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1年2期文献
  • 长白口岸输入性腹泻流行状况及检疫对策

    自1994年10月长白局首次在中朝口岸检出输入性霍乱患者以来,通过加强口岸检疫查验工作,又发现多起输入性腹泻病人.对1994年以来长自口岸传入性腹泻流行状况进行了报道,具体分析了传入性腹泻流行因素,同时提出应采取的检疫对策.

    作者:刘勇先;马承祯;李贵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涉外、涉港台婚前检查发现3例HIV感染者的报告

    1998年11月~2000年8月,湖北检验检疫局在对出入境人员进行涉外、涉港台婚前检查中,发现了3例HIV感染者.对于涉外婚姻,国内婚姻中的HIV感染者是否同意其结婚,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根据规定,在3例HIV感染者中,与外国人结婚的申请者同意其结婚;而国内人员的婚姻申请不予同意.

    作者:罗光前;石平;刘小桂;罗一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钦州口岸1994~1999年主要传染病疫情动态

    [目的]掌握钦州口岸主要传染病疫情动态.[方法]对钦州口岸1994~1999年来疫情报表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钦州口岸自撤地设市后(1994~1999年),国家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1994年的85/10万增长到1999年的107.14/10万,净增长率为72.14/10万.6年来发病数上升25.41%,其中肺结核、肝炎逐年上升;淋病、梅毒等性病死灰复燃,并以几倍至几十倍速度增加.[结论]应加强对主要传染病的控制,有效的保护人体健康.

    作者:覃杨光;李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艾滋病诊断试剂临床评估

    [目的]参加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的HIV诊断试剂临床评估,对6种HIV抗体诊断试剂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对6种试剂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对100份已知结果的血清样本和100份未知结果的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阿克苏和Determine公司生产试剂的粗一致性高,均为99.5%,漏检率为0;另外4种试剂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及上述2种试剂.对HIV抗体弱阳性样本检出率,阿克苏试剂高;其它5种试剂有待提高.[结论]阿克苏和determine公司生产试剂符合HIV抗体诊断的初筛试验要求,另外4种试剂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有待提高.

    作者:朱红;陈建雄;刘翌;李福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舟山口岸26例开放性肺结核X线诊断分析

    [目的]掌握开放性肺结核在舟山口岸出入境和口岸从业人员中的流行情况.[方法]对1997年5月~2000年11月16389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进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检出开放性肺结核26例.其中浸润型肺结核2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例,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1例,肺结核合并胸膜炎2例.[结论]3年多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应严把传染病传入、传出关,严防传染病传播流行,努力为出入境人员安全旅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作者:王伟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健康人群心电图S-T.T的分析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冠心病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患病情况.[方法]随机抽样392名出入境人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ECG中S-T.T的分析.[结果]发现S-T.T缺血性改变者19例,占932名抽检人员的4.85%,其中3例经专科医院复查,确诊为冠心病.[结论]在出入境人员中确实存在着心血管病的防治问题,对部分无症状性冠心病患病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吴慧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哈尔滨机场蚤类的调查报告

    [目的]摸清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鼠体外寄生蚤类情况,为在该地区有效地控制鼠疫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4月~2000年4月间,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鼠体外寄生蚤种群、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全年共捕活鼠3种29只,共检获蚤类131匹,总蚤指数为4.5,经鉴定为2科5属5种.其中具带病蚤为优势种,占61%.全年中以6月~10月为高峰.[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必须重视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灭鼠除虫工作,这对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意义重大.

    作者:李明;杨丽炜;于景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飞机传播媒介生物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随着国际贸易与旅游业的发展,由交通运输工具将媒介生物带到世界各地而引起各种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医学专家的重视.飞机作为快速运输工具,所引发的问题更为突出.对世界各地由入境飞机传人媒介生物的事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国际机场的特点,提出了检验检疫对策.

