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2397
  • 国内刊号:11-5673/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200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1年1期文献
  • IFNL3/IFNL4多态性与HIV-1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干扰素λ3基因(IFNL3)/干扰素λ4基因(IFNL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HIV-1感染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应用HAART≥1年的63例HIV-1成年患者.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定量检测患者血浆HIV-1 R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IV-1 DNA水平和外周血SNPs.应用磁珠法检测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T和CD8 +T淋巴细胞计数.根据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将患者分为HIV-1 RNA低表达组(<100拷贝/mL)和高表达组(≥100拷贝/mL);根据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CD4 +T淋巴细胞低表达组(<250个/μL)和高表达组(≥250个/μL);根据外周血HIV-1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HIV-1 DNA低表达组(<100拷贝/106个细胞)和高表达组(≥100个拷贝/106个细胞).分析IFNL3/IFNL4的SNPs、炎性细胞因子在HIV-1 RNA、HIV-1 DNA和CD4 +T淋巴细胞各亚组的分布和水平,以及SNPs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rs368234815、rs8099917和 rs4803223在HIV-1 RNA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43、0.047和0.032,P值均<0.05).IL-10在HIV-1 RNA低表达组较高表达组下降(U=4.00,P<0.05);IL-13水平在HIV-1 RNA高表达组和HIV-1 DNA高表达组较相对应组下降(U=0.00和2.00,P<0.05);IL-21水平在HIV-1 RNA高表达组及CD4 +T淋巴细胞低表达组较相对应组下降(U=3.00和2.00,P<0.05); IL-28A水平则在HIV-1 RNA高表达组、HIV-1 DNA高表达组和CD4 +T淋巴细胞低表达组均下降(U=3.00、0.50和3.00,P<0.05或 <0.01).此外,rs368234815与 IL-21相关(H =6.690,P <0.05),IL-21在rs368234815ΔG/ΔG[131.88(2.66,174.00)]亚型的表达高于 TT/TT[6.79(2.81, 26.48)](P <0.05);rs4803223与IFN-γ相关(H=6.690,P<0.05),IFN-γ在GG亚型[62.26(19.45,96.49)]中的表达要高于GA亚型[6.98(2.19, 99.14)](P<0.05).结论 IFNL3/IFNL4的rs368234815, rs8099917和rs4803223可能与HIV-1患者应用HAART治疗效果、炎性因子表达相关,并可能影响HAART疗效.

    作者:姚健平;余东山;翁天豪;胡晨雨;程林芳;谢天胜;姚航平;冯立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脓毒症易感性与感染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TNF-α-308)多态性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脓毒症(CRS)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开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RS患者(CRS组),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CRS并发MODS组(34例)和CRS非MODS组(71例).同时选取同期210例导管无相关感染患者(病例对照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TNF-α-308进行基因分型,分析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CRS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CRS组、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三组间的TNF-α-308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62和0.907,P值均>0.05).CRS并发MODS组TNF-α-308位点基因型频率与CRS非MODS组、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相比,GG基因型频率明显降低,GA、AA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χ2=8.809、7.700和9.220,P值均<0.05).CRS并发MODS组TNF-α-30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CRS非MODS组、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相比,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χ2=9.823、8.624和7.654,P值均<0.05).CRS非MODS组的TNF-α-308位点基因型频率(χ2=0.852和0.975,P值均>0.05)和等位基因频率(χ2=1.022和0.535,P值均>0.05)与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S 并发 MODS 组 TNF-α-308的 GA +AA 基因型比值比为2.664(95%CI 1.259~5.639);A等位基因比值比为2.440(95%CI 1.326~4.490).结论 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不是CRS的易感因素,但与CRS并发MODS相关.

