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46-367
  • 国内刊号:1674-134X
  • 影响因子:1.38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目的 探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10例11髋Crowe Ⅳ型DDH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34.6岁),术前Harris评分(45.2±7.8)分,肢体短缩(3.9~6.1)cm(平均5.1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自体患侧截除股骨头于真臼位置植骨重建髋臼,通过松解髋周软组织和保留适当股骨距,同时配合良好麻醉肌松终复位髋关节.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收缩训练,随后在不引起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2周后不限制其活动.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随后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肢体延长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 Harris 评分并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7.1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579±157)ml,术后引流量(261±75)ml.术后X线显示假体未见位置不良,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间均压配紧密.随访期内,无1例出现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患肢延长(4.5±0.5)cm(3.9~5.3)cm,较对侧短缩(0.5±0.3)cm(0~1.0)cm.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收缩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3周后恢复.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栓塞(DVT)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后一次随访 Harris 评分(81.7±1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owe Ⅳ型DDH的THA存在较大困难及风险.利用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通过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和股骨颈靠小粗隆截骨,并配合良好麻醉肌松,能完成置换并基本恢复肢体等长,避免了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但Crowe Ⅳ型DDH的THA手术复杂,术前须充分准备及仔细评估.同时患者术后康复亦个体化,术后早期患者须采取屈髋屈膝体位,避免神经、血管过大张力,随后逐步伸髋、伸膝恢复活动范围.

    作者:陈光兴;杨柳;戴刚;段小军;郭林;王凤玲;古凌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DH) 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THA) 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7年5月接受THA的174例 (229髋) DDH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女128例,男46例,平均年龄32.6岁.分型采用Hartofilakidis分型:其中Ⅰ型(发育不良) 92例(123髋);Ⅱ型(低位脱位) 33例(49髋);Ⅲ型(高位脱位) 49例(57髋).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2分.手术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结果 平均随访47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7.5分,术后并发症为8例神经损伤,其中坐骨神经2例,股神经6例,术后1年随访均完全恢复.结论 成人DDH的THA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力;阿斯卡尔;张晓岗;李国庆;彭理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节镜对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5例经关节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彩色超声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并观察关节镜在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疼痛是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主要表现,但由于疼痛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均可发现膝关节内血流丰富的肿块,关节镜下肿瘤表现为增生、扩张、迂曲的血管团.关节镜下肿瘤切除术后随访6~24个月,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滑膜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关节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但要提高早期诊断率,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关键,关节镜下肿瘤切除是滑膜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关节活动等优点.

    作者:蔡道章;黄冬梅;邵雄杰;戎利民;卢华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假体的安放技术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中假体安放位置的控制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42例45髋因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39例,男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按Crowe分型,Ⅰ型17例18髋,Ⅱ型17例19髋,Ⅲ型6例6髋,Ⅳ型2例2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入路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DDH患者股骨前倾角均有增加,术中应适当减少,并减少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所有髋臼均为真臼重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 cm,术后平均0.5 cm.平均随访14.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3.6分,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88.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年青DDH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效果满意,术中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假体安放位置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朱振安;严孟宁;唐坚;戴尅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目的 探讨使用螺旋臼假体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 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使用Zweymü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40例(43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例(6髋),女34例(37髋),平均年龄47.6岁(22~70岁);单侧37例,双侧3例;Crowe分型:Ⅰ级6例,Ⅱ级2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高61分,低22分,平均43.5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 cm,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Harris评分高97分,低62分,平均85.3分.结论 使用Zweymü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魏威;寇伯龙;王小梅;吕厚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节镜辅助治疗难复性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难复性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17例(23髋)关节镜下髋臼清理、盂唇成型、镜下复位术,其中男2例,女15例,年龄4~48个月(平均19.1个月),右侧14髋,左侧9髋,其中单髋11例,双髋6例.均为麻醉前、后闭合手法复位失败患者.采用髋关节前侧和大粗隆前方入路相结合,镜视下切除拉长、磨损的圆韧带、清理髋臼底部纤维脂肪组织、切除髋臼横韧带,除第1例采用盂唇内缘放射状切开外,其余均采用盂唇外2/3切开,关节镜监视下手法复位,必要时切断内收肌肌腱,髋屈曲外展稳定位置石膏外固定.结果 全部23髋在关节镜下复位成功,随访12~31个月(平均25个月),除1例术前即有股骨头坏死外,全组患者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按全国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4髋,良1髋,可2髋,差6髋.分别测量成功组与失败组术前的前倾角、髋臼角、CE角及Zionts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前倾角、髋臼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角及Ziont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关节镜下髋臼清理、盂唇成型是辅助治疗小儿DDH的有效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前倾角小于40°、髋臼角小于35°是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术前的CE角及Zionts分级,对选择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意义不大.盂唇外2/3的切开方式,有利于保持盂唇内缘的完整性,防治术后再脱位的发生.

