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中药双香草喷雾剂及双香草汤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93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喷剂组(121例)、中医汤剂组(113例)和对照组(59例)。中医喷剂组采用双香草喷雾剂喷口,3喷/次,12次/d;中医汤剂组采用双香草汤剂口服100 ml/次,3次/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1·d-1静脉滴注,1次/d。三组的疗程均为7 d。结果中药喷剂组及中药汤剂组的西医疗效指标及中医疗效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体温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F =5.723,P =0.004)。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大部份患者的血常规及心肌酶谱恢复正常,中药喷剂组及中药汤剂组的乳酸脱氢酶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22, P =0.016)。经治疗,本组患者中治愈250例(85.32%),好转38例(12.97%),转为重症5例(1.71%),无一例死亡。中药喷剂组及中药汤剂组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 =4.85、6.795,P =0.045、0.033),但组间转为重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双香草喷剂及双香草汤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与利巴韦林相当,在缓解发热及保护心肌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安全、方便。
作者:曾义岚;刘勇;陈竹;李继科;易冬玲;叶庆;陈定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三级管理体系对住院手术儿童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2000例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12月收治的1000例儿童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收治的1000例儿童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管理体系,观察组则采用三级管理体系,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知晓度、预防态度合格率以及两组住院手术儿童院内感染率,并对感染多重耐药菌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知晓度为84.55%,预防态度合格率为9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61、11.269,P =0.019、0.008);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率为5.40%,显著低于对照组(14.60%)(χ2=6.148、P =0.026);共分离出124株病原菌,其中6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构成比高(占54.84%),其次是链球菌和气球菌等。结论三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预防住院手术儿童发生院内感染,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度和预防态度合格率。
作者:林雪琴;邓菁;赖勇英;叶小玲;丁燕玉;杜酉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肾脏形态变化。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且合并热性尿路感染的50例男性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采用留置导尿管合并尿路感染的50例男性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病原菌分布及肾脏形态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且肾脏炎症病变患者人数显著增加;观察组5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14株;对照组48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31株。观察组革兰阴性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358、P =0.012)。两组患者术前均未发现肾脏炎症病变;术后观察组50例患者均表现为肾脏炎症病变,而对照组仅2例患者表现为肾脏炎症病变,观察组患者肾脏炎症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5,P =0.001)。结论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男性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血白细胞显著升高,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伴有肾实质炎症病变。
作者:何恒;虞玉存;何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感染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流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全年均有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本研究入组对象中儿童病例11例,占68.75%,成人病例5例,占31.25%。普通型14例,暴发型2例,暴发型均为儿童。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临床症状相比,儿童患者表现较重,儿童患者的降钙素原较成人患者显著升高(t =-2.668,P =0.028)。结论南疆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较高,患者多为儿童,且临床症状较成人重,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加强适龄儿童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工作。
作者:高学松;张瑞红;郑雪琴;李天娇;段雪飞;刘顺爱;成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1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检测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等指标和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并联合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连续佩带记录器24 h。结果入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首发心血管症状者52例(占41.6%),首发消化道症状者22例(占17.6%),首发呼吸道症状者36例(占28.8%)。常规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98例共147种,动态心电图检查阳各种心律失常110例共199种,联合检测各种心律失常121例共207种,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心律失常种类和例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单独检查(χ2=3.146,P =0.039)。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联合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阳性率分别为63.2%、78.4%、88%和96.8%,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 =0.023)。入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种类前5位分别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ST段改变、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和QRS低电压。结论常规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测综合分析可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率,对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蓝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沈阳军区总医院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3年间的变迁。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参照CLSI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使用WHONET 5.5软件及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按患者首次分离菌株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时间为2012至2014年的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共收集临床分离菌共65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390株,占82.47%;革兰阳性菌1146株,占17.53%。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占21.02%)、肺炎克雷伯菌(占20.38%)和铜绿假单胞菌(占19.0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1.56%。3年来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分别占2.6%、5.3%和1.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1.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低于大肠埃希菌。近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大多数监测药物耐药率均超过6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则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早发现耐药机制,及时掌握细菌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卢得盛;张明磊;于静波;任微;孟冬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缓解期间发生医院下呼吸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新入并住院治疗的1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肺部感染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6例AML患者中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102例,感染率为80.9%,感染病死率为3.2%。