    作者:苏良生;沈国森;方恺;徐婉婧;陈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穿心莲提取物抗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体外研究

    目的 观察穿心莲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浓度为500.0、250.0、125.0、60.0、30.0、15.0、7.5和3.8 μg/mL的穿心莲提取物对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利巴韦林(RBV)为药物对照,比较穿心莲提取物对CVA16感染Vero细胞的直接灭活病毒、阻断病毒吸附和抑制病毒复制作用,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细胞毒性试验选取药物溶度均分别为15.0、7.5和3.8 μg/mL的穿心莲提取物和利巴韦林进行抗CVA16实验.穿心莲提取物与利巴韦林在3个浓度下对CVA16既无直接灭活作用,也无阻断病毒吸附作用(F=1.54、1.52和0.67、1.68,P值均>0.05),两种药物在7.5和15.0 μg/mL时均能抑制CVA16在Vero细胞的复制(t=6.87、11.76和7.71、12.84,P<0.05).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穿心莲提取物可通过抑制CVA16在Vero细胞内的复制,实现抗病毒作用.

    作者:姜慧芬;张丽红;高丽美;徐笑红;郑晓妍;罗永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生态调节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肿瘤性疾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全球50%以上[1]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倡导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 包括如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合理管理疼痛?早期恢复饮食和早期下床活动[2] .术后胃肠功能能否尽早恢复是手术康复的标志之一.

    作者:冯霞;夏燕;卞红艳;吴嘉;陈肖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免疫正常宿主肺部马尔尼菲青霉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多见于HIV阳性宿主或免疫抑制宿主[1],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少见[2].发生地以中国南部、泰国和印度为主[3],疫区旅游史为发病危险因素之一[4-6].Samson 等[7]于2011年根据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特性将其更名为马尔尼菲蓝状菌.PSM 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以雨季、温暖和潮湿季较多[8].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胸部影像无特异性,非疫源地发病较少,极易被临床医师误诊和漏诊.现报道我院收治的3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肺部PSM 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征、确诊手段,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黄双双;李海燕;叶君如;苏珊珊;赖茜茜;李玉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携带NDM-1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感染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

    NDM-1是一种新型的金属β-内酰胺酶,又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产NDM-1细菌常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所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自2008年Yong等[2]首次报道之后,blaNDM-1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播散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对感染防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NDM-1具有严重耐药性和播散速度快的特点,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大多数已发现的产NDM-1菌株属于不同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呈散在分布.但Jin 等[3]报道山东省发现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的小范围暴发流行.因此,加强对这些菌株的监测,有助于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这些菌株在医院感染的发生、流行和暴发.为了阐明携带NDM-1基因菌株临床感染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分离自我院的17株携带NDM-1基因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测试菌株进行了分型,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唐洪影;胡志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球菌属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由于不易与其他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曾被认为是治疗VRE的后一道防线.但自利奈唑胺上市以来,有关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的报道相继出现.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耐药监测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楼亚玲;喻玮;武喆;裘云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的形成与侵袭性真菌感染有关.因此,生物膜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白假丝酵母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菌群之一,也是临床分离率高的真菌,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生物膜的形成,可促进白假丝酵母菌的粘附、增殖及扩散,导致低抑菌浓度和耐药性都明显增加.本文就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结构特点和防治现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任乔;冯文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流行性感冒(以下称流感)可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较为常见,丙型和丁型不多见.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可分为许多亚型,H 可分为H1 ~H17,N 可分为N1 ~N10,其中H1N1、H2N2和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他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其他动物(如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7N9等禽流感病毒),但先后有感染人类的事件发生.1889年以来,由甲型流感病毒及其抗原变异导致了几次世界范围的流感大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极大挑战.2013年以来,人感染H7N9禽流感已经在我国历经了5个流行季,病死率达到39.5%.由于给家禽大规模注射疫苗,2017年底至2018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数量明显下降.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有两种亚型:Victoria型和Yamagata型.从2017年底到2018年初诊断的流感病例中,乙型占了很大比例,其中Yamagata型明显增多,与目前的三价流感疫苗未覆盖Yamagata型有关.

    作者:高海女;汤灵玲;李兰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

    术后肺炎(Postoperative pneumonia,POP)为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医院感染类型,占所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50%[1] ,往往影响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不利于患者康复,应当予以重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POP 相关标准和防控指南.由于缺乏统一的POP 定义,国内外调查研究报道的POP 发生率差异较大.就外科手术而言,几项大样本的国外调查研究显示,POP 的发生率为0.9% ~1.6%[2-5] ,但Murff 等[6] 的调查数据则达到了15.8%(222/1 405).

