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手段,基层医院由于受硬件条件和医护人员业务水平限制,不能很好开展大剂量化疗方案.我们参考文献[1,2,3 ] ALL和NHL,现在将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周剑峰;除咏梅;柴建农;陈科;冯恩勤;王一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研究不同孕周出生的新生儿脐血及不同日龄静脉血的EPO水平,并分析其与贫血的关系,分别取49例早产儿与46例足月儿脐静脉血清1 ml;并对其中18例早产儿于生后第7天、14天、28天取静脉血清1 ml,对其中17例足月儿于生后第7天取静脉血1 ml,用ELISA方法检测EPO值,结果显示:(1)早产儿与足月儿脐血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足月儿生后第7天血清EPO与脐血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早产儿生后第7天、14天、28天EPO值与脐血比较明显降低,有极显著差异(P<0.001).因此,初步结论,新生儿脐血EPO水平与孕周无关.新生儿生后7天血中EPO水平迅速下降,早产儿下降幅度比足月儿更显著,持续下降到生后28天无上升趋势,早产儿贫血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与此时期血中EPO水平大幅度下降有关,故用m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应早期应用.
作者:郑惠童;孙新;高伟玲;刘莎;佘文;邹红梅;黄翠玲;李小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Ⅰ组应用静注丙球(ⅣIG)300~400mg/Kg.d,疗程3~5 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 mg/Kg.d,疗程5~7 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HSP患儿,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Ⅳ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论显示:(1)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2)Ⅳ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作者:郑天文;苏志强;郭芹梅;何舒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研究和分析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RA)35例,总结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MDS-RA35例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结果显示,小儿MDS-RA占同期收治的MDS中的53.73%,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可伴脾肿大,以肝脏肿大为主.确诊主要依据骨髓病态造血的改变,临床主要与再障鉴别.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表明小儿MDS-RA的诊断主要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活检,这二者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雄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可改善RA病儿的贫血和出血症状.
作者:肖红;刘汝河;陈铭珍;温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植物血凝素(PHA)是一种低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属高分子糖蛋白类,有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注射于皮内可引起红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1,2].
作者:李福银;闫一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调查儿童网织红细胞四项参数参考范围,采用ADVIA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60例正常儿童网织红细胞(Ret)各项参数,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正常儿童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r)31.76±2.69(-x±s)、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1.02±0.70(x-±s)、网织红细胞绝对数44.49±19.74(x-±s)、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98.85±5.02fl(x-±s),以上四项参数男女无显著差异.因此:正常儿童网织红细胞四项参数参考范围的确定,为临床诊断、治疗儿童各类造血系统疾病提供必要的依据.
作者:曾莺;邓丽莎;张劲丰;陈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小儿血液痛成分输血率为95.31%;输血适当性为85.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67.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8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8%;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72.4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3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5.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00.00%;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37.50%,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7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结论:成分输血(除外粒细胞输注)的输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钟小兰;廖国仪;杨慧敏;张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群体预防的意义与对策.方法:对近4年多收住本院的112例该病患儿发病情况及同期本院产科出生婴儿2642例施行预防本病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组109例(97.3%)来自于未获维生素K保护的农村群体且多为健康足月儿,3例(2.7%)为生后获1次维生素K1注射的健康足月儿,颅内出血发生率74.1%(83/112).而生后当日、生后1月、生后3月各注射一次维生素K1,对存在维生素K缺乏继发因素者适当增加补充维生素K1 1~3次的本院产科出生的婴儿发病率为零.结论:晚发性维生K缺乏症群体预防十分重要且重点在于农村,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常规给3个月内婴儿定期补充维生素K1.
