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450
  • 国内刊号:11-9132/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200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syxf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CD64表达对烧伤感染诊断的价值

    目的 观察烧伤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Fcγ-RI)表达水平,探讨CD64对烧伤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重度以上烧伤患者78例分为脓毒症组、感染组、非感染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分子的变化并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脓毒症组的CD64的表达是(83.81±14.98)%,显著高于感染组(40.15±13.45)%和对照组(13.73±5.93)%(P均<0.01).感染组与对照组CD6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烧伤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考虑作为烧伤感染诊断指标.

    作者:张立明;王润秀;李德绘;农庆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形态改变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策划和处理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原因,指导术中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对30例伴有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根据Berry分类系统,按照导致畸形的原发病因、畸形存在的部位、畸形的几何形态进行多重分类,对应进行影像学检查,设定手术方案.术后以Harris评分、放射学改变、步态、肢体长度、Trendelenburg征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5个月至8年.平均3年4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3分恢复到术后平均89.4分.术后患者双下肢等长,Trendelenburg征均阴性,截骨端骨愈合率达91%、1例出现骨不连.结论 根据术前详细分析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可有效的避免术中操作不当或不利,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超雄;李炜明;李坚;顾恩毅;林海鸣;陈国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联合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进一步了解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联合外用换药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皮肤溃疡患者分别采用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联合治疗和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联合外用组(47例)和呋喃西林组(42例),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联合外用组痊愈率(80.85%)高于呋喃西林组,无效率(2.12%)低于呋喃西林组(P<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联合外用组在临床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呋喃西林组,磺胺嘧啶银霜与金因肽两者联合应用于皮肤溃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达到去腐生肌、抗炎消肿、防止粘连出血、加速上皮生长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王晓凤;查天建;刘小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纯内固定与固定融合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对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固定同时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 方法对42例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单纯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融合组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与Gissane's角进行测量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4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 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1),两组手术方式对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1年、2年、4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单纯内固定组优良率依次为61.9%、66.6%、71.4%、76.2%,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依次为66.6%、71.4%、76.2%、76.2%,两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单纯内固定组比固定融合组少(P值<0.01).两组分别有2例、3例部分切口边缘表皮坏死,其中1例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愈合,余4例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两组共有7例取骨区疼痛,2~6个月后消失. 结论对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Ⅰ期作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并未能提高远期疗效,其手术治疗的目的 和意义在于尽可能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抢救关节功能.

    作者:董健文;戎利民;蔡道章;王昆;徐义春;金文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烫伤早期大鼠肾脏HSP70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索大鼠烫伤早期肾脏内HSP70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6组:烫伤后2 h,8 h,24 h,3 d,7 d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取肾脏标本,用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肾组织内HSP70的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烫伤后各组HSP70在肾脏的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内较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烫伤后3 d内HSP70在肾组织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到第7天核,浆表达基本一致;烫伤后HSP70的表达以肾髓质表达高.结论 大鼠烫伤早期HSP70被诱导表达对组织器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鼠烫伤后肾脏髓质部分较皮质部分更易损伤.

    作者:李红卫;周勤生;李嘉琥;孔豫苏;赵永健;刘群;刘忠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小叶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136例和浸润性小叶癌61例的超声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病理类型的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在肿块形状、内部与后方回声以及血流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方回声与内部钙化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可以根据各自超声声像的特点进行诊断,组织学的不同影响乳腺癌的超声影像表现.

    作者:纪波;俞巍;韩增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胚胎成纤维细胞和Ⅳ型胶原黏附分选表皮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以Ⅳ型胶原和胚胎成纤维细胞黏附分选表皮干细胞的效率,探索从皮肤中快速表皮干细胞分选的有效方法.方法 使用DispaseⅡ和CollagenaseⅠ混合酶、胰酶分步消化皮肤得到的细胞悬液,实验组用胚胎成纤维细胞,对照组使用Ⅳ型胶原,分别作为黏附基质,在细胞培养板中对表皮干细胞进行黏附筛选,培养5 d后统计各组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数量,评价筛选效率.结果 经抗β-整合素单抗和抗角蛋白K19单抗免疫细胞染色确证形成克隆的细胞是表皮干细胞,在两个细胞密度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出的表皮干细胞克隆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成纤维细胞分选表皮干细胞与使用Ⅳ型胶原方法分选效率相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黏附效率没有影响,但能促进表皮干细胞生长.

    作者:梁履华;郭杰坤;游贵方;何学迅;肖勇;莫伟;阳纯兵;罗新中;李纯兰;钟延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烫伤后歪扭手的整复

    目的 探讨儿童烫伤后歪扭手的整复处理要点.方法 对10例儿童因热液烫伤后瘢痕增生并挛缩而形成的歪扭手采取分区处理、分期手术,并在术后采取以确实可靠的弹性压迫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使非手术部位的增生瘢痕变平和脱位关节复位.结果 10例歪扭手外形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均有片状色素沉着或脱失而影响外观.结论 分区处理、分期手术,并在术后采取以确实可靠的弹性压迫为主的康复治疗是整复儿童烫伤后歪扭手的关键.

