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2397
  • 国内刊号:11-5673/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200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防治研究

    目的 评估恩替卡韦对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及广州市胸科医院慢性HBV感染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102例.所有病例分为3组:A组33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抗结核治疗;B组29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治疗;C组40例,为单纯抗结核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肝损伤、中止治疗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HBV DNA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2例(6.1%),B组6例(20.6%),C组22例(55.0%)出现肝损伤,3组间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26,P<0.01),但A组与B组的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24,P>0.05).A组1例(3.0%),B组3例(10.3%),C组15例(37.5%)在观察期间中止抗结核治疗,3组中止治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08,P<0.01),但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0,P>0.05).A组和B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C组接受抗结核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Z=18.306,16.821,P<0.01).治疗前3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0,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的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213,P<0.01).其中,治疗1个月后,A组病毒载量较B组下降明显(Z =8.109,P<0.01).结论 早期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明显减少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确保抗结核治疗与抗HBV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施海燕;廖宝林;林思炜;许敏;高洪波;黄婉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干扰素α (IFNα)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IFNα单药治疗24周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至2012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IFNα抗病毒治疗24周无应答的CHB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IFNα联合ADV治疗,对照组1继续使用IFNα治疗,对照组2停用IFNα改用ADV序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24周时,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HBV DNA载量、ALT水平、HBeAg滴度和HBsAg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85,0.717,1.850和0.233,P>0.05),且无病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48周时,实验组比对照组1有更高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x2=10.00,3.956和4.800,P<0.05),但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3,P>0.05);实验组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1.905和0.156,P>0.05),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 (x2=4.800,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生HBsAg血清学转阴或转换,三组间HBsAg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5,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Nα单药治疗24周无应答者联合ADV可获得较高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从总体上提高了CHB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欧宏杰;吴晓鹭;刘家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应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通过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结果 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仅为13.3% (10/75).其中,69株(92.0%)检测出OXA-23基因,67株(89.3%)检出OXA-51基因,未检出IMP、VIM和SIM酶基因.结论 产OXA酶是本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其中OXA-23和OXA-51是主要基因型.

    作者:余素飞;厉世笑;黄林瑶;彭敏飞;许春燕;朱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Toll样受体7和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Toll样受体7(TLR7)和Toll样受体9(TLR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5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及同期体检的168名健康对照者.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TLR7IVS2-151(rs179009)基因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LR9T-1486C(rs187084)基因型.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基因型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 TLR7 IVS2-151G频率在男性CHC患者中高于对照组男性(41.4%∶21.6%,x2=7.250,P=0.007,OR=0.389,95% CI:0.194 ~0.781);TLR7 IVS2-151A的频率在女性CHC患者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76.9%∶63.1%,x2=7.202,P=0.007, OR=1.942,95% CI:1.192 ~3.164).TLR9 T-1486C (rs187084)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CHC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7 IVS2-151 (rs179009)位点与HCV感染存在相关性,其可能参与了CHC的发病.

    作者:魏新素;张平安;童永清;韦传东;祝成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收治入院的慢性HBV感染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5例)和慢性HBV携带组(33例).采集患者血清,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及肝穿刺活检,光镜下观察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并进行阳性表达评分及肝组织纤维化分级.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CHB组和慢性HBV携带者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 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65,1.88和1.89,P>0.05).轻度CHB组肝组织中MMP-2和TIMP-2评分分别为(4.42±1 37)和(3.89±1.12)分,慢性HBV携带组分别为(3.61 ±1.23)和(3.3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和2.18,P<0.05).CHB组的MMP-2/TIMP-2比值为1.15±0.17,而慢性HBV携带组为1.0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MMP-2和TIMP-2评分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P =0.002)和0.439(P =0.000).结论 轻度CHB患者的肝组织中MMP-2和TIMP-2表达增加,且与纤维化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

    作者:诸葛璐;潘陈为;林巍;方佩佩;方周溪;周光耀;吕夕明;金玲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分析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999例住院患者伤口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向纸片法确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以头孢西丁纸片法判定.采用WHONET 5.4软件作耐药率统计.结果 999例患者的感染伤口中共分离出无重复病原菌10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9株(69.98%),革兰阳性菌304株(28.79%),真菌13株(1.2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5株,25.09%),铜绿假单胞菌(245株,23.20%),鲍曼不动杆菌(199株,18.84%)和大肠埃希菌(86株,8.14%)等.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58%,21.25%,21.67%和22.45%,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高,为98.04%.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4.29%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5.53%(11/199).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亦较高,耐药率介于1.16%~28.1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8.84% (42/86)和34.38%(11/3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但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100.00%,99.25%和80.06%;MRSA的检出率为41.51%(110/265).肠球菌对红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万古霉素中介株的检出率为4.55% (1/22).结论 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作者:高伟;王鹏;童向民;王晓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重耐药克雷伯菌gyrA和parC基因新变异型

    目的 对多重耐药克雷伯菌属中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克雷伯菌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gyrA与parC,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 (6 ′)-Ⅰ b-cr).结果 本组20株克雷伯菌中,1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为变栖克雷伯菌.20株克雷伯菌均检测到gyrA和parC基因,其中gyrA基因突变率为55.0% (11/20),parC基因突变率为55.0%(11/20);aac(6′)-Ⅰ b-cr基因阳性率为50.0%(10/20),qnrA基因阳性率为5.0%(1/20),qnrB基因阳性率为15.0%(3/20).其中6号株与10号株的gyrA与parC基因均为新的变异型(美国GenBank 登录号分别为:JX123016、JX123017与JX144393、JX144394).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中gyrA和parC基因同时为新的变异型属国内首次报道,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主要与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突变相关.

