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年19期文献
  • 持续性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左心房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持续性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左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510例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43例和非感染组267例,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后壁背向散射积分(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值(CVIB)等左心房重构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 hs-CRP 、IL-6 、TNF-α水平及LAD 、IBS分别为(6 8.9 ± 1 2.7)mg/L 、(148 8.1 ± 41 9.7)ng/L 、(116 6.4 ± 39 9.6)ng/L及(45 0.4 ± 2 2.6)mm 、(44 1.2 ± 6 5.2)% 均高于对照组(P<0 0.01) ,CVIB为(6 4.2 ± 1 8.3)低于对照组(P<0 0.01).感染组患者的血清hs-CRP 、IL-6 、T NF-α分别为(7 4.8 ± 1 3.2)mg/L 、(168 8.3 ± 44 7.5)ng/L 、(137 7.9 ± 42 0.3 )ng/L高于非感染组( P<0 0.01) ,两组患者LAD 、IBS 、CV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病例组患者的LAD均值为分界值,其中 LAD>45 mm 258例,LAD≤45mm 252例,LAD>45 mm患者血清hs-CRP 、IL-6 、TNF-α水平高于LAD≤45 mm患者(P<0 0.01) ;较高的LAD与肺部感染和血清hs-CRP 、TNF-α水平具有相关性(P<0 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而肺部感染和血清炎症因子过表达与患者的左心房重构具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有效地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国栋;郑成根;陈春华;赵红萍;吕淑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CT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CT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对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给予患者CT影像检查,依照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0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6株占50 9.2%、革兰阳性菌25株占7 6.7%,真菌135株占41 4.1%,其中曲霉菌属感染患者48例;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诊断结果表明空洞、晕征、胸腔积液及多个肺叶受累等均可作为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 表现特征;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CT影像特征明显,合并感染患者的CT特异性更高;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 CT诊断准确率较高,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 3.3%、88 4.2%.结论 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应用CT 进行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一致,其在CT影像学中有明显的特征表现,可将空洞、晕征等表现作为临床CT 诊断的可靠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洪宗启;刘斌;裴仁明;杜北珏;刘文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阴沟肠杆菌分离株五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元件分析

    目的 调查一组20株阴沟肠杆菌中五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元件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医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K-B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0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17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2种氯霉素耐药基因、4种磺胺类耐药基因、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均为耐药,对氨基糖苷类与磺胺类药物亦均为耐药. 20株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3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1种氯霉素耐药基因、4种磺胺类耐药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除13号菌株外的其余19株显聚集性.其中4~7号菌株,6~11号菌株,14~16号菌株均为克隆传播.本组菌检出的3个克隆可能为医院感染.结论 本组20株阴沟肠杆菌携带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氯霉素耐药基因、磺胺类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卉;徐燕;荆兆海;杨平玲;刘霞;王彦;周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综合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对其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 )内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归纳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VAP发生率为42 4.2%(56/132) ,试验组发生 VAP 12例少于对照组(( P<0 0.01)) ,同时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分别为(63.2±21.5)天及(102.3±21.3)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使用糖皮质激素、脱机失败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是患者V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 VAP的发生率较高,影响ICU患者VAP发生的因素较多,对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王兆霞;张起;侯慧峰;刘佳佳;单琳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粪肠球菌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粪肠球菌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交叉条带法检测粪肠球菌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平板培养法探讨粪肠球菌对肺炎链球菌抑制作用的条件;牛津杯法探究粪肠球菌对肺炎链球菌的抑制效率.结果 在血平板上混合培养时,粪肠球菌生长的区域肺炎链球菌不生长;粪肠球菌以活菌的状态才对肺炎链球菌具备抑制能力;50株粪肠球菌对8株肺炎链球菌的抑制率均>70%,并发现粪肠球菌对"脐窝状"菌落的肺炎链球菌抑菌活性优于"黏液型"的菌株.结论 粪肠球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肺炎链球菌存在体外抑制作用,说明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谢宁;蔡明池;刘婧;苏忠龙;熊元;黄义山;廖涛;郭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患者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治疗的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PDAP分为感染组54例和未感染组67例;收集PDAP患者的透出液作为标本送检,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121例患者临床资料,归纳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PDAP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72 2.2%(39/54) ,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61 5.4%,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株占28 8.5%,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9 6.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0%,对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较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50%,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年龄、白蛋白(ALB)、合并糖尿病、使用高糖透析液是 PD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 应针对PD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积极干预,同时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患者感染及死亡风险.