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年龄>60岁、白细胞数≤2×109/L及>10×109/L、血红蛋白≤60 g/L、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30 g/L、化疗方案(IA方案)、住院时间>30 d以及PICC置管为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确定血红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以及化疗方案(IA方案)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CT影像显示,102例患者中两肺都有病变的62例、右肺病变的23例、左肺病变的17例。大片或斑片状阴影37例,占所有肺部感染36.3%;结节病变共22例,占所有肺部感染21.6%;条索、片状及磨玻璃影19例,占所有肺部感染病例的18.6%;结节及斑片影共17例(占16.7%);结节、实变及空洞影共7例(占6.8%)。5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均表现为结节影合并空洞影,而细菌感染者仅2例(2/26),表现为结节影合并空洞影,有统计学意义(χ2=20.44,P =0.00)。结论 AML患者诱导缓解期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高,血红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以及化疗方案(IA方案)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但结节影合并空洞影提示真菌感染可能性大。
作者:张晓燕;王增胜;王一淳;木合塔拜尔;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4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00±10.78)岁。分为4组:无症状型神经梅毒8例(8/46,17.4%),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9/46,19.6%),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2例,急性或陈旧性梗死灶4例,颅内多发皮层异常信号2例,脑膜增强1例。脑实质型神经梅毒28例(28/46,60.9%),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9例,脑萎缩13例,脑积水1例,侧脑室旁缺血灶5例;2例脊髓痨患者头颅及腰椎磁共振检查均正常。梅毒性树胶肿1例(1/46,2.2%),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右侧额叶及右侧小脑结节样强化灶,伴周围水肿。驱梅治疗后复查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多样,影像学多变,临床中需将梅毒血清学化验作为常规检查以减少误诊几率。
作者:高俊华;李务荣;伍文清;黄宇明;许东梅;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健康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至2015年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的病案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至2015年哈尔滨市传染病院共收治住院手足口病(HFMD)患者410例;全省各地均有发病,发病时间在7月份达到高峰,男性多于女性,4岁以下婴幼儿病例占71.71%(χ2=8.023、P =0.155),散居儿童病例占67.80%(χ2=3.636、P =0.162);HFMD主表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并累及各系统,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厌食、头痛、易惊和心率加快等;哈尔滨市HMFD病原谱以EV71为主(占51.01%),多采用利巴韦林或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结论 HFMD发病多为普通型,具有自限性,患儿家长不应过度紧张;同时,社区医疗机构应重点对4岁以下散居儿童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宣传。
作者:张铮;王福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间的相关性及菌株间同源性与药敏结果一致性的关系。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菌株基因组进行酶切,对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使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间相关性,将菌株同源性与药敏结果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株大肠埃希菌PFGE图谱间同源性为60.4%~97.4%,同源性高于85%有6株。一次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可以由一种PFGE谱型的大肠埃希菌引起,也可能是多种PFGE谱型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一次SBP可能是新发感染,也可能是上次感染的复发。同源性高于85%的菌株对本研究中19种抗菌药物中的15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相同。结论导致不同患者腹腔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来源不同。同源性高于85%的菌株药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李玉芝;杜小丽;陈志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超声声像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6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索诺声M-turbo超声诊断仪经前囟门型颅脑超声检查,观察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声像图改变特点及差异。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脑膜回声异常阳性率为92.7%和100.0%,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的20.0%,脑室扩张阳性率均为100.0%,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的55.0%,积液阳性率为63.4%和75.0%,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的5.0%,硬膜下积液阳性率为26.8%和12.5%,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的9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1、25.358、21.058、29.087,P均<0.01)。结论颅脑超声检查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的诊断手段,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影像学检查声像图改变较为清晰,诊断准确、方法简便、无创伤,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辅助诊断及动态观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传染病防治药物试验平台并观察其应用。方法按照国际相关标准,采用J2EE及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传染病防治药物临床试验平台。结果成功建立了传染病防治药物试验平台,提高了数据质量,缩短临床研究的周期。在近5年内,本院先后完成传染病防治药物的临床实验101例次,临床检验实验项目121项。结论该平台满足传染病防治药物临床试验快速、准确、高效的要求,将显著增强传染病防治药物临床试验的效率和质量,为传染病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作者:刘鸿凌;杨坤;游绍莉;朱冰;刘婉姝;臧红;李晨;貌盼勇;辛绍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预防布鲁菌病肝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214例布鲁菌病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多西环素、利福霉素联合抗布鲁杆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150 mg/d、1次/d静脉滴注,2周后改甘草酸二胺150 mg口服,共6周。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转氨酶异常率为36.5%和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P =0.000),发生于入院2周后转氨酶异常率分别占29.8%和12.7%(χ2=9.39、P =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院4~6周后转氨酶异常率占6.7%和1.8%(χ2=3.20、P =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损害程度,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153.3±76.9)U/L和(78.1±34.3)U/L(t =2.28、P =0.01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27.5±62.1)U/L和(62.2±31.8)U/L(t =2.03、P =0.0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利福霉素停药率分别为30.8%和10.9%(χ2=12.91、P =0.000)。