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450
  • 国内刊号:11-9132/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200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syxf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小儿大面积烧伤应用悬浮床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悬浮床治疗小儿大面积烧伤的合理时机.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原一五九)医院全军烧伤中心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107例大面积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悬浮床的时机不同分为2组,伤后3d以内应用悬浮床的为对照组(n=49),伤后第4天至第6天应用悬浮床的为试验组(n=58),比较2组休克期补液总量及胶体、晶体和水分各成份补液量、尿量、休克期复苏指标及伤后内脏并发症、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创面成痂、脱痂及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脓毒症发生率,并对2组的悬浮床床沙板结时间和床沙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对数据行£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儿伤后第1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分别为(0.97 ±0.10) mL·kg-1·%TBSA-1、(0.67 ±0.13) mL· kg-1 ·%TBSA-1、(1 233.00±254.00) mL、(2 265.00±958.00) mL,对照组患儿伤后第1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分别为(1.18±0.13) mL·kg-1 ·%TBSA-1、(0.97±0.10) mL·kg-1·%TBSA-1、(1 635.00±283.00) mL、(2 979.00±973.00) 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85、13.617、7.736、3.811,P值均小于0.01);试验组患儿伤后第2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分别为(0.53 ±0.07) mL·kg-1·%TBSA-1、(0.49 ±0.06) mL·kg-1·%TBSA-1、(1 110.00±229.00) mL、(1 755.00±649.00) mL,对照组患儿伤后第2个24 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分别为(0.74 ±0.10) mL·kg-1 ·%TBSA-1、(0.75 ±0.12) mL·kg-1 ·%TBSA-1、(1 542.00±288.00) mL、(2479.00±771.00) mL,试验组较对照组患儿补液量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9、13.653、9.635、5.279,P值均小于0.01);2组休克期各项复苏指标除尿量无明显差别外,试验组心率(115.00±5.00)次/min、平均动脉压(MAP) (53.00±2.70) mmHg、中心静脉压(CVP)(8.00±0.80) cmH2O、血乳酸(2.00 ±0.60) mmol/L、剩余碱(-2.10 ±0.70)mmol/L、红细胞比容(Ht)(0.42±0.02)、血白蛋白(35.00±1.40) g/L,与对照组心率(126.00 ±5.00)次/min、MAP(56.00 ±3.30) mmHg、CVP (9.80±1.50) cmH2O、血乳酸(3.80±0.60) mmol/L、剩余碱(-4.40±0.60) mmol/L、HT(0.53±0.03)、血白蛋白(33.00±2.1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34、5.585、8.214、16.117、-17.451、20.448、-3.989,P值均小于0.01);试验组患儿高钠血症、内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10.3%,较对照组(18.4%、26.5%)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0、4.765,P值均小于0.05);病死率对照组为4.1%,试验组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脓毒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创面成痂时间对照组较试验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创面脱痂、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60、4.212,P值均小于0.01);悬浮床床沙板结时间和床沙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对照组的床沙板结时间明显早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0,P<0.01);床沙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6,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儿首次应用悬浮床的时机应选择在伤后第4天至第6天,既有利于休克期的平稳度过,降低病死率,减少创面损伤及并发症发生,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又能增加悬浮床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率.

