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核性胸膜炎分型及治疗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在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行胸腔镜检查或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65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以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检查为标准,分析超声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分型的一致性;超声分型与胸腔镜分型一致性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卡方检验中的Kappa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65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诊断发现工型18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13例)、Ⅱ型28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28例)、Ⅲ型43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43例)和76例Ⅳ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75例),与胸腔镜或病理分型一致率96.4%(159/165),Kappa值为0.946,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型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毅;高婷;党丽云;薛欣;王龙智;刘雯;雷颖;张琦;闵卫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所就诊并登记的16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痰菌检查、PPD试验、并发症、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的统计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不同组别并发症采用A与非A的构成比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占同期登记患者的19.3%(160/828),症状与体征以咳嗽(142/160,88.8%)、咯痰(125/160,78.1%)为主,其次为食欲减退(82/160,51.3%);另外,乏力占47.5%(76/160),消瘦占40.6%(65/160),气短或气促占39.4%(63/160),咯血或咯血痰、发热、盗汗分别占18.1%(29/160)、16.2%(26/160)、9.4%(15/160);肺部渗出、坏死与增殖病变同时存在,以多肺区病变为主(127/160,79.4%),空洞病灶多见(66/160,41.3%).PPD试验强阳性率为29.5%(31/105),60~岁组强阳性率(34.7%,26/105)明显高于70~84岁组(16.7%,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1),痰抗酸杆菌涂片和(或)培养检查阳性率高(121/160,75.6%),菌阳组咳嗽占93.4%(113/121),菌阴组咳嗽占74.4%(29/39);菌阳组咯痰占86.8%(105/121),菌阴组咯痰占51.3%(20/39),菌阳组咳嗽、咯痰率明显高于菌阴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8.876,P<0.01;X2=21.743,P<0.01).患者有合并症者多见(137/160,85.6%),其中以肺部感染常见(77/160,48.1%),其他合并症为糖尿病(33/160,20.6%)、高血压病(28/160,17.5%)、慢性支气管炎(25/160,15.6%)、肺气肿(22/160,13.8%)等.药物不良反应以药物性肝损伤居多,占22.5%(36/160).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1.3%(146/160),其中,初治患者治愈率92.4%(134/145),复治患者治愈率80.0%(12/15).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有心理状态不良表现(25/160,15.6%).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多数症状不典型,以咳嗽、咯痰为主,胸片病灶广泛,空洞病灶多见,痰抗酸杆菌涂片和(或)培养检查阳性率高,且多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心理状态不良表现.
作者:曾丽翔;洪晓忠;杨清伟;彭东东;王冬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山东省胸科医院的肺结核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29例,采集合格痰标本分别接种至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采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等共计18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数据进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软件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3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25株(18.1%),2010年32株(23.2%),2011年39株(28.3%),2012年42株(30.4%).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耐药率上升快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2009年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4.0%(1/25)、12.0%(3/25);2010年分别为9.4%(3/32)、18.8%(6/32); 2011年分别为26.6%(10/39)、28.2%(11/39);2012年分别为50.0%(21/42)、45.2%(19/42).结论 与2009年相比,2012年结核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比率明显上升,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上升.
作者:杨燕;胡华;陈影;王俊玲;朱晓雅;董娇;范恒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北京口岸出境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为开展口岸结核病防控及其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场知晓率调查问卷》设计的5条核心信息,及针对出境人员的检疫要求采用自行设计的6条信息,统计知晓率并分析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整群抽样,对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经我部门进行出境体检的5290名体检者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一对一问卷调查.529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有效,有效率100.00%.5条核心信息知晓情况采用二项分布Z检验、秩和检验,自行设计6条信息知晓情况采用F检验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3.14%(16 700/26 450).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别与性别、户籍、学历和职业等相关,其中男性(65.41%,7950/12 155)高于女性(61.21%,8750/14 295)(Z=6.428,P<0.05)、15~岁年龄组(61.33%,5336/8700)低于其他年龄组[30~岁年龄组为64.01%(5518/8620),45~岁年龄组为64.01%(4468/6980),60岁年龄组为64.09%(1378/2150)](Z=14.503,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64.72%,9465/14 625)高于其他学历人群[小学组为59.09%(650/1100),初高中+中专为61.24%(6568/10 725)(Z=25.718,P<0.05);城市户籍人群(63.72%,14 475/22 715)高于农村户籍人群(59.57%,2225/3735)(Z=4.01,P<0.05);医务人员(75.22%,346/460)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管理技术人员为67.80%(4644/6850),劳务人员为60.31%(7678/12 730),留学生为62.73%(2942/4690),商务人员为63.37%(1090/1720)(Z=114.227,P<0.05).(2)自行设计6条信息中“肺结核患者在迁徙中有病情加重及传播的风险”知晓率较高(65.52%,3466/5290),“疑似肺结核时需要进行痰检”的知晓率较低(38.90%,2058/5290).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职业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F=7.703,F=8.047,P值均<0.05).(3)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的媒体偏好主要是医务人员面对面讲解56.90%(3010/5290),电视44.05%(2330/5290)和报纸43.78%(2316/5290).结论 北京口岸出境人员结核病核心信息及口岸检疫相关要求的知晓率均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大对该人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宣教方式以医务人员面对面讲解为优.
