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009-6604
  • 国内刊号:11-4526/R
  • 影响因子:2.21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年8期文献
  • 短周期多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高龄 T2期高危浸润性膀胱癌45例

    目的:探讨短周期多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高龄高危T2期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5月对45例高龄高危T2期浸润性膀胱癌采用2~4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电切间隔时间4~6周,电切深度至脂肪层。结果手术时间15~65 min,平均31 min。6例因肿瘤较大[(3.7±0.4) cm]行短周期4次电切,19例[肿瘤大小(3.2±0.5) cm]行短周期3次电切,20例[肿瘤大小(2.3±0.6) cm]行短周期2次电切。45例随访4~29个月,复发率24.4%(11/45),转移率11.1%(5/45),病死率8.9%(4/45)。结论短周期多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高龄高危T2期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患者,是一种可以谨慎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张国飞;吴越;汪清;邓玮;陈安龙;孙研;闫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镜血管采集系统与传统切开行桡动脉取材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内镜血管采集系统与传统切开2种手术方式行桡动脉取材术的技术特点和并发症情况。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9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5例(腔镜组)采用桡动脉内镜血管采集系统进行桡动脉取材,68例(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进行桡动脉取材,经过检查修整的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对2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均完成桡动脉取材手术。腔镜组和切开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8.2±10.4) min和(60.2±12.2)min,无统计学差异(t=-0.728,P=0.469);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0%(2/25)和1.5%(1/68),无统计学差异(χ2=0.843,P=0.359);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分别为0和1.5%(1/68),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1.000);因桡神经浅支受损引起支配区感觉减退发生率分别为20.0%(5/25)和5.9%(4/68),无统计学差异(χ2=2.709,P=0.100);切开组上臂肿胀疼痛发生率17.6%(12/68),显著高于腔镜组0(Fisher’s检验,P=0.032)。结论内镜血管采集系统采集桡动脉较传统切开方式能够缩短手术切口,减少上臂肿胀疼痛,但桡神经浅支受损发生率较高,需要精细操作减少损伤。

    作者:郝兴海;万峰;解基严;赵鸿;崔仲奇;宋之明;刘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技术(fast-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LC 200例,住院号单号为传统组,双号为快速康复组( FTS组),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半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传统组比较, FTS组进半流食早[(11.3±2.0) h vs.(50.2±8.7) h, t=-43.976, P=0.000],下床活动早[(6.2±1.5)h vs.(14.3±1.7) h, t=-35.728, P=0.000],排气早[(12.0±4.4) h vs.(24.9±5.4) h, t=-18.519, P=0.000],排便早[(15.8±5.3) h vs.(25.2±4.3) h, t=-13.773, 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2±1.3) d vs.(4.2±2.1) d, t=-4.048, P=0.000]。结论快速康复方法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朱安东;邢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95.7±30.4)min vs.(186.5±29.1)min,t=1.673,P=0.09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62.1±28.1)ml vs.(256.9±48.6) ml,t=-13.215,P=0.000],术后排气早[(3.1±1.0)d vs.(4.3±0.8)d,t=-7.018,P=0.000],自主排尿早[(7.2±0.9)d vs.(8.6±1.1)d,t=-7.568,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65) vs.9.6%(5/52), P=0.016]。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6±4.1)枚vs.(14.3±3.5)枚,t=1.817,P=0.075]和肺部感染发生率[3.1%(2/65) vs.7.7%(4/52),χ2=0.494, P=0.48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峰;应敏刚;杨春康;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断裂、弯曲及拔出,术后36个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4%(37/38)。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14.23±2.51) mm,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25.68±3.95) mm (q=22.319,P<0.05)、术后24个月(26.23±3.15)mm(q=23.391,P<0.05)和术后36个月(25.64±2.86)mm(q=22.241, P<0.05)。术前Cobb角24.39°±2.54°,显著大于术后36个月15.54°±1.05°(q=27.448,P<0.05)。术前VAS评分(6.1±1.1)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1.2±0.6)分(q=33.930,P<0.05)。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统计学差异(Z=-2.190,P=0.029)。结论经伤椎固定微创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为爆裂性骨折提供即刻稳定,且具有复位满意、创伤小,远期可防止后凸畸形和固定失败的优点。

