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小儿血液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66/R
  • 国内刊号:司英健 王焕民
  • 影响因子:0.51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小儿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内锌原卟淋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为了解小儿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小儿感染性疾病进行ZPP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测定,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感染组儿童ZP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MC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BC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之间ZPP、Hb、RBC、MC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肺结核、肠炎的ZPP值较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患儿高,败血症患儿ZPP值高,Hb、RBC、MCV值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疾病存在铁代谢紊乱.应用ZPP筛查铁缺乏症时,应避免感染因素的干扰,ZPP也可作为儿童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作者:谢跃琦;向伟;陈桂芳;郭德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分化抗原CD7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关系

    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选择1998.4~2001.5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82例.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ALL患儿的表型,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常规化疗方案.将CD7+与CD7-的急淋进行对比.结果:CD7+与CD7-急淋相比,年龄大,白细胞数高,肝脏明显增大,出现髓外白血病及严重并发症较多,第一疗程达CR人数少,达CR时间长,第一疗程内放弃治疗或死亡人数多,P170率高(均为P<0.05).结论:CD7+ALL临床症状较重,治疗反应较差,预后欠佳.

    作者:熊伟;陈炳才;薛惠良;王耀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RDW异常282例临床分析

    探讨RDW异常的原因、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产雅培CD-1700型全自动血球记数仪测定282例各组疾病的RDW、MCV、HGB,同期测定100例健康儿童的RDW、MCV、HGB;并根据RDW值的大小分四组,分别是:RDW降低组、RDW正常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结果:100例健康儿童RDW降低组2例,正常组98例;282病例中RDW降低组(<12%)1例,RDW正常组(12%~14.9%)17例,轻度升高组(15%~27.3%)230例,重度升高(≥27.4%)34例;各疾病观察组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O.001).结论:轻度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炎症及新生儿RDW均可轻度升高;地中海贫血RDW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急性溶血性贫血RDW与贫血程度无明显相关.

    作者:潘惠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临床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静脉丙种球蛋白( 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s, IVIG)治疗已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焦丽;郭新莉;胡伟;刘向萍;吴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α-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α-干扰素在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ITP)方面不乏成功的报道,而在儿科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尚不多.我院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ITP患儿215例,其中25例病程迁延,为慢性ITP,我们对其中7例病程均在2年以上者加用α-干扰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HD-MP与IVIG代替全血或血小板输注在抢救重度ITP中的疗效评价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冲击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两种方法替代全血或血小板输注在重度、极重度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入院时PLT≤18×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患儿随机分两组,Ig组:IVIG 400 mg/kg·d,连用5天,接强的松2 mg/kg·d口服;MP组:MP 15-30 mg/kg·d,连用3天,接强的松2 mg/kg·d口服.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IVIG组用药2.1±1.1天出血征开始减轻,5.0±1.9天PTL升至≥100×109/L,6.7±1.8天PTL达到峰值334±106×109/L.MP组用药5.3±1.5天出血倾向开始减轻,7.3±2.4天PLT升到≥100×109/L,10.0±2.5天PLT达到峰值199±92×109/L.两组三项指标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严重出血倾向患儿的抢救中,IVIG比HD-MP冲击疗法升高PLT的作用更迅速、显著,是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防治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代替血小板输注的较理想药物.

    作者:黎少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HD-MTX静脉滴注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大剂量MTX(HD-MTX)静脉滴注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MD-MTX静脉滴注及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后,以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作为评价肝功能的指标,所得数据用SPSS10.0版本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①52例164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恶性淋巴瘤(ML)患儿静脉滴注HD-MTX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0%,无1例发生致命的肝功能损害;②患儿年龄、性别、持续完全缓解(CCR)时间、MTX单次剂量及累积使用次数、CF剂量、联合化疗方案等各因素与ALT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③停用MTX并予CF解救、护肝等治疗后,ALT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中位数为8(4~55)天,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年龄越大,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越长.结论只要通过合理的水化、碱化及积极护肝治疗,MTX剂量在3000mg/m2甚至更大,CF总剂量占MTX总剂量的3%左右,是安全的.

