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提倡多附图像清晰的图。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综述、讲座5000字左右,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疑难病例分析的文章可以图像为主,并贯穿文字说明和评析,专家视频讲座为30~40min。当报告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2.文题:力求简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在投稿后不应再做变更;作者单位按照邮政编码、所在省市县、单位全称、具体科室的顺序列于文题页左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须具备。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4.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500字(词)以内。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英文摘要要求字数在1500字左右,能够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对于研究方法和结果要详细描述。
5.关键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 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6.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
8.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四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9.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及计量单位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并标明坐标轴名称和计量单位;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10.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 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1.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 <0.05或P <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 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 =6.79),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 值(如:P =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还应给出95%可信区间。
12.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
13.数据与表格:文中有计量意义的数据均使用阿拉伯数字,数据核对应准确无误,需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符号均用斜体。表格应出现在相应正文段落之后。表应按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三横线表力求结构简洁,数据单位明确。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在表的左侧,谓语一般在表的右侧。
14.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15.图片:每3张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图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图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个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
16.动态图像: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大小在5M以内。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
17.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色彩自然,无跳、漏现象,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时长10~40min。每个视频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声音不失真,无明显过高、过低,无明显噪音;可以配有背景音乐,但必须不涉及侵权;解说声(需采用标准普通话;英语使用标准美式英语配音)与背景音乐效果要相匹配,声音与画面要同步。视频保存格式为DVD。
18.幻灯片:文字表述要求规范、简洁、准确无误,图表文字数据达到出版规范。
19.参考文献: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于右上角标出。不要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不同类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6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65~82岁,平均(71.5±5.5)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车祸外伤7例,运动伤4例.合并肩关节脱位4例,肋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1例.根据Neer分型:外科颈或解剖颈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价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31.6个月)随访,34例患者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5±0.7)个月(3~9个月),未出现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术后1年末次随访,二、三、四部分颈干角分别为129°±5°(121~135°)、128°±3°(111~140°)、121°±4°(110~134°),四部分骨折颈干角明显低于二、三部分骨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二、三、四部分肱骨头高度分别丢失(1.7±0.4)mm(1.2~2.7 mm)、(1.8±0.3) mm(1.3~3.1 mm)、(1.9±0.5)mm (1.4~3.5 mm),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三、四部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7±0.8)分(1~3分)、(1.5±0.5)分(1~3分)、(1.4±0.3)分(1~3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三、四部分功能Constant评分分别为(82.0±4.2)分 (52~90) 分、(78.0±3.6)分 (57~91分)、(63.0±3.8)分 (55~89分),UCLA评分分别为(31.3±2.1)分(27~35分)、(30.2±1.5)分(26~33分)、(27.6±1.6)分(23~31分),二、三部分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四部分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9.4%.结论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可以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使肩关节的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四部分骨折方面,临床效果较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作者:曹烈虎;翁蔚宗;陈晓;周启荣;张军;汪琳;王尧;纪方;苏佳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人工肘关节置换早期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破坏和关节退行性改变,随着新型假体的开发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如今已应用于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不稳以及老年新鲜或陈旧性肱骨远端骨折.肘关节置换的目标是使肘关节稳定性提高、疼痛感减少、功能恢复良好,但是其术后伤口感染、假体不稳、尺神经损伤以及肌力下降等并发症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题,尤其在手术的适应证、假体选择、手术入路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争论.本文查阅近十年有关人工肘关节置换的治疗文献和临床病例(表1),从人工肘关节置换的历史、假体的选择、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要点和入路、并发症和人工肘关节置换的关节功能评价等方面作如下综述,为后续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洪新杰;牛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性,18岁,因右肘关节外伤疼痛、活动障碍1年于2013年8月9日入院。病史:患者于2012年8月不慎摔伤致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肘关节脱位,急诊行手法复位,前臂吊带固定4周后行功能锻炼,肘关节一直疼痛并有功能障碍。患者要求改善肘关节功能,缓解活动时疼痛,门诊以右肘关节陈旧骨折脱位并功能障碍收住院。查体:右肘关节无肿胀,肘后三角关系失常,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障碍,屈曲活动范围50°~90°。前臂旋转功能正常。X 线片示右肱骨下端陈旧骨折并肘关节半脱位(图1)。CT片示右肘关节骨折(图2)。入院诊断:右肘关节陈旧骨折脱位并功能障碍。入院后治疗:患者主诉伤后当时即行 X线及CT检查,但资料遗失。因患者肘关节仍有部分功能,从入院后影像学资料无法确定骨折来源。因受伤时间较长,手术难度大,术后功能不一定恢复,建议行保守治疗。患者因活动后明显疼痛且关节活动障碍,坚决要求手术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右肘关节探查术。术前1天患者找到伤后CT片(图3),发现肘关节脱位及内侧髁骨折并卡于鹰嘴和滑车间。手术采用内侧切口,术中发现骨折块与周围组织已经黏连并部分骨性愈合。仔细分离显露骨折块,骨折块与内侧副韧带相连,骨折已经无法复位,故将骨折块切除,修复内侧副韧带。松解肘关节至活动正常范围。术后 X线片示肘关节对合关系恢复正常(图4)。术后石膏固定3周,术后2个月复查肘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图5),活动范围15°~110°,活动无疼痛,术后10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5°~120°。
作者:杨军;徐永清;金涛;谭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肘关节镜应用的研究始于1931年,当时认为肘关节镜造成神经血管损害的危险远大于关节镜诊治所能带来的益处.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看法逐渐被纠正[1].肘关节周围复杂的血管神经及狭小的操作空间要求术者对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初,肘关节镜仅仅用于疾病诊断和游离体摘除,自1985年Andrews和Carson[2]发表文章后,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步,并确立了初的肘关节镜手术规范,手术指征也不断丰富,包括各种关节炎、滑膜炎及外上髁炎的清扫,骨折复位内固定,肘关节不稳定重建等.伴随关节镜课程的开展和外科医师技术的成熟,一些原来需要开放的手术,比如骨折固定、韧带损伤重建,都可以在肘关节镜辅助下完成.本文将聚焦当前肘关节镜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并展望其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陈宏;潘佳栋;阮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实施的肩关节置换术的例数迅速增长,其中包括部分或全肱骨头表面置换术、半肩关节置换术、全肩关节置换术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1].根据新公布的数字,1998~2008年,肩关节置换术的数量增加了2.5倍,从19 000例增长至47 000例[1].总的来说,全肩关节置换术是多见的类型,在过去的10年里其数量已超过半肩关节置换术[1].
作者:张晓萌;陈建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肘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肘关节功能,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案多样且无统一标准,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文拟对肘关节僵硬的定义、病因、分型及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关;鲁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和单纯累及内外髁的骨折,由于肱骨远端特异的解剖形态,部分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处理起来相对棘手,临床上争议较多。笔者着重对手术入路、固定策略进行述评。一、流行病学肱骨远端骨折成人患者相对较少,占所有骨折的2%,肱骨骨折的1/3[1]。Robinson 等[2]报道肱骨远端骨折在成人中每年发病率约为5.7/10万。男性发病率高峰在12~19岁,往往是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比例高,常合并其他损伤。而女性发病率高峰在80岁以上,常为低能量损伤,与骨质疏松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后者发生率逐年递增。
作者:禹宝庆;周成欢;胡健;吴佳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请问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9月中旬在投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昨天联系了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