    作者:王兴盛;王想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腔镜经胸乳入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炎性反应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腔镜经胸乳入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比较2012年6月~2013年10月11例腔镜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胸乳入路组)和21例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组),分别测定术前2 h和术后24 h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 high-sensitivity CRP , Hs-CRP)、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ER)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比较3个应激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腔镜胸乳入路组术后24 h血Hs-CRP、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10.08±5.62)mg/L vs.(0.46±0.21)mg/L,t=-3.178,P=0.010;(12.86±7.55)ng/L vs.(5.99±3.47)ng/L,t=-5.617,P=0.000],CER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19.45±3.35)mg/dl vs.(20.46±2.58)mg/dl, t=-0.781,P=0.453]。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术后24 h血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11.39±5.86) mg/L vs.(0.57±0.26)mg/L,t=-3.576,P=0.002;(13.10±6.02)ng/L vs.(6.32±3.25)ng/L,t=-3.802,P=0.001],血CER术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19.88±3.27)mg/dl vs.(19.66±3.87)mg/dl,t=-0.494,P=0.627]。腔镜胸乳入路组与腔镜辅助小切口组3个指标术前后差值ΔHs-CRP、ΔCER和Δ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6.5 mg/L (0.02~50.6 mg/L) vs.中位数6.6 mg/L (0~32.5 mg/L),Z=-0.020,P=0.984;中位数-0.3 mg/dl (-3.2~4.7 mg/dl) vs.中位数2.2 mg/dl (-6.0~6.3 mg/dl),Z=-1.092,P=0.275;(6.87±2.06)ng/L vs.(5.41±2.73)ng/L,t=1.553,P=0.131]。结论2种术式可引起明显的应激和创伤反应,但2种术式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梁伟新;赖勇强;黄尚书;冯伟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器械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45例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资料,前30例使用传统开腹器械,后15例使用腹腔镜器械。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传统开腹器械相比,使用腹腔镜器械可缩小切口长度[(13.4±2.2) cm vs.(20.2±2.7) cm,t =-8.391,P=0.000],缩短手术时间[(160.7±30.1)min vs.(205.7±31.3) min,t=-4.610,P=0.000],减少术中出血量[(286.7±76.7) ml vs.(403.3±80.9) ml,t=-4.639,P=0.000],缩短住院时间[(10.3±2.2) d vs.(12.1±2.3) d),t=-2.523,P=0.015]。2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器械在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作者:付霞霏;刘木彪;何援利;陈燕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良性胃息肉检出率变化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胃息肉样病变的内镜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提取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内镜检查结果及经病理证实为良性胃息肉样病变的资料,分析5年的良性胃息肉样病变检出率变化及其不同病理类型者的发病部位、合并上消化道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等特点。结果良性胃息肉的胃镜检出率为5.5%(3193/57723),2008~2012年分别为4.0%(370/9195)、3.8%(420/11147)、5.4%(614/11378)、6.1%(747/12201)、7.6%(1042/13802),其检出率逐年增高(χ2=222.516,P=0.000)。胃息肉样病变以胃底/体腺息肉(52.3%,1670/3193)和炎症性息肉(35.0%,1118/3193)多见;单发者居多(59.5%,1900/3193)。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倾向于各部位均匀分布。增生性和炎症性息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6.7%,60/225和31.6%,353/1118)明显高于胃底/体腺息肉(8.9%,148/1670)(χ2=64.326、234.345,P均=0.000)。结论良性胃息肉检出率逐年增加,主要表现在胃腺息肉的增加。不同病理类型者在胃内的分布有差异。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炎症有关。

