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稿不得一稿两投。须附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保密性与真实性及作者排序合法性的审查。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需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或其复印件。
2.文稿应科学实用,论点鲜明,数据真实,层次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论著全文(包括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表和图)5000字左右、综述不超过4500字、讲座不超过3000字、病例报告在1000字以内、临床经验交流不超过2000字。简化字应用国务院第一次公布的方案。
3.文稿须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并随同打印稿发送相同版本的电子版文稿一份(Word格式,有上网条件者可发送E-mail,无条件者可寄光盘),标点符号占一格,不收复写及复印稿。
4.文题 应确切地反映本文内容,力求简明、醒目,尽量不用副标题,一般20字左右,不宜超过30字。
5.署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写明,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如刊出前必须变更作者署名,请务必出示单位相关机构证明,否则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6.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在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适当增加内容,尚应包括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的每个字母均大写,名首字母大写)、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还应注明Corresponding author姓名及E-mail地址。如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单位不同,应以“*”注明,例如:“LIU Xianyan*, WU Lianbing, SONG Ji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 China”。
7.关键词 关键词著录应规范、准确,一般3~5个。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并空两字空格。中、英文关键词的选择可参考万方医学网(http://med.wanfangdata.com.cn/KeyWords/ Navigation.aspx),以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 mesh)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为准。中医药关键词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为准。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8.计量单位 采用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一条斜线下加括号,括号内的两个单位符号之间加圆点,如:ng/(kg·min)。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量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OD)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0.133 kPa)。当“天、小时、分钟”作为单位跟在数字后出现时,一律用缩写,如:天(d)、小时(h)、分钟(min),而不作为单位使用时则不宜用缩写,如:“3天”应记为“3d”,而“每天”不应记为“每d”。
9.数字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应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可写成4×3×5 cm3。
10.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 );(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 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关于资料的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应根据实验或调查设计类型和资料的条件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应根据实验或调查设计类型、列联表中计数变量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能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统计学处理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及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 =4.68)。
11. 图表 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如全文只有1幅图或表时,则写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片不可折损。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应标在图复印件上,不要直接标记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为防止照片折损,应将照片图先附在纸上,每图下给出图题和图说明,将此纸复印,将一式二份的复印件分别放入稿中,再将照片另用信封装好,随稿寄来。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2.参考文献 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et al”。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题录按下列书写格式书写:
[期刊类文献]
作者·题目·刊名,年,卷:起-止页。
示例:
[1] 陈玉梅,赵要顺,邹尧,等. 伴t(8;21)/AML1-ETO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小儿血液,2005,10:99-102.
[2] Gratwohl A, Brand R, Apperley J, et al.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nd outcome in HLA-identical sibling transplantations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lood, 2002, 100:3877-3886.
[书籍类文献]
作者.章节名称//主编.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
示例:
[3] 汪敏刚.支气管哮喘//戴自英.实用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33-840.
[4] Weinstein L, Swartz MN. 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 Sodeman WA Jr, Sodeman W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8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457-472.
[网页文献]
作者.题名.刊物或网页名称,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
示例:
[5] 傅刚.大风过后的思考.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2-03-06].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急性白血病时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浸润骨髓并扩散到外周血中,累及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1],脑、肝、肾、皮肤、睾丸、腮腺浸润均见相关报道.
作者:金宏娟;史宏;顾龙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创伤小的骨髓穿刺方法.方法我们于2004年至2005年选择有骨髓穿刺适应症的0~5岁患儿18例,用8号头皮针在胫骨粗隆下0.5~1.0cm内侧进行穿刺,抽取约0.1ml骨髓化验.结果18例中,有16例抽取骨髓相当顺利,有2例需稍作旋转或稍退出穿刺针才抽取出骨髓,18例取材良好,术中及术后穿刺部位均无明显出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用8号头皮针在胫骨骨穿简捷、安全、创伤小、取材好,值得在0~5岁的患儿推广应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骨穿方法.
作者:余洽超;谭海松;戚发强;戴上康;司徒凯清;杨丽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O)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报告2例近期我院收治的AML.M0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以反复发热、肝、脾、浅表及深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血象改变为首发症状,流式细胞仪检查骨髓CD13+,CD33+,CyMPO+均阳性,有CD34、HLA-DR、TdT、CD117等早期抗原表达.结论 肝、脾、浅表及深部淋巴结明显肿大伴血象改变易误诊为淋巴瘤合并HLH,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电镜或流式细胞术MPO阳性对诊断AML-MO有意义.