    作者:林宁;孙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CHB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病程、预后和治疗等方面都截然不同[1-2].本研究旨在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CHB抗病毒治疗中的差异,同时评估影响应答的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用PegIFNα-2b治疗的88例CHB患者,其中HBeAg阴性31例,HBeAg阳性57例.PegIFNα-2b的用法:1~ 1.5 μg/kg,1次/周,皮下注射,连续48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保肝药物.所选病例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中IFN治疗的适应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作者:余吉仙;朱元东;谢欣城;项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痰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病初治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分析

    我国是结核病初治耐药率较高的国家,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初治耐药率为36.9%,初治多重耐药(MDR)率为11.7%[1].在初治患者短程化疗中,利福平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利福平的耐药性总是伴随异烟肼和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同时出现,单独的利福平耐药很少见,因而利福平的耐药性也被看作是多重耐药的标志[2].传统的药敏试验因用时过长,获得终的鉴定结果需要2~3个月的时间,往往会延误合理化疗方案的制订,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价廉、快速、准确的药敏检测方法.前期研究发现,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其结果与绝对浓度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在93%以上,且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3].

    作者:王东萍;程红燕;丁运生;林文红;徐东芳;王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溶血隐秘杆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患者女,26岁,近4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高39.5℃,伴畏寒、寒战、乏力,发热时有关节疼痛,无胸闷、憋气等不适,于2012年6月20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心率9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8/58 mm Hg(1 mm Hg =0.133 kPa).精神欠佳,慢性病容,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前区可及3/6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明显异常.6月20日查红细胞沉降率(ESR)60 mm/1 h;C-反应蛋白(CRP)79.5 mg/L;血常规:白细胞5.16×109/L,中性粒细胞0.821,血红蛋白90g/L;并行血培养检查,次日显示阳性,经鉴定为溶血隐秘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耐药性:菌株对青霉素G、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氯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红霉素耐药.

    作者:黄益澄;吕火烊;贾伟;沈燕;杨丹红;王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IV疫苗研究进展及面临的困难

    HIV疫苗的发展艰辛而缓慢.目前,即使是被认为有效的RV144疫苗,也只能将感染率降低31%[1].本文就HIV疫苗的研究进展和疫苗研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综述.1 HIV疫苗研究现状HIV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新型疫苗包括DNA疫苗、病毒样颗粒(VLP)疫苗、载体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等.

    作者:付春云;戴盛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引起肾小球肾炎(GN)及膜性肾小球肾炎(MPGN)等慢性肾病.接受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HCV感染率高,且多为无症状性,感染的自然史及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CV可经由器官移植传播,一直是肾移植的排除标准之一.近年来,一些器官移植组织开始考虑将抗-HCV阳性供体的器官移植给抗-HCV阳性的ESRD患者,以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供体的匮乏[1],但移植后HCV复发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抗HCV药物种类仍相对有限,除经典的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外,新式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多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无针对特殊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目前认为,HCV感染的ESRD患者移植前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及有效的[2],由于患者移植后须长期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可加重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策略尚存在争议.

    作者:朱鹏;涂洋粟;王宇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其中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33例,9例死亡.均为散发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 ~ 120 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 ~H16)和9个N亚型(N1 ~ 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临床路径

    1 入院评估流程1.1 可疑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尤其是曾经到过疫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普通肺炎表现:影像学提示有肺炎表现,少量片状影像学异常.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呼吸频率> 30次/分;氧合指数(PaO2/FiO2)<250;肺多叶受累;舒张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模糊;急性肾功能不全.病变进展迅速,影像学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胸腔积液.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科学实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01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首例患者:上海市患者李某,男,87岁,2013年2月19日发病,3月4日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笔者曾于2月26日应邀会诊该首例患者,当时患者一家三口先后出现发热、重症肺炎,而血常规白细胞不高或降低,当地有关部门对患者样本检测已知病毒均阴性,因为发现其临床症状与甲型流感相似,故笔者考虑该家庭聚集性病例可能为新发病毒性疾病.考虑到流感常见,所以,当时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奥司他韦,并协调将样本运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笔者会诊时已经要求院方严格按照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采取严格措施.随着病毒学研究进展,中国大陆地区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大幕拉开,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计委密切关注各地疫情流行情况.随着各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增加,如何更科学地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到适度、有效、正确地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本文希冀通过抛砖引玉,让更多专家与学者加入到科学实施人感染H7 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讨论中,通过广泛、深入地探讨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发展出谋划策.

    作者:卢洪洲;张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