    作者:郑炜;夏志伟;金珠;周丽雅;林三仁;丁士刚;黄永辉;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开腹及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各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83.4±20.2) min vs.(143.4±21.6) min, t=5.400, P=0.000],但术中出血少[(157.5±30.1) ml vs.(183.1±28.4) ml, t=-2.474, P=0.010],肛门排气早[(2.8±0.3) d vs.(3.6±0.3) d, t=-7.005, P=0.000],开始进流食早[(2.9±0.2) d vs.(4.0±0.2) d, t=-13.421, 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3例,胃瘫1例,吻合口出血1例;开腹组术后肺部感染2例,胃瘫2例,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方法安全、可行,早期疗效与开腹相同,同时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高金辉;李建国;蔡铭智;蔡丽生;曾燕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输卵管吻合术后妊娠率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治疗输卵管绝育术后或单纯输卵管堵塞不孕症的妊娠结局。方法2006年1月~2013年8月,48例要求输卵管吻合术治疗的输卵管绝育术后或单纯输卵管峡部堵塞性不孕症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依次进入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4例),2组均为20例绝育术后,4例不孕症。对2组吻合成功率及术后妊娠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双侧输卵管均通.。术后2年妊娠率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87.5%(21/24) vs.62.5%(15/24),χ2=4.000,P=0.046]。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的手术成功率与开腹手术相当,而术后妊娠率高于开腹组,且手术创伤小,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者:王静静;刘雅红;应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直肠阴道瘘经阴道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瘘( rectovaginal fistula ,RVF)经阴道手术修补的方法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方法2007年2月~2013年4月,对13例RVF经阴道修补。其中4例为RVF二次修补术,3例有2个瘘孔。均于瘘口形成半年后手术,术中不切除瘘管,采用“向心性”分离,充分利用瘘口周围的组织填补加固创面。结果13例瘘口均顺利愈合,无须行结肠造瘘术。手术时间25~55 min,(35±15)min。随访0.5~7年,平均2.5年,无复发。结论直肠阴道瘘经阴道修补简单易行,术中无需切除瘘管,手术时机、术前准备、术式的选择、术后管理是直肠阴道瘘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杰;张娟娟;杜敏;罗光楠;李宝艳;秦成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 Prolene 立体多层网片修补腹股沟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强生普理灵( Prolene )立体多层网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3年9月应用Prolene立体多层网片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32例。入路方式有2种,与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相同,以相同的手法分离出Cooper 韧带(耻骨疏韧带)、腹壁下动脉、髂血管、精索、内环口等重要结构,术中使用Prolene立体多层网片:一种为Prolene疝修补装置( PHS),将底层网片修剪为内环口大小,网片倒置,与开腹放置方向正好相反,表层网片朝向腹腔,底层网片置入内环口朝向腹壁,使用缝合、钛夹或者螺旋钉将表层网片固定在腹壁内侧;另一种为Prolene三维疝装置(3DP),网片倒置,将网塞塞入内环口,方向朝向腹壁,收紧牵引线,打开网塞达内环口大小,剪去多余引线,表层网片用同样方法固定于腹壁内侧,网片均通过右腹10 mm trocar进入,采用TAPP入路需要缝合腹膜。结果132例均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TAPP入路111例,TEP入路21例。腹股沟斜疝87例,腹股沟直疝26例,复合疝(斜疝直疝并存)7例,股疝4例,滑疝8例(盲肠5例、乙状结肠2例、膀胱1例)。使用PHS网片98例,3DP网片34例。术后腹股沟轻度疼痛7例,3 d后多能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阴囊气肿2例,经穿刺排气缓解;无切口感染、植入网片感染、阴囊血肿、阴囊水肿及其他与手术有关并发症发生。132例随访7~47个月,平均26个月,无术后复发。结论应用Prolene立体多层网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符合腹股沟疝的解剖特点,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易于推广。

    作者:王永胜;李徐生;张成荣;严刚;闫兴龙;王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43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1994年9月~2011年12月,胸腔镜手术治疗43例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单发或成簇大疱者行完全胸腔镜手术(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 VATS),多发肺大疱和经济较困难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 ,VAMT),中重度肺气肿肺大疱切除或肺减容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管状奈维垫片手术(VAMT+Neoveil)。结果 VATS组16例,VAMT组15例,VAMT+Neoveil组12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天8例,无其他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无死亡。随访1年5例,2~4年38例,复发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有效的治疗方法,直线切割缝合器加管状奈维垫片切除肺气肿肺大疱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确切,扩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手术适应证。

    作者:滕洪;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高昕;芦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巨大子宫切除术14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大于12孕周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对14例12~18孕周的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血管的处理和子宫离断方式等步骤进行改良。结果1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60.7±66.1) min,术中出血量(184.3±50.5)ml。结论改良手术步骤后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巨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的。

    作者:邱慧玲;李玉萍;沙爱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脐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42例

    目的:探讨脐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3~12月行脐周三孔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42例。全身麻醉。采用平卧位,气腹压力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以脐为中心,沿脐周皮肤皱褶线画圆,从5、8、1点方向分别置入10、5、10 mm trocar,入镜观察胆囊和阑尾情况,先行胆囊切除后再行阑尾切除术。结果42例采用普通腹腔镜器械经脐周行三孔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取得成功。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78 min。40例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腹壁瘢痕不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脐周三孔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的改进术式推广。

    作者:王家兴;林龙英;李萍;李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21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黏膜层;环行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以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1例黏膜病变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黏膜下平滑肌瘤3例。病变直径1.0~4.0 cm,平均2.8 cm。手术时间20~115 min,平均55 min。住院时间8~15 d,平均10.6 d。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紧急行内镜下止血夹夹闭、氩离子血浆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结论 ESD在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病变中具有病变切除完整性好、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吴正奇;叶玉伟;张志镒;周永宁;张锦华;卢林芝;李世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8月,对30例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先行输尿管置管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根据病情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取石术18例,结石取净率94.4%(17/18);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取石术12例,结石取净率91.7%(11/1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14 d血Cr由285~1162μmol/L 降至58~343μmol/L。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25例,5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输尿管镜取石术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梁建奇;林灼怡;黄蔚山;卓梅;何仍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咽鼓管成形术进展

