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ITS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采用ITS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11例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57~86岁,平均80.5岁;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2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分别于术后4、8、12、24和48周预约患者来院复查随访,常规拍摄肩胛骨正侧位片及腋位片.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3个月,平均1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根据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1.8%.结论 ITS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稳定性可靠,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马明太;付中国;张殿英;陈建海;黄伟;徐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 5年1月.收集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700例,其中髓内钉组303例、锁定钢板组397例.结果显示在观察指标中,术后并发症、Constant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二次手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髓内钉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P <0.05);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方面,前举、外展、内旋髓内钉组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而外旋髓内钉组高于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旋方面明显优于锁定钢板,而无证据显示其在术后并发症、Constant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二次手术率、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方面,前举、外展、内旋方面优于锁定钢板.
作者:江长青;陈国飞;江小成;李伟;张文涛;任士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研究喙突及其韧带附着点的特点,了解在行Latarjet术时,国人喙突的截骨量、喙突解剖与体长的关系.方法 解剖15具30肩男性防腐成人尸体,测量喙突长度,喙突尖宽度、高度,喙突尖到中点距离,喙突中点宽度、高度,喙突尖到胸小肌前界、后界距离,胸小肌喙突止点宽度,喙突尖到喙肩韧带前界、后界距离,喙肩韧带喙突止点宽度,喙突尖到斜方韧带与锥状韧带大距离(安全区域),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喙突平均长度(42.10±2.3) mm,喙突中点平均宽度(15.29±1.70) mm,中点平均高度(11.61±1.98) mm,“安全区域”平均距离(23.93±2.32) mm;(2)内踝尖到同侧眉弓距离的线性回归方程Y=-16.747+4.971喙突尖到斜方韧带与锥状韧带的大距离-3.469喙突中点高度-0.536喙突尖高度;(3)胸小肌止点变异率为23.33%,变异可为单侧或双侧,无规律性.结论 (1)行Latarjet术时,国人喙突截骨量应小于西方文献报道量;剥离喙突上胸小肌止点时,应关注其解剖变异;(2)患者身高与喙突可截骨量成正比,与喙突高度成反比,故身高越高,越不宜行Latarjet改良手术.
作者:连建强;董乐乐;魏海涛;张文龙;贾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对于原发性冻结肩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行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的病例资料,共入组26例,男性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5岁(41~69岁).术前进行Constant评分、简明肩关节评分(SST)、肩关节活动范围检查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镜下手术松解范围包括喙肱韧带、肩袖间隙、盂肱中韧带、前方关节囊及盂肱下韧带前部.术后规范康复锻炼.在后一次随访时进行肩关节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SST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 获得随访21例,随访率80.8%.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29~36个月).伴有糖尿病患者9例,占全部26例患者的34.6%.术前肩关节前屈上举71.3°(50°~110°),术后改善至158.9°(150°~170°).术前体侧外旋5.6°(0°~15°),改善至术后57.5°(45°~70°).术前Constant评分34.9分(13~71分),术后提高到90.4分(81~100分).术前SST评分2.4分(0~7分)术后提高到10.1分(8~12分).术前患侧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平均7.9分(5~9分),术后提高到1.4分(0~3分).结论 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前方松解对于原发性冻结肩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陈建海;刘中邸;党育;杨明;芦浩;张殿英;付中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应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的45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和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1.5个月(56~67个月),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1.1%.与术前相比:休息时(Z=5.182,P<0.01)和活动时(Z=5.544,P<0.01)的VAS评分明显改善;前屈角度(Z=5.042,P<0.01)、外展角度(Z=5.060,P<0.01)和体侧外旋角度(Z=4.636,P<0.0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Z=5.584,P<0.01)和ASES评分(Z=5.580,P<0.0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100%,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MRI检查有6例(19.4%)表现为再撕裂,其中1例(16.7%)位于腱骨交界处,5例(83.3%)位于腱腹交界处.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刘玉雷;敖英芳;闫辉;崔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2.4 mm锁定钢板结合缝合锚固定治疗不稳定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16例不稳定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3~65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跌伤4例,自行车摔伤2例,电动自行车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6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5d.沿皮肤Langer线的纵切口,采用2.4 mmL形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缝合锚增强喙锁稳定性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移位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6~100分,平均94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2分,平均0.2分.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应用2.4 mm L形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缝合锚增强喙锁稳定性,术后早期进行活动锻炼,可获满意疗效,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晓川;林辉阳;向明;陈杭;杨国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投掷运动员发生肩部接近肱二头肌长头腱起点处上盂唇撕裂的报道,是由Andrews等[1]在1985年首次提出,并称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posterior,SLAP)损伤.SLAP损伤的分类方法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变得越来越精确.自此,众多的学者越来越关注该损伤的病因、生物力学及治疗效果.目前,SLAP损伤的发病率并不明确,但随着肩关节影像学的检查和关节镜的发展,更多的SLAP损伤被发现,并得到治疗.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将盂唇的病理情况和正常的变异及老化相辩别,从而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损伤.本文阐述的焦点是该损伤的病理特征、治疗观点以及相关的争论热点.
作者:蒋勇;康汇;李红川;李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骨不连对于每一位骨科医师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骨不连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再次、甚至多次手术治疗,因此它给医师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骨不连,临床工作者们进行了积极不懈的探索和尝试.现将近有关骨不连治疗中的三个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欣;杨华刚;陈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及单纯累及内外髁的骨折,在临床上处理起来相对棘手.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及患者对肘关节功能要求的提高,大多数的肱骨远端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理念不断更新,在手术入路、固定技术、关节置换、尺神经处理以及功能康复等方面尚存争议.故本文对以上各方面的新证据综而述之,期待能对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张亚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盂肱关节半脱位常见病因有肱骨近端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偏瘫、关节腔积血、感染性关节炎、肩袖损伤、肩袖修复以及肩关节置换术后等.另外,肩关节松弛及肩关节不稳等也会导致肩关节半脱位.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患者,由于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导致盂肱关节半脱位,经钙化灶清除术后,上述症状得以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伟;王天兵;陈建海;贾清堂;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肩袖损伤是肩肘外科医师每天面对的疾病,肩袖撕裂的大小对于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肩袖撕裂>5 cm,或者累及2个以上的全层肌腱撕裂被认为是巨大肩袖撕裂.巨大肩袖撕裂治疗方法多样,影响术后功能效果的因素也很多,是肩袖损伤中的治疗难点.Greenspoon发表在2015年“肩肘外科杂志”的这篇综述对巨大肩袖撕裂从基础知识讲起,详细描述了产生巨大肩袖撕裂的病理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每种治疗方法提出恰当的手术适应证,并提供目前的文献回顾,我们对该综述进行概述性编译,以方便更多的国内读者阅读.
作者:Greenspoon JA;Petri M;Warth RJ;陈建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