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掌握哈尔滨空港鼠类本底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4月~2000年4月对哈尔滨空港鼠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 共捕鼠321只,经鉴定分为3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达乌尔黄鼠、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仓鼠;优势种依次为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4.97%,6、7、8、9、10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哈尔滨空港夏、秋季是灭鼠的有利时间.
作者:丛宣滋;朱宽胜;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对从大连海事大学修船厂捕获的鼠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根椐各种鼠类形态特征和不同的特点,对捕获鼠进行体型、头骨、牙齿测量.[结果]根椐测量结果确定为黑家鼠(1成,1幼).[结论]参考有关文献,该鼠系泊来种群,在国外一些国家为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应继续对其进行监测.
作者:樊德海;邵春棋;杜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正确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国际卫生条例>中规定的国境口岸和出入境交通工具媒介生物监测和防制有关规定,全国各口岸作了大量的监测工作.但是,从监测结果资料来看,有的局监测用的器械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器械规格不标准,型号不统一,不规范,没有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器械进行媒介生物监测,结果不够准确,不能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范永新;苑德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掌握东营口岸蚊类本底情况.[方法]从1998年3月~1999年2月应用蚊类常规调查方法,对东营港口蚊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共捕获蚊类476只,经鉴定为1科3属9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结论]7、8月份是蚊类活动的高峰期,应加强这一时期的灭蚊工作.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食品监管是为了防止和消除食品对消费者可能的健康危害、保证食品特定的质量和成份、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有关食品的信息以及避免错误信息的误导而设立的.食品监管的任务是:保证食品、食品标签、经营场所符合法律及相关的法规.
作者:施惠祥;郑剑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到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647例.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的3种危险因素:性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和医源性传播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提出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拒绝毒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关心和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根本措施.
作者:邵柏;于长友;黄佳礼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入出境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状况.[方法] 对湛江港近10年来入境的国际航行大型船舶5153艘次的鼠患率,虫患率及环境卫生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鼠患率6.02%,虫患率42.48%,卫生好的39.01%、中54.20%、差6.79%.经趋势检验,年度与鼠患率的关系,鼠患率呈逐年降低P=0.0004;年度与虫患率的关系,虫患率逐年降低不明显P=0.0594;年度与卫生评价等级关系,评价等级呈逐年升高趋势P=0.0004.[结论]几年来鼠患呈逐年降低趋势,虫患降低趋势不明显,亟待研究高效、价廉、方便的杀虫药械.
作者:张友;惠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杀虫剂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从有机氯到有机磷乃至拟除虫菊脂类药物,人类在不断发明更新杀虫剂.与此同时,媒介昆虫的抗药性呈几何级数增长并且产生了交互抗性,它们的后代更为强壮,滥用杀虫药物以及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危害已非常严重.根据WHO的规定,口岸检疫人员及熏蒸公司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和接受专家指导方可上岗.安全使用杀虫剂和各种熏蒸剂即是遵守国家法律,又是进入WTO的必备条件,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更要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力求使杀虫剂使用达到高效、安全、低毒.
作者:丁鲁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加强远洋船舶的卫生监督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的船舶卫生检查评分卡,于2000年1月至4月,对停靠上海龙吴港的72艘远洋船舶进行了检查.[结果] 被检的72艘船舶中,优良30艘(占41.67%),中等36艘(50%),差6艘(占8.33%).外国藉船舶(40艘)卫生状况好于中国藉船舶(32艘)(χ2=4.32,P<0.05).电讯检疫船舶44艘,占总检数的61.11%,其中≥80分者有18艘,占40.91%,60~79分者有23艘,占52.27%;<60分者有3艘,占6.82%.所检项目中,食品卫生较好,鼠类和病媒昆虫防治相对差些.[结论] 当前远洋船舶卫生状况仍不尽人意,存在较多传播疾病的因素.为此建议:①进一步加强对远洋船员的卫生宣传教育,增强卫生和防病观念;②进一步加强对远洋船舶的卫生检查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监督率;③严格检查,严格发证,不合格者一律不予签发卫生证书;④完善相应的处罚制度,确保有关卫生法规和制度的落实.