    作者:陈戎波;黄鲁豫;徐虎;胡万华;郑佳鹏;张春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东地区11132例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

    目的 探讨用超声检查方法测量广东地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的情况.方法 对11132例在广东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髋关节测量,以超声骨缘覆盖率法(BRP)和动态检查结合作为金标准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结果 广东地区新生儿髋脱位发病率为11.8‰,髋关节不稳定发病率为12.1%.正常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值:α、β角,髋臼指数,骨缘覆盖率,股骨头覆盖率,髋臼直径,股骨头直径均值依次为59.56°,39.48°,30.50°,57.40%,56.96%,15.71 mm,15.74 mm.结论 1. 明确了广东地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指标及DDH 的发病率;2.明确了南、北方人群新生儿DDH 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髋臼发育各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军林;李军;廖威明;杨子波;周雪梅;肖学军;王永胜;王维;黄紫房;谢超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术前测量在髋假体精确性选择上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测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精确性差别及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患者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1±12.9)岁.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假体尺寸、置放位置、偏心距及下肢长度的吻合程度.结果 两种方法在假体型号(包括臼杯、股骨柄、颈长)选择方面与术中实际尺寸吻合度存在差异(P<0.05),数字化模板测量与术中实际吻合度更高.对偏心距的设定,与术中实际一致者,数字化模板测量达14例(占70%),优于传统测量(8例,占40%).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计划及术中实际的截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传统模板设定值较术中实际相差(0.61±0.2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模板者相差(0.01±0.15)cm,吻合度高.结论 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可提高术中假体选择的精确性,并能更好地完成截骨高度的术前制定,从而恢复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

    作者:马若凡;许杰;刘尚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 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Crowe Ⅳ级DDH的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0分,患肢长度平均延长2.6 cm,有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短期未出现假体失败现象.结论 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严重DDH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建宁;郭亭;周利武;吴苏稼;施鑫;陆维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伴有囊变的髋臼发育不良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伴有囊变的髋臼发育不良 (DDH) 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结果,以及截骨术对囊变的影响.方法 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为28例31髋伴有囊变的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髋臼周围截骨术.男2例,女26例;平均年龄28.7岁.平均随访5.8年.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75.5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2.1分;外侧CE角从平均8.3°增加到22.7°,前方CE角从平均-3.2°增加到34.4°,臼顶倾斜角从平均27.1°下降到6.4°.骨关节炎表现改善和未进展者27髋(87%),有不同进展者4髋(13%).31髋中,9髋囊变被完全吸收,15髋囊变范围变小,6髋无变化,1髋囊变范围增大.主要并发症有2髋矫正不足.结论 尽管囊变存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DDH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当外侧CE角矫正充分时,髋臼周围截骨术能够诱导骨重塑,使囊变区变小或被完全吸收.

    作者:黄野;张洪;刘庆;蒋增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磨损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来源于人外周血的单核/巨噬细胞对直径1 μm以下超高分子聚乙烯 (UHMWPE) 磨损颗粒的反应及其机制.方法 从因无菌性人工髋关节松动而需要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假体周围组织中提取 UHMWPE 磨损颗粒.从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50 ml外周血,梯度离心获得外周血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A:单核/巨噬细胞+UHMWPE磨损颗粒;B:单核/巨噬细胞+UHMWPE磨损颗粒+100 μM Rotenone;C:单核/巨噬细胞+UHMWPE磨损颗粒+10 μM U0126;D:单核/巨噬细胞+UHMWPE磨损颗粒+10 ng/ml Cerivastatin;E:单核/巨噬细胞;F:单核/巨噬细胞+脂多糖(LPS).检测各组细胞的TNFα 表达.结果 UHMWPE磨损颗粒明显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Rotenone、U0126和Cerivastatin均可抑制UHMWPE磨损颗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且以U0126明显 (P<0.01).结论 UHMWPE磨损颗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可通过NF-κB和MAPK通路,但以MAPK通路为主.

