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11-3027/R
国内刊号:11-3027/R
邮发代号:82-457
创刊时间:1991
发行周期:月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各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2003年已改为月刊,2006年内文增至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栏目设置

临床论著、广告及消息、基础研究、综述、短篇论著、个案报道、发明创新

杂志收录/荣誉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来稿务求主题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

  2 文题力求简明,反映文章主题,尽量在20字以内,一般不使用缩略语。所有投稿论文请附英文文题。

  3 作者排名顺序由作者自定,可不拘泥于单位,在姓名右上方给出不同单位的序号,并按序号注明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具体通讯地址,第一作者为非通讯作者的请注明通讯作者简介及具体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4 A类论文中论著、基础研究需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关键词3~5个。结构式摘要应明确列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①目的:简介研究背景或目的;②方法(包括设计):简述研究所用原理、条件、材料、对象和方法,宜说明有无对照、病例或实验次数及观察或评价指标;③结果:简明客观地列出所得的主要结果,所列数据需经统计学方法处理;④结论:对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并说明得到何种启发或提出问题及展望。中文摘要请使用大摘要,约600字左右,英文摘要的内容与格式应与中文一致,为便于国际交流,可稍长于中文摘要。

  5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6 表和图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要求每张表和图都有自明性,同一数据不要用图和表重复表达。凡用文字可简洁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数据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要简单归纳和描述统计学分析结果即可。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①表格用三线表,表内不加纵线,应有序号、表题并标注统计分析结果。②图的位置应在文中按其出现的顺序连续编号,线条图应设计美观,线条清晰;影像学图片(2张以上)注意各图缩放比例应一致,图中标注的图片编号应能与图片拆分,其他符号(包括箭头、线条、文字等)应与图片组合在一起;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黑白照片必须反差分明,清晰易辨。图片可插入文中,也可附在文后。每幅图片均应有序号、详细图题、上下方向标示,规格尽量一致,纵、横比例得当,重点突出。③所有图表请使用中英文对照。

  7 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具体使用参照《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编辑部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常用单位采用国际通用方法表示,如:pg,ng,μg,mg,g,kg;μl,ml,L;μm,mm,cm,m;s,min,h,a;℃;nmol,μmol,mmol,mol等。血压的数值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kPa,括号内可写旧制单位mmHg(1kPa=7.5mmHg)。

  8 数字执行国家标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10.6)%不要写成50.2?Ddplusmn;10.6%或50.2±1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如前后单位一致可省略前一个单位,如4cm×3cm×5cm,可写成4×3×5cm,但不能写成4×3×5cm3。

  9 统计名词及符号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概率用英文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0 文稿中引用他人资料或观点时,请给出参考文献。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重要文献,请勿引用他人文章中引用的文献。请按照温哥华格式书写,依文献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的来源请在文后按文中出现的顺序标出,引自期刊的为[J],引自专著的为[M],引自论文集为[C],报纸文章为[N]。以近5年内的文献为主。非正式出版物上的资料请勿列入,尽量不引用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内,在刊名后应注明“待发表”,在本文正式刊印前如已刊出,应尽快补充已发表的年、卷、期、页号。中外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西语作者著录姓的全称及名的首字母缩写(中间不加缩写点)。日文作者姓名及文题请用原文,不能用中文汉字代替。参考文献请按照温哥华格式书写,举例如下:

  [期刊]:作者(全部,超过3名只需列出前3名,后加“,等”).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书籍]:主要责任者(全部).书名[M].版次(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出版年.起-止页.

  示例:

  1. 刘燕翌, 王庆一, 曲铁兵, 等. 仿真椎管镜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探讨[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 9(1): 4-6.

  2. Bondurant FJ, Gotler HR, Hulkarni MV, et al. A study us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magretic resonance imaging[J]. Spine, 1990, 15(2): 161-168.

  3. 陆裕朴.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785-794.

  4. 文贝充生. 血管柄付椎间板实验の研究[J]. 日本脊柱外科学会杂志, 1993, 4(1): 25-29.

  5. Hammell KW.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M].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5. 75-83.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发文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及手术并发症

    神经纤维瘤病伴发的脊柱畸形传统上分为非营养不良型和营养不良型.非营养不良型临床表现类似特发性脊柱侧凸,常见的畸形为胸椎右侧凸,此类畸形发病年龄轻,预后差,有发展成为营养不良型畸形的倾向.

    作者:仉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脂肪颗粒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FP)与医用生物蛋白胶(FG)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组(C组),其它4组分别于L1~L2椎板切除术后在硬膜外腔放置FP(FP组)、自体游离脂肪片(FF组)、FG(FG组)及FP+FG(FPFG组).术后分别于4、8、12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大体、光镜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FPFG组硬膜外瘢痕较其它各组显著减少(P<0.05),脂肪坏死面积比率较FP及FF组显著降低(P<0.01),而移植脂肪中再生毛细血管数量较FP及FF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自体脂肪颗粒与医用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可防止脂肪颗粒流失,提高脂肪存活率,起到三维的遮挡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的纤维化与粘连.