作者:肖利力;曹姗姗;王瑾;赵嘉珩;吴思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肝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引发肝脏结核病变的肺外结核病,1858年由Bestowe首次报道[1].肝结核一般情况下无特殊临床表现,临床诊治困难,但世界范围内仍有间断发生.现收集我院51例肝结核患者,总结其诊治特点和策略,期望有助指导肝结核临床诊治.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5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收治的51例肝结核患者,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6.3±8.88)岁.肝结核诊断前94.1%的患者合并有肝外结核病或结核病史,包括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肠结核.超过90%的患者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超过50%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37.3%的患者出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 U/L,IFCC酶比色法)(表1).
作者:姜友定;高健齐;陈穗;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实验室诊断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过程中所必需的.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发挥其在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宋媛媛;郑惠文;赵雁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对我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现状及分子病理学在未来结核病诊断和基础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与其他方法相比,病理学诊断依然是结核病、尤其是菌阴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结核病病理诊断总体上处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仍以组织学形态特征和查找病原体作为结核病诊断依据.因PCR的临床检测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国内仅部分大型医院病理科开展了此项检查.分子病理学科的发展,将病理学的研究与诊断引领到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水平,为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及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在痰标本、体液标本等应用广泛,而在组织标本中推广较慢,因此,需要加快这些新技术在结核病分子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今后,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应在病理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寻找病原体、菌型鉴定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等方面做更多努力,为结核病的正确诊断与合理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张海青;车南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简称“宣教”)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国防痨协会作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宣教工作的倡导者,一直把结核病防治宣教工作作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公众的宣教工作重点是开展“不要随地吐痰”宣传.同时,编印一些纸质宣传品和防痨传票进行结核病防治的科普宣传.20世纪70 90年代我国政府和卫生部对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结核病防治宣传队伍和充分发挥现代宣传媒体的功能等措施,使全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在全国全面推广实施.进入21世纪后,全国结核病科普宣传工作在原有基础上,重点开展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通过启动“全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活动,加强全民宣传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力度和广度,使我国在2005年顺利实现了全球结核病防治阶段性目标.展望未来,我国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将在“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领导力度和政策倡导;发挥现代宣传媒体的优势;做好‘全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活动;整合全国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源和充分发挥中国防痨协会的专家优势”等方面继续努力,为顺利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 2015年)》中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钟球;尹建军;高翠南;张建辉;周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骨关节结核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95%由他处结核病继发而来.罹患骨关节结核疾病后几乎均将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骨关节结核的诊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时至今日,由于多种原因,学科发展和被重视程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同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骨关节结核的诊治方法,努力推进骨关节结核诊疗技术的科学发展.
作者:秦世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我国结核病诊断经历了以痰涂片萋尼染色镜检及普通X线检查(包括胸片)为主要诊断手段发展到各种新的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使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大大提高.结核病的治疗从初的疗养疗法到链霉素和利福平的问世,开创了结核病短程化疗的新纪元.未来我国结核病的诊断应尽快普及新快速诊断技术和方法,包括发光二极管(LED)荧光显微镜、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系统、Xpert Mtb/RIF检测法、分子线性探针测定法(LPA)、基因芯片法、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SAT)、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以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等,以提高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同时,拓宽结核病治疗手段,包括抗结核新药及药物新靶点的研究、结核病免疫治疗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结核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结核病外科治疗的研究,以及纳米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等,终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立群;刘一典;朱友生;唐神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了分析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进展,发现存在问题与困难,探讨解决方法,提高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质量.查阅了近年来与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相关资料:WHO年报数据、政策指南等;我国出台政策文件及下发相关工作手册、国家级试点总结报告等;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诊断、治疗及管理相关文献.结果说明自2004年WHO出台了《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联合行动策略》以来,在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治疗、管理、预防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策略,各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我国围绕Mtb与HIV双重感染疫情监测,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治疗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2010年我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已覆盖全国.但在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间合作、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报告、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质量、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管理的质量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周林;刘二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肺外结核包括多系统、多脏器、多部位、多种类型的结核病变,诊断较肺结核相对困难,但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患者得以正规及有效治疗的前提,影像学检查在病变发现、诊断、鉴别诊断和观察病变动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规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CT、MRI及骨扫描)对肺外结核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肯定的价值,同时亦有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除了病变形态学研究外,分子影像和功能成像等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在肺外结核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岩;周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抗结核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应熟悉相关危险因素,完善实验室检查发现手段,探讨合理地调整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不良反应的治疗处理及停药措施,努力实现预防、治疗和管理措施的与时俱进.