作者:袁信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X线胸部透视是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对出入境人员体检必查且是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本人在工作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胸部透视的诊断质量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简介如下,供同道们讨论.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临床体征和实验室诊断病例1女,36岁,因口腔多发性、无痛性溃疡1月,外阴破溃1周于1999年8月就医.患者丈夫现症梅毒患者已进行正规驱毒治疗.患者与丈夫有多次口交史.
作者:赵鸣;王艳梅;鞠文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出国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方法]2000年4~5月间对147名赴泰国旅游者用断面现场调查的方法.[结果] 对艾滋病病原的认识:有76.87%的人回答确,19.73%的人误认为是细菌,3.40%的人不清楚;对传播途径的认识:有96.60%的人知道性传播途径,10.20%的人知道血液、血制品传播途径,知道母婴传播途径仅有1.36%,0.68%的人认为一般生活接触可以传播HIV;对使用避孕套是否可以防止HIV传播,有97.28%的人是肯定的,2.72%认为不能防止传播;获得艾滋病知识来源:6.39%的人从广播、电视、报刊得到;有关对艾滋病的态度、信念:89.12%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进行保密,100%的人表示需要掌握更多的有关艾滋病知识.66.67%的人愿意接受HIV检测.95.65%的人害怕、恐惧此病.[结论]不同年龄的人都需要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应重视利用大众传媒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防病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是当务之急.
作者:胡燕;曹小灵;蔡家潮;魏淑芳;黄平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赋予卫生检疫的职责,结合具体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就涉外旅游与信息咨询、预防保健、疾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等诸方面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以具体的事例来阐明卫生检疫在涉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涉外旅游部门应认真学习卫生检疫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积极与卫生检疫部门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旅游饮食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搞好涉外旅游服务.
作者:王汉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进口食品添加剂的毒性程度,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监督.[方法]对1999年以来从厦门口岸进口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毒理学检验、分析与总结.[结果] 多数食品添加剂属于毒性极小类,少数属于低毒和中等毒范围.[结论]对食品添加剂的进口和使用应严格控制,保证其安全使用.
作者:庄宛;林建忠;林丽辉;王振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出口模拟蟹肉食品的卫生质量.[方法] 应用国外流行的HACCP对出口模拟蟹肉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 建立了原料、检测金属、杀菌、加工人员、工器具和车间环境5个关键控制点,并研究成功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效果良好.[结论]该项目的研究为确保出口模拟蟹肉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在出口厂家推广应用.
作者:吴斌;陈明生;卢行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进口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基本情况.[方法] 对1996年~1999年深圳各口岸抽检的进口食品2912份进行了合成色素的检测分析.[结果] 有453份不合格,占14.9%.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高达21.7%,其中以蜜饯、糖果不合格率高,1999年糖果达30.6%,1998年蜜饯达32.8%.糖果的送检批次多,为1371份.[结论]应采用HACCP、HPLC等先进的检验方法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技术水平,为入世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吉彩霓;侯乐锡;葛丽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以进口食品为生产原料企业的卫生监督办法.[方法]根据企业特点对此类企业的贸易伙伴、进口食品种类、批量来源逐一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卫生监督部门应做到①主动向企业索取进口资料;②加强对企业的卫生监督;③根据企业状况实行分级管理.[结论]对以进口食品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应加大对其进口食品后续管理的力度.
