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影响因子:1.43
  • 创刊:1998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87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妇产科学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高容量血液滤过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itration,HVHF)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6例和文献检索的66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分为A、B两组,A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HVHF治疗,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BM25型血滤系统,血滤器为FH1200,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孕产妇孕周均>34周,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氧合指数(PaO2/FiO2)均有所改善(P<0.06),血淀粉酶由(529.71±76.53)U/L下降至(83.69±33.67)U/L(P<0.05),APACHE Ⅱ评分(7.92±3.68)亦较治疗前(18.94±4.31)显著降低(P<0.05).A组6例孕产妇均存活,围产儿死亡2例;B组孕产妇死亡率19 %(13/66),围产儿死亡率27%(18/66).结论 HVHF治疗降低患者病残率及死亡率,改善了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结局.

    作者:高志英;宋青;周飞虎;邹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子(癎)前期发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以探讨其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子癎前期孕妇50例(子痴前期轻度14例,子癎前期重度36例),正常孕妇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水平,PCR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结果 研究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4.59)μmol/L和(7.85±1.51)μmol/L,P<0.05];轻度子癎前期组Hcy水平[(8.63±3.94)μmol/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癎前期组Hcy水平(13.30±2.0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子痢前期组MTHFR基因677位点CT、TT基因型频率分布(C/T:42.0%;T/T:14.0%)和子癎前期组总的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T:3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Hey水平升高可能是子瘸前期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而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影响了Hcy的代谢途径.可能是子癎前期的病因学机理之一.

    作者:张新宇;孙丹;孙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度子(癎)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子癎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233例重度子痢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成低蛋白血症组(A组,133例)和非低蛋白血症组(B组,90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A组孕妇浆膜腔积液(6.8%和0)、肝酶异常(60.9 %和38.9%)、肾功损害(30.1%和11.1%)及并发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3.3%和11.1%)均高于B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B组[(2192.78±795.31)g和(2454.92±776.24)g,P<0.05],围产儿死亡率A组高于B组(26.0%和13.5%)(P<0.05).结论 重度子痢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可造成母儿的不良结局,应积极防治.充分细致评估母胎状况,尽可能延长孕周改善新生儿结局,若孕妇重要器官受损或并发难治性浆膜腔积液应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孕母结局.

    作者:严小丽;何国琳;何镭;刘兴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及其母亲骨营养状况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在分娩当天进行血25-(OH)D3、血钙和血磷浓度的测定以及在产后3 d内采用骨定量超声仪对母儿进行骨超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的测量来评价母儿的骨营养状况和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32例足月分娩产妇在分娩当天测定血清25-(OH)D3、血钙和血磷浓度,对其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留取脐血进行血25-(OH)D3、血钙和血磷浓度的测定.产妇在分娩后3 d内进行桡骨定量超声SOS值的测量,同时对新生儿也进行胫骨SOS值的测量.分析母儿骨SOS值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与本实验组孕妇同年龄段健康妇女3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桡骨SOS值的测量,比较产妇组与正常妇女组骨SOS值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1)新生儿脐血中25-(OH)D3的浓度(14.7±7.8)nmol/L平均为孕妇血25-(OH)D3浓度(30.3±10.2)nmol/L的37.3%,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680,P=0.000);(2)新生儿脐血的血钙浓度(2.36±0.28)mmol/L和血磷浓度(1.57±0.76)mmol/L与孕妇的血钙(2.09±0.17)mmol/L和血磷浓度(1.04±0.28)mmol/L之间无相关性(r=0.146,P=0.467;r=0.148,P=0.445),新生儿脐血中的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显著高于其母血中的血钙和血磷浓度(t=4.35,P=0.000;t=10.58,P=0.000);(3)新生儿骨SOS值(3054±76)m/s与其母亲的骨SOS值(4170±241)m/s之间无相关性(r=-0.223,P=0.220);(4)新生儿脐血25-(OH)D3的浓度与其骨SOS值有显著相关(r=0.412,P=0.026);(5)正常妇女的骨SOS值(4258±100)m/s高于产妇组的骨SOS值(4170±241)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43).结论 胎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与母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骨骼发育密切相关.上海地区在秋冬季有较多孕妇可能有维生素D缺乏,应加强对孕产妇骨营养状况的监测.

    作者:王蓓;张伟利;蒋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含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两家儿童医疗中心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采用平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随机分为常规PN组(对照组)和常规PN+Ala-Gin组(研究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氨基酸的剂量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给予[从1.0~2.0 g/(kg·d)开始,增至3.5 g/(kg·d)];研究组添加0.3 g/(kg·d)Ala-Gln双肽,其中Ala-Gln双肽取代了处方中相应氨基酸的量,谷氨酰胺应用的时间和肠外营养应用的时间一致.本项研究的首要终点指标为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标准配方摄人量≥120 ml/(kg·d))、胃潴留次数、完全脱离肠外营养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研究组(20±6)d,对照组(21±9)d]、胃潴留次数[研究组(3±4)次,对照组(1±2)次]、以及脱离肠外营养时间[研究组(17±7)d,对照组(1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患儿死亡,4例自动出院,研究组2例放弃治疗(未完成此项研究),2例自动出院,病死率通过意向性分析,RR值为1.182,95%CJ为0.937~1.490,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未能缩短达到全肠内喂养天数、减少胃潴留次数、缩短全肠外营养应用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莹;蔡威;陶晔璇;汤庆娅;冯一;吴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伴永存镰状窦一例

    患儿男,1 d.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身长48 cm,体重3163 g.生后17 h出现口周发绀、自主活动减少伴吃奶差人院.查体:神志清,反应差,呼吸急促(58次/min),心率162次/min,头围40cm,前囟4 cm×5 cm,张力高.