    作者:尚若愚;林国安;尚新志;肖荣;闫甜甜;胡东升;林之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烧伤病房内小儿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调查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内小儿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病房内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住院烧伤患者共170例.对患儿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菌种分布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1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39株(28.3%)、22株(16.0%)、14株(10.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18.1%)、溶血葡萄球菌14株(10.1%)为主.另外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利奈唑胺及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分别为96.0%、80.0%.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的药物敏感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小儿住院患者创面感染的菌株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并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只对少数抗生素敏感.建议在预防医源性感染、监测细菌药物敏感情况的条件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宋均辉;夏正国;黄庆;李兴照;余又新;徐元宏;方林森;徐庆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Ⅳ期压疮愈合过程中创面渗出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Ⅳ期压疮愈合过程中创面渗出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压疮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Ⅳ期压疮患者39例,创面共59处,根据接诊时与治疗第4周末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差值进行分组,差值>2分为愈合良好组(n=26),≤2分为愈合不良组(n=13).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及清创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换药,追踪4周,采集接诊时、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创面渗出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情况.数据比较采用£检验.结果 接诊时及治疗第1周末2组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2、1.944,P值均大于0.05),而在治疗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愈合不良组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189.27 ±90.15) ng/L、(176.95±75.47) ng/L、(149.30±63.08) ng/L,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114.97±70.06) ng/L、(93.75±55.15) ng/L、(71.62 ±4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3.921、4.608,P值均小于0.05);不同时间点愈合良好组与愈合不良组TIM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6、0.292、0.047、0.395、0.999,P值均大于0.05);接诊时及治疗第1周末2组MMP-9/TIMP-1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3、1.134,P值均大于0.05),而在治疗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时愈合不良组MMP-9/TIMP-1比值分别为(38.42 ±9.25)、(33.74±9.58)、(29.53 ±8.04),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的(30.04± 10.67)、(25.35 ±10.18)、(21.54 ±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11、2.473、2.642,P值均小于0.05).结论 创面渗出液中MMP-9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变化与压疮愈合有关,过高的MMP-9及MMP-9/TIMP-1不利于压疮的愈合.

    作者:王越;李贤;王瑶;高占红;赵伟;孙素娟;陈紫叶;张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负压伤口疗法对糖尿病足轻、中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对糖尿病足轻、中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接受NPWT治疗的43例糖尿病足患者,据踝肱指数(ABI)分为中度缺血组23例(0.5≤ABI <0.7)和轻度缺血组20例(0.7≤ABI <0.9).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取创面肉芽组织,标本分成3份,1份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4℃保存,标本收齐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平均光密度;另外2份于液氮中转送至-80℃冰箱中保存,其中1份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另1份行Real-time PCR,分析TGF-β1 mRNA表达情况.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表达,中度缺血组和轻度缺血组经14 d治疗后TGF-β1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相较于中度缺血组变化幅度[(38.71 ±12.78)%],轻度缺血组[(63.09±10.96)%]升高幅度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P <0.05);经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中度缺血组和轻度缺血组经14d治疗后TGF-β1蛋白表达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相较于中度缺血组变化幅度[(50.31 ±25.64)%],轻度缺血组变化幅度[(85.44±27.78)%]升高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5);经Real-time PCR法分析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中度缺血组和轻度缺血组经14 d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相较于中度缺血组变化幅度[(73.85±41.22)%],轻度缺血组[(129.78±36.71)%]升高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结论 NPWT能促进糖尿病足轻、中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TGF-β1的表达,且对糖尿病足轻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TGF-β1表达的促进作用优于糖尿病足中度缺血创面.

    作者:孙蕾蕾;朱旅云;杨少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VSD技术对创面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VSD技术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7、14d的综合疗效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d2组患者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d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以及创面面积大小变化.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7d,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 (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1,P<0.05);治疗7d,实验组患者血液中酸碱度(7.42±0.19)、PCO2 (41.76±1.65) mmHg、血氧分压(66.10 ±2.36) mmHg、血氧饱和度(89.50±1.62)%、血氧含量(6.60±1.17) Vol%,明显高于对照组[(7.40 ±0.25)、(40.32±2.70) mmHg、(62.05±5.05) mmHg、(88.10±3.63)%、(6.08±1.17) 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1、2.442、4.023、2.135、2.073,P值均小于0.05);治疗7d,实验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11.08±0.81) mPa.s、全血高切黏度(5.17 ±0.34) mPa.s、血浆高切黏度(2.09±0.16) mPa.s、红细胞变形指数(0.76±0.48),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2.29±1.81) mPa.s、(5.85 ±0.34) mPa.s、(2.58±0.21) mPa.s、(0.8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5、7.531、10.366、4.942,P值均小于0.05);治疗7d,实验组患者创面组织VEGF(35.70±4.84) pg/mL、PDGF(36.60±2.98) pg/mL,较对照组[(25.36±3.21) pg/mL、(27.53±2.94) pg/mL]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5、11.134,P值均小于0.05);治疗7d,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5.13 ±0.60) cm2,减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7.03±0.82)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4,P=0.01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强于对照组8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7,P=0.028);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血液中酸碱度(7.42±0.21)、PCO2 (42.46±1.57) mmHg、血氧分压(69.26±1.49) mmHg、血氧饱和度(91.05±1.20)%、血氧含量(6.74±0.89) Vol%,高于对照组[(7.40±0.31)、(40.23 ±2.73) mmHg、(62.41 ±4.86) mmHg、(88.23±2.17)%、(6.13±1.22) 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0、3.778、7.455、6.620、2.185,P值均小于0.0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8.10± 1.07) mPa.s、全血高切黏度(4.26 ±0.33) mPa.s、血浆高切黏度(1.64±0.22) mPa.s、红细胞变形指数(0.64±0.04),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1.74±1.54) mPa.s、(5.82 ±0.41) mPa.s、(2.53 ±0.23) mPa.s、(0.8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05、16.609、16.358、9.617,P值均小于0.0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创面组织VEGF(47.72土3.75) pg/mL、PDGF(49.17±2.48) pg/mL,较对照组[(37.04±2.90) pg/mL、(38.18±2.65) pg/mL]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62、17.276,P值均小于0.0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2.88±0.52) cm2,减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07±0.61)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2,P=0.013).结论 VSD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VSD治疗的疗效,其二者结合的功效十分显著.