    作者:叶铁真;陈福雄;卢成瑜;钟帼钰;关镜明;林俐雯;吴梓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189例临床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所用的药物日益增多,药物氧化性溶血(DOHA)也相应增多,尤其在我国南方各省发病较多,但初诊时往往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而使得部分患儿误诊,我科于1986年~2000年共收治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189例,经治疗后溶血停止,贫血纠正,现分析如下.

    作者:吕爱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干扰素联合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

    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采用α-干扰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燕艺;张华;陶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素治疗顽固性过敏性紫癜32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顽固性紫癜及度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提示,应用肝素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尤其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及顽固性紫癜疗效尤佳,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宇霞;杨青;石世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例

    患儿男,4岁,于2000年8月因面色苍黄1个月住我院.当时查体:贫血貌,面色苍黄,颈部、腋下、腹股沟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0.6cm×0.8cm,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5cm,质软,脾左肋下3cm,质软,骨髓检查:原淋+幼淋为0.92;免疫学分型:CD5(-),CD7(-),CD13(-),CD19:75.5%,CD2o(-):10.5%,CD33(-),B细胞型.

    作者:刘瑞海;刘华林;李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是由于瘤细胞大量溶解、快速释放细胞内物质导致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衰竭[1].

    作者:邓燕艺;卢桂森;张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NTP)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因之一,本病国内报道少见,现将我院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云;徐朝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儿童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典型症状临床少见,但其亚临床表现临床较多,且易被忽视.由于该症将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故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症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早且将长期存在,故很多学者在该症的早期诊断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刘红英;刘长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国小儿血液研究学术会议预先、征文、通知

    作者:全国小儿血液研究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国小儿营养科学研究含继续教育学术会议研教纪要

    作者:秦振庭;何卫家;谢群;胡姝敏;孙燕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更中更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红细胞铁蛋白测定在母婴铁代谢关系中的意义

    评价红细胞铁蛋白(EF)在母婴铁代谢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F.结果:母血脐血E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53,P<0.01),母血EF值高的婴儿脐血铁指标显著高于母血EF值低的婴儿(P<0.05).结论:EF在母婴铁代谢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母亲EF含量对婴儿铁营养状态有直接影响.

    作者:麦水强;黄仍颂;陈铭珍;郑德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贫血大鼠骨髓血细胞中的表达

    为了探讨慢性病贫血(ACD)的发病机理之一,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福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的ACD动物模型,用S.P法(链菌素亲生素-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大鼠骨髓血细胞的转铁蛋白受体(TfR)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的TfR为38.10±2.77(%),ACD组为24.40±2.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骨髓幼红细胞TfR表达降低与ACD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王强;廖清奎;董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为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体(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3例窒息新生儿及80例正常新生儿的PLT、MPV及PDW.结果新生儿窒息后,急性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MPV和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O.05),窒息组恢复期PLT、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窒息程度加重,PLT愈下降(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01),而MPV、PDW则愈增高(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可做为项判断新生儿窒息后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徐丽云;徐益群;徐淑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初探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对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不同程度的出血组间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明显增高,同出血程重的轻度呈正相关系,并随着疾病的恢复而降低.

    作者:李彦格;曲文华;王新红;刘炜;刘茂生;郝义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误诊一例

    患儿男,3岁.因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皮疹,黄染1年余入院.患儿于1年前腹部皮肤首先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后蔓延至胸、背、头、颈、四肢皮肤,皮疹逐渐增多,并出血、渗液、结痂,伴瘙痒.同时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尿色深黄,口唇苍白.

    作者:韦立功;覃江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28例分析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28例做以下分析:

    作者:王桂琴;祝金玲;迟玉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营养科学研究含继续教育浅谈

    作者:秦振庭;艾长余;王心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