创刊已经十周年了,这是艰苦创业的十年,是本刊壮大成长不断提高的十年.随着我国脊柱外科、基础研究及康复事业的发展,本刊刊出了大量脊柱脊髓领域里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论文,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临床及第一线的工作经验,登载了不少基础研究及相关学科新的成果,推动了我国脊柱脊髓领域的学术交流及经验传播,它己成为我国脊柱外科医生等成长的桥梁,工作的良师益友.

    作者:张光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巩固现有成绩,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祝贺<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创刊十周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创刊10周年.杂志在报道国内外有关脊柱脊髓领域的新进展及进行学术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提高我国脊柱脊髓学术水平起到了重大作用.多年来,杂志内容不断充实,质量不断提高,栏目不断创新,不仅包括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综述及讲座,也登载技术介绍、问答与讨论和互联网信息等,极大活跃了学术空气,杂志已列为我国国家级核心期刊.

    作者:郭世绂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