作者:邵丹;付远平;何耀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加快航空器的检疫查验速度,与国际惯例接轨.[方法]借鉴船舶电讯检疫的方法,从法律规范、国际惯例、单证制度上对航空器电讯检疫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 该项工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作者:钱吉生;吴棣华;韩建平;孙蔚;周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9年WHO不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有关O1群霍乱弧菌埃尔托(EL-TOR)生物型霍乱病例的报告.该生物型霍乱弧菌造成了自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1999年,有61个国家向WHO正式报告的霍乱病人共254 310例,其中9 175例死亡,比1998年增加了13%.在所有报告的病例中死亡率(CFR)维持在3.6%左右.从各洲来看,非洲各国共向WHO报告了206 746例,占全球病例报告总数的81%,这些国家的CFR都在4.2%左右;亚洲共报告了39417例,比1998年增加了61%.由于漏报及监测系统本身的局限性,实际患病人数应该更多一些.
作者:黄胜;姚若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登革热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近年来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在过去30年里,登革热的地区分布范围显著扩大,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目前,登革热正在100多个国家流行,威胁着全球40%(25亿)人口的健康,它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周围(见图1).1998年,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120多万病例,是历年来多的一年(见图2).估计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包括40万例登革出血热(DHF).登革出血热是50年代发现的一种潜在致命的登革热并发症,并且已成为当今亚洲一些国家儿童的死亡原因之一.导致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人口增长的失控;2.城市化建设时没有建立适当的供水处理系统;3.国际间贸易和旅游引起登革热病毒的全球性传播;4.缺乏适当的媒介控制措施.
作者:刘莉;潘德观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SureStrip HBsAg试剂条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效果.[方法] 用SureStrip HBsAg试剂条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结果] SureStrip HBsAg试剂条法HBsAg阳性率为5.24%(98/1869);ELISA法为5.19%(97/1869),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血、脂血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SureStrip HBsAg试剂条法检测HBsAg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无污染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景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降低EY试剂检测HIV抗体的成本,提高HIV抗体初筛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将多个血样逐次注入同一EY试剂检测板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发现用上述方法检测的结果与单个血样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 此种方法可缩短时间,降低检测成本.
作者:谢昭聪;黄李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秦皇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病谱.[方法] 对秦皇岛口岸1986年~1999年21 866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秦皇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的传染病病谱为:HBsAg阳性、疟疾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梅毒与HIV病毒感染者.[结论]经统计分析发现ABsAg阳性是影响出入境人员,特别是船员的主要健康问题.
作者:张文波;李波;于宏丽;张海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乙、丙、庚3型肝炎在出入境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从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114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监测体检.[结果]乙、丙、庚3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检出率分别为57.06%、3.59%和0.53%.3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地域、年龄、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1.32%,乙、庚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0.35%.[结论]应加强对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的防治,进一步开展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庆方;陆有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情况.[方法] 在珠海口岸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结果]珠海口岸2000年1月至6月检出3例HIV感染者.[结论]HIV在国内某些人群中传播、流行的强度在不断增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和入境高危人群HIV监测,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入较为有效的手段.
作者:姚若东;王宏;王遇春;黄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跨进新世纪,我国即将加入WTO,国际间的交往必将更加频繁.然而近年来世界传染病疫情十分严峻,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如O139型霍乱、O157:H7大肠杆菌、拉沙热、埃波拉一马尔堡病毒感染时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由于新组建的某些基层检验检疫局或办事处不熟悉卫生检疫工作,很难担负<国境卫生检疫法>赋予的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的神圣职责,因此有必要学习或复习相关知识,以尽快掌握出入境卫生检疫的对象、内容、步骤和处理方法,成为合格的国门卫士.
作者:袁洪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介绍了海港卫生检疫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产生过程,特别是对<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海港船舶卫生检疫章节进行了重点介绍,希望对检验检疫人员全面了解海港船舶卫生检疫有所帮助.
作者:朱加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检验检疫机关应尽快完善进出口食品法规和标准的建设,以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为此对WTO有关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的规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指出我国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法规的标准建设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提出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进出口食品风险分析与分类监督制度,发挥检验检疫的优势,引导进出口食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作者:陆永昌;张家祝;张明江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