    作者:吴小漫;邓丽萍;麦美芳;贾佳;周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 -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早发型败血症极低体质量新生儿129例的临床资料,并设为研究组,同期医院收治的未发生早发型败血症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15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比分析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儿反应低下、体温异常、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9 6.9%,48 8.4%,53 4.9% 高于对照组38 3.6%,28 3.0%,29 5.6%( P<0 0.01 ) ;研究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为(86 7.5 ± 11 3.6)×109/L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RP和PCT分别为(47 1.2 ± 10 2.1)mg/L和(11 2.1 ± 4 7.1)ng/ml高于对照组(P<0 0.5) ;129例患儿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59 3.2%,革兰阳性菌24株占40 6.8%;绒毛膜羊膜炎、围生期窒息、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是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因素(P<0 0.5).结论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发生率,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对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

    作者:戴海燕;钱燕;徐爱琴;黄丽密;池美珠;王楸;阮妙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患者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 89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归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感染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 893例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患者95例,感染率为5 0.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59 8.1%,革兰阳性菌39株占36 4.5%,真菌4株占3 7.4%;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 0.0% 和86 6.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 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程福平;王斌;梁军波;洪正华;洪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 -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试验组入院后早期48 h内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入院48 h后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4+ /CD8+)与感染指标,热休克蛋白(HSP60) 、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入院后7 d后,试验组患者早期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 /CD8+分别为(73 1.1 ± 9 5.8)%、(44 9.7 ± 9 1.5 )%、(1 8.1 ± 0 3.2)高于对照组,CD8+为(22 5.4 ± 5 0.7)% 低于对照组(P<0 0.5) ;试验组 HSP60 、IL-6 、TNF-α 、CRP分别为(28 3.4 ± 94.3)pg/ml、(11.1±10.3)pg/L、(275.2±155.8)pg/ml、(213.8±115.9)m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作者:王辉;徐斌;许中友;张苗尊;赵亲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通畅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对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 年1 - 12 月医院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 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试验组每周末次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其余时间采用单纯肝素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及入组后1 ?3 ?6 和12 个月末次封管后检测导管通畅性指标(血流量?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 ?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和1 年内的导管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入组后3 ?6 ?9 ?12 个月导管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227 .53 ±29 .53)ml/min ?(226 .59 ± 29 .41)ml/min ?(224 .63 ± 29 .31)ml/min ?(227 .67 ± 29 .27)ml/min ;(1 .12 ± 0 .58) ?(1 .10 ±0 .56) ?(1 .08 ± 0 .55) ?(1 .06 ± 0 .55)较入组前下降,静脉压为(104 .92 ± 12 .74 )mmHg ?(105 .42 ± 12 .85)mmHg ?(106 .39 ± 12 .93)mmHg ?(107 .32 ± 13 .02)mmHg 较入组前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6 ?9 ?12 个月与入组前及同期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患者3 ?6 ?9 ?12 个月凝血功能指标较入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 年内,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16 .67% (9/54 )高于试验组5 .56% (3 /54 )( P <0 .001) .结论 尿激酶联合肝素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每周一次血透后封管,可降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提高导管通畅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敏洁;薛现军;席妤静;王玉路;史瑞芳;杨彦磊;苗月亭;王利伟;李志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手术后Hp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和同期未接受 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5例的临床资料,将接受PCI患者设为研究组,未接受PCI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的消化道出血问题;分析接受PCI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及质子泵抑制剂药物(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服用史等临床资料,归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 Hp感染率为69 6.7%(209/300)高于对照组51 8.4%(127/245)( P=0 0.26) ;感染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出血率为15 7.9%(33/20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 4.5%(12/127 )( P=0 0.33) ;年龄、消化性溃疡史、PPI药物服用史、血肌酐升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PCI术后 Hp感染的相关因素( P<0 0.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 Hp感染率高于未接受 PCI手术患者,且发生出血问题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尽早检测、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朱便茹;崔树梅;崔国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PCT和CRP及D-D水平与危重症感染患者IPS评分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与危重症感染患者感染可能性评分(IPS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医院危重症感染患者139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120例危重症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于研究开始24 h内收集和记录两组危重症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和血清PCT 、CRP 、D-D水平及IPS评分,且于正规治疗、临床表现消失,再次复查血清PCT 、CRP 、D-D水平及IPS评分.结果 抗感染治疗前,试验组PCT 、CRP 、D-D水平与IPS评分分别为(25 1.2 ± 4 1.0)ng/ml 、(19 4.8 ± 2 0.0)mg/L 、(4500.0±314.0)ng/ml、(175.1±36.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感染治疗后,试验组PCT、CRP、D-D水平与IPS评分分别为(7 9.0 ± 3 8.0)ng/ml 、(8 9.0 ± 1 7.0)mg/L 、(248 5.0 ± 24 1.0)ng/ml 、(10 8.3 ± 2 9.3)分均低于抗感染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 0.5). IPS评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 9.40高于PCT 、CRP 、D-D ,PCT 的AUC为0 8.42高于CRP 、D-D ;IPS评分、PCT水平评价感染病情特异性为91 6.7%、91 6.7%,敏感度为93 8.8%、87 7.6% 和阳性预测值为93 6.2%、91 6.7% 均高于CRP 、D-D ,IPS评分敏感度93 .88% 和阳性预测值93 6.2% 高于 PCT 的87 7.6%、91 6.7%. IPS评分与PCT 、CRP和D-D水平分别呈正相关性(P<0 0.5) .结论 IPS评分可作为危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分级、抗感染治疗效果评价、预后判断的有效、动态工具,优于血清 PCT 、CRP 、D-D指标的单一监测,且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建华;张新枝;王洪;黄呈辉;李元广;张学文;黄贤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开放性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开放性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2 386例开放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归纳开放性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其预防对策.结果 2 38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2例,感染率为6 3.7%,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送检感染患者178份标本,共检出12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70 7.9%.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61 9.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7株占29 3.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1株占8 7.3%;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糖尿病史、基础疾病史是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 0.5).结论 临床应检查感染相关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周新玲;袁伟;韩颖;张晋;张新颖;王雅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血流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5月 -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VRE血流感染患者62例设为VRE组,并选择同期确诊的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VSE)患者10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菌株检测、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归纳V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2例VRE患者中VREfa血流感染者10例,VREfm 52例;发生血流感染科室以ICU和神经外科为主. VRE组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90 0.0%,青霉素耐药率83 8.7 %,庆大霉素(高浓度)耐药率77 4.2 %,仅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与利奈唑胺耐药率相对较低;与VSE组抗菌药物耐药率对比,红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高浓度)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入住ICU 、静脉导管、住院至血流感染时间、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V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 针对VER血流感染因素作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加强VRE定植感染者的隔离管控,提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预防VRE血流感染.