作者:陈绮霞;黄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探讨小儿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对33例LCH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3例LCH患儿均有病理检查诊断,其中3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查S-100蛋白阳性.有X线骨片异常19例,胸片异常18例.其中勒-雪氏病(LS)13例,韩-薛-柯综合征(HSC)3例,中间型4例,骨嗜酸肉芽肿(EGB)7例,单-器官型(淋巴结)3例,难分型3例.3岁以下Lavin-Os-band临床分级Ⅲ、Ⅳ级(重型)者明显高于Ⅰ、Ⅱ级(轻型)者,说明年龄与预后有关.3例单发的EGB经病灶刮除术治愈,20例行联合化疗,其中4例VP+VM26方案近期疗效满意,需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结论认为:本病主要根据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配合诊断,并应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争取做电镜检查,以提高诊断可信度级别.Lavin-Osband临床分级有利于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对策.VP+VM26联合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观察验证.
作者:郑敏翠;李婉丽;赵树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病例患儿男,出生25小时.因皮下结节1天,呼吸困难2小时,抽搐1次而于2002年4月18日入院.系第2胎,孕39周胎膜早破20小时.
作者:林学军;郑磊;李作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例1,男:8岁.因发热伴消瘦、乏力、面色苍黄半年,阴茎异常勃起4天入院.既往健康.
作者:何雯;张瑛;王雅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病例患儿,男,1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伴反复发热2个月入院,体温波动在38℃至39°C之间,无排血便及血红蛋白尿,时有轻咳,否认细胞毒药物使用史,多次院外治疗无效.
作者:金宏娟;林凤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在体内主要是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的体液调控因子,在促进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作者:王欲琦;刘翠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编辑小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秦振庭;刘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研究CD34+CD11b+细胞输入量在脐血移植中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观察并分析1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无关脐血移植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移植后1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1~32天(中位数为17天);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2~118天(中位数为40天).CD34+CD11b+细胞输入量为1.07~79.00×1074/Kg(中位数为9.18×104/Kg).CD34+CD11b+细胞输入量与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反比(γ=-0.489,P<0.05);CD34+CD11b+细胞输入量与血小板恢复时间无关(r=-0.238,P>0.05).CD34+CD11b+细胞输入量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造血重建有关.
作者:陈劲松;廖灿;吴韶清;辜少玲;许遵鹏;刘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脑发育的影响,研究叶酸缺乏孕鼠子代脑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为叶酸缺乏造成脑发育障碍提供分子和细胞水平的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实验组30只、对照组20只,分别饲以不合叶酸和含2mg叶酸/kg的纯合饲料,两周后与雄鼠交配,于怀孕第20天对孕鼠剖腹取胎.对模型进行评价并观察叶酸缺乏对胎鼠发育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胎鼠脑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对孕鼠妊娠晚期末血清叶酸、胎鼠血清叶酸及胎鼠脑组织DNA甲基化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1.实验组孕鼠交配前及妊娠晚期末血清叶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血出现多分叶核粒细胞.实验组胎鼠血清叶酸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巨幼红细胞,RBC和Hb均低于对照组,且伴有宫内生长限制.2.实验组胎鼠脑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这种改变与孕鼠及胎鼠本身的血清叶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1.交配前两周开始限食叶酸直至妊娠期结束,所建立的叶酸缺乏孕鼠动物模型处于叶酸缺乏第三阶段,其胎鼠宫内生长受限制,红细胞出现巨幼变,但没有产生神经管闭合的异常.这是较理想的妊娠中晚期叶酸缺乏的大鼠动物模型.2.母体叶酸缺乏时胎鼠的脑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这种改变与孕鼠及胎鼠本身的血清叶酸浓度呈正相关,可能是母体叶酸缺乏时胎鼠脑发育障碍的机制之一.3.受孕前后增补叶酸宜延长至妊娠结束,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
作者:杨慧敏;廖国义;周冬;余灵;黄云祖;周天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周围神经麻痹,临床少见.我院血液科1996年1月~2001年3月在收治2例儿童ALL并发周围神经麻痹,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跃惠;李循昌;王红侠;孙羽菲;牛政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儿,女,4天.因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瘀点及瘀斑3天由产科转入.患儿系第3胎第1产,孕42+1周因过期产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 600 g,无窒息.
作者:欧亚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