    作者:丁悦;秦础强;马若凡;许杰;刘尚礼;Barden Bertram;L(o)er Franz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云南地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个家系22号与7号染色体易感基因连锁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 与22、7号染色体之间的连锁关系.方法 以4个云南地区CDH家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家系成员的DNA.选用人类连锁协作中心 (CHLC) 开发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其中8个平均分布于22号染色体,10个分布于7号染色体.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凝胶电泳,银染色.凝胶分析系统行等位基因分型.应用Linkage软件包在不同的重组率条件下行参数型连锁分析,设疾病基因频率为0.02.结果 所有位点表现了较高杂合度和多态性,基因型数据符合孟德尔定律.22、7号染色体两点连锁分析,LOD值<1,表示不存在连锁关系.提示4个家系CDH与各微卫星位点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 排除云南地区CDH家系致病基因位于22、7号染色体上.

    作者:鲁宁;胡侦明;浦波;王迎松;虞弘;曹有良;王少飞;杨庆秋;劳汉昌;张宝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段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是婴幼儿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约1%~10%的新生儿出生时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及脱位倾向.DDH如未经治疗,对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有鉴于此,DDH的诊治一直是小儿骨科的重要内容.目前DDH诊治上,越早诊治临床疗效越好是目前一致共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变程度越高、治疗难度越大,疗效也越差,所以目前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均开始推行婴幼儿髋关节DDH筛查,尽可能使DDH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连贯合理的治疗,避免患者过早面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风险[1-3].对于DDH的诊治是较为复杂的,下面就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诊治进展作一介绍[4].

    作者:彭旭;杨柳;陈光兴;段小军;彭咸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干绞链式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骨肿瘤

    目的 探讨股骨下端交界性和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7年以来,对股骨下端交界性和恶性骨肿瘤患者,在化疗基础上施行瘤段切除,应用特制的羟基磷灰石喷涂钛合金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结果 随访2.8~8年,其中2例术后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致足下垂,1例存活2年8个月后死亡.患肢按Enneking骨肌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方法:优7例,良4例.结论 对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施行瘤段切除术+人工假体置换术,尽管存在自身缺点,但是具有能早期功能练习和近期效果好的特点.术前对肿瘤边界进行认真评估,术中对肿瘤实施广泛性切除,术后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才能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许勐宇;徐立录;朱江;万彬;蔡显义;王贵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几种Pilon骨折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自199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共治疗Pilon骨折患者43例,其中Ruedi-Allgower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24例;AO分型:B1/C1型5例,B3/C2型17例,C3型21例.其中7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U型石膏外固定5例,跟骨牵引2例;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加外固定架治疗;其余1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l年以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周.Mazur评分结果,优19例,良16例,可5例,差3例.结论 Pilon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才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曾宪明;陈强;卓春芳;刘烈斌;漆海如;陈亚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节镜治疗持续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治疗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持续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8例,均为反复发作,本次发作病程均超过10 d.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关节镜治疗33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3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和关节积液情况.结果 关节镜治疗组在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关节活动方面明显优于NSAIDs治疗组.两组在关节积液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关节镜在治疗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昆;朱蕾;曾春;刘斌;王其友;蔡道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髋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

    髋关节是人体大的承重关节,也是关节疾病的多发部位之一.主要包括外伤性疾病、缺血坏死性疾病、退行性病变、炎症性及肿瘤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髋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传统X线、CT、MRI和核医学检查.X线平片及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髋关节骨性结构, 对于髋关节外伤、退行性病变、炎症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对软组织、韧带及骨髓等疾病仍有较大局限性.MRI对髋关节周围韧带、关节软骨、滑膜襞及滑膜囊等结构及病变的显示有明显的优势,能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唇的撕裂和骨关节炎等疾病.但对于骨质增生,撕脱骨折的显示不及X线及CT.因此,各种检查方法要合理运用,取长补短,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作者:李新春;梁荣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镜表现及治疗

    作者:杨柳;陈光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提高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治水平

    公元前400年,Hippocrates在他的医学著作<复位法 (instruments of reduction)>里早描述了儿童非创伤性髋关节脱位这一疾病.鉴于其在新生儿阶段即可出现一些异常,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

    作者:杨柳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