    作者:慈元;李正维;敖强;吕德成;隋云先;刘云骄;王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多发生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压缩达到或超过椎体高度2/3时,因为穿刺困难,常不主张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是PVP相对禁忌证之一[1].但有学者通过改进操作技术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3].2001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12例陈旧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国强;欧阳甲;卢斌;罗科峰;曹杰波;郑伟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变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VC%和Pred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作者:郭鸿飞;付君;张永刚;宋凯;刘超;郑国权;张国莹;王征;崔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Cx43的表达及其在成骨化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Connexin43(Cx43)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成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骨化组)与15例不伴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切取两组患者韧带标本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胞浆内波形蛋白进行细胞鉴定.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成骨特异指标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COL 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细胞Cx43蛋白表达,评估其成骨活性.采用siRNA技术对骨化组第3代细胞之Cx43抑制72h,检测抑制组与非抑制组OCN、ALP及COL Ⅰ的表达变化.结果:经鉴定培养出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韧带骨化组细胞OCN、ALP与COL Ⅰ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36±0.21、0.53±0.18、1.64±0.37,明显高于非骨化组(0.78±0.21、0.29±0.13、1.01±0.26);骨化组Cx43蛋白表达量(1.00±0.30)亦明显高于非骨化组(0.48±0.18).对骨化组细胞Cx43抑制72h后,其蛋白表达下调69%(P<0.01);非抑制组OCN、ALP及COL Ⅰ的mRNA表达量为1.54±0.33、1.32±0.36、1.86±0.44,抑制组分别为0.91±0.32、0.47±0.21、0.88±0.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存在较高水平的Cx43,并在其成骨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杨海松;陈德玉;卢旭华;王新伟;石磊;刘洋;杨立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包括棘上韧带宽度及厚度,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于棘上韧带附丽部及多裂肌间隙部的厚度.在2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8.0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1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附丽于棘上韧带.于L3/4、L4/5、L5/S1层面,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线间距分别为16.32±6.56mm,27.43±6.36mm,33.65±4.77mm;腰筋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0.81±0.17mm,0.88±0.15mm,0.87±0.14mm,与其肌间隙部厚度差异不显著(仅L4/5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骶棘肌总腱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1.76±0.51 mm,1.71 ±0.40mm,1.78±0.50mm,同层面肌间隙部厚度分别为0.95±0.18mm,0.990.22mm,0.98±0.20mm,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模拟手术示骶棘肌总腱膜深面与多裂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可无损伤分离至棘突旁,组织牵开张力小.所有22例均按手术方案完成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显露良好,视野清晰,单节段、双节段切口长度分别平均4cm、6cm.结论:棘上韧带之骶棘肌总腱膜、胸腰筋膜附丽部均强大.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合理可行,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肌肉损伤.

    作者:瞿东滨;郑明辉;邹琳;车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使用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从1977年开始采用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经20年来的观察,随访效果良好,植骨愈合率达100%,无一例失败者.

    作者:肖子范;路小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徐林;洪毅;易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颈椎小关节的形态学研究进展

    颈椎小关节(cervical facet joints,CFJ)又称颈椎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由相邻上、下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CFJ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在一定范围内的伸屈和旋转运动功能[1].每个颈椎节段,均包括三个不同的关节,即双侧的关节突关节与前方的椎间关节,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颈椎退行性疾病也包括两侧小关节的退变,如小关节骨质增生等,此外,CFJ也在继发于低速追尾撞车事故而造成的脊髓功能不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C(o)té等[3]研究证实在加拿大人群里,一生中颈部疼痛的发生率为67%,强烈疼痛伴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4%.而在英国的一项对7669名不伴有颈部疼痛的18~75岁人群调查中发现,随后的一年中颈痛的发生率为17.9%[4].研究表明,颈椎的小关节病变是导致颈部疼痛常见原因[5],CFJ增生退变是引起颈椎不稳和神经根受压的重要原因[6].笔者就CFJ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点、小关节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黄袁迟;邹德威;马华松;吴继功;陈志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和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变异情况,为前侧腹膜外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术中血管副损伤.方法:解剖40例成人尸体标本L3椎体以下左侧以及骶前的下腔静脉属支,重点观察左侧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左侧L3、L4、L5静脉存在于85%、97.5%和67.5%的标本中,位置与外径相对恒定,内侧汇入下腔静脉或左髂总静脉,外侧与左腰升静脉相交通;左腰升静脉存在于47.5%的标本中,位置较恒定,但起点、外径以及形态均有较大的变异;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骶正中静脉,其外径变异不大,但是数目及止点均有明显变异,并且可不伴行骶正中动脉.结论:下腔静脉于下腰椎水平左侧及骶前的属支变异多样,从左侧腹膜外手术入路暴露下腰椎间盘时,需要术前了解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情况并在术中做相应处理.

    作者:王志为;苏庆军;王庆一;王昊;曲铁兵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