    作者:叶小群;杨青;严平;许玉兵;熊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经修饰CHROMagar不动杆菌显色培养联合MALDI-TOF-MS快速筛查肠道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初步建立经修饰的CHROMagar不动杆菌显色培养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方法用于快速筛查肠道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方法 采集2017年4-6月入住医院ICU的319 名患者直肠拭子并接种至含 4 μg/ml美罗培南的 CHROMagar 不动杆菌显色培养基, MALDI-TOF-MS鉴定可疑菌株.快速筛查结果用 recA 基因测序分析及美罗培南MIC值进行验证.结果 快速筛查到18 1.8%(58/319)的患者肠道携带CRAB . recA 基因测序分析显示该58株菌全为鲍氏不动杆菌,且有57株对美罗培南耐药,符合率高达98 .28%(57/58).结论 经修饰的CHROMagar 不动杆菌显色培养联合MALDI-TOF-MS可快速筛查肠道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对医院感染早期监测与积极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卫丽;乔甫;林吉;黄文治;张晓霞;宗志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4月 -2017年1月于医院顺产并进行会阴侧切口的糖尿病产妇21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术后会阴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分析产妇年龄、体重指数(BM I) 、孕周、产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发病季节、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等临床资料,归纳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18例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为11 4.7%,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糖尿病孕妇产后切口感染率越高(P<0 0.01) ;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占58 0.6%,革兰阴性菌9株占29 0.3%,真菌4株占12 9.0%.年龄、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第二产程、血糖控制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生殖道感染是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结论 导致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依据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对于降低其切口感染率和提高产妇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开宏;郝洁倩;商蕊;胡金凤;赵丽雅;连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探究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94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归纳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94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61例,感染率10 2.7%;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2 3.2%,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 4.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株占7 2.5%.年龄、糖尿病、既往肺部基础疾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是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脑梗死患者是医院肺部感染的高发人群,且发病与临床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郭仕峰;李广峰;孙晓东;张江;李纪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IV骨髓抑制期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IV骨髓抑制期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8年1月于医院化疗的淋巴瘤患者IV骨髓抑制的患者51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感染部位,并分析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归纳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IV骨髓抑制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13例淋巴瘤患者中感染53例,感染率为10 3.3%;以呼吸道感染和肛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5 0.8%,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占30 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 7.6%.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及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而对美罗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年龄、住院时间及慢性心血管疾病史是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IV骨髓抑制期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01).结论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IV骨髓抑制期的感染因素较多,应针对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璋;方小洁;邝绮华;彭丽娟;黄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感染型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ionitis SBP )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合并症、相关临床表现、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归纳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细菌结果检出阳性的患者共49例,阳性率为40 8.3%,而12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腹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49例病原菌检测患者的标本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51株占61 4.5%,革兰阴性菌29株占34 9.4%,真菌3株占3 6.1%;消化道出血、腹水白细胞、腹水白蛋白及合并糖尿病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相关因素(P<0 0.5).结论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需高度重视高危患者,依据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对其进行及早的干预和针对性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顾君娣;陆佳敏;江军;王焕;王静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8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并分析病原菌及药敏数据,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医疗资料进行统计,归纳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 38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共发生44例医院感染,感染率11 4.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切口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占40 .68%,革兰阴性菌31株占52 5.4%,真菌4株占6 7.8%;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诺氟沙星耐药率均>50%.革兰阳性菌对氨苄青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均<20%,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率均>50%.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再次手术、伴慢性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复杂,术后并发感染率较高,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周航;王飞;李建萍;余云湖;付晓红;胡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肾功能检查对重症医院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肾功能检查对重症医院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重症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肾功能检查,将判断急性肾损伤结果与确诊结果对比,判断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76例重症医院感染患者中,行血培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0株占31 9.1%,革兰阴性菌57株占60 6.4%,真菌7株占7 4.5%.共确诊51例急性肾损伤,且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率分别为呼吸系统72 5.0%(29/40) 、消化系统66 6.7%(14/21) 、泌尿系统62 5.0%(5/8) 、其他42 8.6%(3/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27)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肾功能检查共发现30例急性肾损伤,阳性预测值为90 0.0%、敏感度为77 1.4%、特异度为81 2.5%.急性肾损伤患者肾横径、肾长径及肾实质厚度与无急性肾损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肾叶间动脉 PI及肾叶间动脉RI分别为(13.9±00.6)及(07.2±00.8)高于无急性肾损伤者(P<00.01).结论 重症医院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多见,且易伴发急性肾损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肾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医院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邹洪庆;王勇;陈新伟;李军;郝慧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某医院就诊女性人群HPV感染率及亚型分析