作者:郭海霞;罗招凡;刘勇;李晓园;张金华;陈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LS-ERG融合基因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及总结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断急性白血病且TLS-ERG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危险度评估及预后.结果 15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检测出10例(0.6%)伴有TLS-ERG融合基因,其中男7例,女3例,中位年龄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例.6例ALL患儿中,免疫分型:4例为普通B淋巴细胞表型,1例为前B淋巴细胞表型,1例为带髓系标记的B淋巴细胞表型;危险度评估:2例为标危,4例为中危.4例AML患儿中,3例为AML-M2型,1例为AML-M5型.ALL患儿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进行化疗,6例均在诱导缓解期达到完全缓解,按照化疗方案规律治疗,定期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均小于1×10-4.4例AML患儿中,2例患儿在第一疗程ADE(阿糖胞苷+柔红霉素+依托泊苷)化疗第21d复查骨穿提示未缓解,放弃治疗;1例患儿完成第一轮ADE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按照化疗方案完成两轮ADE、MIT+ AR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CLASP(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复发,后放弃治疗;1例患儿第一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后经过2疗程ADE、MIT/ARA、CLASP后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TLS-ERG融合基因仍阳性,故行父亲6/10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今.结论 TLS-ERG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阳性率低,但在ALL及AML患儿中均可发生.根据本中心资料,该融合基因对于ALL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影响不大,但伴有TLS-ERG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该融合基因发生率较低,单中心资料有限,故需要多中心更大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
作者:林巍;谢静;郑胡镛;张元元;吴颖;范佳;漆佩静;郜慧芳;张瑞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儿,男6岁,因间歇发热、皮肤瘀斑3个月,面色苍白2个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在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降低,先后诊断过敏性紫癜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激素和丙球治疗,疗效不佳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中度贫血貌,颈部可扪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
作者:赵玉红;佟莉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的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40例再障患儿(重型再障28例,依赖成分输血的慢性再障12例)接受ATG联合CSA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病程和外周血三系下降程度;ATG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下降程度、血清病发生率及不同制剂ATG治疗等临床因素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9(9 ~44)个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8%和45%.疗效相关统计分析显示:(1)ATG治疗后2周内,ALC下降幅度≥2×109/L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下降幅度<2×109/L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54% (P <0.05).(2)从确诊再障到接受ATG治疗,病程≤6个月者有效率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53%(P<0.05).(3)采用两种ATG制剂(美国Genzyme或德国Fresenius)各治疗18例和22例,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TG联合CSA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儿童再障的有效疗法,目前常用的两种ATG制剂,均能获得显著疗效.再障确诊后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ALC下降程度,对于ALC下降不明显者,是否需要适当增加ATG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作者:覃大卫;谢晓恬;李威;宋婷婷;梁俊娟;包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一种,多由于感染等因素引起自身免疫紊乱,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破坏,巨核细胞成熟不良.部分ITP患儿存在其它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阳性.本文旨在探讨伴有抗核抗体阳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作者:王玥;张艳凤;梁东;李春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对6例化疗后发生TLS的ALL患儿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TLS患儿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用别嘌呤醇、碱化、水化及利尿后,5例在短期内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1例死于高血钾.结论表明:早期诊断关及时给予别嘌呤醇、碱化、水化及利尿是治疗TLS的关键.
作者:李彦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EBV-DNA的临床应用及140例EBV阳性病例的临床分析.方法 应用PCR和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EBV-DNA,并对140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年龄1月~12岁,中位年龄3岁,<3岁84例,3~7岁45例,>7岁11例;140例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7例(12.1%),呼吸道感染20例(14.3%),另外还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嗜血细胞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及隐性感染病例;结论 PCR法检测EBV-DNA时间短,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很有价值.
作者:黄体龙;杨跃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合并恶性肿瘤的类型、发病机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恶性肿瘤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均为LCH合并神经母细胞瘤,两病同时诊断,患儿年龄均<2岁,联合化疗及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国外文献报道在大部分LCH和淋巴瘤、肺癌相关的病例中,LCH发生在确诊恶性肿瘤后的2年内,且和原发恶性肿瘤有紧密的病理联系,表明瘤细胞可诱发朗格罕细胞增生。而大多数LCH-白血病和LCH-其它实体瘤患者恶性肿瘤发生在LCH诊断后的较长时间,化疗继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本文中报导的2例两种疾病同时诊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结论 LCH合并恶性肿瘤临床比较罕见, LCH可能是特殊的树突细胞对恶性肿瘤反应增生的结果,或恶性肿瘤继发于LCH化疗,或者是两者独立存在,应以治疗恶性肿瘤为主,可兼顾LCH化疗。
作者:张莉;马晓莉;金玲;金眉;葛新顺;凌晨;马静瑶;张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