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450
  • 国内刊号:11-9132/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200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syxf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
期刊标签: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刊号:1673-9450
国内刊号:11-9132/R
邮发代号:http://zhssyxfzz.yiigle.com
创刊时间:2006
发行周期: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简介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承办的专业性电子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自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1日出版。本刊以从事损伤与修复相关专业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采用图文声像多种形式,反映损伤与修复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信息与成果,推动我国损伤与修复研究与临床工作发展。光盘内包括所有文章的电子版内容,以及专题演讲视频、专家讲座视频、热点问题讨论会视频、临床病例讨论会视频、查房视频、手术操作视频等。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鼓励临床与科研创新,倡导学术民主与学术争鸣,反映我国损伤与修复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新进展,促进损伤与修复领域的学术交流,提升广大损伤与修复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从本刊邮箱zhssyxf@163.com直接投稿,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目前投稿一律为电子版稿件,不接受纸质稿,视频稿件若容量过大,可刻成光盘邮寄到本刊编辑部。

  2.来稿须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3.来稿首页请注明:(1)文章的题目;(2)全部作者的姓名和单位排序;(3)通讯作者的姓名、电子信箱、手机号码、传真号码、具体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4.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资助证书复印件。

  5.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将立即退稿。如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3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任何来稿。

  6.来稿及照片等资料请自留底稿,未采用的稿件一律不寄还。

  7.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及图像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意见。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8.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版、网络版等其他方式刊登接受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9.稿件确认刊登后作者须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经费中支付。版面费一律通过邮局汇款邮寄至编辑部,不接受其他汇款方式。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发文量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夫西地酸钠致皮肤坏死二例原因分析及治疗

    夫西地酸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肝酶升高及黄疸、静脉痉挛和血栓性静脉炎[1],还可以致皮肤坏死.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于2010年7月17日和7月23日收治因夫西地酸钠致输液部位大面积皮肤及其皮下组织严重坏死2例,经综合治疗后创面愈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进松;陈欣;林国安;李文军;袁仕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压疮创面组织细菌量的影响

    目的 对比常规换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种方法对压疮组织细菌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创口修复中心收治的压疮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使用10倍梯度稀释平板滴种法测定两组创面组织细菌量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8.1±1.5)×107 cfu/g;治疗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3.9±1.6)×107 cfu/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831,P<0.01).结论 与常规换药治疗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明显减少创面细菌量.

    作者:李善友;郝岱峰;李涛;柴家科;冯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脂肪组织与瘢痕形成关系的思考

    机体在受到创伤后其创面愈合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纤维化而形成瘢痕,瘢痕会影响关节功能以及外观.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瘢痕方法包括弹力套加压、硅酮敷料外用,或者采用手术松解瘢痕,改善部分功能,这显然与人们的预期疗效相去甚远.目前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可以抑制瘢痕形成并且通过一些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研究也发现脂肪组织、脂肪来源的脂肪干细胞(ASC)及其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也对瘢痕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相互作用的机制不明确.本文就脂肪组织与瘢痕形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子鸿;许兆军;余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芦荟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芦荟具有消炎杀菌、吸热消肿、软化皮肤、扶养细胞活力的功能,除对烧伤的伤口有促愈合作用外,还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常作为治疗各种烧伤的理想药品。本研究对芦荟提取物中各种有效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整理,为其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溪;廖成静;贾赤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忆往昔、分享收获,看今朝、传承风范——记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卢世璧院士

    卢世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专家,是我国人工关节研制的奠基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骨科研究所所长.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51年转入中国协和医学院医疗系(八年制),1956年毕业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住院医师,1958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历任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等.曾任中华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组长,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会士,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顾问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等.

    作者:安静;蒋妍;甘丽;孙永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Ⅳ期压疮愈合过程中创面渗出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Ⅳ期压疮愈合过程中创面渗出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压疮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Ⅳ期压疮患者39例,创面共59处,根据接诊时与治疗第4周末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差值进行分组,差值>2分为愈合良好组(n=26),≤2分为愈合不良组(n=13).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及清创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换药,追踪4周,采集接诊时、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创面渗出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情况.数据比较采用£检验.结果 接诊时及治疗第1周末2组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2、1.944,P值均大于0.05),而在治疗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愈合不良组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189.27 ±90.15) ng/L、(176.95±75.47) ng/L、(149.30±63.08) ng/L,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114.97±70.06) ng/L、(93.75±55.15) ng/L、(71.62 ±4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3.921、4.608,P值均小于0.05);不同时间点愈合良好组与愈合不良组TIM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6、0.292、0.047、0.395、0.999,P值均大于0.05);接诊时及治疗第1周末2组MMP-9/TIMP-1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3、1.134,P值均大于0.05),而在治疗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时愈合不良组MMP-9/TIMP-1比值分别为(38.42 ±9.25)、(33.74±9.58)、(29.53 ±8.04),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的(30.04± 10.67)、(25.35 ±10.18)、(21.54 ±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11、2.473、2.642,P值均小于0.05).结论 创面渗出液中MMP-9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变化与压疮愈合有关,过高的MMP-9及MMP-9/TIMP-1不利于压疮的愈合.

    作者:王越;李贤;王瑶;高占红;赵伟;孙素娟;陈紫叶;张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吻合血管的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并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加皮片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的急、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7例单侧手背大面积创面患者,均采用吻合血管的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手背创面,伴肌腱离断的术中同期行肌腱吻合.术后随访,观察筋膜瓣及皮片存活情况,评价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游离颞浅筋膜瓣全部成活,仅3例皮片部分坏死,除1例补充植皮外,余换药后自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6.3 d.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37个月,平均1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33.4±458)分.结论 采用吻合血管的颞浅筋膜瓣游离移植加植皮修复手背创面,术后手背外形恢复良好,手部功能不受影响,治疗效果满意,不失为临床中手背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余晶;王海平;吴毅平;黄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征订通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突发性成批伤、灾害伤的早期救治

    突发性成批伤、灾害伤是一个群体性事件,是指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致伤原因引起的多人伤害,具有突发性、人数多、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全球每年死伤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对于此类灾害的医学救援,笔者认为专业技术力量前伸至受灾现场、协助拣伤分类及现场急救;区域性灾害救援网络及通讯网络的组建;急救现场及运输途中早期救治的详实记录;入院后的再次伤情甄别,频繁和持续地复查和再评估;对危重伤员实行专组管理、责任到人;实施灾后早期心理干预及提升灾前备灾阶段医疗资源的储备能力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灾害事故,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作者:沈国良;杨雯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病理性瘢痕形成方面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是创伤后人体自我修复过程中的异常反应,随之而来的就是畸形、运动功能障碍等诸多问题。近年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被认为在瘢痕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相关研究报道及结论,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作者:张楠;洪雷;张喜;吴巍巍;于家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