    作者:蔡春泉;胡博;张庆江;马骁;孙宁;王春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心肌致密化不全一例

    患儿男,日龄8 d,因拒乳1 d,气促、青紫2 h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阴道分娩,羊水清,出生体重3450 g,出生时1 min、5 min和10 min随直窦缺如.

    作者:贝斐;孙建华;黄萍;步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心脏外翻并大动脉转位畸形一例

    患儿男,生后20 min,系第1胎第1产,双胞胎之大,胎龄32周.生后1 min Apgar评分1分.查体:体重1530 g,精神反应差,口唇紫绀,面色青灰,呼吸微弱,心前区未及心音,腹部膨隆,腹壁正中有一约2 cm×3 cm×3.5 cm大小暗红色肿物,质韧,可见搏动,下腹部及阴囊水肿,四肢松弛(图1).

    作者:苏梦;孙寅;秦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ty,ICP)是妊娠特发性疾病,胎儿易发生宫内窘迫、死胎及死产.许多临床观察发现其发病原因与雌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作者:詹欣;杨盈盈;王正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传统的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incom.petence,CI)的概念是指妊娠中期无痛性的宫颈扩张,导致羊膜囊膨出,进而引起胎膜破裂造成晚期流产或早产[1-2].由于精确诊断困难,发生率不确切,各家报道也不一致,多数学者认在为0.05%~1%之间,约有10%~25%的妊娠晚期流产是由CI所导致[3].

    作者:杨磊;时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母源性抗体及其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不同种类的IgG抗体,这些抗体的量及其衰减率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母源性抗体能保护新生儿和婴幼儿抵御相应病原体的感染,但也严重影响婴幼儿疫苗接种后主动免疫应答,母源性抗体浓度越高,其影响越大.了解母源性抗体对新生儿疫苗接种的影响,有助于母体或新生儿疫苗的研制,对确立有效的免疫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武巧珍;胡娅莉;周乙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brain damage,HIB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HIBD模型,分为Dex大剂量预处理组、Dex小剂量预处理组、Dex大剂量治疗组、Dex小剂量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及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凋亡细胞计数和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不同剂量Dex干预组和治疗组脑组织病变均减轻,表现神经元树突复旧,尼氏体增多;(2)HIBD后3 d生理盐水组血清、脑组织MBP、IL-1β的含量(5.88±0.46,34.25±4.65;127.97±16.60,1060.33±42.22)及脑组织凋亡细胞计数(13.27±0.90,11.05±1.23)较正常对照组(2.01±0.12,10.24±1.75;41.21±4.02,221.10±30.57及0.75±0.17)显著增加,P<0.05;HIBD后7 d生理盐水组上述指标有所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增高,P<0.05;(3)Dex干预后血清及脑组织MBP、IL-1β的含量:预处理组(4.30±0.73,24.10±3.36和59.89±6.16,393.68±31.46)、治疗组(4.48±0.49,16.98±1.32及50.81±8.32,405.15 ±29.02)较生理盐水组(5.88±0.46,34.25±4.65和127.97±16.60,1060.33±42.22)显著下降,P<0.05;预处理组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作用更明显;(4)Dex预处理组、治疗组的脑组织凋亡细胞计数(7.92±1.64和8.97±0.8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13.27±0.90),P<0.05;预处理组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 血清MBP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脑白质损伤的程度;Dex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的过度表达,减轻炎症级联反应从而起到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江莲;郑伟;张会芬;戎小平;刁玉巧;陈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氧暴露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以及ND4动态表达

    目的 初步分析高氧暴露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Ⅱ,AEC Ⅱ)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并就NADH脱氢酶亚单位4(NADH-dehydrogenase subunit 4,ND4)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原代培养胎鼠AECⅡ并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采用双向电泳检测线粒体蛋白差异性表达,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气组比较,高氧暴露24 h导致55种AECⅡ线粒体蛋白质出现差异性表达;高氧暴露6、12、24和48 h,原代胎鼠AECⅡ ND4 mRNA(1.20±0.12,1.20±0.12,0.69±0.07和1.54±0.10)表达均较对照组(2.35±0.13,4.61±0.43,2.155=0.14和2.21±0.21)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高氧暴露12和24 h时,原代胎鼠AECⅡ ND4蛋白表达(1.58±0.21和1.33±0.10)较对照组(2.77±0.19和2.23±0.05)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高氧暴露导致AECⅡ线粒体(包括呼吸链)功能状态改变可能是促使肺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文斌;常立文;卢红艳;容志惠;汪鸿;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拓莫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仍较高,约为5%.严重者会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ehemie encephalopathy,HIE),其中氧自由基损伤在HIE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夏世文;祝华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铅染毒大鼠胎盘组织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研究

    金属及其化合物过量地进入机体会产生各种毒性效应而造成损害,严重者可以致癌[1].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基因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基因,具有修复DNA碱基错配、增强DNA复制准确性、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及降低自发突变的功能.