    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重点部位感染防控学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类狂犬病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狂犬病病毒(RV)的研究较深入,主要包括野毒、疫苗株及新鉴定的从蝙蝠分离株的基因结构、复制,基因功能与表达调控.根据核蛋白(N)碱基的同源性,将对人类致病RV分为7个基因型,分别归属于Ⅰ、Ⅱ、Ⅲ遗传谱系.人类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治疗方面未能取得突破,专家对密尔沃基方案评价不认可.从目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来看,新颖的治疗疫苗及抑制病毒复制与扩散药物的研制有前途,促使成功治愈狂犬病大有希望.本文回顾了狂犬病的若干新发现与信息,探讨RV的特性、暴露后对人类的致病机制及发病后的治疗研究的进展,希望对研究者与狂犬病防治者有所参考.

    作者:马亦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杭州市儿童急性呼吸道Saffold心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Saffold心病毒(SAFV)在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中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门诊和住院病例共1060例.其中门诊病例采集咽拭子256份,住院病例采集气管吸取物804份.实时荧光PCR扩增SAFV的5'UTR基因片段.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ARI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样本中SAFV的检出率分别是2.3%(6/256)和13.2%(106/804),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7,P<0.01).住院病例中,<1岁、1~<3岁、3~<6岁和6~12岁患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11.2%、11.1%和8.3%,各年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5,P>0.05);男性和女性患儿 SAFV 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7.7%(χ2=0.279,P >0.05);按季节划分,SAFV检出率高的是秋季(21.2%),其次是春季(14.6%),冬季(9.5%)和夏季(8.8%)检出率相对较低(χ2=15.625,P<0.01).106例SAFV阳性住院患儿中,81例存在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76.4%.6例门诊病例中,4例存在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66.7%.住院病例中,与SAFV合并感染率高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36.8%),其次为鼻病毒(27.4%)、偏肺病毒(10.4%)和副流感病毒(10.4%).ARI患儿中,SAFV阳性病例的发热率低于SAFV阴性病例(χ2=4.069,P<0.05).结论 杭州地区ARI住院患儿中SAFV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门诊患儿,SAFV感染均以合并感染为主.SAFV在杭州地区的流行呈现一定地方流行模式.

    作者:于新芬;潘劲草;杨旭辉;刘小东;寇宇;李钧;周银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iRNA-29a在卡介苗处理的U937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基因调控研究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下,U937巨噬细胞中miRNA-29a的表达变化及基因的表达调控,揭示miRNA-29a在结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miRnada、RNAhybrid和targetscan软件对miRNA-29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卡介苗菌株感染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U937巨噬细胞,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9a及其靶基因表达水平,并通过构建miRNA-29a过表达和低表达的U937巨噬细胞系,检测miRNA-29a水平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miRNA-29a调控VEGFA、NFATC3和TSC22D3基因等表达.卡介苗菌株感染U937巨噬细胞后,miRNA-29a表达增加,为正常培养U937巨噬细胞的1.33倍(P<0.05),VEGFA、NFATC3及TSC22D3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分别为正常培养U937巨噬细胞的5.34、99.25及2.12倍(P<0.01).U937巨噬细胞经miRNA-29a模拟物转染后,VEGFA、NFATC3和TSC22D3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上调至1.35、1.29和3.38倍(P <0.05或 <0.01),而U937巨噬细胞经miRNA-29a抑制剂转染后,VEGFA、NFATC3和TSC22D3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至0.07、0.08和0.55倍(P<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U937巨噬细胞miRNA-29a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靶向调控VEGFA、NFATC3和TSC22D3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可能参与结核的发生发展.