    作者:唐才良;晁生武;李毅;梁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异体脱细胞真皮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异体脱细胞真皮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17年3月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医院(原113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124只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皮组和单纯自体刃厚皮组,每组各31例、62只手.复合皮组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加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单纯自体刃厚皮组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片大张移植,观察术后皮片成活、手部功能、瘢痕增生及外观恢复情况,电话、微信随访0.5 ~1.0年.数据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复合皮组31例(62只手)患者术后整体手部外形平整、丰满、耐压、抗磨擦,全部未行二次瘢痕整形手术.单纯自体刃厚皮组31例(62只手)患者,术后整体手部外观平整度差,不丰满、弹性差、不耐压、抗磨擦差,舒展性差.复合皮组患者术后瘢痕轻度增生60只手,重度增生2只手;单纯自体刃厚皮组瘢痕轻度增生12只手,重度增生50只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复合皮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良好62只手,恢复差0只手,单纯自体刃厚皮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良好4只手,恢复差58只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单纯自体刃厚皮组16例(32只手)患者再次作整形修复手术,修复后10例关节活动没有彻底恢复正常.另外13例(26只手)也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但未作整形修复手术.结论 异体脱细胞真皮作支架可以有效地保证修复创面植皮外观(平整度、丰满度、耐压、抗磨擦、弹性、舒展性),大限度恢复手部活动功能,疗效确切,并且供皮区恢复好,有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翁旭豪;马小亚;杨学荣;戎慈航;刘贵海;王申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小鼠创面毛囊再生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小鼠创面毛囊再生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猪皮,经脱细胞处理后制成微粒状,灭菌,密封,常温保存,以备后面实验使用.制作18只C57 BL/6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脊柱为中线,在左右各制作直径为6 mm的缺损,左右侧分别以纱布和猪ADM覆盖,隔天纱布侧换药,猪ADM侧不做处理,于模型建立第7天,按照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纱布组与猪ADM组,再按所取部位不同分为纱布窗口组、猪ADM窗口组、纱布创面组、猪ADM创面组、纱布创缘组、猪ADM创缘组,其中9只小鼠组织用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另外9只小鼠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cateni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Wnt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D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FGF9、AKT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Wnt3a、SDF-1、FGF2、FGF9的表达.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在小鼠模型建立第7天创面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Wnt3a、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是猪ADM窗口组(0.533±0.058、0.446±0.039、0.972±0.048)高于纱布窗口组(0.401±0.005、0.132±0.022、0.175 ±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996、12.230、23.130,P值均小于0.05).β-catenin、Wnt3a、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是猪ADM创面组(0.557±0.009、0.626±0.066、0.868 ±0.102)高于纱布创面组(0.302 ±0.010、0.109±0.019、0.036±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30、13.020、14.130,P值均小于0.05).Wnt3a、SDF-1的蛋白表达量均是猪ADM创缘组(0.419±0.014、0.370±0.069)高于纱布创缘组(0.115±0.020、0.056±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60、7.825,P值均小于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Wnt3a、SDF-1、FGF2、FGF9在猪ADM组中的表达高于纱布组,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毛囊细胞周围.结论 猪ADM在小鼠创面中可能通过上调SDF-1及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促进毛囊的再生.