    目的 探讨某医院就诊女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亚型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HPV感染检测的6 43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年龄阶段分为五组,其中≤30岁为A组,共1 280例,31~40岁为B组,共1 287例,41~50岁为C组,共1 293例,51~60岁为D组,共1 286例,61~70岁为E组,共1 292例,分析五组患者HPV感染率及不同亚型分布情况.结果 HPV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1 081例,阳性率为16 7.9%,高危型HPV检出767例,低危型HPV检出155例,不确定型HPV共检出159例;在高危型HPV中,以 HPV-16 ,HPV-52 ,HPV-58 ,HPV-18 ,HPV-51五种亚型为主;高危型,低危型和不确定型 HPV 阳性率分别为11 .91%(767/6 438)、2 .41%(155/6 438)、2 .47%(159/6 438) ;各组患者之间的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A组患者在各项目中的数据均高于其他组,E组患者在各项目中的数据均低于其他组(P<0 0.5)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 HPV阳性率和低危型 HPV阳性率逐渐降低(P<0 0.5).结论 该医院就诊女性人群感染 HPV以高危型为主,30岁以下的人群各型 HPV的感染率均较高,临床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于该人群宫颈癌的防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鸢;韩一栩;周小飞;陈琨;张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 -2016年12月于医院行肝叶切除术患者258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统计患者的术前身体状况及医疗因素,归纳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降低肝叶切除术后感染的措施.结果258例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10 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膈下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48 7.2%,革兰阳性菌12株占30 7.7%,真菌8株占20 5.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较敏感,而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耐药率均>5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原发疾病(肝癌、胆道肿瘤、肝外伤) 、伴慢性疾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是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结论 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充分做好患者术后管路管理、营养指导及抗菌药物应用,尽可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患者治疗质量.

    作者:黄红兰;黄议;周廷梅;黄友琼;唐琳梅;刘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p感染对病情的影响

    目的 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医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20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 Hp感染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肺功能分级进行检测和评价,对Hp感染患者和无Hp感染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Hp感染率为66 5.0%(133/200)高于对照组(P<0 0.01) ;研究组患者的WBC及血浆FIB 、CRP 、IL-6分别为(8 1.9 ± 1 3.2)×109/L及(66.5±10.4)g/L、(78.9±31.5)mg/L、(129.5±68.4)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01);COPD合并 Hp感染患者的WBC 、血浆FIB 、CRP 、IL-6及动脉血PaCO2分别为(10 0.6 ± 1 3.2)×109/L 、(7 2.4 ± 1 1.4)g/L 、(9 0.5 ± 3 8.4) mg/L 、(15 5.2 ± 7 1.1)pg/ml及(56 1.2 ± 9 6.4)mmHg ,均高于未合并 Hp感染患者(P<0 0.01) ,而动脉血 PaO2、SaO2水平及FEV1、FVC 、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为(65 5.2 ± 8 2.3)mmHg 、(86 6.9 ± 3 6.1)% 及(55 3.5 ± 5 . 56)L、(527.5±41.6)L、(491.8±40.9)%,均低于未合并 Hp感染患者(P<00.01).COPD合并Hp感染患者肺功能分级分布高于未合并感染的患者(P<0 0.01) ;COPD合并 Hp感染患者的CAT 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SGRQ评分分别为(17 9.2 ± 7 1.6)分、(2 8.1 ± 0 4.2)分、(3 9.2 ± 1 2.8)、(63 6.2 ± 15 3.4)分,高于未合并 Hp感染的患者(P<0 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的Hp感染率高于普遍人群,合并Hp感染患者具有更加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肺功能损害和低氧血症,病情进展程度更高且生活质量更低,提示 Hp感染可能促进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的进展.