    作者:王德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常见蝇类及鼠形动物本底调查

    [目的]建立机场常见蝇类及鼠形动物本底资料.[方法]①用蝇笼法调查蝇类种群动态,兼以人工网捕,鉴定入笼网捕蝇类种群.②用夹夜法调查鼠形动物动态,解剖鉴定标本.[结果]获蝇类标本6科13亚科29属73种,自然消长呈春秋双峰型,优势种春为巨尾阿丽蝇,夏秋均为大头金蝇,生长历期3~11月.获鼠形动物标本2目2科3属4种,平均月密度10.7%,高峰在8月~12月,密度均大于9%;只有2月密度为2.9%低于防治密度5%.丰度(S)4,二样区内种间相遇机率(PIE)分别为0.217和0.148.群落相似指数(Rjk)0.978.大优势种(D)四川短尾鼩为0.75.[结论]①粪生蝇种和腐败动物质孽生蝇种量大,说明机场综合防治力度不够,消长峰型和生长历期与同地域吻合.②鼠形动物结构与同地域的鼠形动物结构差异较大.鼠类种群密度下降后主要衍替种群是鼩鼱,应重视鼩鼱防治.

    作者:罗启学;潘沪林;侯民;倪国平;雷红宇;张纯勇;何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水东港鼠类密度及种群变化情况的分析

    [目的]掌握水东港鼠类变化情况,逐步降低鼠密度,以达到无鼠害港的要求.[方法]从1992年~1999年每年对鼠类情况进行监测,并从1993年起与港口有关部门共创无鼠害港.[结果]到1999年鼠密度从1992年的7.19%,降到2.01%,并从1995年~1999年始终保持在1.96%~2.10%的较低水平.[结论]水东港的鼠密度虽已有大幅度的下降,但离无鼠害港的要求(1%以下)仍有一定距离,需继续做好鼠害防治工作.

    作者:番汝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

    长爪沙鼠疫源地是我国10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比较活跃的一块疫源地,鼠疫动物病常有发生,也有人间鼠疫的散发与流行.根据国内近年来有关资料,阐述了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分布、发现、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以及该疫源地内人、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当前检验检疫对策.

    作者:王东胜;安格日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试述媒介生物控制中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在媒介生物控制中仍然起着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害虫的抗药性问题、化学杀虫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应提倡对媒介生物进行抗药性监测,进一步开展抗药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的研究,结合新型非杀生性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治理等,实现媒介生物控制的良性循环,创造和维护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旅游卫生环境.

    作者:周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疫苗研究新进展

    随着国际、国内的频繁交流与交往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许多传播病仍广泛存在.病毒性肝炎流行区域极广,几乎世界范围内均有病例报道.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感染率很高,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而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疫苗接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作者:毛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埃波拉出血热研究进展

    2000年10月乌干达爆发埃博拉出血热.至11月中旬,已发现病例321例,死亡104例.这种死亡率较高,且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的传染病再次引起世人的震惊和医学界的关注.为此,对埃波拉出血热从病原学、诊断学、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漆少廷;吴棣华;韩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波食品加工技术

    微波食品加工技术是应用微波对物质的场致作用来进行食品的加工,是当今食品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为此,从微波在食品加工中对食品各种营养成份的影响;微波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微波食品加工的特点;微波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微波食品加工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邓全道;龙志庭;唐秀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艾滋病与青少年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青少年正日益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通过对艾滋病在全球和中国青少年中流行情况分析,反映了艾滋病正在世界各国青少年中任意肆虐,给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尤其是非洲一些国家,将丧失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提出政府全面负责、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开展青春期健康性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是阻止艾滋病在青少年中传播的有力措施;应采取综合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全方位的防治艾滋病工作.

    作者:邵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国公众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的研究

    [目的]HIV/AIDS罹患已成为全球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传染性疾病.旨在研究当今中国公众对HIV/AIDS罹患者的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方法]搜取1998年2月~1999年12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国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等刊物上已发表的公众对HIV/AIDS的社会心理认知论著,对涉及到的医务工作者、知识界层人士和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具有的JHIV/AIDS的知识、态度和信念作现况评述.[结果]中国对HIV/AIDS罹患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差,表现为普遍的歧视、憎恶和抛弃,仅有少数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时,HIV/AIDS罹患者生存时间与其所获取的社会心理支持成正比.[结论]中国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低与罹患者本人社会心理支持需求高形成强烈反差,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公共卫生和精神障碍问题之一.公众对HIV/AIDS医学问题的社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心理认知不正确是产生偏见、歧视的社会根源.反对歧视HIV/AIDS罹患者,提高社会心理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承诺,研究立法、依法对患者提供医学并规范其行为,保障患者及其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应是整体控制HIV/AIDS这一公共卫生和社会精神障碍问题的今后对策.