    作者:杜烨;冯自波;李恭驰;邹利军;杨鸿;王知;陈江海;潘银根;李炳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度烧伤后高代谢特征及临床治疗新进展

    重度烧伤后机体应激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涉及机体长时间高强度的代谢反应、难以纠正的蛋白质代谢紊乱、长期的顽固高血糖及胰岛素低敏性等,不仅增加了营养支持和治疗困难,而且常常会增加机体感染概率、延迟组织修复,导致严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因此深入研究重度烧伤后高代谢,探索其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重度烧伤高代谢的特征及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救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舒付婷;罗鹏飞;纪世召;夏照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开发

    近些年,人们着力开发一些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以期代替人体的组织器官解决临床需要,涉及的生物性工程材料较多,而且有一些产品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些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仍在制备和开发阶段,并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近阶段已进入临床应用和处于开发阶段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状况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王佳敏;陈菊香;谷印堂;李应军;张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膝关节假体周围胫骨骨折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胫骨周围软组织的特殊性和假体松动,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因此,合理治疗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这种骨折的合理处理要求术前仔细参阅影像学资料和了解完整的临床病史,同时需排除假体周围感染.膝关节假体周围胫骨骨折常见的类型是胫骨平台周围骨折.对于稳定的膝关节假体周围胫骨骨折可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不稳定的膝关节假体周围胫骨骨折应立即手术治疗,但具体手术方式应视骨折分型而定.本文就膝关节假体周围胫骨骨折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膝关节假体周围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邢浩;刘强;吴斗;梁乐乐;王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预扩张颈横动脉皮支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上胸部预置软组织扩张器并形成以颈横动脉皮支为优势供血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的瘢痕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修复的面颈部瘢痕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面、颈部瘢痕伴挛缩畸形,Ⅰ期手术根据患者上胸部条件,分别于单侧或双侧上胸部埋置200~600 mL扩张器,同时术中电凝破坏胸廓内动脉及胸肩峰动脉在该区域的分支.Ⅱ期手术在进行瘢痕切除松解后,根据创面大小设计以颈横动脉皮支为蒂的带蒂/岛状皮瓣,转移到受区,供区拉拢缝合.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共设计岛状皮瓣15个,带蒂皮瓣13个,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预扩张颈横动脉皮支皮瓣,血运可靠,旋转灵活,是修复面颈部瘢痕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军涛;王洪涛;李军;何亭;高晓文;贾文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化创烧伤救治体系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理论与实践

    严重创烧伤由于其突发性、群体性、惨烈性和对公众的巨大冲击,一直是国家防控的重点.本文就建立我国网络化的创烧伤救治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系统论述,特别就这一网络化救治体系建设的规划和重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付小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粒皮肤移植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微粒皮肤移植术已在我国应用33年,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依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特别是Ⅲ度烧伤面积大于80%总体表面积患者的佳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微粒皮肤移植术的发明历史、优点和不足、方法的改进,并提出了微粒皮肤移植术的现实意义和对这项技术今后发展的展望.

    作者:陈旭;覃凤均;于东宁;孙永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生儿特重度烧伤治疗一例

    患儿男,足月顺产,出生3d余,在某县级医院小儿科监护室内,因臀部湿疹,护理人员疏忽大意,未及时关闭电吹风机,吹风机热风(约70℃)持续作用于皮肤约30 min(23点到23点30分),造成身体多处皮肤深度烫伤,伤后创面予换药处理,无明显改善,6h后,即2017年12月14日,急诊因“电吹风机热风烫伤身体多处伴肿痛6h余”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原第一五九)医院烧伤科,初步诊断:电吹风机热风烫伤面积为17%(深Ⅱ度4%,Ⅲ度13%)总体表面积,烫伤部位:左上肢、躯干、左下肢及会阴部.专科查体:体温36.2℃,脉搏136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48/30 mmHg(l mmHg =0.133 kPa),大部分创面为黑色痂皮覆盖,质硬,呈现皮革样改变,表面可见粗大树枝状栓塞血管网,渗出少,皮温低,触痛消失,部分创面可见大小水疱分布,腐皮脱落或完整,创基红白相间,质韧,创面渗出较少,痛觉迟钝.见图l.