作者:雷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国防痨杂志》近10年(2004 2013年)作者群及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变化,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2004 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刊发论文的第一作者信息及被引情况,采用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测评方法确定期刊核心作者,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核心作者及其所在机构、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随年度增加有单向变化趋势的数据采用x2趋势检验,分析这种变化趋势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年共载文2091篇,篇均作者4.45名,篇均发文机构1.48家,篇均被下载46.52次,篇均被引用4.19次.通过计算确定2004 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核心作者候选人352名,终确定核心作者125名.拥有核心作者人数排名前5位的机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17名)、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0名)、广州市胸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有8名)、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现更名为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5名)、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4名);77.60%(97/125)的核心作者集中在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和湖北省共6个省(直辖市).到2012年,《中国防痨杂志》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总被引频次在全部期刊中排名从510名(2004年)上升到428名,影响因子从0.570(2004年)上升到0.911,影响因子排名从306名上升到174名,综合评价总分从36.9(2009年)上升到61.0,综合评价在全部期刊中排名从804上升到265,期刊综合评价在全部期刊中排名呈逐年上升趋势(x势=404.65,P<0.001).结论 2004 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拥有核心作者125名,核心作者分布不均衡,呈现明显的机构、地域聚集现象.期刊综合评价指标在全部期刊中排名呈持续上升趋势,期刊影响力提高显著.
作者:范永德;张晓进;郭萌;王然;杨颖;薛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介绍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进展及取得的成效.阐述目前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发展的方向.
作者:姜世闻;刘小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结核病基础科研围绕着人体与结核分枝杆菌斗争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展开,从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DNA到转录组RNA,从其表达的蛋白质到其代谢的产物,再到结核分枝杆菌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及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应答,希望寻找出干预的措施、控制的手段.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篇幅所限,难以面面俱到,笔者只是根据中文文献试图阐述我国在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疫苗、新药方面的主要研究和取得的重要进展,也试图指出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俊仙;梁艳;吴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2013年在结核病临床治疗方面国内外取得了一些进展.以贝达喹啉为首的新药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疫苗的研究在纳米技术、佐剂方面有新的尝试;口服制剂V7的免疫治疗初步报告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报道肯定了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进行介入治疗方面的作用;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满意.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耐药骨关节结核需要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标准化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具有一定效果,含莫西沙星方案可能优于左氧氟沙星方案,而含第5组药物化疗方案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对HIV感染者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得到WHO推荐,合并结核病的HIV感染者推荐在标准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异烟肼治疗6月以上,以防止复发.老年结核病患者所占比例大,其抗结核治疗方案宜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适当选用二线药物,并注意调整剂量.儿童结核病的资料严重不足,不仅缺乏诊断的有效手段,而且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应加以重视.孕期如使用抗结核药物,除了链霉素之外,其余一线抗结核药都是安全的,短程化疗对于妊娠结核病治疗有效,而且致畸作用和肝毒性并未得到证实.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于2013年撰写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是年度重要进展;而对于预防性保肝治疗,意见尚不统一.
作者: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八月的贵阳,风光旖旎,也是瓜果飘香的时节.今天,少长云集,共同来见证《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年的峥嵘岁月,憧憬风光无限的未来!在纪念《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向莅临大会的各位老前辈、两刊编委和工作在结核病控制、临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同道,以及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防痨杂志》工作的各界朋友、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为《中国防痨杂志》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历届顾问、主编、副主编、各位编委、外审专家、专兼职的各位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中国防痨杂志》的作者、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在座及未能出席本次盛会的各位同道,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国防痨杂志》的成长、壮大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作者:王撷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