    作者:孙亚萍;盛云峰;甄利波;朱敏;陈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两种注射用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海正美特和美平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选取来自国内多个省市的非重复临床菌株418株,包括大肠埃希菌104株,肺炎克雷伯菌104株,变形杆菌56株,其他肠杆菌52株,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为5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为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 菌株,各组分别为52、52和28株.两种注射用美罗培南分别为日本住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平和中国浙江海正辉瑞制药公司生产的海正美特,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版)标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两种美罗培南对不同菌种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两种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率基本在85%以上,对ESBLs稳定;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33.3%、31.4%和58.8%、52.9%.结论 海正美特与美平对肠杆菌科细菌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均较低.两种美罗培南对ESBLs稳定,对主要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无差异.

    作者:徐正才;全晶晶;史可人;王燕飞;王海萍;陈衍;俞云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XCL13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脑脊液Th1/Th2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XCL13的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7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组患者、36例梅毒患者(未累及神经系统)和23例神经系统非炎症患者.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脑脊液压力、蛋白质、白细胞计数和IgG指数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Th1型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浓度,并检测神经梅毒患者经青霉素治疗后3个月、12个月血清和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CXCL13浓度和脑脊液常规.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梅毒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IL-10浓度高于梅毒组和对照组(χ2IL-6=15.43、15.39和14.44、20.01,χ2IL-10=16.46、23.86和15.11、24.44;P<0.05或<0.01),而IL-2、IL-12、IFN-γ浓度低于梅毒组和对照组(χ2IL-2=14.55、17.14和16.14、17.97;χ2IL-12=13.65、20.50和18.48、21.04;χ2IFN-γ=16.95、17.53和16.00、15.21;P <0.05或 <0.01).神经梅毒组脑脊液CXCL13浓度高于梅毒组及对照组(χ2=52.51和53.76,P<0.01),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IgG指数呈正相关(r=0.325、0.544和0.750,P<0.05或<0.01),与IL-6、IL-10水平呈正相关(r=0.333和0.382,P<0.05和<0.01),与IL-12呈负相关(r=-0.303,P<0.05).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12个月,脑脊液CXCL13和IL-6浓度下降(χ2=102.00和22.17,P<0.05和<0.01),IL-2和IL-12浓度升高(χ2=18.28和24.10,P<0.05和<0.01).结论 CXCL13、Th1/Th2型细胞因子参与了神经梅毒的免疫应答过程,对神经梅毒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梁丽贞;王俊;张艳;魏颖楠;瞿镔;吴春丽;刘慧丽;严永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我国在2015年共完成肾移植手术7131例,居世界第2位.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国内大中心1年移植肾存活率已普遍>95%[1].由于免疫抑制治疗,肾移植患者发生的感染中约有2.8%为隐球菌感染,当累及中枢时,病死率高[2].

    作者:梁赣锋;连江山;周学士;朱莉;黄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造成全身感染,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易患因素[1].多项研究证实,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已经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糖尿病继发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es,KPLA)患者相关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继发KPLA的可能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干预KPLA及改善预后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陈英刚;陈海君;蔡成;厉学民;袁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肝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是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高,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仍是我国肝衰竭中常见类型,其中仅单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ACLF占肝衰竭总数的81.80%[1].

    作者:陈姝;兰英华;李用国;李树臣;赵宏伟;徐玉琴;金春英;周洪林;李国民;范荣山;王艳波;魏超;高华春;曾惜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阿奇霉素耐药基因研究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T.pallidum可侵袭宿主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能引起孕妇流产,还可通过胎盘导致死胎和胎传先天梅毒.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基因亚型可能与梅毒临床表现关系密切,且T.pallidum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也有助于梅毒发病率监控、优势菌株监测及暴发株检测等[2].

    作者:李月翠;李进;胡伟跃;骆红霞;周晶;李成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是手足口病中常见病原体,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病例中以EV71流行为主,且EV71是导致重症和死亡手足口病病例中重要病毒[1-2].

    作者:胡正军;邹伟华;邹小杰;高敏;王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研究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正常定植的条件致病菌,易在医院和社区中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及血流感染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为高级别的β-内酰胺类药物,被视为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后一道防线.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菌不断增多,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至2015年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探究其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赵赟安;黄建胜;丁卉;史杨;刘思宇;赵志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