    作者:郑银;孙琳;林国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例会阴及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并多发伤患者的护理

    患者女,37岁,于2016年9月22日入院,家属代诉:因“因车祸致伤腹部及左下肢伴疼痛30 min”.入院情况:体温36℃、脉搏143次/min、呼吸29次/min、血压80/60 mmHg(1 mmHg =0.133kPa),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呼吸急促呈痛苦貌,双眼睑及口唇苍白,呈重度贫血貌,腹部略膨隆,两侧对称,左侧腹壁、右下腹及部分右上腹皮肤大面积撕脱缺损至左侧腋后线,中腹部有一长约2 cm腹壁贯通伤口进入腹腔,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左侧髋部前侧及外侧皮肤撕脱至后侧,会阴部从大阴唇至肛门左侧边缘处撕脱,阴道壁完整,肛门括约肌无断裂,全部左下肢皮肤撕脱至左踝处,左侧大腿畸形,大隐静脉撕脱断裂,左下肢肌肉大面积广泛挫裂伤,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脊柱生理弯曲存在,生理反射存在.

    作者:李静;卓么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资深老院士程天民的奉献和情怀

    程天民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教授,《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专家顾问.1927年12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49年入伍,1953年入党.1951年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长,1986年由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任命为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同时由总后勤部党委决定为校党委书记.迄今从事医学教育科学研究68年,是我国防原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复合伤研究的引领者.特别在核大国对我国严密封锁下,发展了核试验成果,构建了我国自己的“防原医学”.他1972年12月主编撰写的《我国核试验技术资料汇编》,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国宝”.程天民院士曾14次参加核试验,在戈壁滩经历诸多艰辛以至危险,掌握了大量真实核武器损伤的第一手材料,且以国家需求为重,勇于担当,选定并坚持以复合伤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了大批人才,不少研究生毕业后成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领军人.

    作者:冉新泽;肖燕;龙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核性创面大鼠模型中巨噬细胞极化改变

    目的 通过成功构建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动态观察创面病理变化,同时初步探讨结核性创面中巨噬细胞极化改变.方法 35只雌性8周龄SD大鼠,选取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无反应或弱反应的30只大鼠,采取MP弗氏完全佐剂致敏,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背部皮内注射牛分枝杆菌减毒株(BCG) (5×107 CFU/mL、0.2 mL/只);阴性对照组背部皮内注射无菌的PBS(0.2 mL/只).大体观察创面演变情况,于注射后2、6、l1d,行皮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每个时相点每组取5只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的情况及愈合过程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变化;病原微生物学检测鉴定菌株;注射后6d,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标记巨噬细胞,其亚型M1型巨噬细胞iNOS标记、M2型巨噬细胞CD206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致敏大鼠,皮内注射BCG后创面观察到明显的红肿、液化、坏死和破溃等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液化坏死渐进增强后进而有效愈合的病理过程.抗酸染色结果: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创面组织液化坏死高峰期中CD68巨噬细胞、iNOS M1型巨噬细胞、CD206M2型巨噬细胞数量分别为(84.8±3.4)、(60.8±2.8)、(13.2±2.2)个/HP,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4±0.5)、(0.4±0.5)、(0.6±0.5)个/H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2、95.5、28.2,P值均小于0.05);创面组织中iNOS M1型巨噬细胞[(60.8±2.78)个/HP]显著高于CD206 M2型巨噬细胞[(13.2±2.18)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结论 经过致敏的大鼠注射BCG可有效诱导液化和坏死,液化坏死高峰期创面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比M2型巨噬细胞明显增多,且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结核性创面液化坏死高峰期创面组织局部微环境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转变,有利于发挥巨噬细胞有效杀灭M.tb的作用.

