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检测铁过载沙鼠心肌细胞内NF-κB经典信号通路关键物质的水平及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程度,探索NF-κB经典信号通路是否介导了铁过载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过程.方法 将24只蒙古沙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铁过载组(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16周)及铁过载+PDTC组(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同时注射PDTC 16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NF-κB经典信号通路的关键物质IκB-α、p-IκB-α、胞浆p65及胞核p65的水平;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并行Flameng评分.结果 (1)与其它3组比较,铁过载组p-IκB-α、胞浆p65水平降低,胞核p65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铁过载组线粒体Flameng评分高于其它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铁过载+PDTC组线粒体Flameng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但低于铁过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铁过载能够激活沙鼠心肌细胞NF-κB经典信号通路,从而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
作者:龙兴江;黄贤贵;金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TX排泄延迟与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67例接受HD-MTX化疗的ALL患儿,收集外周血用于检测ATIC、GSTP1基因型及MTX浓度.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方法分析ATIC、GSTP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开始给药后48h的血药浓度.结果 MTX开始注射后48h血药浓度>1.0μmol/L为排泄延迟,根据MTX血药浓度高低分为轻度(1~2 μmol/L)、中度(2~5 μmol/L)、重度(5 ~ 10μmol/L)和极重度排泄延迟(> 10μmol/L)四级.(1) 34例患儿出现MTX排泄延迟(实验组):轻度12例(38.4%);中度9例(26.5%);重度7例(20.6%);极重度6例(17.6%).(2) 34例MTX排泄延迟者,ATIC T26293C的CC基因型20例(58.8%);CT基因型12例(35.3%);TT基因型2例(5.9%).GSTP1 A313G的AA基因型24例(70.6%),GA基因型9例(26.5%);GG基因型1例(2.9%).(3)同期未出现MTX排泄延迟的33例患儿中,ATIC T26293C的CC基因型18例,占54.5%;CT基因型14例,占42.4%;TT基因型1例,占3.0%.GSTP1 A313G的AA基因型23例,占69.7%,GA基因型9例,占27.3%;GG基因型1例,占3.0%.(4) 34例MTX排泄延迟者各基因型改变与无MTX排泄延迟的33例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TIC的T26293C位点、GSTP1的A313G位点的多态性与ALL患儿大剂量MTX排泄延迟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艾;胡群;张柳清;刘爱国;刘双又;王松咪;王雅琴;郑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神经母细胞瘤(NB)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初步探讨其测定NB患者CTCs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CD56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IMR32细胞和20例非血液肿瘤疾病患儿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处理,通过统计捕获到的DAPI +/GD2 +/CD45-细胞数目,计算该方法分离和鉴定NB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12例初发晚期NB患儿治疗前及2疗程化疗后外周血中的CTCs数量.结果 10个以内IMR32细胞组,CTCs捕获的敏感性为(80±6.73)%;10 ~ 100个IMR32细胞组,CTCs捕获的敏感性为(79.14±3.97)%.20例非血液肿瘤疾病患儿的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DAPI+/GD2 +/CD45-细胞的存在,提示该方法捕获CTCs的特异性为100%.12例Ⅲ期或Ⅳ期NB患儿,治疗前有9例检测出CTCs,阳性率为75%;化疗2个疗程后,9例患儿CTCs数目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该动态变化趋势与患儿血清NSE水平、24h尿VMA水平及骨髓MRD变化相吻合,而影像学评估显示3例为部分反应(PR),6例为混合反应(MR),3例无反应(NR).结论 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结合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于NB患儿CTCs的捕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Cs数目动态变化比影像学检测可更灵敏地反映疗效,该方法为进一步探讨CTCs在NB儿童疗效评估及复发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提供了技术手段.
作者:马潇;袁晓军;魏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骨髓转移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B)预后的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伴有骨髓转移的4期NB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与预后分析.方法 根据COG分期标准,收集2006年2月-2016年1月间确诊的4期NB同时伴有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疗效、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r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临床资料:106例患儿中,男73例(68.9%),女33例(31.1%),男∶女=2.21∶1.中位年龄42个月,≤18个月患儿19例,占17.9%,>18个月患儿87例(82.1%).(2)临床疗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63例,占59.4%;部分缓解(PR)28例,占26.4%;进展12例,占11.3%;进展后放弃治疗3例,占2.8%.(3)随访及预后:随访至2016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06例患儿死亡37例,存活6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64.7% (68/105).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随访过程中复发至少1次的病例为59例,占55.7%(59/106).59例复发患儿死亡30例,生存2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48.3%(28/58).非参数分析提示,年龄、疗效及是否存在复发均与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41,0.050,0.008).结论 骨髓转移是导致NB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化疗可缓解骨髓转移,但如何控制骨髓转移及预防骨髓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张谊;张伟令;黄东生;王一卓;洪亮;易优;胡慧敏;李静;韩涛;周燕;李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mRNA、蛋白及骨髓血浆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初发儿童ALL E-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33例ALL患儿根据诱导治疗前后分为初发组和缓解组(完全缓解).RT-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E-cadherin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骨髓血浆E-cadherin蛋白浓度,统计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骨髓及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结果 初发组骨髓单个核细胞E-cadherin mRNA、蛋白及骨髓血浆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缓解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组血清LDH及S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缓解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初发组E-cadher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LDH、SF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及外周血原幼稚细胞比例均无相关(P>0.05).