结论异甘草酸镁对预防布鲁菌病肝损害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乌达;唐中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谢异常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分析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OMA-IR、HOMA-β、糖脂代谢异常以及脂肪肝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HOMA-IR越高,肝脏弹性值(LSM)越高(F =5.559、P =0.005),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IR增大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越差,LSM越高(t =-2.771、P =0.029),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β降低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状态越差,患者LSM、ALP、GGT水平越高,伴发脂肪肝的比例越高(F =4.663、10.171、11.331、6.482,P =0.033、0.002、0.001、0.039),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糖代谢的恶化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代谢异常组较脂代谢正常组及有脂肪肝组较无脂肪肝组肝功能指标、TBil、LSM水平亦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糖脂代谢状态的恶化可促进肝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刘大凤;刘亚玲;曾义岚;王林;林军;王丽;胡蓉;兰丽娟;王永;欣怡;胡芯华;包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病原学特点,以探讨防治措施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8月某院心血管外科65岁以上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2007年8月至2014年8月收集65岁以上合并糖尿病行心脏手术患者共407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11.3%),感染例次59例次(14.5%)。分离各种病原菌138株,以呼吸系统(55.9%)及血液系统(15.2%)感染为主。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医院感染比例显著高于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17.1%vs.12.3%,χ2=5.8、P =0.01)。糖化血红蛋白>7%患者及≤7%患者中,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vs.6.4%,χ2=0.4、P =0.58)。导尿管留置15 d以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留置15 d以下者(6.5%vs.1.3%,χ2=6.8、P =0.001)。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21.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13.1%)。鲍曼不动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多耐药。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耐药性逐渐增强。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控制血糖,术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及病死率十分必要。
作者:谭燕;王静恩;黄苏;胡传贤;徐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住院早期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与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40例USN患者,随机分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常规管理联合雾化吸入;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由单侧空间忽略小组进行综合管理干预联合雾化吸入。结果单侧空间忽略综合管理小组经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CBIT和MBI均存有一定的优势(CBIT:17.41±18.17vs.31.75±16.33,t =2.625、P =0.01;MBI:85.38±14.25vs.71.49±11.12,t =3.437、P =0.002)。观察组患者(综合管理干预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仅为6.67%,较对照组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2、P =0.01),且管理满意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6、P =0.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0.00%和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 =0.012,χ2=6.02,P =0.01)。结论住院早期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及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有利于大大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洋;蒋艳玲;吴修慧;陈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士提前应用呼吸训练对肺部感染者在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拟接受MRI检查的肺部感染者8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56.0±3.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6.4±3.3)岁。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基础护理和呼吸评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MRI检查前120 min开始接受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MRI的图像质量及检查耗时。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MRI检查,观察组患者MRI检查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U=3.85、P =0.000);观察组患者的图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7%vs.76.19%,χ2=8.704、P =0.003)。两组患者行MRI平扫,观察组患者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11.3±1.7 minvs.14.2±2.2 min,t =-6.81、P =0.002)。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4.1±1.0 minvs.4.1±1.0 min,t =-3.92、P =0.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行MRI检查时的配合度,从而减少由自主性运动引起的MRI图像伪影,提高成像质量,减少检查时间,对小病变的检出率以及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际意义。
作者:金海英;姜红;温博;范占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加强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受累表现,且均以腰痛为主,少数可同时累及2~3个椎体。MRI影像特点为:受累椎体正常结构消失,骨质破坏,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明显,21例病例形成骨桥,14例病例椎体旁可见脓肿形成,但均无死骨,并可见椎间盘膨出及脊髓压迫等表现。确诊的32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患者按照规范的疗程,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由于布鲁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常被误诊、误治,因此加强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的认知非常重要。
作者:刘长民;张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院内不同科室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儿内科病房、ICU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儿内科病房、ICU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别分离的147株、72株和7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30%,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5.6%~71.2%,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12.2%~50.0%,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6.1%~36.1%。ICU重症监护病房、儿内科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有72.2%(52/72)、89.8%(132/147)和95.9%(70/73)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院内不同病房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相对较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很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佳丽;李震;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全面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以及对全面流程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7.5%)、肺部感染率(12.5%)以及病死率(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5%、27.5%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9、P =0.004,t=3.395、P =0.032,t =3.483、P =0.025);研究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13.9±5.7 d)显著低于对照组(25.2±4.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867、P=0.013);研究组患者对全面流程管理的满意度(82.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269、P =0.000)。