    作者:方桂桔;吴廷文;薛青;张灿辉;李树奇;刘志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I合并医院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感染相关样本,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急诊ACI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以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70 4.5%,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占21 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7株占79.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检出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较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急诊ACI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存在一定的多药耐药现象,临床应给予严密的监测并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作者:付晶;王一凡;施阳;许海东;代正;苏明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14年2月 -2017年6月医院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和耐药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等临床资料,归纳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00例乳腺癌患者感染67例,感染率为13 4.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43 3.0%,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9株占40 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6株占16 4.9%,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部分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对美罗培南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较敏感.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导管材料及合并基础疾病是乳腺癌患者 PICC置管期感染的相关因素(P<0 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发生感染,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任世强;张春旭;陈秉烈;岑律军;虞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HBV基因型及服药依从性与NAs耐药突变位点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本地区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s]相关耐药位点的突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基因型及服药依从性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 -2016年12月医院肝炎门诊具有明确服用一种或两种以上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186例.采用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基因型及与NAs耐药相关的DNA聚合酶P区8个位点(rt180 、rt181 、rt184 、rt202 、rt204 、rt207 、rt236 、rt250)的突变状况,采用调查问卷法了解患者服用Nas依从性.结果 186 例CHB 患者,检出HBV 基因B ?C ?B + C 混合型及未分型分别为68 ?106 ?5 ?7 例.检出耐药突变基因共72例,其中HBV 基因C 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48 .11% (51/106 )高于HBV 基因B 型患者30 .88% (21/68 )(P = 0 .028) ,B + C 混合型5 例及未分型7 例均未检出耐药突变基因.在72 例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中,HBV 基因B 型患者以rt204 I /rt236 T 单位点突变为主,占76 .19% (16/21 ) ,HBV 基因C 型患者以双位点( rt204 I /V +rt180 M ?rt250V /L + rt181 T )和多位点突变为主,分别占54 .90% (28/51 )和29 .41% (15/51 ) ,不同突变位点在HBV 基因B ?C 型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1) .186 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依从性良患者耐药突变率为29 .21% (26/89)低于依从性差患者耐药突变率47 .42% (46 /97)( P = 0 .016) .结论 萧山区服用Nas 抗病毒治疗的CHB 患者HBV 基因型以B ?C 型为主,C 型较高,感染HBV 基因C 型患者的耐药突变率高于HBV 基因B型患者且突变模式较为复杂.依从性是引起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突变基因的产生.