    作者:汪毅平;刘真;张亚洁;张同威;荣美玉;贾赤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负压伤口疗法对糖尿病足不同程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对糖尿病足不同程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依据踝肱指数(ABI)把入组患者分为轻度下肢缺血组(0.7≤ABI≤0.9)和中度下肢缺血组(0.5≤ABI <0.7),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NPWT治疗,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取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将标本分成2份,1份固定在4%多聚甲醛中用于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另1份于-80℃保存,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eal-time PCR法定量测定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显示,治疗第14天,两组Ⅰ型胶原蛋白平均面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但与中度下肢缺血组(0.25±0.06)相比,轻度下肢缺血组胶原蛋白平均面密度值(0.35±0.07)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P<0.05).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显示,治疗第14天,两组Ⅰ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但与中度下肢缺血组(0.16 ±0.09)相比,轻度下肢缺血组Ⅰ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8±0.08)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Real-time PCR法分析显示,治疗第14天,两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中度下肢缺血组(2.63 ±0.62)相比,轻度下肢缺血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水平(3.83±0.60)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P<0.05).结论 NWWT对糖尿病足患者不同程度缺血创面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不同,对于轻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的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加效果较好,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NPWT对创面肉芽组织的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促进效果可能会下降.

    作者:杨少玲;朱旅云;胡丽叶;刘洋;郭炳彦;窦京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对流冲洗修复Fournier坏疽创面的疗效研究

    目的 通过分组对照,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对流冲洗治疗Fournier坏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例Fournier坏疽患者,其中4例因VSD需自费纳入单纯换药组,另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6例和VSD联合对流冲洗组6例.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后行Ⅰ期清创手术.单纯VSD组:根据创面大小及形态将负压材料剪成合适形状,充分接触并填满创面残腔,确保无残留死腔,封闭创面后负压接医院中心负压进行持续吸引,负压为150 mmHg(1 mmHg =0.133 kPa);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在单纯VSD组处理基础上联合0.9%氯化钠溶液通过输液器冲洗创面;清创换药组:对创面进行仔细清创,并用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对创面进行冲洗,尽量保持创面清洁后,乳酸依沙吖啶纱布填充创面后敷料覆盖.对各组的创面细菌清除率、Ⅱ期缝合术式、平均创面封闭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满意情况、VSD使用个数及VSD堵管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x2检验.结果 治疗后,单纯VSD组可见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好;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创面基本被鲜红肉芽组织覆盖;清创换药组创面可见肉芽组织散在生长,创基仍可见坏死组织及分泌物附着,创周皮肤炎症反应较重.3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07,P<0.05).清创换药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58.7±4.5)%,明显低于单纯VSD组[(79.8±5.6)%]、VSD联合对流冲洗组[(93.6±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2、9.133,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也明显低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8,P=0.001).单纯VSD组5例Ⅱ期行拉拢缝合联合植皮封闭创面,1例腹股沟区创周皮瓣红肿明显,拉拢缝合后切口局部持续较多分泌物渗出,加强清创换药后切口逐渐愈合;VSD联合对流冲洗组患者Ⅱ期缝合采用直接拉拢缝合即基本封闭创面,创面愈合良好;清创换药组1例Ⅱ期行直接拉拢缝合联合局部植皮,皮片部分成活,剩余3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加游离植皮术封闭创面.3组患者平均创面封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89,P<0.05);清创换药组的平均创面封闭时间明显大于单纯VSD组、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31、7.195,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平均创面封闭时间也明显大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5,P=0.018).3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07,P<0.05);清创换药组的住院总时间为(38.3±9.3)d,明显大于单纯VSD组[(22.3±3.4)d]、VSD联合对流冲洗组[(16.7±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3、7.106,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住院总时间也明显大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47).单纯VSD组堵管率为44.4% (12/27),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堵管率为15.8% (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7,P=0.041).单纯VSD组患者治疗期间虽然也无明显疼痛,但费用较高;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创面愈合良好,患者满意度高;清创换药组患者换药过程疼痛剧烈,住院时间长,后期创面封闭效果不甚满意.结论 VSD联合对流冲洗能快速稀释引流创面分泌物,减轻创面感染,有效解决堵管发生,保障引流通畅,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开来.