    咽鼓管功能障碍所造成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难点之一,目前尚缺乏可广泛使用的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几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学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术方法来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咽鼓管解剖位置深在隐匿、人们对于咽鼓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仍缺乏深入的了解有关。随着高分辨率CT检查、内镜、激光及球囊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们对于咽鼓管解剖及功能的研究得以深入,并随之出现一系列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的手术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段清川(综述);潘滔;马芙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麻醉特点及管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2014年3月5例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麻醉管理进行总结。2例术前颈椎活动严重受限,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考虑可能为困难气管插管,清醒表面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余3例为非困难气管插管,行快速诱导直视下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结果5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无死亡。1例因呼吸功能不全,术后转入ICU病房,次日拔管;余4例术后转入PACU拔管。术后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困难气道发生率高,气道管理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核心问题。

    作者:刘伟平;韩永正;张耕;张梁;王军;郭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20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胸壁入路使用超声刀建立皮下空间,置入腔镜和操作器械,应用颈部缝线悬吊技术显露甲状腺,超声刀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15~40 ml,平均20 ml。术后住院时间4~7 d,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无大出血、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作者:周鑫;张思宇;苏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 video-assisted breast surgery ,VABS)切除乳腺纤维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30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情况,按照病人意愿行经腋前线VABS或经乳晕切口常规手术,比较手术相关参数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30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腔镜组17例,常规组13例,2组年龄、病灶大小等差异无显著性。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腔镜组切口至病灶远端距离明显长于常规组[(8.7±2.7) cm vs.(1.4±1.1) cm, t=9.234, P=0.000]。腔镜组中切口到病灶距离≤8.0 cm者(n=8)手术时间明显短于>8.0 cm者(n=9)[中位数22(13~38) min vs.45(11~58) min, Z=2.215, P=0.027]。结论经腋前线VABS在乳腺纤维瘤的病灶切除中有与常规手术相似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更适合乳房外侧象限病灶切除。

    作者:侯迎晨;贺建业;周京安;李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扩张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初步探索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扩张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20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患者资料,内镜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8 ml,分4点注射,每点2 ml)联合扩张术(观察组)和单纯扩张术(对照组)各10例,随访6个月,比较2组再狭窄发生的时间。结果2组操作均成功,观察组再狭窄发生时间(41.2±8.9) d,对照组为(28.2±5.8)d(t=3.875,P=0.001)。结论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是安全且有效的,可延缓再狭窄时间。

    作者:马丽梅;张银;钱云;范志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 D3根治术的手术要点与难点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6月,对20例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癌,采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以解剖肠系膜上静脉进行淋巴结清扫,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后离断外周固定装置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17例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例游离肠系膜血管根部时出血,2例腹腔粘连)。17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26~186 min,平均145.3 min,术中出血60~200 ml,平均85 ml,清扫淋巴结12~18枚,平均16.5枚,阳性淋巴结0~7枚,平均4.4枚,术后24~72 h恢复胃肠功能,术后住院8~13 d,平均11 d,均顺利恢复,术后切缘病理均无肿瘤残余。术后均予以化疗,随访6~26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掌握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要点与难点,可简化手术程序,节省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作者:刘祖定;伍家发;刘中宁;陈翌;黄永柱;刘滨洋;姚松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膈肌膨出症2例