    作者:杨国绘;窦琳琳;汪敏;刘军;夏大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hs-CRP与PCT及炎症因子在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hs-CRP 、PCT及炎症因子在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新生儿1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感染程度分为轻中度感染组98例和重度感染组56例;并选取同期于医院治疗的消化系统紊乱患儿30例为对照组;所有肠炎患儿进行粪便收集和培养,对粪便的病原体进行检测;患儿入院当天及治疗4天后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PCT )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IL-6的含量;测定四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肠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 154例细菌性肠炎新生儿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8株占67 .18%,以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3株占32 8.2%,以表皮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前,重度感染组患儿血清中hs-CRP 、PCT及IL-6和IL-8分别为(24 1.8 ± 8 6.7)mg/L 、(13 5.5 ± 4 9.2)μg/L 、(167 4.9 ± 36 4.7)ng/L 、(1 2.0 ± 0 3.2)μg/L高于轻中度感染组(P<0 0.01) ;治疗后,轻中度感染组患儿及重度感染组患儿血清中 hs-CRP 、PCT 及 IL-6和 IL-8的水平降低(P<0 0.5) ,但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清中四项指标的含量仍然较高(P<0 0.5) ;hs-CRP 、PCT 、IL-6和IL-8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肠炎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达到96 7.5%,90 0.0%,95 4.0%, 97 4.8% 及87 3.8%,优于单独检测(P=0 0.02).结论 新生儿细菌性肠炎发生后,血清中hs-CRP 、PCT 、IL-6和IL-8的含量增加,且与发病程度有关,hs-CRP 、PCT 、IL-6和IL-8的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肠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义贵;曹美娟;张生君;尤丽财;魏恩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61例与对照组53例,排除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采用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和血红蛋白(Hb)]和免疫指标[CD3+、CD4+和CD4+ /CD8+;免疫球蛋白(IgA 、IgG 、IgM )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 (MI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感染、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11例少于对照组21例(P=0 0.11).治疗后试验组营养指标ALB 、PA 、TRF和 Hb分别为(40 3.6 ± 2 5.8)g/L 、(265 2.1 ± 14 .56)mg/L 、(2 .26 ± 0 .19)g/L 和(114 .61 ± 3 .52)g/L 高于对照组(P< 0 .05) ;免疫指标 CD3+、CD4+、CD4+ /CD8+、IgA 、IgG 、IgM分别为(68 1.4 ± 7 4.2)%、(42 .67 ± 4 1.6)%、(1 9.6 ± 0 2.9)、(2 9.8 ± 0 6.2)g/L 、(132.6±41.8)g/L、(21.9±07.1)g/L高于对照组(P<00.5),IL-1β、IL-6、MIP-2和 TNF-α分别为(105.8±25.7) μg/L 、(30 3.2 ± 3 9.6)μg/L 、(70 3.2 ± 3 8.9)μg/L和(40 3.2 ± 6 1.4)μg/L低于对照组(P<0 0.01).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李俊蕾;陆蓉;廖天芬;陈婷;徐学梅;邓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灌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多巴胺组与去甲肾上腺素组,各80例.多巴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治疗,去甲肾上腺素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 、12 、24 、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肌酐清除率(Ccr) ,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 ,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 ) ,每小时尿量,乳酸清除率.结果治疗后6、12、24、48h去甲肾上腺素组每小时尿量分别为(383.2±51.4)ml/min,(469.2±50.3)ml/min,(573.3± 56.1)ml/min,(691.3±62.4)ml/min均高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后6、12、24、48h去甲肾上腺素组心率分别为(110 5.0 ± 8 4.2)次/分,(101 .64 ± 7 .14 )次/分,(94 .21 ± 7 .12 )次/分,(89 .33 ± 6 .61 )次/分均低于多巴胺组(P<0 0.5) ;治疗后6 、12 、24 、48 h去甲肾上腺素组MAP 、SVRI 、SvO2均高于多巴胺组(P<0 0.5) ;治疗后6 、12 、24、48 h去甲肾上腺素组FEH2O(02.7±00.6)%,(03.0±00.8)%,(03.2±00.8)%,(03.1±00.9)% 高于多巴胺组(P<0 0.5) ,而FENa低于多巴胺组(P<0 0.5).两组乳酸清除率治疗后呈上升的趋势,并且治疗6 、12 、24 h去甲肾上腺素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331.3±66.1)%,(494.1±89.3)%,(661.3 ±91.4)% 高于多巴胺组(P<0 .05).结论 感染性休克选择去甲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活性药物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肾灌注,较多巴胺效果好.

    作者:邢适颖;董平栓;李志娟;王丽娜;刘威;程建新;刘庆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肺炎克雷伯菌两种感染方法小鼠模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尾静脉注射法和鼻腔滴注法对肺炎克雷伯菌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30 g左右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组、鼻腔组给予菌液后,每2 h观察小鼠发病情况,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小鼠感染后眼球取血法处死一批小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 ) 、降钙素原(PCT )和白细胞介素-1(IL-1) 、IL-6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小鼠活跃,饮食正常.尾静脉组6 h后均开始发病,脸部肿胀,28 h死亡1例.小鼠鼻腔滴注细菌后,24 h后小鼠逐渐开始发病,36h后小鼠症状加重,对照组小鼠28h和50h体质量为(318.4±09.9)g和(323.1±11.3)g高于感染前(299.3±09.8)g(P<00.01);尾静脉组28h和鼻腔组小鼠28h、50h体质量分别为(268.2±05.2)g和(283.6±08.8)g、(260.6±08.2)g低于对照组相应时期(P<00.01).尾静脉组小鼠28 h体质量低于感染前和鼻腔组28 h(P<0 0.01) ;随时间延长,鼻腔组体质量逐渐下降(P<0 0.01).感染后尾静脉组小鼠CRP 、PCT和IL-1 、IL-6分别为(44 0.6 ± 10 3.7)μg/ml 、(18 6.4 ± 6 9.2)ng/ml 、(158 6.2 ± 33 8.6)pg/ml 、(19 1.5 ± 4 8.2)pg/ml和鼻腔组为(183.9±46.9)μg/ml、(6 .23±2 .03)ng/ml、(1030.3±27 .22)pg/ml、(12 .18±3 .80)pg/ml高于对照组(P<0 0.01) ;尾静脉组小鼠CRP 、PCT和IL-1 、IL-6高于鼻腔组(P<0 0.01).尾静脉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炎性渗出物,肺泡腔内浸润大量炎性细胞,肺泡结构模糊;鼻腔组肺泡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呈现模糊.结论 尾静脉注射和鼻腔滴注构建肺炎克雷伯菌小鼠模型,体质量、CRP 、PCT 和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差异性,且尾静脉注射比鼻腔滴注严重.

