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3027/R
  • 国内刊号:11-3027/R
  • 影响因子:1.60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05首届)
  • 外科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年8期文献
  •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影像学测量指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及Cobb角=20°再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比值≤0.338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主要相关因素(P<0.01),此外,后凸节段Cobb角≥20°或后切线夹角≥20°也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相关因素.结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a/M比值≤0.338、后凸节段Cobb角≥20°或后切线夹角≥20°与临床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提示颈椎力学平衡被打破,颈脊髓被损伤,需治疗干预.

    作者:方加虎;周许辉;袁文;贾连顺;陆健;严望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olorado 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及髂骨螺钉联合应用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结论:Colorado 2TM脊柱内固定系统与髂骨螺钉联合应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并能够维持良好复位效果,为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周东生;穆卫东;郝伟;王伯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对矢状位脊柱曲线与骨盆相关性的影响

    态,不随脊柱矢状位参数变化而变化;腰前凸与骨盆投射角之间的密切关联在矫形术后得以维持,在计划手术治疗AIS时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王华锋;沈建雄;邱贵兴;翁习生;林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

    路矫形分2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作者:马华松;邹德威;周建伟;吴继功;谭荣;陈志明;王晓平;张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应用AIIMS分型评价脊柱侧后凸畸形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研究

    ,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对症治疗5d后愈合;均无脊髓或大血管损伤.术后平均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39.7°,平均矫正率57.6%,术后平均主弯后凸角35.5°,平均矫正率45.5%.随访1~5年,平均3.1年,冠状面和矢状面平均矫正度未见明显丢失.结论:AIIMS分型能较全面地评价脊柱侧后凸畸形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位置和并发症情况,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冰;吕国华;康意军;李晶;陈飞;邓幼文;刘伟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弯型的性别差异

    P<0.01).结论:小角度AIS各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小典型弯型脊柱侧凸和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作者:孙超;邱勇;束昊;刘臻;王信华;王斌;朱泽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作者:曾岩;马越;孙垂国;李危石;陈仲强;齐强;郭昭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B级14枚,C级17枚,D级12枚,优良率为93.6%,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透视组2例在术中发生螺钉损伤硬膜囊,1例术后发现螺钉刺激神经根.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可降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霍喜卫;李锋;熊伟;牛朋彦;张帆;卢伟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出生时父母年龄与其侧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弯Cobb角度数不受患者出生时的父母年龄的影响.

    作者:王玉;邱勇;王斌;孙旭;朱泽章;朱锋;钱邦平;刘臻;李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胸椎半椎体畸形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正率平均69.3%.随访9~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3~5个月截骨间隙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有1.6°角度丢失.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伴脊髓纵裂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作者:邢文华;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赵岩;付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平均35.7%)恢复至0~13%(平均5.2%).脊髓神经功能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忠友;黄伟;张建乔;汤永华;江春宇;金才益;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E级.结论:采取彻底减压、截骨矫形、规范合理使用内固定和良好的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国忠;鲁林峰;朱铭香;丁龙生;黄爱珍;宁锋;陈满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山羊脊柱侧凸椎体的矫形度

    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合金U形钉对顶椎的椎体矫形度平均为0.017°±0.006°/d,同主弯整体矫形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2=0.941,P=-0.006),其在整体矫形中占13.18%.结论: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能够对椎体产生有效的椎体矫正角度,以达到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目的.

    作者:宋迪煜;张永刚;孟传龙;郑国权;白林;张巍;张如意;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

    ,操作简单,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作者:陈玉兵;陆声;徐永清;张元智;师继红;陈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计算机生物力学模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脊柱侧凸的手术矫形策略包括诸多方面,如手术融合范围选择、内同定类型及位置等.正确的选择对获得佳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手术策略的制定不仅要根据术者自身的经验及水平,更与患者侧凸类型,主弯Cobb角大小、僵硬度和代偿弯的特征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由于侧凸手术治疗本身的不可逆性,目前关于各种手术矫形的策略、理论仍纷争不断,尚缺乏一种客观的、公认的治疗标准.

    作者:顾苏熙;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成人脊柱侧凸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伴有冠状位X线片(站立位)上Cobb角大于10°的脊柱畸形[1].据报道脊柱侧凸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2%~32%[2-5],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对成人侧凸进行分型有利于对疾病进行系统条理的分类,同时定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治疗效果,将畸形的严重程度与健康状况联系起来并且为治疗提供指导[6].近年来,针对成人脊柱侧凸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但是其分型却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在此,笔者对成人脊柱侧凸的分型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陈自强;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近年来,前路腰椎融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它有利于降低假关节形成的发生率和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矢状序列[1~3],并向微创化方向不断发展.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v fusion,XLIF)是近年来出现的经外侧穿过腹膜后间隙和腰大肌到达腰椎的一种新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的前路腰椎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经腹膜腔、不需要分离大血管和神经丛,因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万坤;贺石生;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

    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进步,在正规化疗的基础上积极的外科治疗不但可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缩短治疗周期,而且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观点已逐渐成为共识.我科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有选择地采用同一体位下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经侧前方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或人工椎体置入术治疗10例胸腰段结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文;蔡程;郑海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颈椎前路手术中髂前嵴取骨术后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1例

    腹膜后血肿为腹腰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常见原因是骨盆及脊柱骨折.脊柱前路于术髂前嵴取骨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罕见.我们在行颈椎前路手术时从髂前嵴取骨术后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束昊;邱勇;俞扬;朱锋;刘臻;刘文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如何掌握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时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常因体检或出现外观畸形而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青春发育期出现侧凸不同程度的进展.对AIS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Risser分级及初诊时的Cobb角与侧凸的进展情况具有明显相关性[1~3].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的研究数据[2]表明,年龄越小、Risser分级越低、初诊时Cobb角越大的AIS患者,其侧凸进展的风险相应增加.

    作者: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治疗

    主持人:孙天胜,王以朋.参加者:张光铂,孙天胜,王以朋,刘忠军,李中实,孙常太,伍骥,王炳强,洪毅,马远征,孙宁,刘波,沈惠良,卢庆霞.张志成.蒋欣,孙英飞.

    作者:李中实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