    作者:查选平;张彩明;金钟鸣;陈惠贞;李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77例住院小儿烧伤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寻小儿烧伤的发病规律、特点,以期减少或者预防小儿烧伤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777例小儿烧伤住院患者的发病率、致伤原因、发病的年龄特点、性别比、致伤部位、发病的季节分布、致伤程度等特征,揭示小儿烧伤的特点.结果 777例小儿烧伤占同期住院患者(2271例)的比例为34.26%,其中男470例,女307例,比例为1.5∶ 1;年龄段以1~3岁发病率高,达到73.36%;受伤场所以家中为主,777例患儿中在家中发病760例,97.69%的患儿在家中受伤;致伤的部位以下肢这些暴露部位为常见.结论 小儿烧伤重在预防,应注重家庭中的预防,对1~3年龄段小儿的监护和照顾,重点加强外来人员儿童的安全防护教育.

    作者:董肇杨;张磊;黄磊;于新国;朱勇军;曾勇;高智仁;GAO Zhiren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危重患者的发生率26.3%.不同置管部位,是否经过创面以及置管时间是否大于两周的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高发生率与创面感染不易控制、导管留置部位多在股静脉、导管经创面留置、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的干预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性.

    作者:张琰;李孝建;霍丽贞;张志;林伟华;钟晓旻;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骨手法在胫腓骨闭合及GustiloⅠ开放骨折微创手术中的运用

    目的 研究运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胫腓骨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对151例(158处)胫腓骨闭合及GustiloⅠ开放骨折,采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不切开暴露骨折端的微创方法内固定.结果 随访时间8~36个月.158处骨折愈合时间3~24个月,平均4.6个月.胫骨干骺端骨折经皮微创技术解剖钢板固定平均愈合时间4.1个月,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平均愈合时间4.9个月,开放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多段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结论 闭合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巧妙的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使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时损伤小,结合微创手术内固定,疗效理想.

    作者:潘俊晖;邱必成;张建光;孙梓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管状脐旁皮瓣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

    目的 总结手指末端脱套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应用脐旁皮瓣管状成型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25例﹙共32指﹚,在行骨折内固定、肌腱吻合的同时用脐旁皮瓣管状成型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按照AMA指导评分手功能.结果 术后32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9指甲级愈合,3指乙级愈合.合并中节指骨骨折5指6周内固定物取出,肌腱腱止点吻合、肌腱移植修复9指,患指外观良好.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用管状脐旁皮瓣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具有操作简便,一次成型,术后易管理,手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作者:刘安;李旭晨;曹江龙;赵二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综合防治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1985年4月至2006年4月间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2例严重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发病率为8.6%;并发应激性溃疡者38例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4.2%.结论 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休克、感染等应激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加强制酸、早期进食、保护胃黏膜、应用生长抑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是防治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举临;利天增;祁少海;徐盈斌;李厚东;刘旭盛;舒斌;唐锦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以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网格模型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将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接种于0.01%的戊二醛交联的Ⅰ型胶原上,气-液界面培养2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周期来鉴定贴壁细胞,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材料.结果 贴壁细胞CK19和P63阳性表达,β1整合(CD29)表达率为98.57%,CD71表达率为9.05%,94.99%细胞处于静息期,以上均表明该细胞是表皮干细胞,并在Ⅰ型胶原上呈鱼鳞状排列.结论 表皮干细胞在Ⅰ型胶原上生长良好,可以生成全层组织工程皮肤.

    作者:李延仓;李孝建;沈雁;杨小红;谭见容;梁佩红;梁蓉;张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透明质酸的临床应用

    透明质酸(HA)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生理物质,是由纤维母细胞合成的,分布于整个结缔组织,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松散的结缔组织.在皮肤、关节滑液、眼玻璃体、脐带等许多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较高含量.透明质酸是由N-乙酰-D-氨基己糖和D-葡萄糖醛酸构成的酸性黏多糖,它是一种长线条的多聚链,由大约2000个重复排列的双糖类单链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分子.

    作者:卞靖;周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后脏器的保护作用

    随着烧伤休克复苏和创面修复技术提高以及临床监测技术和生命支持手段(抗生素、营养支持疗法和ICU)的发展,严重患者的救治率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患者终因并发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san failure, MOF)而死亡.

    作者:胡骁骅;孙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3例高龄股骨头骨折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体会

    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人工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手术干预已成为当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1].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6年8月采用AK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23例, 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林;于跃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阴茎皮肤完全离体脱套伤Ⅰ期修复一例

    患者男,51岁,阴茎被哺乳母猪咬伤,致整个阴茎的皮肤撕裂脱套损伤(图1,2).伤后患者将撕脱的皮肤用纱布包裹,常温保存,于伤后约30 h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神清语利,步入病房.受伤部位从阴茎的根部到距内板约8 mm处整个阴茎的皮肤套状撕脱,皮下组织及白膜裸露(图1,2).撕脱的皮肤与阴茎完全分离、离体.

    作者:于清;陈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巾帼不让须眉

    编者按本刊设立专家风采栏目,旨在宣传老一代损伤与修复专家献身于祖国医学事业、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医德,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勇攀医学高峰、走创新之路的崇高意识.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高尚情操和尊师育人的伟大胸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道路上以他们为榜样,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闻有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创伤后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本文中所讨论的医院内感染是指发生在远离创伤或手术部位的感染,为常见的有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血管内导管所致感染(输液等所致感染).这些部位对患者而言同手术及创伤部位一样,同样可以引起广泛的感染.所以对于发热的创伤患者,临床医师应该检查上述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不应放过任何细枝末节.

    作者:Donald E.fry;安静;丁一妹;张俊磊;高娜;高建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工全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防治(VCD)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