    作者:刘洋;李艳菊;陶奕汐;李学会;刘燕青;王飞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NICU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病房环境传播特征研究

    目的 明确肺炎克雷伯菌(KP)在神经危重症监护病房(NICU )环境中的传播特征,为制定NICU 的病房环境消毒和KP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NICU 的KP感染患者54例及病房环境中的KP定植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PFGE)对KP菌株间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间共检出非重复性KP 63株,其中患者感染病原菌54株,病房环境检出KP定植菌株9株,成功分型61株,分为49个型别,其中菌株数量多于1株且相似度达100% 的同一克隆株共10株.结论 KP可长时间定植生存于NICU病房环境中成为隐匿感染源引发医院感染的传播,在病原菌和病房环境监测的指导下进行病房环境的有效消毒是防控KP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宋婧源;许亚茹;元小冬;王淑娟;王贺永;张淑青;刘妍;魏敏;陈安妮;刘晓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14C呼气试验对武昌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14C呼气试验对武昌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0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接受14C呼气试验,对 Hp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及烟酒嗜好等情况下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 000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Hp阳性者561例,阳性率为56 1.0%,其中570例男性中Hp阳性者324例,阳性率为56 8.4%,430例女性中Hp阳性者238例,阳性率为55 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者集中于35~45岁,阳性率为76 6.1%(95/124) ,46~55岁Hp阳性率为57 4.3%(85/148) ,56~65岁 Hp阳性率为54 3.0%(164/302) ,66~75岁 Hp阳性率为51 8.8%(138/266) ,76~85岁年龄段Hp阳性率低为49 3.8%(79/160) ,Hp阳性率表现为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p阳性率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P<0 0.01) ;有吸烟、经常饮酒及有烟酒(经常饮酒)者分别相比无吸烟、偶尔饮酒或无饮酒及无烟酒(偶尔饮酒)者 Hp阳性率高(P<0 0.01) .结论 14 C呼气试验对健康体检人群 Hp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Hp感染率在中年人群及有烟酒嗜好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高彦荣;何青峰;王丽江;陈宁;陈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在提高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的作用.方法 于2017年9-12月对将进入临床实习或规培的医学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培训前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正确率为43 .00%(2 206/5 130)低于培训后58 9.5%(3 024/5 130 )( P<0 0.01) .培训后,医学生在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暴发、手卫生、职业防护技术、医疗废物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多药耐药菌、传染病方面的知识掌握率分别为57 4.1%(155/270) 、58 5.2%(158/270) 、59 0.1%(239/405) 、69 7.8%(471/675) 、64 8.1%(700/1 080 ) 、61 .98%(251/405 ) 、59 .81%(323/540 ) 、66 4.2%(269/405 ) 、50 6.2%(205/405)较培训前提高(P<0 0.01) .结论 培训可提高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从而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静;胡爱香;张越巍;于鑫玮;程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两种清洗消毒方式对消化内镜消毒的效果

    目的 观察过氧乙酸对模拟内镜管腔和软式内镜现场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研究过氧乙酸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的消毒效果,同时对消化内镜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含过氧乙酸2 000 mg/L .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 000mg/L的消毒液作用0 5.min ,过氧乙酸浓度为50 mg/L的消毒液作用1 min ,过氧乙酸浓度为25 mg/L的消毒液作用3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作用1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40.0.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手工清洗蠕动泵消毒和内镜清洗机上运行一个消毒周期(总运行时间为15 min ,含消毒程序5 min) ,对模拟管腔内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模拟管腔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对数值均>40.0.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 000 mg/L 的消毒液消毒消化内镜,手工清洗的合格率为75 .56%,内镜清洗机的合格率为100 0.0%.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不锈钢片、铝片、铜片基本无腐蚀,对碳钢片有轻度腐蚀.结论 该过氧乙酸消毒液可快速杀灭悬液内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并能快速杀灭模拟管腔内壁上的微生物.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清洗消毒机现场消毒试验消毒效果比手工清洗更可靠.