    膈肌膨出症比较少见,行胸部X线平片和侧位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常规手术治疗需要取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折叠缝合膈肌,损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2013年9月和12月采用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2例膈肌膨出症,取得较好的微创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繁成;苗强;隋为伟;初立臣;徐东;王云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治疗巨大胰腺黏液囊腺瘤1例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为胰腺上皮源性的囊性肿瘤,多为巨囊或多房性,内含黏液,与胰腺导管系统无联系[1],病因不明,多见于女性。胰腺黏液性囊腺瘤70%~90%位于胰腺体尾部,仅10%~30%位于胰头部[2],是尚处于良性但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由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等。2013年6月我院术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邢金;朱安东;陶永泽;陈德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记忆合金支架在椎体骨折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 memory alloy vertebral stent )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成人尸体胸腰椎脊柱标本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分成球囊扩张后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组( PKP+支架组)、直接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组( PVP+支架组)及球囊扩张后骨水泥填充组( PKP+PMMA组)。手术前后测量椎体高度,比较3组压缩椎体复位程度。结果3组术后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KP+支架组、PVP+支架组和PKP+PMMA组的椎体高度分别从术前的(1.59±0.08) cm、(1.68±0.08) cm和(1.66±0.11) cm复位至术后的(2.00±0.09) cm、(1.87±0.04) cm和(1.99±0.09) cm(t=-9.781、-7.952、-18.213,P=0.000、0.001、0.000)。各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差比较, PKP+支架组[(0.39±0.09) cm]和PKP+PMMA组[(0.33±0.04) cm]明显大于PVP+支架组[(0.19±0.06) cm](P=0.000,0.003),而PKP+支架组与PKP+PMMA组差异无显著性(P=0.172)。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能有效地支撑、复位压缩的椎体终板,是对无神经症状的椎体骨折治疗方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作者:杨益民;张智;李萌;任志伟;马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黏膜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 M2、M3亚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 bladder ,OAB)患者膀胱黏膜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 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 ,M受体) M2、M3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3年3月20例BPH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ndrome scoring ,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 syndrome scoring,OABSS)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OABSS评分结果将其分为BPH组(9例)及BPH并OAB组(11例)。2组均在膀胱镜下钳取膀胱黏膜,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M受体M2、M3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 M2、M3受体mRNA表达水平采用相对于内参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值ΔCt值表示。比较2组M2、M3受体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结果 M2、M3受体表达的ΔCt值BPH组明显低于BPH并OAB组(M2的ΔCt值:-0.154±0.641 vs.0.562±0.762, t=-2.241, P=0.038;M3的ΔCt值:2.534±0.816 vs.3.639±1.019, t=-2.630, P=0.017),说明BPH组M2、M3表达水平均高于BPH并OAB组。2组M2∶M3分别为中位数6.5206(2.35~17.33)和7.9447(2.10~23.83)(Z=-1.102,P=0.271)。同组比较,2组M2表达水平均高于M3(t=-7.776,P=0.000;t=-8.018, P=0.000)。 M3表达水平与OABSS和QOL评分呈负相关(r=-0.466,P=0.039;r=-0.496,P=0.026)。结论 BPH合并OAB症状的患者,其膀胱黏膜M2、M3表达水平下降,且M2∶M3比例在合并OAB后有升高的趋势,在OAB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M3表达的下降,加重了OAB的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进生;李玮;刘宁;渠渊;王立茹;冯超;吴宗山;柴军;张前;刘春林;刘良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第十一届中-澳-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论坛”将于2014年12月在深圳罗湖医院召开

    本论坛成立于2005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Felix Wong教授、北京同仁医院伍冀湘院长、《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傅贤波教授、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罗光楠教授组成论坛专家委员会( Forum Experts Committee , FEC)并在香港注册。至今已举办10届:首次大会于200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举行,第2届200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第3届2008年在深圳大学罗湖医院、第4届2009年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第5届2011年在中国香港、第6届2012年4月和10月分别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两地举行、第7届2013年8月在上海嘉定妇幼保健院、第8届2013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第9届2014年7月广州伊丽莎白医院、第10届2014年9月再次在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举行,均获成功。10年来深得学术界的赞赏和支持,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微创妇科国际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第七届长春·国际腹腔镜及疝微创技术研讨会”在吉林省前卫医院成功举行

    由吉林省前卫医院暨吉林省微创外科研究所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七届长春·国际腹腔镜及疝微创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12~13日在吉林省前卫医院成功举行。吉林省微创外科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理事、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腹腔镜学组组长,吉林省医师协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科协常委,吉林省前卫医院院长暨吉林省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陈德兴教授任大会主席并致欢迎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张小为教授、执行主编傅贤波教授及编务邵晓明老师参加了大会,吉林省各市县农合办主任以及吉林省内外前卫医院协作医院院长同时出席了大会。大会邀请了美国、德国、巴西、波多黎各、日本等国及国内10余名专家。其中美国腹腔镜内镜外科医师协会( SLS)2012年执行主席Maurice K.Chung教授在开幕式对前卫医院在微创外科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赞赏,并代表SLS宣布了吉林省前卫医院为“SLS继续教育交流中心”的决定并颁发证书。到会专家就微创外科领域,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等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有来自新疆、江苏、山东、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以及吉林省内各地区近600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分析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由于保留了部分宫颈,宫颈腺体残留,有发生宫颈癌的潜在危险,近来报道逐渐减少,有专家认为是趋于淘汰的术式。另外本文的子宫切除适应证过宽,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在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很多,从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的宫腔镜、诺舒到简单的热球,早已不必做子宫切除;又如子宫肌瘤的子宫如孕7周大小,以什么指征切子宫?刊登此文,以警示读者注意。

    作者:郝万明;魏炜;张晓云;佟宝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