    作者:王永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在腹泻婴儿粪便中分离到一株不发酵乳糖的大肠埃希菌

    在日常工作中大肠埃希菌常被人认为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而忽视.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到一株不发酵乳糖的大肠埃希菌实属罕见,经鉴定为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有毒力,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提示需要加以重视.

    作者:王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深圳口岸进出口食品监督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深圳口岸进出口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对2000年1~6月份深圳口岸进出口食品监督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验法定检验样品7579份,检出不合格样品108份,不合格率为1.42%.普通食品类不合格率(6.7%)高于水产品类不合格率(O.03%);进口食品不合格率(7.75%)高于出口食品不合格率(0.34%).进口甲鱼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0%(2/10).法定检验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是蜜饯类、糖果类、饮料类,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色素、糖精钠;其次为细菌总数、苯甲酸.[结论]应继续加强进出口食品监督检验工作,尤其要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督及进口水产品霍乱弧菌的监督监测,防止霍乱弧菌传入;重点加强主要不合格项目、主要不合格食品类别的监督检验.

    作者:谢昭聪;吉彩霓;林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蚝水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蚝水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乙醚提取蚝水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和盐析净化的手段,除去蚝水中强紫外吸收物质对测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干扰.[结果]小检测限达到1mg/L,回收率分别为94.6%和93.2%.[结论]该提取方法简便、准确和灵敏.

    作者:彭曙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影响食品合格率的多种因素

    [目的]探讨食品合格率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克服不利因素,提高食品质量.[方法]以1995年~1999年各类食品监测结果为材料,结合分析各类食品的合格率.[结果]食品的合格率与样品的抽样方式、样品的构成、样本量、检验指标项次密切相关.[结论]目前采用食品样本合格份数与总份数的比率评价食品合格程度尚欠合理性,建议采用经构成比标化后统计食品合格率.

    作者:杨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肉制品在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摸清肉制品在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种实验样品,参照GB/T5007.33-1996格里斯试剂比色法进行检验.[结果]样品中亚硝酸含量测试结果首次为15.75~49.30(mg/kg);未次为1.26~17.17(mg/kg).平均双样测试结果的精密度良好,相对偏差0.00%~4.13%之间.[结论]在肉制品的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对人体潜在的毒性和危害依然存在.

    作者:侯乐锡;华红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食品添加剂进口情况的分析

    [目的]为了了解广州口岸进口食品添加剂的进口情况和安全情况.[方法]对1999年在广州进口食品监督检验中心报验的进口食品添加剂的批次、品种及急性毒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999年全年接受报验的食品添加剂共344批,451宗.美国、新加坡、英国、荷兰、台湾5个国家和地区是进口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来源,共244批,占70.93%;其余来源于20个国家,占29.07%.在全年的451宗进口食品添加剂中,低毒类128个,占28.38%,实际无毒类323个,占71.62%.[结论]建立快速的检验方法来判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作者:王岚;邹志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进口保健食品管理模式的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个营养保健食品的热潮.到90年代中期,国外保健食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市场,而且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为保证进口保健食品的卫生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完善我国进口保健食品管理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的进口保健食品的管理模式,国外的管理现状,国内进口保健食品销售现状后,提出了建立新的管理模式的方法.

    作者:胡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提高检验检疫依法行政水平的探讨

    随着我国加入Wm进程的加快,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作为重要的涉外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依法行政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做到:统一立法,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强检,科技兴检;加强系统内部团结,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严格把关;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守法自觉性.

    作者:陈双鹏;相大鹏;幸庆武;汤建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00O年4~10月份美国和世界各地流感活动情况

    1999年10月至2000年5月,在北半球分离出A(H3N2)、A(H1N1)型和B型流感毒株,以A( H3N2)毒株为主.但在北半球流感流行季节即将结束时,A(H1N1)毒株的数量有所增加.4月份以来,在南半球和热带地区,A型流感病毒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分离出B型病毒.下面概述2000年4~10月份美国和世界各地流感病毒活动情况.

    作者:姚若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孙田田司长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卫生保健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南京召开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卫生保健中心工作会议,这是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卫生保健中心工作会议,也是卫生监管司200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国家局领导非常重视,宋明昌副局长原本准备到会讲话,但因机构改革,工作较忙,没有时间来,受宋明昌副局长委托我先做个中心发言.在跨入新世纪的开始,召开卫生保健中心工作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李长江局长在2001年全国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回顾一年来卫生保健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卫生保健中心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再创卫生保健中心工作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个问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