    作者:张健;查天建;刘小龙;努尔兰;陈召;曹强;王智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TEXAS大学分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TEXAS大学分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住院费用,为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出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病例资料,按照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147例,依据TEXAS大学分类法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分组,TEXAS大学分级1级组(n=21):表浅溃疡;TEXAS大学分级2级组(n=31):溃疡深达肌腱;TEXAS大学分级3级组(n=95):溃疡累及骨和关节.比较3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住院费用.对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TEXAS大学分级1、2、3级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愈合时间分别为12、22、33 d,住院费用分别为13 199.20、19 572.81、32 101.30元,不同TEXAS大学分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19、24.04,P值均小于0.05).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与TEXAS大学分级呈正相关.

    作者:邹新华;李炳辉;张静;祝友鹏;杜烨;孙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压疮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对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换药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换药组与负压吸引组分别给予常规换药法、负压伤口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吸引结合创面局部氧疗.观察入院后即刻,治疗后第1、2、3、4、5、6、7、8周创面大长度、宽度、深度,渗出情况,组织类型及创面缩小程度.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结果 负压吸引组在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上较常规换药组均明显减小,联合治疗组的减小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8周常规换药组压疮的长、宽、深度分别为(3.04±0.43)、(3.63±0.88)、(1.55±0.77) cm,负压吸引组分别为(2.14±0.71)、(2.65±1.27)、(1.05 ±0.62) cm,而联合治疗组为(1.17±0.28)、(1.39±2.37)、(0.58±0.45) cm.负压吸引组压疮的渗出明显减少,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增多,创面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的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Ⅲ期压疮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效果优于单独负压吸引治疗,将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推广应用.

    作者:邹晓防;肖孟景;吴世建;李斌;蔡景宁;谢晓繁;李宝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43例严重糖尿病足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3例严重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截肢(趾)与否,将43例患者分为截肢组、截趾组、截肢(趾)组和非截肢(趾).对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值、Wagner分级、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坏死性筋膜炎等进行分析.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截肢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0.7±39.3)d,长于非截肢(趾)组(58.4±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3);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年龄分别为(58.7±9.8)、(55.7±11.2)、(62.2±6.7)岁,与非截肢(趾)组(59.0±8.4)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2、0.96、-1.07,P=0.91、0.35、0.29);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3.4±6.4)、(12.3±7.1)、(14.6±5.5)年,较非截肢(趾)组(15.4±6.3)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3、1.29、0.32,P=0.31、0.21、0.75);截肢(趾)组和截肢组的血浆白蛋白浓度均分别为(21.9±3.0)、(20.9±2.4) g/L,明显低于非截肢(趾)组的(25.0±4.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04,P=0.01、P<0.05);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3.1±14.2)、(91.8±13.5)、(94.6±15.5)g/L,与非截肢(趾)组(101.4±14.9)g/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1.85、1.19,P=0.07、0.07、0.25);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1±4.3)、(23.7±4.8)、(22.4±3.9)×109/L,与非截肢(趾)组(21.8±3.6)×109/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1.30、-0.46,P=0.29、0.20、0.65);3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8±1.2)、(10.1±1.3)、(9.6±1.1)mg/dl,与非截肢(趾)组(9.4±1.5) mg/d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21、-0.28,P=0.16、0.03、0.98);43例患者中,13例截肢,截肢率为30.23%,截肢切口一期愈合2例,11例截趾,截趾率25.58%,截肢(趾)率55.81%.截肢(趾)组与截肢组的患者多为高Wagner分级,其中4级以上分别有11、19例,与非截肢(趾)组的7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91、9.73,P<0.05、P=0.02);截肢(趾)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分别有12、10、6、7、21例,截肢组合并这5种疾病的患者分别有8、7、4、4、12例,截趾组合并这5种疾病的患者分别有4、3、2、3、9例,与非截肢(趾)组的3、5、3、6、14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57、3.07、1.05,P=0.63、0.55、0.90).结论 严重糖尿病足有较高的截肢伤残率,局部严重的感染是导致截肢(趾)的重要原因,病灶彻底的清创引流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措施.

    作者:王娟;张兵钱;孙志刚;范宝玉;王庆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