结论全面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小妮;付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确诊的4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行hs-CRP检测、血常规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检测指标采用三种检测方法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儿hs-CR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13.75±8.52)mg/L、(11.02±4.31)×109/L、(7.52±2.65)×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43、P =0.000,t =5.672、P =0.006,t =3.417、P =0.011);经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s-CRP、血常规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4、P=0.000,χ2=3.814、P=0.025)。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经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卢锦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与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于本院治疗的阴道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实施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于本院治疗的阴道炎患者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按医嘱服药、监测症状、调节心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以及与医生的沟通管理上的评分分别为(9.32±0.25)、(8.26±0.58)、(8.63±0.62)、(9.11±0.35)、(9.41±0.32)和(8.55±0.7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中,复发5例;对照组患者中,复发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69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治疗维度、社会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齐歆;司景革;黄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骨科术后感染者睡眠质量与知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术后感染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术后感染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教育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压力知觉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总分分别为(12.54±1.33)分和(12.57±1.38)分,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t=1.792,P=0.069)。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总分分别为(6.80±0.78)分和(9.00±0.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1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力知觉评分分别为(39.26±4.68)分和(39.53±4.02)分,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t =1.583,P=0.09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力知觉评分分别为(34.86±5.02)分和(39.21±3.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5、P=0.044)。结论采用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提高骨科术后感染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压力。
作者:任萍;谭菁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鼻疽奴卡菌病合并多发脑脓肿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诊疗经过和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实验室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痰培养2 d后有细菌生长,菌落白色粗糙、有皱褶,革兰染色镜检为串珠状或分枝状革兰阳性杆菌,1%硫酸弱抗酸染色及抗酸染色均阴性;分离菌经细菌自动化鉴定仪鉴定未出结果,质谱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鼻疽奴卡菌。药敏结果显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敏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肺部影像学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结节,后发展为空洞,脑CT示多发脑脓肿。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后肺部空洞吸收好转,经外科手术引流及脓肿切除后患者病情稳定,回当地治疗。结论分子学方法鉴定鼻疽奴卡菌快速、准确,早期病原诊断是治疗奴卡菌病的关键,治疗应以磺胺类为主的联合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
作者:王育英;曹敬荣;张丽丽;高世超;闵嵘;谢威;张红艳;李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培训与管理在埃博拉出血热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综合培训的方法对医疗队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出发前集中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对个人防护装具(PPE)穿脱流程重点培训,模拟中塞友好医院环境进行演练,规范进出病区的流程。同时对队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普及涉外礼仪和民风民俗。结果通过出发前的综合培训和在塞期间的半军事化管理,各项院感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队员中无一人感染埃博拉及其他传染病,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结论综合培训与管理在确保援外医疗队顺利完成任务中非常重要,在应对突发公卫事件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春红;许筱伦;解佩仪;吴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分析大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心理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是预防大学生AIDS的有效方法。大学生发生AIDS的危险性正在不断增加,被视为净土的大学校园正在逐渐被AIDS侵蚀,面临这种不堪的现状,对大学生采取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作者:董愉;许雪静;柳月红;刘彬彬;马爱民;董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药物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其在抗HCV过程中具备高SVR率、广泛基因型谱、治疗周期短以及耐药率低等优点。但随着新型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已发现多个相关耐药位点直接影响抗HCV的疗效,本文针对新型DAAs药物(包括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抑制剂及NS5B聚合酶抑制)及其相关耐药位点进行总结。
作者:孙丹辉;颜学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水飞蓟制剂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水飞蓟制剂已被多部肝病诊疗指南列为抗炎保肝治疗药物。但限于篇幅,上述指南均未就水飞蓟制剂的具体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也未能给出详尽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此,我们根据临床水飞蓟制剂在各种肝病临床应用的结果作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参照肝病治疗、诊疗各项指南和共识,结合肝病治疗的发展趋势,讨论并撰写本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一步提供更为可靠的用药依据。
作者:水飞蓟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和安全性良好的特点,但随着NAs的应用推广,NAs相关的肾脏、骨骼、肌肉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这些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并不高,但若不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为优化NAs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结合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本共识。
作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 酸 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6年9月2日至9月4日在西安召开的第八届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Asia-Pacific Alliance of Liver Disease,APALD)肝病学术年会开幕式上, APALD与其战略合作伙伴北京斯丹医疗、东方略的“阿波罗计划”共同提出了“消灭乙型肝炎”的口号,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全球约3.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中国HBsAg的携带率占普通人群的7.18%。虽然经过近25年来的不懈努力,在HBV水平和垂直传播进行了成功的阻断,但是存量HBV感染者的治疗仍然困难重重[1]。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消灭乙型肝炎”的目标和口号,显示了HBV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者的信心和决心,对HBV感染者来说,积极倡导抗病毒治疗,提高战胜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信心,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成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