    作者:徐风森;李红;王云英;王欣;滕蕾;马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环氧化酶-2的合成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HIBD)往往是不可逆的脑损害,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是一种膜结合蛋白,有COX-1和COX-2两种异构体,其中COX-2同HIBD的关系密切.

    作者:阴怀清;武师润;石岩;栗红;马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或晚期早产儿呼吸问题

    随着各地NICU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极低体重儿(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得到了救治,故人们多将研究的重点和高技术集中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tth weight,ELBW)的救治.然而,在所有被救治的早产儿中,胎龄在34~36周者占了绝大多数.

    作者:杜立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规范化开展Stark剖宫产术的重要意义——附664例手术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Stark剖宫产术的开展过程,探讨该术式的操作要点及效果,认识标准术式的优点.以促进该术式的规范化.方法 依据时间顺序,按操作方法的差别,将择期Stark剖宫产术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两组,实施标准术式前的改良术式病例362例(A组),实施标准术式后的病例302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留置尿管时间,尿路刺激症状、切口感染、二次开腹手术时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1)平均手术时间:B组短于A组[(27.7±10.8)min和(35.6±15.2)min,P<0.05];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B组短于A组[(4.92±1.21)min和(7.81±2.79)min,P<0.05].(2)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214.3±62.1)ml和B组(201.5±53.1)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术后排气时间:B组短于A组[(16.85±11.8)h和(25.9±12.7)h,P<0.05)].(4)术后病率:B组低于A组[1.3%(4/302)和4.7%(17/362),P<0.05].(5)平均留置尿管时间:B组短于A组[(15.6±5.3)h和(26.2±6.1)h,P<0.05];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A组2.5%(9/362),B组未出现(P<0.05).(6)切口感染: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的病例.(7)二次开腹手术时盆腹腔粘连情况:A组中已有3例再次剖宫产,腹直肌与筋膜层及腹膜层粘连,B组中已有2例再次剖宫产,腹直肌与筋膜层及腹膜层无粘连,此5例大网膜、腹膜、膀胱腹膜返折均无粘连.结论 标准术式优于改良术式,规范化开展Stark剖宫产术,掌握操作技巧,有助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艳琴;马彦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复剖宫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复剖宫产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妊娠超过28周行再(多)次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共412例,根据剖官产次数分为再次剖宫产组(repeated caesarean section group,RCS组,394例)和多次剖宫产组(multiple caesarean section group,MCS组,18例),随机选取同期行初次剖宫产手术分娩的480例为初次剖宫产组(first caesarean section group,FCS组)作为对照,分析三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时产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近十年我院再次剖官产率为4.1%,呈逐年上升趋势.(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RCS组及MCS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3.7±4.3)岁,(34.5±5.1)岁,大于FCS组(31.5±4.3)岁(P<0.05).RCS组及MCS组平均孕次分别为(3.5±1.4)次,(4.7±1.5)次,多于FCS组(2.1±1.2)次(P<0.05).(2)盆腔粘连发生率:RCS组及MCS组分别为13.5%和50.0%,高于FCS组(0.4%)(P<0.05).(3)子宫破裂发生率:RCS组(1%)高于FCS组(0%)(P<0.05).(4)RCS组及MCS组平均分娩孕周分别为(38.1±1.8)周,(37.3±2.5)周,与FCS组[(38.9±2.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 (多)次剖宫产发生率逐年上升,其显著增加盆腔粘连及子官破裂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娜;边旭明;马良坤;滕莉荣;戚红;龚晓明;刘俊涛;杨剑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6年巨大儿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的变迁

    胎儿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 g者称巨大儿(macroso-mia).巨大儿无疑增加了难产率及产科并发症,如何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已成为产科临床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现将26年来在我院分娩的4154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肖梅;赵蕾;谢婷;唐琼秀;任为;赵新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近远期影响

    剖宫产是终止病理产科高危妊娠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自用于临床以来,在无数的危急重症中,起到了保证母子平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剖宫产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美国剖官产率从1996年的20.7%上升至2006的3101%[1-2].

    作者:周丛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对母儿的近远期影响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解决难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内近10年的剖官产率显著升高.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左右[1],而同期欧洲国家的剖宫产率在15%~30%左右[2].北京妇产医院20世纪60年代的剖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0%[3].

    作者:张为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剖宫产:一个值得重视的产科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剖宫产率已由1994年的22%飙升到2004年的60%,嘉兴市几乎达90%[1].持续较高的剖宫产率并未带来围产儿病率与死亡率的相应下降.

    作者:《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