    作者:王玲;张伟;范晶晶;徐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CUSUM预警模型在医院感染性腹泻暴发预警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累积和(Cumulative Sum ,CUSUM )预警模型应用于医院感染性腹泻暴发预警中的效果,确定优阈值.方法 通过2016-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医院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数据(1 532 030人·天数)建立CUSUM C1 、C2 、C3预警模型,将预警信号与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暴发事件数据比较,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时性等指标评价优阈值下的预警效果.结果 监测点医疗机构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306例,发病率为0 2.0‰(1 9.9/万人·天) ,暴发的事件14起. H=0 8.0是C1模型的优阈值(Se=93 0.0%,Sp=92 0.0%, PPV=21 0.0%) ,H=0 4.0是C2模型的优阈值(Se=93 0.0%,Sp=87 0.0%,PPV=22 0.0%) ,H=3 2.0是C3模型的优阈值(Se=93 0.0%,Sp=92 0.0%,PPV=53 0.0%) ,均可及时预警,重复预警信号剔除的计算规则能在不降低灵敏度的情况下提高特异度.结论 CUSUM预警模型可用于医院感染性腹泻暴发预警,为及早发现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预警信息.

    作者:钱子煜;张越文;马小越;严冰清;王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与肺功能锻炼对肺癌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功能呼吸训练器对肺癌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 -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治疗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采用肺功能训练器进行训练.统计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病原菌检测;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和残气量(RV)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胸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试验组肺部感染率为3 7.0%(4/108 )低于对照组14 . 81%(16/108)(P=0 0.32) ;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75 0.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占25 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试验组 FEV1、PEF 、FVC 、VC为(78 .11 ± 6 3.2 )%、(4 1.1 ± 01.2)L/s、(26.6±04.5)L、(27.5±01.6)L高于对照组(P<00.5),RV为(16.2±03.5)L低于对照组(P=00.11),两组T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1) .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胸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5 3.6 ± 35.8)天、(35.6±11.5)万元及(34.3±10.2)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采用肺功能训练器进行肺功能锻炼,可改善肺功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光珏;潘超;徐畅;潘晔;刘洁;杨翠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人性化干预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人性化干预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性化干预管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干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进食体位指导.于管理前及管理2个月后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并观察管理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管理前,两组吞咽功能障碍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06) ;管理实施后,两组吞咽功能障碍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1).管理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1.1%(3/73)低于对照组的20 5.5%(15/73)(P=0 0.01) ;两组患者接受管理后的SWAL-QOL评分均高于接受管理前(P<0 0.01) ,且管理后试验组SWAL-QOL评分为(157 2.8 ± 15 8.3)分高于对照组(P<0 0.01) .结论 吞咽障碍患者脑卒中后应用人性化干预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对吞咽障碍引起的肺炎进行有效预防,减轻疾病后遗症对患者的影响,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

    作者:蒋愈娇;文国强;黄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清洁消毒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某三级甲等医院针对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表面进行环境清洁干预研究,评价干预措施有效性,为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人员培训、制度改善、监督和反馈、调整清洁消毒方式等措施进行干预,以三磷酸腺苷(ATP)计数和细菌菌落总数评价干预前后ICU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度,对比干预前后及不同时间点清洁度指标,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清洁前高频接触表面ATP和菌落计数合格率分别为50 0.0% 和61 6.7%;干预期1和干预期2清洁前和清洁后2 h的 ATP和菌落计数合格率均高于基线期(P<0 0.5) ,干预期2清洁后4 h高频接触表面ATP合格率高于基线期和干预期1(P<0 0.5) ,其菌落计数合格率高于基线期(P<0 0.5) ,但与干预期1无差异.结论 环境清洁干预手段对提高环境物表清洁效果作用较好,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能够有效提高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有机负载去除率和消毒效果.

    作者:吴睿;许斯;张艳;万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通过暴发案例归纳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 近年来,全球医疗机构水源性暴发感染事件层出不穷,相关感染病原体多样且来源复杂,现有防控策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检索了近几年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暴发的案例,发现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和曲霉菌等真菌是引起感染暴发的常见水源性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来源于饮用水、水槽、水龙头、淋浴设备、心脏体外循环冷热交换器、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气溶胶等方式感染易感人群.水源性感染暴发涉及的病原体和污染源极为广泛,难以建立简单、统一的预防措施,而是必须要根据不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根据检索结果,总结水源性感染暴发的可能污染源及病原体,针对主要传播环节,提出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暴发的措施,为今后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暴发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庆芬;王广芬;韩玲样;史庆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012-2017年住院患者MRSA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 )临床感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控制M RSA在医院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266 765例的各类送检标本81 861份中M RSA的检出、标本来源、科室及感染部位进行研究.结果 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673株,检出M RSA 292株,检出率为43 3.9%.发生医院感染部位284例次,社区获得MRSA(CA-MRSA)感染占72 5.4%,医院获得MRSA(HA-MRSA)感染占27 4.6%. HA-MRSA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手术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占64 1.0%(50/78) ;检出M RSA科室以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骨科、肾脏内科为主.检出M RSA标本以分泌物、痰和血液标本为主.结论 积极开展M RSA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对医院制定、执行、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M RSA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高发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防控策略有效落实.

    作者:张静;张琪;耿静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