结论 E-cadherin基因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病,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对儿童ALL治疗效果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吉照;谭英;赵继鸥;郭雷;李艳;卢立慧;常颖;王文鹏;许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中高危NB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NB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监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并住院进行治疗的原发病灶位于腹部的中高危N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病情进展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分析NB相关指标在两组患儿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寻找预测肿瘤进展的佳因素.结果 MYCN基因扩增(P=0.001)及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P=0.01)与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明显相关,是独立预测因素;此外,当发生肿瘤进展时,经过治疗后已趋于正常的肿瘤标记物水平又会出现急剧上升(P =0.001).结论 MYCN基因扩增与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是中高危NB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可提示病情进展,因此在NB诊疗过程中监测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深;蔡思雨;彭晓霞;马晓莉;秦红;王焕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HCMV)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1例婴儿HCMV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进行临床分析,统计血液系统损害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HCMV感染与多种血液系统损害相关,本组51例患儿均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其中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8例);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均减少41例,占80.2%(其中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占5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其中1例为Evans综合征),占3.9%;全血细胞减少4例,占7.8%(其中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占5.9%);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3例,占5.9%;合并EBV混合感染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1例;合并细菌感染17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例;合并浅表真菌感染(鹅口疮)3例;合并转氨酶升高39例.治疗上应用更昔洛韦及纠正合并症,部分患儿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及输注成分血等疗法,伴噬血细胞综合征加用HLH-2004方案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HCMV感染可致多种血液系统损害,其中白细胞改变突出,80.2%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00%患儿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其次51.0%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严重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作者:朱玉;薛露;王玥;马翠;李春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1例重型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随访记录1例重型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对其PROC基因热点区行基因检测.结果 先证者以反复发作的皮肤爆发性紫癜及瘀斑为主要临床表现,蛋白C活性仅3%.患者基因检测分析发现PROC在转录起始位点(A-G)-12发生纯合突变.家系分析3代8个人中该先证者为纯合突变,4例杂合子,仅先证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栓形成.结论 PROC基因在Chr2 128175984转录起始位点(A-G)-12的纯合突变病例是首例报道.鉴于大多数PROC基因突变为杂合子型,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基因检测对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秀丽;李长钢;陈小文;干芸根;徐刚;文飞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3岁,主因“间断皮损2年,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3天”于2016年8月入院.患儿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损,呈季节性,多于每年4~10月份出现,以四肢及前额部为主,不伴有痒感,无明显疼痛.起初为透亮水泡状,后逐渐破溃呈黑紫色皮损,大者约2.5cm×2cm,冬季可自行消退,水疱结痂消退后留下坑状痘印.3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退而复升,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左侧为主,约3cm×3cm,质硬,无发红.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可,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作者:徐浩栋;张宝玺;赵晓庆;杜欢;李晓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 syndrome,BS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血小板巨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及瑞斯托霉素不能诱导血小板聚集[1].在临床上出现自发出血,或者轻微外伤后出现流血不止,这是极罕见疾病,发病率大概百万分之一.近日,本院发现1例临床表现与初步检查与BSS相符的患者,经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1BA的编码DNA上有两个突变位点:c656A>T和c987G>A,相应的氨基酸改变分别H219L和W329Ter,造成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后者变异是国际上未曾报道的新的基因突变.现将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肖生平;李小琳;孔宪玲;刘玉玲;黄道连;邓坤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虽然我国儿童的总体健康水平已得到明显改善,但近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儿童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发病率仍然分别高达40.3%和7.8% [1-2].儿童ID不仅可导致IDA,也可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3-7].例如,近年国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ID和IDA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存在明显相关性[6-9],但国内罕见类似报道,近年也未见有关儿童铁缺乏与免疫功能相关研究报道.中华医会学儿科血液学组近年推荐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值得临床参照和实践[2].因此,本文结合近3~5年为主的国内外文献,简要归纳儿童ID和IDA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疗标准,以及儿童ID和IDA与免疫功能下降和RRTI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有效提高儿童IDA和RRTI防治质量,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urs,MRT)是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差,组织学上表现为“横纹肌样细胞”的弥散增殖[1-5].MRT病因尚不清楚,但与分子遗传学关系密切,大多数MRT存在22q11.2-12.2染色体位点上肿瘤抑制基因hSNF5/SMARCB1/INI1的失活(缺失或突变)[1-6].MRT多见于婴幼儿,首先被发现于婴幼儿的肾脏;随后,原发于全身不同器官或部位的MRT陆续被报道.根据该肿瘤发生的解剖学部位不同,可将MRT大致分为3类: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s,AT/RT),以及肾外CNS外恶性横纹肌样瘤.在儿童,MRT更多见于肾及CNS,约占75% [1,7].
作者:温洋;彭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同行们应该都知道,CCLG-ALL2008多中心研究课题是属国家级的,来之不易.我在医学会儿科分会任全国白血病组副组长二十余年,据我所知,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投入儿童白血病研究经费多、规模大的一次临床专项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在中国现今经济和科研发展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ALL的化疗方案.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为有这样一个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感到十分高兴!本人因年高退休未能直接参与此项工作,但一直很关心该研究的进展和结果,也可算是这一课题的一个“粉丝”吧.
作者:吕善根 刊期: 2018年第02期